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根据我院各科室反馈出来的中药注射剂所发生 ADR 资料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 ADR 主要发生因素与中药注射剂制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药品本身质量因素、临床使用不合理及患者自身体质因素等有关。结论完善及规范质量控制标准、改进制备工艺,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遵守辨证论治原则、合理规范用药等是预防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孟爱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在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探究中进行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应用效果的探究情况。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我院脑外科接受挂号诊治的脑外伤患者84例,将其纳入本研究观察对象,结合其挂号的先后顺序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后四个月进行颅骨修补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早期颅骨修补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优良率95.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达到优良率61.9%,将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明显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外伤患者采用早期的颅骨修补和脑室腹腔分流联合治疗,效果显著,预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成;殷义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治疗眼睑痉挛的疗效。方法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行眼睑痉挛者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8例。结果18例中治愈15例(83%),好转3例(17%),随访1个月至2年无复发。结论樟柳碱治疗眼睑痉挛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操作简单,无并发症。
作者:段锦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对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探讨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815例全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术后麻醉苏醒阶段出现躁动患者进行分析,总结躁动发生的原因。结果本组815例全麻患者中,143例(17.5%)在苏醒期出现躁动,包括轻度76例,中度42例,重度25例;导致躁动的原因主要是不良刺激、手术类型、麻醉用药。结论对于全麻患者在苏醒阶段应加强躁动风险评估,积极做好相关护理干预,以保证患者能安全、顺利苏醒。
作者:李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药理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016年收治的10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分别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丹红注射液,连续观察6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L -co),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 PaO2和 DL -co改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有较好的疗效,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玉霞;姜春影;李廷来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经我院确诊60例危重肾病患者(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根据随机方法划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和研究组各30例(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对两组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在尿素氮、血肌酐水平以及血碳酸氢根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危重肾病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何晗;刘新君;魏炯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对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使用灭幽汤治疗的疗效。方法针对40例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加用灭幽汤治疗,并归为观察组,两组共80例患者均为我门诊2014年3月到2016年6月间收治。结果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97.5%明显较高(对照组为8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灭幽汤对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疗效分析发现,其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情况,同时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作者:曹军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进行子宫疤痕妊娠患者诊治的探讨。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80例子宫疤痕妊娠患者临床治疗。在为80例子宫疤痕妊娠患者有效诊断的基础上,运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流产治疗。结果80例患者中运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进行药物临床的患者42例,经过21-24天这些患者β-HCG 水平恢复正常,经过23-52天治疗这些患者出院。接受开腹子宫疤痕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包括22例,经过13-17天她们的β-HCG 水平恢复正常,经过19-22天治疗出院。接受急诊子宫疤痕切除手术治疗患者16例,经过11-14天这些患者β-HCG 水平恢复正常,经过13-16天治疗出院。治疗过程中全部患者子宫获得保留,在接受开腹子宫疤痕切术手术治疗患者中发生阴道大出血并发症患者4例,经治疗后大出血患者痊愈。结论在治疗子宫疤痕妊娠中手术疗法、药物疗法各有优劣,临床中应当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治疗方法。
作者:俞海芬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生长于颅内的肿瘤通称为脑瘤,包括由脑实质发生的原发性脑瘤和由身体其他部位转移至颅内的继发性脑瘤。原发性脑瘤依其生物特性又分良性和恶性。无论良性或恶性,均能挤压、推移正常脑组织,造成颅内压升高,威胁人的生命。我院于2012.01--2016.03共收住颅内肿瘤62人,良性瘤28人,恶性瘤34人,其中继发性脑瘤29人。
作者:陶志兰;曹菲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溶血对生化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检查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两组血液比较,观察组 K +、CK、TP、CK -MB、AST、LDH、HBDH 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Na +则明显降低(P <0.05),Alb、HDL -C、TG 则无显著变化 P >0.05)。结论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的许多指标均有影响,干扰了检验结果,应在临床上采取措施减少标本溶血发生。
作者:张立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结直肠癌致老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结直肠癌致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中,选取20例患者纳入此研究领域中,随机分为观察组(n =10)和对照组(n =10),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其他手术方式治疗,将研究情况纳入结果中。结果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首次肠鸣音时间、胃肠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0.05);观察组患者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3年生存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针对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一期切除吻合术疗效确切,有利于加快胃肠功能恢复,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雪冬;赵建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对门诊接受治疗的阴道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我中心门诊接诊的88例阴道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强化健康教育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8%(P <0.05);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接受度、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接诊阴道炎患者过程中对其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患者健康行为接受度,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作者:高清华;鞠华;由娟;张忠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与损伤部位的相关性。方法本实验选择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48例,对患者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颅脑损伤后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测评分值均≤26,可见颅脑损伤后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患者额叶、颞叶、基底节损伤后的认知功能障碍比其他损伤部位更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颅脑损伤会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更应注重患者额叶、颞叶及基底节区损伤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作者:刘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分析藏医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2月期间骨性关节炎患者124例进行分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藏医组采取藏医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性关节炎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疼痛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藏医组患者骨性关节炎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比常规组高, P <0.05;治疗前疼痛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藏医组疼痛评分显著比常规组低,P >0.05;两组均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 <0.05。结论藏医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缓解疼痛感,无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卓玛拉次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职业病防治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分析其相关应对措施。方法通过查阅全国新的职业病统计报道,分析各行业职业病的发病情况及职业病防治过程当中面临的问题,同时提出有效的应用策略。结果职业病中,尘肺病发病率高,其次为急、慢性中毒;且近几年急、慢性中毒与尘肺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他职业病发病率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结论职业病的发病形式日益严峻,相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给予防治,全面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张亚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产科收治的产妇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处理,采取随机实验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开奶时间、泌乳满足量和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上对产妇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开奶时间、泌乳满足量和成功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作者:张敦欣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拔火罐联合藏药封包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外治科治疗的106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拔火罐治疗,观察组采用拔火罐联合藏药封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后疼痛程度、疼痛时间、腰部功能活动评分等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拔火罐联合藏药封包治疗腰肌劳损配合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疼痛,增强腰部功能活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阿歌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究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使用藏医药浴护理方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6年10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经专科医师确诊符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的病人66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换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病人使用藏医药浴护理,对照组病人使用常规护理方,治疗完成后对比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研究发现治疗组病人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病人治疗效果;治疗组病人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生活质量。结论对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使用藏医药浴护理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人痛苦,显著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和义萍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术后骨结核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骨结核患者110例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5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日常药物护理、日常检查等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结果经过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对骨结核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对骨结核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结合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改善护理质量,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作者:李带娣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与探讨核磁共振扫描(MRI)检查在诊断腮腺区肿块患者中的应用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所收治的60例腮腺区肿块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临床诊断所需分别应用核磁共振扫描和 CT 扫描技术进行临床诊断,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展开观察与研究。结果所选患者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在60例患者中,病灶属于良性的患者共有44例,属于恶性的共有16例,经 CT 诊断检出腮腺区有肿块的患者有30例,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符合率为50.0%,其中,诊断为良性的患者有24例,符合率为54.54%,诊断为恶性的有6例,符合率为37.5%;核磁共振扫描诊断检出腮腺区有肿块的患者有32例,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符合率为53.3%,诊断为良性的患者有28例,符合率为63.6%,诊断为恶性的有4例,符合率为25.0%;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相比无较大差异,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腮腺区肿块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扫描或 CT 技术诊断能够有效鉴别患者病灶的发展状况,对恶性或良性肿瘤有着较好的诊断价值,是提高临床确诊率的重要技术。
作者:南晓勇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