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救治

王爽;王凯封

关键词:心肌梗死, 下壁, 右室, 救治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救治. 方法 对1例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的回顾及分析. 结果 住院治疗25天,症状消失,心肌酶学正常,好转出院. 结论 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虽发病突然,但及早发现,及早治疗,积极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能,并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经过治疗效果及预后仍是比较满意的.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对其采用生物反馈的治疗方式,并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 通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总有效率达到了80%,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显著,不同病情的治疗效果也各有不同,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治疗效果就明显高于慢传输型便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秋勇;韦东;郑利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研究无偿献血用血返还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当前我国在无偿献血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促进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推动我国献血事业更上一层楼.

    作者:李晶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4 年1 月——2015 年1 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8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 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Cooney(腕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治疗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2.5 ±5.2周,对照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4.1 ±5.2周,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短,腕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德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两种胰岛素强化方案对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差异. 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人胰岛素5针皮下注射治疗. B组门冬胰岛素持续皮下输入治疗. 比较两组降糖效果、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量和低血糖事件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两组FPG、2h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标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P<0.01),胰岛素用量上B组少于A组(P<0.05),低血糖事件发生率B组低于A组(P<0.05). 结论 胰岛素泵能模拟人的生理胰岛素分泌,有效控制高血糖,尽早使血糖平稳达标,而且痛苦小,避免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是住院糖尿病患者理想的强化治疗方法.

    作者:樊丽娅;王楠;彭红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乳腺钙化与乳腺疾病的影像诊断

    目的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钙化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方法 对乳腺钼靶检查发现乳腺钙化,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乳腺钙化的特征性改变进行分析. 结果 乳腺钼靶检查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筛查,发现恶性钙化,并结合增强 MRI检查,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结论 乳腺:钙化的分布及多形态特征对于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刘敏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头孢菌素类临床药学服务对合理用药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学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 医学水平的进步使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都有了保障,不再害怕疾病的侵袭,但是现今却有很多药物的使用并不合理,滥用抗生素的状况已经不是稀有事件,抗生素的滥用有很多危害,药物应该合理使用才能发挥真正的功效. 头孢菌素作为抗生素的一种,也应该合理使用. 头孢菌素临床药学服务的开展可以更好的提高医生与民众的医学知识储备,让头孢菌素的使用更合理.

    作者:庞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后路手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37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17例)行前路手术治疗,观察组(20 例)行后路手术治疗,出院时对比临床疗效,随访3 月对比VAS评分改善情况. 结果 2组患者出院时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6.47%(p<0.05);随访3月2组患者VAS评分:观察组8.6 ±1.2,高于对照组8.3 ±1.3(p<0.05). 结论 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应用与推广.

    作者:刘同洲;孙文彬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脑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分析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脑病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我院2013 年6 月——2014 年6 月收治的20例抗生素相关性脑病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 治疗(15. 2 ±8 .4 ) d后,20例患者恢复正常,19 例患者恢复至常规血透治疗,1 例患者停止血透治疗. 结论 针对抗生素引起脑病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并给予精心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确保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从而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建构式教学法在耳鼻喉教学中的应用

    耳鼻喉教学是临床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项目,在此过程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耳鼻喉教学的正常开展以及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的保证耳鼻喉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建构式教学法开始得到了较多学者以及研究人员的关注.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分析了构建式教学法在耳鼻喉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

    作者:徐婧瑶;于红霞;高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研讨胆囊结石患者运用腹腔镜技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 随机将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到我院诊疗的82例胆囊结石病例分组,A组41例于腹腔镜技术下切除胆囊,B组41例选择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针对两组的总体手术处理情况作比较和评估. 结果 在术中指标上,A组的手术操作时间相比B组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术后指标上,A组的腹痛消除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平均住院日相比B组均有明显缩短,而医疗费用有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手术安全上,A组未见并发症出现,与B组的%相比明显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于腹腔镜技术下行胆囊切除,手术效果较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更理想、安全,但易加重患者医疗负担,具体术式选择应视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作者:马金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防治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以大限度保证产妇的生命健康. 方法 选取大连金州妇幼保健医院2012年4月至2015年4 月住院分娩产妇10582例,产后出血231例,其中剖宫产术3474例,产后出血108例. 采用SPSS19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概率是3.10%,阴道产产后出血为1.73%,差异十分明显,认为剖宫产本身就是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 出血量在500-1000 ml、1000-2000 ml、2000 ml以上三个阶段性测量中,剖宫产的出血量明显高于阴道产. 结论 剖宫产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阴道产;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原因很多,做好前期预防工作是可有效降低出血的概率;宫腔填塞纱布术、B-lynch缝合术、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等都是有效的止血方法,一旦止血失败并发凝血功能障碍时,应果断考虑子宫切除术.

    作者:姚海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试纸法和镜检法进行尿液检验的差异性比较分析

    目的 对比试纸法与镜检法这两种尿液检验方法的效果差异. 方法 选择于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到我院接受尿常规检查的160 例患者,取其尿液样本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尿样使用试纸法与镜检法两种方法检测,组间检测结果予以比较. 结果 在假阳性率上,试纸法为4.55%,镜检法为4.35%;在假阴性率上,试纸法为59.09%,镜检法为56.52%. 两种检测方法的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无意义. 两种检验方法的准确性相对较高,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白细胞、尿蛋白以及尿隐血这三个方面,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存在意义. 其它的指标差异并不明显,P>0.05,差异在统计学中无意义. 结论 镜检法与试纸法的检测结果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两种方法各具优缺点,因此在对患者进行尿检时可以同时应用两种方法进行检测,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郝雷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mRNA中IL-21的表达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mRNA水平IL-21 的表达,探讨IL-21 在RA患者外周血基因水平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的40 名RA患者、30名健康志愿者和10名骨性关节炎患者,分离外周血PBMC提取mR-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21 的表达. 结果 RA组IL-2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骨性关节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A活动期患者IL-21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5). 结论 IL-21 在外周血mRNA水平的高表达可能成为诊断以及判断RA疾病活动期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推测IL-21 的升高促进RA患者TNF-α的上调和Th17细胞的增殖,为临床上针对IL-21的联合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高犁;姜晶;钱惠忠;夏卫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探析两种青霉素皮试法在儿科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青霉素快速过敏皮试仪皮试法在儿科临床应用可行性分析. 方法 抽取本院2014 年1 月——2014年12 月期间就诊1268 例患儿进行青霉素过敏皮肤试验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634 例)采用传统青霉素皮内注射法进行青霉素皮试,观察组(634例)采用快速过敏皮试仪进行青霉素皮试. 并对两组试敏的准确率及青霉素治疗后出现的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 观察组阳性率2.99%,对照组阳性率5.2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 =4.76、P<0.05);观察组观察试敏时间是10min,而对照组观察试敏时间是20min,观察组观察试敏时间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青霉素治疗后出现的反应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青霉素治疗后出现的反应不良反应4 例. 结论 青霉素快速皮试仪具有使用简便、准确率高、安全、观察时间短及无痛等优点,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曹维维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在妊娠糖尿病治疗中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胰岛素的不同给药方式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56 例,将其分为A、B 两组,各组患者28例,其中A组主要采取皮下注射胰岛素,B组则采取胰岛素持续泵入 +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均有所改善,但B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B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 A组(P<0.05). 结论 妊娠糖尿病治疗中,通过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持续泵入联合运用的给药方式,更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

    作者:黄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急诊急救应用参附注射液抢救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早期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早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方法对83 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早期抢救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抢救治疗方法,治疗组42例在常规抢救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输注. 结果 治疗48 小时后,治疗组早期泵衰竭有纠正、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缩分数(FS)、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明显改善、早期死亡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 参附注射液抢救治疗早期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疗效确切,早期死亡率低

    作者:李玉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观察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 对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 方法 从某院病例中抽取60 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为某院2014年2月份到2015年4月份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 对照组实施缬沙坦治疗,实验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以及餐后血糖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 .05 ,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以及血糖,值得推荐.

    作者:侯明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肺隐球菌病1例临床报告

    肺隐球菌病是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侵袭性肺部真菌性疾病,目前其发病率存在上升趋势,但由于该病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现报告我们诊治的1例肺隐球菌感染患者.

    作者:杨艳娜;赵广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兔退行性骨性关节炎中PPARγ及VEGF表达的研究

    目的 通过兔膝关节OA动物模型测定内髁内侧退变区软骨中PPARγ及VEGF的表达,与正常兔膝关节中 PPARγ及VEGF的表达对比,了解这两个重要的炎性介质因子在膝关节退变的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 只作为实验对象,采用经典的 Hulth 法制作兔膝关节 OA动物模型处死,取左膝股骨内髁退变区软骨约10 mg用GAPDH的电泳条带的光密度比值方法,作为 PPARγ及 VEGF的蛋白表达量,分析两组数据的相关行. 结果 PPARγ在正常的兔膝关节软骨中,明显高于动物模型组,而VEGF明显低于动物模型组. 结论 PPARγ和VEGF在动物模型组的异常表达的是骨性关节炎病程中重要的炎性因子.

    作者:吕强;寇博;陈海军;祁海亮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 将80 例18 岁至65 岁择期行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人. 对照组:1%罗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15ml+0.9%氯化钠注射液5mL;观察组:1%罗哌卡因10mL+2%利多卡因15ml+舒芬太尼10μg(2mL) +0.9%氯化钠注射液3mL. 比较麻醉前、后2组患者的生命体征,镇痛、镇静、运动阻滞评分及镇痛作用时间. 结果 麻醉前、后2组患者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麻醉后5min,1、2和4h 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麻醉10 -30min,观察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臂丛神经丛阻滞麻醉,起效较快,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镇静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可减少静脉镇痛镇静药的用量,提高镇痛效果.

    作者:胡俊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