学术投稿

浅析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蔡继勇

关键词:阑尾炎手术, 切口感染, 相关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阑尾炎手术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患者依据有无发生感染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年龄≥60岁患者、手术时长、基础性疾病以及肥胖率等因素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患者的年龄、有无合并基础性疾病、患者体质、手术时长等有关系. 结论 临床有效预防与控制阑尾手术切口感染,必须从可能导致阑尾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着手,注重细节,严格规范医疗护理操作流程,才能有效降低患者实施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mRNA中IL-21的表达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mRNA水平IL-21 的表达,探讨IL-21 在RA患者外周血基因水平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的40 名RA患者、30名健康志愿者和10名骨性关节炎患者,分离外周血PBMC提取m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21 的表达. 结果 RA组IL-2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骨性关节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A活动期患者IL-21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5). 结论 IL-21 在外周血mRNA水平的高表达可能成为诊断以及判断RA疾病活动期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推测IL-21 的升高促进RA患者TNF-α的上调和Th17细胞的增殖,为临床上针对IL-21的联合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高犁;姜晶;钱惠忠;夏卫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2 型糖尿病患者新的炎症指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影响. 方法 对164名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 PSG) ,根据是否有OSAHS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93例及2型糖尿病合并OSAHS组71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计算并比较两组NLR. 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OSAHS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目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而淋巴细胞数目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 计算NLR发现,2型糖尿病合并OSAHS组NLR显著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2.13 ±1.244对1.57 ±0.605,P<0.001). 结论 OSAHS可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新的炎症指标:NLR.

    作者:王龙;蒋晓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医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措施,研究所取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92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采取日常护理措施,后者在其基础上采取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在患者出院后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 因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了中医康复护理措施,使得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以及抑郁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 结论脑梗死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后,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了神经及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邵长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褪黑素对K562细胞巨核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 初步明确褪黑素对K562细胞巨核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 用一定浓度的佛波酯( PMA)联合褪黑素处理K562 细胞48 小时,显微镜观察K562细胞形态改变,硝基四氮唑蓝( NBT)还原实验观察K562细胞巨核细胞分化比例,荧光定量PCR检测K562细胞巨核分化中CD41和CD61的mR-NA水平的变化. 结果 褪黑素可以抑制PMA诱导的K562细胞巨核细胞分化.

    作者:吴春红;马晨欢;黄倩;陈诗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S100 A4以及KI-67基因在动物胃癌腹膜转移中的研究

    目的 探索S100A4与ki-67基因在胃癌腹膜种植性转移中的作用. 方法 培养SGC-7901人胃癌细胞系,用该细胞建立裸鼠胃癌模型;收集36例伴腹膜转移的胃癌原发灶及腹膜转移灶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来判定S100 A4以及ki-67基因在癌旁正常组织、胃癌原发灶以及腹膜转移灶中的不同. 结果 发现S100A4以及ki-67 基因在转移灶的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灶,(P<0.05);而原发灶中的表达又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P<0.05). 结论S100A4以及ki-67 基因在胃癌的发生以及种植性腹膜转移中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殿栋;段建中;张克实;刘熠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浅谈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救治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救治. 方法 对1例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的回顾及分析. 结果 住院治疗25天,症状消失,心肌酶学正常,好转出院. 结论 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虽发病突然,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积极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并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经过治疗效果及预后仍是比较满意的.

    作者:王爽;王凯封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运动处方在乳腺恶性肿瘤改良根治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采用运动处方在乳腺恶性肿瘤改良根治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 年1 月——2015 年8 月期间我院接收并行乳腺恶性肿瘤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模式,研究组则根据运动处方进行运动,分析两组对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结果 运动后,研究组HAMD、PSQQI评分下降程度,ADL评分上升程度及心率改善程度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P <0. 05). 结论 运动处方在乳腺恶性肿瘤改良根治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谢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450名农村脑血管病患者复诊治疗情况分析

    通过对450名农村脑血管病患者复诊治疗情况的分析,了解在当地农村脑血管病的治疗现状,同时参照我国相应的指南要求找出差距,并探讨分析可能的原因;由于农村患者的个人素质,对疾病知识了解的程度,医疗环境、医疗条件的限制,经济条件、交通条件的制约,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薄弱,以及传统治病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脑血管病的预防及治疗明显滞后,离指南的要求相差甚远,使相当数量的脑血管病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增高的现状,应引起政府、社会、医疗界对农村的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给以足够的重视.

    作者:高淼;刘林莺;闫雯;韩旭东;肖梦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幽门螺杆菌临床检验方法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幽门螺杆菌临床检验的方法.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 年7月收治的80例感染幽门螺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检验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B组、C组3组,A组使用快速尿素酶法,B 组使用病理组织切片嗜银染色法,C 组患者分别使用嗜银染色法与快速尿素酶法进行检验,对3组检验结果与准确率进行分析对比不同检验法之间的差异. 结果 临床快速尿素酶法敏感度为91.5%,特异度为84.7%,其临床准确度为90.4%. 嗜银染色法与快速尿素酶法的检验结果,具有相关性,其检出率不同,A组与B组的检验结果相比,有明显差异,( X2 =6.231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检验中,应将嗜银染色法与快速尿素酶法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检验,可以有效的控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国俭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肠梗阻消化道造影的X线影像诊断价值探析

    目的 分析肠梗阻消化道造影的X线影像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120例性肠梗阻消化道X线造影进行诊断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对比患者的X线腹部平片以及辅助CT检查的结果差异,与术中结果或随访诊断结果作为参比. 结果 应用X线平面辅助CT检查对于肠梗阻疾病的梗阻位置、梗阻原因方面准确率要明显高于单独应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差异结果显著( P<0 .05 ). 结论 肠梗阻消化道造影的X线诊断对于疾病的诊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且结合CT检查能够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李庆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并观察使用中药注射剂后产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影响要素. 方法 对本市某院2011年2月至2014 年1 月上报的151 例由于中药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特点和有关影响要素实行研究与调查. 结果 151 例患者当中,男性患者97 例,占64.24%,女性患者54 例,占35.76%;患者的年龄在7-78 岁,平均年龄50.28岁,有28例患者有过敏和家族史,占18.54%. 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注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要素包含了没有合理使用药物,药物的治疗及患者家族对药物的不良症状史. 结论 中药注射药物所引起的不不良反应要素有许多,临床上的医师需严格的掌控使用药物的原则和适应症,并按照患者的情况合理的选用药物,从而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李向东;郝春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超声引导下二步法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28例体会

    目的 对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 PTGD)进行方法归纳和经验总结.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间我科室进行的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28例,采用二步法进行PTGD. 结果 28例行PTGD患者中,成功26例,2人一次性穿刺不成功,终止置管治疗,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结论 PTGD是一项简便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高危、高龄急性胆囊炎及胆道梗阻患者的治疗方法.

    作者:吕行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3 年1 月——2014 年12 月接收的48 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进行闭合或切开式复位,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结果 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5.71%;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4.62%;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85.71%. 所有患者中无1例发生感染或钢板螺钉断裂等并发症. 经2年回访,复发的患者有2例,复发率为4.17%. 结论 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损伤部位的恢复效率,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继续探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唐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探析中医药配伍的禁忌探讨

    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就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时药物所发生的理化性质的改变、药理变化,导致药物的治疗效果的降低、毒性反应的增加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

    作者:李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浅谈推拿的手法与功力

    从4各方面浅谈如何能够快速有效的提升功力:①从一开始;②循序渐进;③增强体力;④练意运气. 以期在临床在可以优化推拿手法,增进功力,更好的发挥推拿在临床中的疗效.

    作者:戴细琴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29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方法 自我院病例中纳入对象29例,均为我院2013年1月份到2014 年1 月份收治的确诊为败血症的新生儿患儿. 所有患儿均给予临床治疗,对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29例患儿经治疗,显示治愈率为75.9%(22/29). 血培养显示患儿主要存在病原菌、葡萄球菌,药敏实验显示头孢唑啉、头孢哌酮以及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较高. 治疗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比治疗前高,差异性显著,P<0 .05 ,统计学意义成立. 结论 对新生儿败血症治疗需要结合患儿临床病情、血培养以及药敏试验进行药物选择,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蔺有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早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6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早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66例直肠癌患者行早期低位局部切除术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此66例划分到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我院采用腹壁结肠造口术进行治疗的66 例直肠癌患者,将此划分到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包含复发、转移到肝、2年内存活等状况,研究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直肠癌患者早期选择局部切除术,严格掌握手术中的适应症,其疗效较为显著,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苏石斌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VDCP及VDLP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成人急性淋巴细胞使用VDCP和VDLP时的疗效. 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方法 选自我院于2014 年1 月到2015 年4 月收治的4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治疗VDCP方案,对照组患者采用VDLP治疗方案. 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使用VDCP方案诱导化疗后其缓解率为78.9%,而使用VDLP方案诱导化疗后的缓解率为51.3%,VDCP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VDLP. 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别(P<0.05). 结论 在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VDCP治疗方案优于VDLP治疗方案,适合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诱导化疗.

    作者:赫玉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微波联合康复新液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微波联合康复新液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疗效. 方法 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90 例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 给予对照组微波治疗,观察组实施微波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宫颈糜烂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使用微波联合康复新液治疗重度宫颈糜烂,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病情.

    作者:卢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产前II级常规超声检查在胎儿六大致死性畸形中的应用

    目的 对产前II级常规超声检查在优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600例产前II级常规超声检查的孕妇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孕周13至38周,单活胎,检查并诊断其中的胎儿畸形情况. 结果 在200 例孕妇中,检出严重畸形有13 例. 其中,2例无脑畸形,1例无脑畸形合并心脏外翻,1例无脑儿合并开放性脊柱裂、双侧唇裂,1例开放性脊柱裂合并单侧脑室重度增宽,1 例脊柱侧弯并脐膨出、颅内结构发育异常,1例脑积水,2例脑积水合并开放性脊柱裂,1例开放性脊柱裂合并室间隔缺损,1 例内脏外翻,1 例内脏外翻合并露脑畸形,1 例成骨不全 II型,检出率约2.17%,经引产得以证实. 结论 产前II级超声检查可以初步筛查六大类致死性畸形:无脑儿、严重脑膨出、严重开放性脊柱裂、严重胸腹壁缺损伴内脏外翻、单腔心、致死性软骨发育不良. 从而可以使六大致死性畸形缺陷患儿出生率得以降低,保证出生人口质量的提升,与我国的优生优育国策相符合.

    作者:谢丽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