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斌
目的:研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后喘息运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选取128例 MP 感染后喘息的患儿参与研究试验,并按照随机非盲法分组,各64例,Ⅰ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Ⅱ组在常规对症处理下接受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对该两种方案的临床应用情况作对比。结果Ⅱ组患儿接受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0.6%,显著比Ⅰ组的总有效率(67.2%)提高,数据满足 P <0.05,统计学成立。Ⅱ组的喘息、哮鸣音消失时间显著缩短,喘息复发率显著下降,优于Ⅰ组,数据满足 P <0.05,统计学成立。结论对 MP 感染后喘息的患儿实施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缓解症状、降低喘息复发率均非常有效,值得推荐。
作者:肖海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产科收治的产妇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处理,采取随机实验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开奶时间、泌乳满足量和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对产妇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开奶时间、泌乳满足量和成功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张敦欣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胰腺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者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对100例胰腺癌手术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探究护理结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为702.5±55.7ml,平均手术时长为4.6±0.2h,住院时长为(25.8±1.8)d。根治术治疗者59例。2例死亡,术后出血者4例,胰瘘3例。结论对于胰腺癌者,实施胰十二指肠手术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可减少出血量,改变患者转归结局,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病死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静;李澍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与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效果。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2016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喘息性肺炎患儿4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儿20例;对照组选择布地奈德联合氧气雾化治疗,观察组选择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与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选择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与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雾化治疗喘息性肺炎小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快速改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饶德伦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比索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药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对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收缩末径(LAESd)、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监测,同时监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BNP)及内皮素(ET)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脏超声各监测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 BNP、ET 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比索洛尔指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有逆转心室重构的作用,同时能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的过度活化,对慢性充血性心衰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姜春影;王玉霞;李廷来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全程导乐分娩运用到减短经阴道分娩的产程并减少产后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到我院诊治的产妇74例,分为两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分娩,37例试验组采用全程导乐分娩,并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的产程、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对比发现,试验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的产程、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都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全程导乐分娩运用到减短经阴道分娩的产程并减少产后并发症中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与运用。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银屑病患者的焦虑情绪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银屑病患者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音乐疗法、放松疗法、认知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 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干预后两组患者 SAS 评分均有所下降(P <0.05),但观察组患者 SAS 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缓解银屑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利于患者疾病康复。
作者:吕晓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所谓快速记忆法,就是在现代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编制的,能够指导人们遵循记忆的规律,有效提高记忆速度和质量的方法。快速记忆法由多种具体的方法组成。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运用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与同仁作一交流探讨。
作者:郭志英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新生儿院内转运安全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4.06———2015.05院内转运新生儿710例为对照组,以2015.06———2016.05转运新生儿802例为实验组,采用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转运存在的不良事件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无腕带、评估、告知不充分、用物不全、呼吸道管理不畅,低体温、管道意外、交接不清等方面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采用集束化管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院内转运风险,成功安全转运。
作者:彭红;李胜秋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评价呼吸机内部回路消毒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意义。方法采用使用前后对照研究。将呼吸机内部回路消毒实施前1年(对照组)以及实施后1年(干预组)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18-80岁、机械通气时间≥48h 的患者纳入本调查。用 VAP 临床诊断标准进行 VAP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 VAP 发生率和发生时间、住院病死率、细菌分布变化等。结果调查患者89例,对照组41例,干预组48例。VAP 发生率(对照组42.7%,干预组32.6%)、VAP 发生时间[对照组(4.3±4.1)d,干预组(6.2±3.0)d]以及住院病死率(对照组36%,干预组32.6%)均未发生显著改变;干预组发生 VAP 的患者下呼吸道标本金黄色葡萄球菌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 =O.03)。结论呼吸机内部回路消毒可显著降低早发型 VAP 的发生率。
作者:卢云爱 刊期: 2016年第33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造成医疗纠纷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严重影响了医患和谐。医疗投诉档案是反映医院受理处理患者投诉过程的文字说明材料。定期对投诉档案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可有效促进医院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医德医风和医院管理的改进与提高。本文就对医院投诉档案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等进行探讨分析。
作者:冯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实施血液检验在贫血临床诊断、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48例于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血液检验的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18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作为 A 组,3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 B 组。随机抽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的体检的5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3组血液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 MCH 值、MCV 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A 组 RBC 值、RBC /MCV 值均显著高于 B 组、对照组(P <0.05);B 组 RBC 值、Hb 值均明显低于 A 组、对照组(P <0.05);B组 RDW 值明显高于 A 组、对照组(P <0.05)。结论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实施血液检验能够为贫血鉴别、诊断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提高诊断及鉴别的准确率。
作者:杨谦;杨永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通过检查和分析医院会诊记录单中的书写缺陷,以消除发现的常见问题为切入点,防范发生医疗纠纷。方法对照相关文件要求,逐一检查一个季度的会诊记录单中存在的不规范书写问题。结果在560份会诊记录单中,存在缺陷者有510份,占91.1%,归纳缺陷9项,共1380例次。结论加强对医师的医疗文件书写培训和质量控制管理,提高医疗文件书写水平。
作者:王菊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 PBL 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科护理一个班作为 PBL 教学班,设计并实施 PBL 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后设计调查问卷分析学习效果。结果92.6%的学生对 PBL 教学方式满意,80.00%的学生认为 PBL 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工合作能力,有98.75%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培养理论结合实践的评判性思维能力,51.3%的学生在 PBL 教学中小组讨论发言有强制感,人际沟通能力显薄弱。结论护理教学中应用 PBL 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护士的临床核心能力,提示在护理教学中开展 PBL 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作者:范晓航;肖娟;胡小忍;孙维权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为科学管理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我院信息管理系统,调取2013年至2015年麻醉药品的用量、销售金额等数据,计算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排序比等相关指标,并进行排序分析。结果我院麻醉药品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2014年比2013年大幅增长,但2015年与2014年持平。其中,用药频度(DDDs)排前3位的是芬太尼注射液、盐酸吗啡注射液、吗啡缓释片。哌替啶注射液用量较少,且呈缩减趋势。绝大部分的麻醉药品的排序比值接近于1,说明其销售金额与用药频度同步性良好。麻醉药品主要在肿瘤科和外科手术中应用,应重点管理。结论麻醉药品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延鹏;张婷;李忠燕;郭兴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在中危肺栓塞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及后续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针对15例中危肺栓塞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15例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及后续抗凝治疗,并归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2月到2014年12月间收治。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气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明显较优;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发现,观察组患者93.33%明显较高(对照组为73.3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析小剂量尿激酶溶栓及后续抗凝治疗用于中危肺栓塞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发现,其对于患者临床情况能够积极进行改善,同时提高患者治疗的疗效,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陈燏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12年7月———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记录和分析其临床症状以及治疗的方法。结果对乳腺导管扩张症进行区段切除的治愈率较高,明显优于单纯肿物切除或者是引流后抗生素治疗等方式,且不易复发。结论采用手术方法全切病灶是对于乳腺导管扩张症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梁艳丽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上对重叠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2014年7月———2016年2月期间因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就诊的住院患者中入组57名患者,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分为 COPD 组和 OS 组,记录体重指数、呼吸暂停指数、第一秒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呼气末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酸碱度(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空腹血糖、血清胆固醇等指标,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OS 组 FEV1%、FEV1/FVC(%)、PH、PaO2明显低于 COPD 组,而 PaCO2、BMI、血清胆固醇及空腹血糖明显高于 COPD 组。结论在急性加重期时,重叠综合征患者更易发生呼吸衰竭;相比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重叠综合征患者更易出现代谢紊乱。
作者:李晓琳;吴景硕;张钟;刘正;周丽娜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 PCR 检验用于麻疹病毒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选2014年02月———2016年04月我疾控中心检验的麻疹患者55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依据不同的检验方法分组,分为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采用 MV -IgM抗体方法检验,研究组则采用 PCR 技术检验,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阳性检出率为93.33%;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76.00%,明显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可比性意义(P <0.05)。结论PCR 检验方式适合用于麻疹病毒疾病的早期诊断,而且其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行。
作者:潘玉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阑尾炎患者应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经我院确诊接受治疗60例阑尾炎患者(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根据随机方法划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研究组各30例(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方法)。对两组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在各项指标(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讨论对阑尾炎患者采用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张星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