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

连厚新;张永男;赵明

关键词:小儿肺炎, 针对性护理, 应用,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用于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9月在本院儿科收治的小儿肺炎患者90例,根据应用的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发热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45/4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32/42),P <0.05;观察组发热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 <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小儿肺炎护理中,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应该推广。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CRP)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并且严重细菌感染、脓毒血症及随后发生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早期往往临床症状不典型,进展快。因此,早期诊断细菌感染、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并监测临床治疗效果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而降钙素原是临床中检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一种血清标志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对患者的病情、预后、疗效等进行准确的评估,因此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 -CRP)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患者171例,根据病原体分离培养和血清学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85例),非细菌感染组(46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设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定量分析法分别检测血清 PCT 和 hs -CRP 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 PCT和 hs -CRP 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血清 PCT 和 hs -CRP 均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仅 hs -CRP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患者 PCT 和 hs -CRP 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PCT 与 hs -CRP 可作为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林小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探析胃镜活检病理在临床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用胃镜活检病理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资料来自本院2014年———2016年期间收治疑似胃癌患者40例相关临床数据,所有患者均接受胃镜活检病理检查与手术病理检查方式诊断,对患者用回顾性方式分析相关数据资料,归纳掌握胃镜活检病理在临床胃癌诊断的价值。结果胃镜活检病理检查检出例数38例,其中确诊34例,疑诊4例,出现2例漏诊,相对于手术病理诊断手段差异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胃癌患者临床接受胃镜活检病理检查虽然能够一定程度掌握病情状况,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诊断检出率还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因此对胃癌患者诊断期间如有疑诊或者不确定情况,应结合其它手段,大程度了解患者病情以便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保障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

    作者:曹菡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碘125粒子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在我国胃癌的患病率居各种恶性肿瘤首位,根治性手术加以化疗是治疗胃癌的常规手段,外放疗作为辅助手段可以提高生存率,但外放疗在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也是大量的放疗性损伤。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内放疗治疗恶性肿瘤,大大降低了外放疗带来的放射性损伤,在临床应用展现了广阔的前景,其机制是碘125粒子直接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可下调转录因子 KappaB(NF -kB)活性,抑制了 NF -κB 活化介导的抗凋亡途径从而表现为胃癌细胞凋亡。

    作者:李兆桥;王伟敬;谭启秀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医治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医治的有效性。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自2011年9月至2015年6月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抽取出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抗生素预防、营养支持、纠正代谢紊乱、胃肠减压、禁食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的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两周,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的时间、腹痛腹胀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7%优于对照组60.0%。对照组患者白细胞恢复的正常时间、血淀粉酶的恢复正常时间、腹痛腹胀症状消失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显著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不存在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性强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施斌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呼吸内科无创呼吸机使用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无创呼吸机使用安全隐患,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4年2月到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行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地无创呼吸机使用安全隐患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0%,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葛进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采用利福喷丁和利福平治疗的效果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中应用利福喷丁与利福平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份到2016年11月份期间在我社治疗的初治涂阳的肺结核患者40例,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治疗组和参照组,各组20例,参照组患者使用利福平治疗,治疗组则使用利福喷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明显比参照组患者低,组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 <0.05。结论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中应用利福喷丁与利福平进行治疗时,利福喷丁不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应用。

    作者:耿瑞雪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无张力疝环填充式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无张力疝环填充式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60例(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和研究组(无张力疝环填充式修补术治疗)各30例,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环填充式修补术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赵昊冕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染色内镜对于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意义

    目的:对比染色活检与单纯活检检出率的差异,探讨染色内镜对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我院诊治的胃黏膜异常改变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其中观察组对标本进行染色后活检,对照组不染色直接活检。记录两组患者的活组织标本病理诊断结果、早期胃癌的检出率等,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检出浅表性炎23例、肠化或不典型增生57例、早期胃癌4例、总染色阳性率72.62%,其中早期胃癌检出率4.76%;对照组中分别检出64、19、1例,早期胃癌检出率为1.19%。观察组早期胃癌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用染色内镜可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有助于患者尽早接受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常青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COX -1途径在慢性间歇低氧诱导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 COX -1途径在慢性间歇低氧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32只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A 组)、高脂组(B 组)、间歇低氧组(C 组)以及高脂协同间歇低氧组(D 组),间歇低氧频率为40次/h,10周后留取血液及胸主动脉组织,检测血液中血脂、炎症因子和血小板活化标志物水平;RT -PCR技术检测胸主动脉组织环氧合酶-1(COX -1)和血栓素合酶(TXS)的基因表达情况,HE 染色观察胸主动脉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血脂 TC、LDL -C 水平比较,B、D 组显著高于 A、C 组(均 P <0.01);血炎症指标 TNF -α、IL -1水平比较,D 组明显高于 A、B、C 组(P <0.01或 P <0.05);血小板活化标志物 PF4、β-TG 水平比较,D 组明显高于 A、B、C三组(均 P <0.01),B、C 组明显高于 A 组(P <0.01或 P <0.05);各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 COX -1 mRNA 和 TXS mRNA 水平比较,D 组明显高于 A、B、C 三组(均 P <0.01),B、C组明显高于 A 组(均 P <0.01);胸主动脉 HE 染色示 B、C、D 组血管内皮损伤,D 组损伤为严重且出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表现及纤维素性血栓。结论高脂饮食加慢性间歇低氧可明显活化 COX -1途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血小板活化。

    作者:刘洋;王琳;田建立;白晓纯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弱射频电磁辐射对人群及小鼠神经行为效应的研究

    目的:探讨弱射频电磁辐射对人和小鼠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用12只成年小鼠,置于弱射频电磁辐射场下,观察小鼠的自发活动;同时,对使用移动电话的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本次研究在电磁辐射下,小鼠的活动时间明显增加,静息时间减少,活动速度加快。电磁辐射前后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接触弱射频电磁辐射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中观察到使用人群和非使用人群间部分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心情、情绪及睡眠质量等)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弱射频电磁辐射场下的小鼠神经行为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时,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群的神经行为也出现类似的变化。

    作者:薛鑫;李静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内蒙古赤峰地区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浅析

    心肌炎常见的致病原因为柯萨奇病毒,但确切的致病机制尚不清楚。其病情急且进展迅猛,临床表现又缺乏特异性,常常因为严重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突发的心搏骤停,使该病的病死率增高。因此,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积极治疗极为重要。本文总结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5例心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表现、心电图、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以及抢救治疗等进行分析和讨论。

    作者:霍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产次与阴道助产对产妇产后出血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产次与阴道助产对产妇产后出血影响。方法收集于我院行系统产前检查并终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各项临床数据,对不同产次及阴道助产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初产妇 OVD 组发生产后出血的为619例(93.5%),其发生产后出血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初产妇行阴道助产分娩其发生产后出血风险大,在分娩过程中需要注意相关操作。

    作者:易盛碧;史传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报告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发病率相对低,病例较少,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是遗传性心肌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部分患者以恶性心律失常为首发症状,超声心动图对于诊断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尚无特异性价值,心脏磁共振成像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对于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者,可考虑抗心律失常药物,ICD 以及射频消融治疗。

    作者:张燕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早期康复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1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观察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后,这31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住院患者肢体功能有了明显的恢复,明显优于护理干预前。结论在临床上对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马云玲;白云凤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多元化评价体系在临床医学本科实习阶段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本科实习阶段的教学质量,探索建立一套实用、有效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在医学本科实习阶段联合应用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体系,对实习生的临床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结果表明,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应用具有知识与技能并重、考核与培训互促、强化人文素质培养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邓刚;杨伟;刘昱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导乐陪伴减痛分娩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导乐陪伴减痛分娩的临床效果,以便对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间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2000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有产妇1000例。两组产妇分娩时均有家属陪同,而观察组再予以导乐陪伴,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在各个产程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P <0.05),且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79.2%)与轻度疼痛(69.90%)情况优于对照组,而剖腹产(15.10%)与重度疼痛(8.90%)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腹产率,在缓解产妇疼痛与促进自然分娩中具有重要作用,提高了产妇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利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老年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分析

    目的:研讨老年冠心病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的关系。方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选取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参与研究试验,归于Ⅰ组,对上述患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期选取32例非冠心病患者(Ⅱ组)进行对照,分析两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Ⅰ组患者经检查,显示有34例存在颈动脉硬化的表现,颈动脉硬化率为70.83%(34/48),平均斑块积分(3.24±0.91)分,而Ⅱ组颈动脉硬化的发生率为40.63%(13/32),平均斑块积分(3.16±0.87)分。可见与Ⅱ组相比,Ⅰ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率显著提高,数据满足 P <0.05,统计学成立;而平均斑块积分相比,两组差异不大,P >0.05,统计学不成立。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重视术前颈动脉超声筛查,对于指导手术治疗、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均有重要价值,值得推荐。

    作者:张淑菊;杜婷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国产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国产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我疾控中心进行甲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儿童10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种甲型肝炎灭活疫苗,观察组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将两组阳转率、全程接种率及安全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儿童接种阳转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全程接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接种安全性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国产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在免疫持久性、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等方面均较好,但灭活疫苗全程接种率会随接种剂次增加而下降。

    作者:唐极宁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接种狂犬疫苗患者的临床护理与注意事项分析

    目的:研究接种狂犬疫苗患者的临床护理与注意事项。方法选取本中心2015年7月———2016年1月收治的狂犬疫苗接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在其接种过程中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研究干预效果以及护理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结果狂犬病的发病率为0%。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对狂犬病的出现进行有效预防,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惠秀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血培养实验前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探索血培养实验前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654例(规范采血组575例,存在各种不规范操作组79例)住院发热患者血培养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各种不规范操作的比例进行统计,同时将其培养结果与完全符合规范操作组的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完全符合规范操作的血培养阳性检出率为19.0%,污染率为5.2%;存在不规范操作原因的其阳性检出率为12.9%,污染率为7.4%。结论严格规避各种不规范操作的影响因素,可以提高血培养阳性检出率降低污染率。

    作者:张桂荣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