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术中美蓝染色及抗细胞角蛋白20检测淋巴结及其微转移在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夏利刚;左敏;潘凯;王东;杨小东;陈小春;钟克力

关键词:直肠肿瘤, 淋巴结, 美蓝, 抗细胞角蛋白20, 微转移
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经直肠上动脉注射美蓝行直肠系膜及淋巴结染色检测淋巴结及其微转移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术中经直肠上动脉插管注射美蓝6 ml(美蓝染色组),使直肠系膜及各组淋巴结染色以统计淋巴结数目,同时行抗细胞角蛋白20(CK20)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微转移情况;并与同期32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常规手检法(常规手检组)检出的淋巴结数目进行对比.结果美蓝染色组肠旁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检出数目均明显多于常规手检组(P均=0.000).美蓝染色组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阴性者,经CK20免疫组化染色,其转移阳性率增加17.7%;14例Dukes B期患者(46.7%)经淋巴结CK20免疫组化染色需重新确定为Dukes C期,1例患者(36.7%)出现跳跃淋巴结微转移现象.结论术中经直肠上动脉注射美蓝行淋巴结染色能提高淋巴结检出率.对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行CK20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其微转移灶,能提高淋巴结阳性检出率,使病理分期更准确.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可调节捆扎带胃减容术治疗单纯重度肥胖症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腹腔镜可调节捆扎带胃减容术(laparoscopic adjustable gastric banding,LAGB)治疗单纯重度肥胖症的效果.方法对15例病态肥胖患者(平均年龄28岁,体重指数平均33.7 kg/m2)施行LAGB,并观察其初步疗效.结果LAGB手术时间65~185(平均100)min,出血量10~60(平均29)ml.15例患者无手术死亡,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5例均获得25~43(平均31)周的随访,并根据需要调节捆扎带、控制减重速度.全组患者减重10.5~35.0(平均19.2)kg;无营养不良症状出现.结论LAGB治疗单纯重度肥胖症具有微创、安全等特点,近期减重效果满意,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郑成竹;胡明根;柯重伟;印慨;李际辉;胡兵;吴月凤;邹大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肠壁炎性假瘤一例

    患者男,13岁.因右下腹隐痛2月余伴包块1周于2002年8月5日入院.无发热和饮食、排便改变,无手术史.检查:腹软,无压痛,右下腹可扪及一7 cm×7 cm大小之质硬肿块,边界欠清,元压痛,活动差.

    作者:李明信;马建青;王少鹏;许家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特殊年龄段胃癌和结直肠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对特殊年龄段(青年和老年)胃癌和结直肠癌(胃肠癌)患者,既往有关诊治方面的报道较多.但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饮食营养状况的改善、疾病谱发生的变化,能够施行手术年龄范围的放宽以及手术范围的扩大,对其都会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作者:陈峻青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辅以血栓剥离治疗环状混合痔并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

    我院2002年12月至2003年8月对25例环状混合痔并血栓形成患者成功实施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并辅以血栓剥离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伟;吴印爱;刘献棠;蒋邦好;谢尚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

    目的探讨外科医师如何尽快掌握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方法分析2000年9月至2003年5月由同一组医师完成的5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按手术先后次序分5组,每组10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各组病灶的位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手术占同期同类手术比例和3站淋巴结清扫数目及其总数的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由(314.5±34.4)min至E组降为(186.0±27.6)min(P=0.000),术中出血量由(94.0±25.5)ml降至(15.5±18.3)ml(P=0.000).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病灶的位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站淋巴结清扫数及总数各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E组无术中并发症及中转开腹.腹腔镜手术占同期同类手术总数由A组的15.2%(10/66)至E组上升为47.6%(10/21)(P=0.004);全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0%(1/50),局部复发率为4.0%(2/50).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学习曲线大约为40例,即可达到较熟练程度.

    作者:池畔;林惠铭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方法与微创治疗

    目的探讨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方法及微创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疑诊结直肠癌的患者进行普通肠镜和特殊肠镜(放大肠镜和超声肠镜)检查,选择适宜的病例进行微创治疗.结果30例患者术前经特殊肠镜检查均确诊为早期结直肠癌,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病变浸润深度超声肠镜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91.3%.本组结直肠癌大体形态分类以亚有蒂型居多(53.3%);腺体开口以ⅢL加Ⅴ为主(50.0%).微创手术治疗16例(53.3%),开腹手术14例.随访12~67个月,除1例盲肠癌患者术后第8天并发急性肺栓塞死亡外,余29例均无复发.结论术前应用放大肠镜或超声肠镜检查对早期结直肠癌诊断率高;选择适宜的病例进行微创治疗是可行的.

    作者:李志霞;安大立;王烨;韩加刚;吴江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吻合器加支撑引流管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为进一步降低保肛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我院自2001年至2003年用吻合器加支撑管法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19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相阳;张彤;孙永信;吴凌云;韩方海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反义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转染对人胃癌细胞系的影响

    目的探讨反义人端粒酶(hTERT)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构建hTERT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经脂质体介导转染人未分化胃癌细胞系HGC-27,通过Southern blot检测外源反义基因的整合;RT-PCR及DNA测序法检测反义基因的转录;RT-PCR半定量方法检测被封闭目的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TRAP及PCR ELISA方法检测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外源反义hTERT基因已整合入细胞并获稳定转录,且能显著封闭目的基因转录的mRNA,并显著抑制HGC-27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抑制HGC-27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结论端粒酶反义hTERT基因可有效地应用于胃癌的基因治疗.

    作者:尹家俊;胡祥;金礼吉;袁晓东;安利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胃脂肪瘤一例

    患者女性,59岁.因上腹隐痛不适1年于2003年6月23日入院,偶伴反酸、嗳气,以饱食后为重.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胃镜见胃窦部前壁黏膜下有一肿物向腔内突出,突起的黏膜表面有溃疡灶,提示为胃窦部黏膜下肿瘤、胃溃疡,见图1.于6月25日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胃窦黏膜下有一直径约3.0 cm肿物,质软、色淡黄、有完整包膜、未侵及浆肌层,黏膜面可见直径约0.8 cm、0.6 cm、0.4cm的溃疡灶3处,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恢复好.于7月7日出院.病理报告为胃窦部脂肪瘤、胃溃疡,见图2.

    作者:曲路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及其受体3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3(VEGFR-3)(Flt-4,酪氨酸激酶受体-4)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对直肠癌临床病理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术后肿瘤组织标本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结果本组88例患者均获得5年以上[62~88(平均75.4)个月]的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6%、70.5%、63.6%.有46例患者VEGF-C表达阳性(52.3%)、40例VEGFR-3表达阳性(45.5%).VEGF-C与VEGFR-3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及生存率相关(P《0.05~P《0.01),与性别、肿瘤大小、侵犯肠壁深度无关(P》0.05).VEGF-C的表达与直肠癌患者年龄相关(P《0.05).结论VEGF-C和VEGFR-3的检测,对术前预测直肠癌的淋巴转移、术后估计预后有参考价值,并对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綦晓龙;傅仲学;邓靖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转录信号传导子和激活子3信号传导通路调控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抗结肠癌的机制

    目的探究转录信号传导子和激活子3(Stat 3)信号传导通路与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抗结肠癌细胞株HT-29机制的关系,明确COX-2抑制剂抗结肠癌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将选择性COX-2抑制剂NS-398,作用于结肠癌细胞系HT-29,运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仪观察NS-398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用RT-PCR检测药物作用前后HT-29中COX-2 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定体系前列腺素E2(PGE2)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Stat 3通路相关蛋白JAK2、Stat 3的磷酸化活性和cyclin D1、Bcl-2的表达.结果结肠癌细胞系HT-29中COX-2 mRNA呈高表达,NS-398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HT-2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NS-398使HT-29细胞COX-2 mRNA和PGE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同时p-JAK2、p-Stat 3、cyclin D1、Bcl-2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结论癌基因Stat 3信号传导通路调控了NS-398抗结肠癌的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终通过其下游靶基因cyclin D1、Bcl-2影响结肠癌细胞系HT-29的增殖与凋亡.

    作者:张有成;王杉;张辉;梁斌;叶颖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人贲门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原则

    目的探讨老年人贲门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2年70岁以上老年贲门癌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72.6岁,男女比例6.2:1.术前合并心肺功能异常57例(79.2%).病理类型以高、中分化腺癌为主(40例,55.5%);Borrmann分型Ⅱ~Ⅲ型64例(88.9%);PTNM分期Ⅱ~Ⅳ期68例(94.4%).经腹手术68例,其中根治性手术54例;胸腹联合切口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15.5%),其中肺部感染4例,切口感染裂开1例,吻合口瘘2例,心肺功能不全2例.死亡2例.结论高龄贲门癌患者病理类型以中高分化腺癌为主,术前合并症多,手术应强调规范化与个体化兼顾的原则.

    作者:陈德利;刘弋;刘斌;朱宝和;曹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92岁患者食管癌切除一例

    患者男,92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3月余于1996年5月16日人院.查体:神志清楚,慢性消耗病容,营养状态较差;桶状胸,两肺呼吸音较清晰,心率82次/分,心律整齐.腹平坦,腹壁静脉无曲张,腹肌软,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X线胸片报告肺纹理增多;心电图正常;肺功能报告中度通气功能障碍.纤维胃镜检查报告,距门齿35~40cm处管腔狭窄,黏膜糜烂,触之易出血.

    作者:白华;黄海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第二届国际消化道修复与重建外科学术论坛会议纪要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继续教育发展和培训中心、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西南协作组及《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承办的第二届国际消化道修复与重建外科学术论坛于2004年6月17~2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

    作者:胡建昆;陈志新;周总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前会阴入路手术治疗女童会阴Ⅲ度损伤

    目的评估前会阴入路手术治疗女童会阴Ⅲ度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会阴Ⅲ度损伤女童经前会阴入路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3~12岁女童会阴Ⅲ度损伤均由于后天性直肠前庭瘘误行瘘管切开或挂线造成会阴皮肤及肛门外括约肌断裂所致,均有不同程度的排便功能失禁,肛门功能临床评分在3~4分之间.手术用针形电刀环肛门口切开其前半周,充分游离直肠前壁及两侧壁约5 cm;在电刺激仪引导下确定外括约肌断端并修复断裂的外括约肌;纵形缝合两侧的耻尾肌和皮肤重建会阴体,恢复女孩正常会阴外观.7例患儿会阴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平均随访3.5年,会阴外观正常,肛门功能临床评分均达到6分.结论前会阴入路手术治疗会阴损伤是一种合理、可靠的手术方法,效果满意.

    作者:陈亚军;王燕霞;魏临淇;张金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35岁以下胃癌患者3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35岁以下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0例35岁以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时期胃癌患者的3.4%.病理分类中以弥漫型胃癌多见(65.8%);肿瘤的TNM分期中Ⅳ期病例占53.7%,进展期胃癌占94.7%(360/380);手术切除率68.2%,根治切除率32.4%,姑息手术率35.8%.只有20例(7.2%)生存超过6年.预后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位置、肿瘤病理分期、肿瘤的浸润/转移以及是否行根治术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35岁以下胃癌患者以弥漫型、进展期癌占多数,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

    作者:杨维良;张新晨;张东伟;马玉林;张浩民;赵志;张建国;梁春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低位直肠癌术前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术前化疗联合放疗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7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手术组进行常规手术治疗;综合治疗组予以卡培他滨口服和放疗后再手术.结果综合治疗组于放化疗结束后检查发现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活动度增加,下极距肛缘的距离延长0.8~1.5(平均1.2)cm;手术切除标本见大片坏死组织、细胞变性、癌周浸润消失以及肿块旁淋巴结大部分坏死和癌周血管闭塞.综合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的手术切除率分别为80.0%和100%,两组比较P《0.05;保肛率分别为34.3%和82.9%,两组比较P《0.01;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7.9%和0,两组比较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术前卡培他滨联合放疗对于低位直肠癌是目前较好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作者:郑伯安;邹寿椿;邓高里;董全进;张成武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家族性肠型胃癌的临床特征

    目的进一步研究家族性肠型胃癌的临床特征.方法随访2个家族性肠型胃癌家族,对肿瘤患者特点和家族遗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家系中共发现7例胃癌患者,年龄43~72岁(中位年龄65岁).并在2个家系中各发现1例胃癌之外的肿瘤患者(1例食管癌、1例升结肠癌).结论2个家族均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家族中除发生胃癌外还发生其他器官肿瘤.

    作者:孙晴;金万炳;管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胃癌患者的手术治疗

    1995年5月至2004年2月我院共收治70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128例,现将我们手术治疗的经验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郭志义;胡阳;庞明辉;李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血管闭合系统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LigaSureTM血管闭合系统(LigaSureTM vessel sealing system,LVSS)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单纯贲门周围血管断离术(单纯断流组,18例)和LVSS(LVSS组,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单纯断流组术中失血量平均220 ml,手术时间平均129 min;LVSS组术中失血量平均120 ml,手术时间平均98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单纯断流组术后有1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膈下感染、反应性胸腔积液、肝功能衰竭、术后近期再出血),1例死亡;LVSS组仅2例出现反应性胸腔积液.结论LVSS止血确切,操作方便,可有效减少术中失血,缩短手术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许军;刘昶;孙备;周尊强;姜洪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