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霞;安大立;王烨;韩加刚;吴江平
目的探讨外科医师如何尽快掌握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方法分析2000年9月至2003年5月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5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按手术先后次序分5组,每组10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各组病灶的位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手术占同期同类手术比例和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其总数的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由(314.5±34.4)min至E组降为(186.0±27.6)min(P=0.000),术中出血量由(94.0±25.5)ml降至(15.5±18.3)ml(P=0.000).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病灶的位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站淋巴结清扫数及总数各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E组无术中并发症及中转开腹.腹腔镜手术占同期同类手术总数由A组的15.2%(10/66)至E组上升为47.6%(10/21)(P=0.004);全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0%(1/50),局部复发率为4.0%(2/50).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大约为40例,即可达到较熟练程度.
作者:池畔;林惠铭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了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图书信息部门及时了解国外胃肠外科方面的研究进展,获取本学科新信息,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1~2003年《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所有文章中应用的外文期刊文献作了统计调查.
作者:陈子辉;李成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7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3月至200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7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121例(Ⅰ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小于70岁、但在60岁以上的478患者(Ⅱ组)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Ⅰ组较Ⅱ组输血量多、住院时间长,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1,P=0.0106).并发症的发生率Ⅰ组为29.8%,Ⅱ组为2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855,P=0.0496).术后平均生存时间Ⅰ组(48.0±2.0)个月,Ⅱ组(48.0±1.9)个月;两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6816).结论对7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施行根治性手术后有较高的生存率,应对其积极地采取根治手术治疗.
作者:冼沛中;康旭;许庆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估前会阴入路手术治疗女童会阴Ⅲ度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会阴Ⅲ度损伤女童经前会阴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3~12岁女童会阴Ⅲ度损伤均由于后天性直肠前庭瘘误行瘘管切开或挂线造成会阴皮肤及肛门外括约肌断裂所致,均有不同程度的排便功能失禁,肛门功能临床评分在3~4分之间.手术用针形电刀环肛门口切开其前半周,充分游离直肠前壁及两侧壁约5 cm;在电刺激仪引导下确定外括约肌断端并修复断裂的外括约肌;纵形缝合两侧的耻尾肌和皮肤重建会阴体,恢复女孩正常会阴外观.7例患儿会阴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随访3.5年,会阴外观正常,肛门功能临床评分均达到6分.结论前会阴入路手术治疗会阴损伤是一种合理、可靠的手术方法,效果满意.
作者:陈亚军;王燕霞;魏临淇;张金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白介素(IL)-2基因与胞嘧啶脱氨酶基因(EC-CD)对结肠癌的治疗效应.方法分别以重组腺病毒载体AdCMVCD、AdCEACD转导EC-CD基因;AdCMVIL-2转导人IL-2基因.分别在体外、内(Balb/c nu/nu裸鼠)研究EC-CD基因联合人IL-2基因对LOVO细胞肿瘤的治疗作用.结果LOVO细胞受AdCMVIL-2感染后,细胞生长有比较明显的抑制.AdCEACD/氟胞嘧啶(5-FC)联合AdCMVIL-2可增强对LOVO细胞的细胞毒作用(P=0.001),肿瘤生长明显抑制(P=0.000),联合治疗的效果与单用AdCMVCD/5-FC接近(P=0.815).结论联合IL-2基因可明显增强EC-CD基因抗肿瘤效应,且可弥补靶向性载体治疗效率较差的缺点.
作者:沈历宗;华一兵;吴文溪;许德华;丁强;刘新垣;王国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在我国,胃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第一位[1].而且,目前我国就诊的胃癌患者大多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仅为50%左右,术后5年生存率只有30%~40%[2].
作者:石彦;余佩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3年5月间共收治老年性不全肠梗阻22例,均行手术治疗并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2例,男16例(72.7%)、女6例(27.3%);年龄67~84(平均69.3)岁;全组患者均有腹痛、腹胀史;有黏液血便史者9例;有排便习惯改变史者13例.X线腹部平片检查均符合不全肠梗阻;4例经钡灌肠发现结肠肿瘤,10例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及组织活检证实为结肠癌;8例诊断不明确,予以手术探查.22例均有并存疾病,其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7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7例,糖尿病6例,肝硬化2例.
作者:陈海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端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行空肠代胃术的各种胃肠道重建术式,效果常不能令人满意.我们于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对9例患者行回盲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近端胃癌,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显清;余耀生;陆炜;成元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胃癌患者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至2001年经手术治疗的345例女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及Cox回归分析胃癌卵巢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结果同时性卵巢癌患者22例,转移率为6.4%;根治术后卵巢转移的患者24例,2年累计卵巢转移率为8.9%(24/271).淋巴结转移数目大于7个(相对危险度9.186,95%可信区间3.773~22.365,P《0.001)、年龄小于50岁(相对危险度6.713,95%可信区间2.633~17.115,P《0.001)是卵巢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有35例患者行手术切除,其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根治性切除是患者生存的独立相关因素(相对危险度0.056,95%可信区间0.015~0.215,P《0.001).结论年轻患者更容易出现卵巢转移,年龄小于50岁和淋巴结转移数目超过7个是胃癌卵巢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其预后取决于病变是否可获根治性切除.
作者:王海鹏;邵永孚;袁兴华;周志祥;徐立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学会每年一度的学术年会于2004年5月8~13日在位于美国中部德克萨斯州风景秀丽的达拉斯市Hyatt酒店召开.来自全美及世界2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结直肠外科医师参加了这次盛会,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代表也参加了本次大会.大会共收到论文700多篇,现将大会的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作者:顾晋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继续教育发展和培训中心、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西南协作组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的第二届国际消化道修复与重建外科学术论坛于2004年6月17~2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
作者:胡建昆;陈志新;周总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胃肠肿瘤为中老年易患疾病,其发病高峰在50~60岁.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青年人病例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由于年龄原因,老年及青年患者各有其特殊性.正确认识其特性,有利于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梁寒;郝希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进一步研究家族性肠型胃癌的临床特征.方法随访2个家族性肠型胃癌家族,对肿瘤患者特点和家族遗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家系中共发现7例胃癌患者,年龄43~72岁(中位年龄65岁).并在2个家系中各发现1例胃癌之外的肿瘤患者(1例食管癌、1例升结肠癌).结论2个家族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家族中除发生胃癌外还发生其他器官肿瘤.
作者:孙晴;金万炳;管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反义人端粒酶(hTERT)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构建hTERT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经脂质体介导转染人未分化胃癌细胞系HGC-27,通过Southern blot检测外源反义基因的整合;RT-PCR及DNA测序法检测反义基因的转录;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被封闭目的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TRAP及PCR ELISA方法检测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外源反义hTERT基因已整合入细胞并获稳定转录,且能显著封闭目的基因转录的mRNA,并显著抑制HGC-27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抑制HGC-27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结论端粒酶反义hTERT基因可有效地应用于胃癌的基因治疗.
作者:尹家俊;胡祥;金礼吉;袁晓东;安利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术中经直肠上动脉注射美蓝行直肠系膜及淋巴结染色检测淋巴结及其微转移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术中经直肠上动脉插管注射美蓝6 ml(美蓝染色组),使直肠系膜及各组淋巴结染色以统计淋巴结数目,同时行抗细胞角蛋白20(CK20)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微转移情况;并与同期32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常规手检法(常规手检组)检出的淋巴结数目进行对比.结果美蓝染色组肠旁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检出数目均明显多于常规手检组(P均=0.000).美蓝染色组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阴性者,经CK20免疫组化染色,其转移阳性率增加17.7%;14例Dukes B期患者(46.7%)经淋巴结CK20免疫组化染色需重新确定为Dukes C期,1例患者(36.7%)出现跳跃淋巴结微转移现象.结论术中经直肠上动脉注射美蓝行淋巴结染色能提高淋巴结检出率.对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行CK20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其微转移灶,能提高淋巴结阳性检出率,使病理分期更准确.
作者:夏利刚;左敏;潘凯;王东;杨小东;陈小春;钟克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贲门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2年70岁以上老年贲门癌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72.6岁,男女比例6.2:1.术前合并心肺功能异常57例(79.2%).病理类型以高、中分化腺癌为主(40例,55.5%);Borrmann分型Ⅱ~Ⅲ型64例(88.9%);PTNM分期Ⅱ~Ⅳ期68例(94.4%).经腹手术68例,其中根治性手术54例;胸腹联合切口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15.5%),其中肺部感染4例,切口感染裂开1例,吻合口瘘2例,心肺功能不全2例.死亡2例.结论高龄贲门癌患者病理类型以中高分化腺癌为主,术前合并症多,手术应强调规范化与个体化兼顾的原则.
作者:陈德利;刘弋;刘斌;朱宝和;曹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男,92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3月余于1996年5月16日人院.查体:神志清楚,慢性消耗病容,营养状态较差;桶状胸,两肺呼吸音较清晰,心率82次/分,心律整齐.腹平坦,腹壁静脉无曲张,腹肌软,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X线胸片报告肺纹理增多;心电图正常;肺功能报告中度通气功能障碍.纤维胃镜检查报告,距门齿35~40cm处管腔狭窄,黏膜糜烂,触之易出血.
作者:白华;黄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LigaSureTM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TM vessel sealing system,LVSS)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单纯贲门周围血管断离术(单纯断流组,18例)和LVSS(LVSS组,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单纯断流组术中失血量平均220 ml,手术时间平均129 min;LVSS组术中失血量平均120 ml,手术时间平均98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单纯断流组术后有1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膈下感染、反应性胸腔积液、肝功能衰竭、术后近期再出血),1例死亡;LVSS组仅2例出现反应性胸腔积液.结论LVSS止血确切,操作方便,可有效减少术中失血,缩短手术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许军;刘昶;孙备;周尊强;姜洪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35岁以下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0例35岁以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时期胃癌患者的3.4%.病理分类中以弥漫型胃癌多见(65.8%);肿瘤的TNM分期中Ⅳ期病例占53.7%,进展期胃癌占94.7%(360/380);手术切除率68.2%,根治切除率32.4%,姑息手术率35.8%.只有20例(7.2%)生存超过6年.预后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位置、肿瘤病理分期、肿瘤的浸润/转移以及是否行根治术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35岁以下胃癌患者以弥漫型、进展期癌占多数,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
作者:杨维良;张新晨;张东伟;马玉林;张浩民;赵志;张建国;梁春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