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留置导尿管病人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林召梅

关键词:留置导尿管病人, 泌尿系感染, 干预措施
摘要:留置导尿管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医院感染的40%左右,仅此于呼吸道感染,且发病率有日益增长的趋势,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1],我科对留置导尿管病人进行了泌尿系统监测,对易发生感染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现介绍如下。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高场强磁共振用于胎盘植入及植入程度的临床符合率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高场强磁共振用于胎盘植入及植入程度的临床符合率。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胎盘植入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要接受高场强磁共振以及超声检查,对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场强磁共振检查诊断胎盘植入的准确率为90%,显著高于超声检查的60%;高场强磁共振检查诊断胎盘植入的程度显著优于超声检查。结论高场强磁共振用于胎盘植入及植入程度的临床符合率较高,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刘利;刘新疆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流产关爱服务在计划生育门诊人流术者的应用

    目的:对计划生育门诊人流术患者应用流产关爱服务的方法及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来我院计划生育门诊行人工流产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流产指导;另一组为观察组,给予流产关爱服务。对所有患者展开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对门诊服务的满意度、避孕知识知晓率、避孕措施正确率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结果①在门诊服务满意度、避孕知识知晓率以及避孕措施正确率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在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重复人流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则发生明显下降(P <0.05)。结论通过在计划生育门诊中应用流产关爱服务,可充分促进人流手术患者避孕意识的增强,使其有效掌握正确的避孕措施,在减少重复流产的基础上,充分确保女性的生殖及身心健康。

    作者:俞群亚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多种西药联合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探讨多种西药联合头孢菌素类的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因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多种西药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进行研究,通过回顾分析法,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与用药前后的情况。结果研究表明,联合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比联合用药前高,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就属神经系统。结论由于头孢菌素类临床药物联合西药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增加,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作者:吐尔逊·吐尔洪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HPLC 法同时测定香菊片中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香菊片中(a)欧前胡素、(b)异欧前胡素。方法采用 Agilent Eclipse XDB -C18(250mm ×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00nm;流速1.0ml /min;进样量10μl;柱温25℃。结果欧前胡素平均回收率100.03%,RSD 为0.7%;异欧前胡素平均回收率100.08%,RSD 为0.7%。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香菊片中欧前胡素、异欧前胡素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占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83例婴幼儿急性阑尾炎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

    目的:分析并总结婴幼儿急性阑尾炎发病特点及临床诊治经验,为临床规范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6年11月于我院诊治的急性阑尾炎婴幼儿83例,从期病因、年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手术情况、预后等方面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3例婴幼儿入院时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者74例,另外4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2例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1例过敏性紫癜。63例单纯阑尾切除,20例阑尾切除、腹腔冲洗引流。术后共有7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肠梗阻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婴幼儿急性阑尾炎症状及体征不明显,易造成误诊、漏诊,临床上应综合考虑婴幼儿症状、体征、辅助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及转归。

    作者:乌云巴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锁定钢板内固定用于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48例于2011年06月至2014年08月因胫腓骨骨折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象,以其入院序号(单双号)予以平均分组,即对照组与内固定组,分别行保守治疗方案以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案。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客观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内固定组的优良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 <0.05。结论在胫腓骨骨折治疗中应用保守治疗方案以及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案均有一定的效果,相较于保守治疗方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杨利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精浆和血清中抑制素 B 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特发性少弱症患者血清及精浆抑制素-B(inhibin B,INH B)水平、探讨血清及精浆 INH B 在特发性少弱症患者的精子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特发性少弱症患者15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特发性少精子症组(n =78)、特发性弱精子症组(n =72),正常生育组76例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血清 INH B、精浆 INH B 测定。结果血清、精浆抑制素 B 随着精子浓度的降低而有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抑制素 B 随着精子活力的降低而有所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 <0.05);精浆抑制素 B 水平随着精子活力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精浆抑制素 B 水平与血清抑制素 B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清、精浆 INH B 水平可反映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精子发生情况,精浆 INHB 未能发现与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的精子发生有明显相关性;对于特发性少弱精子症患者生育评价方面,精浆 INHB 不如血清 INH B 可靠、稳定。

    作者:曹井贺;高原;孙宝刚;王丽霞;张宁;粱鲁南;杨爱军;NIU huan-fu;YANG ai-jun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彩超对2830例正常人群体检结果的总结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彩超对于正常人群体检的意义。方法2014年———2015年两年中,对来自23个单位的2830例健康人群进行了彩超体格检查。结果对于21-30岁的年轻患者,体检结果正常的比例很大,而中年人群,胆囊炎患病率较大,所有体检人群中共检出肝囊肿76例,副脾9例,肾癌1例。结论彩超对于无症状的正常人群的体格检查有极大意义,可以起到早诊断早治疗的良好目的。

    作者:赵俊丽;赵俊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36例直肠癌病理与临床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分析直肠癌病理与临床预后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8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36例直肠癌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 WHO 国际肿瘤组织分类及 Dukes 分期标准作为参考依据。结果经病理分析发现有溃疡型、隆起型、浸润型分别有18例、12例和6例。其中有高分化腺癌8例,大部分处于 DukesA 期;中分化腺癌12例,分期差异不明显;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分别有5例、6例和2例,均表现为 C 期;未分化癌和鳞癌各1例,C 期;类癌1例,A 期。结论直肠癌的病理组织学分型以及 Dukes 分期与患者临床预后关系密切,要给予足够重视。

    作者:石瑞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急诊留观病人舒适状况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了解急诊留院观察病人的舒适情况,探讨影响急诊留院观察病人不舒适的相关因素及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舒适状况量表及自编的一般资料对56例急诊留观病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低度舒适为6例(10.7%),中度舒适为32例(57.1%)高度舒适为18例(32.1%)。评分高为社会文化舒适度,评分低的为心里舒适度。一般资料显示,性别、婚姻对舒适度无统计学差异,年龄、文化程度、费用方式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急诊留观患者舒适度为中度舒适,我科护理人员应继续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住院环境的管理,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戴光惠;黄冶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儿保门诊婴幼儿视力筛查结果的分析与研究

    目的:分析儿保门诊婴幼儿视力筛查结果。方法选择我院保健门诊进行视力筛查检测的婴幼儿260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采取视力筛查仪对所有婴幼儿进行视力筛查,分析男女所占比例、异常检出率与不同年龄段的视力筛查情况。结果男女童分别有149例、111例;视力筛查男女童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3.62%与43.24%,P >0.05;年龄在1岁以下的婴幼儿视力异常检出率为68.24%,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婴幼儿,P <0.05。结论开展婴幼儿视力筛查工作十分必要,有利于及时发现视力异常情况,利于婴幼儿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杨源;赵艳;叶丽珍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综合护理支持在儿童 PICC 置管中的运用价值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儿童 PICC 置管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儿科肿瘤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①对两组患儿家长发放《置管患儿家长认知表》,评估患儿家长护理前后对 PICC 置管的认知度评分。②两组 PICC 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患儿家长护理前对 PICC 置管的认知度评分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患儿家长护理后对 PICC 置管的认知度评分比较有差异(P <0.05)。②两组 PICC 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提高肿瘤 PICC 置管患儿家长对置管的认知度,减少 PICC 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淑贞;张小满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术后早期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囊袋阻滞综合征(CBS)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2423例(共3156只眼),所发生的10例术后早期囊袋阻滞综合征病例的临床特点,并随访了治疗后的效果。结果10例患者均发生在术后早期(1天-1周),裸眼视力均低于0.3,且有明显的近视漂移(平均球镜约-2.00-3.50DS),均未伴有高眼压,均采用四襻式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体。前囊撕囊直径约4.5-5.5mm,人工晶体与后囊之间明显间隙。对所有患者均施行了前囊袋口切开术,术后裸眼视力恢复至0.6以上。结论前囊撕囊过小,术中粘弹剂残留是术后早期囊袋阻滞综合征的两个易发因素。

    作者:李畅;陈凤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全麻患者在苏醒期间的护理

    目的:探讨与分析全麻患者在苏醒期间的护理方法。方法择选我院在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所收治的100例需行全身麻醉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苏醒期间开展临床护理措施,并对临床护理效果展开观察与总结。结果所选取的100例全麻患者在经过临床护理后,苏醒后的各项生命体征都处于正常水平上,临床各个并发症也得到及时发现与治疗,患者在意识完全清醒时,呼吸处于通畅状态,临床疼痛感经护理得到减轻,思维正常,能够回答各个简单问题,无一例患者出现生命安全。结论全麻患者苏醒期是许多医生常常忽视的护理环节,该环节与患者麻醉诱导阶段一样具有极高的安全风险,因此在该环节中需加强护理工作的完善,对患者各个生命体征加强监测,使患者能够平安度过苏醒阶段。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变化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门诊及病房诊治的25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血糖、血脂与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升高为显著,血脂水平普遍下降。结论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治疗时可根据其具体变化情况,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作者:范莉萍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新生化颗粒结合催产素肌肉注射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新生化颗粒结合催产素肌肉注射治疗药物流产后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6月收治的86例利用药物流产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服用安络血片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选择采用服用新生化颗粒结合安络血片,连续服用五天,同时给予三天的肌内注射缩宫素治疗。结果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主要通过对比两组流产出血量,以及平均出血时间的对比,两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性(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新生化颗粒结合催产素肌肉注射治疗药物减少流产后子宫出血症状,临床效果较佳,此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春玲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46例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使用中医治疗的月经不调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40例同期使用西药进行治疗的月经不调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75%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5%,经过数据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 <0.05);对照组患者共发生11例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共发生4例不良反应,经过数据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具有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作者:韩飒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应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的相应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半年期间在我院住院的80例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的相应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术后恢复过程中的各项护理指标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测评。结果在本次研究实验中,观察组应用护理干预后的患者在临床治愈、并发症等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合并心绞痛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使病情得到控制和延缓,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潘晓枫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共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41-76岁,出血量33-93ml,平均出血量50.68±15.06ml,均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将穿刺针穿刺进入颅内抽吸血凝块。结果对患者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后,除3例患者因在病后发生肺部感染而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5例患者因术后1周出现再出血脑疝死亡外,其余患者出院,存活率为89.47%;随访6个月,按照 ADL 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价,4例达到Ⅰ级,16例达到Ⅱ级,39例达到Ⅲ级,6例达到Ⅳ级,3例达到Ⅴ级。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术后,对患者应适时、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头颅 CT 复查,以方便后续治疗。

    作者:王大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通过进行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分析其对偏瘫早期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前来我院治疗的偏瘫早期患者进行随机选取,选择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21例、观察组21例。让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让观察组除了进行康复训练外,增加针灸治疗。将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对比,分析其在进行治疗前期、治疗3个月之后的下肢 Bmnnstmm(偏瘫)分期情况、运动功能步行分级的评分(FCA)情况、简化量表(FMA)情况、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情况。结果通过治疗,3个月之后,观察组的 FCA、下肢 Brunnstrom、FMA、AROM这几方面的分析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改善效果好,对比分析差异明显,P 小于0.05,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偏瘫早期患者除了进行康复训练外,增加针灸治疗,有助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颜国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