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形成蛋白-2质粒局部应用对牙周骨缺损愈合修复的影响

赵聪

关键词:骨成型蛋白 -2(BMP -2), 牙周骨缺损, 动物模型
摘要:目的:观察在实验动物牙周骨缺损愈合修复过程中骨成型蛋白-2(BMP -2)质粒的作用。方法人工创制大鼠牙周骨缺损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组局部注射 BMP -2质粒无菌水溶液、对照组局部注射无菌水的对照研究方法,观察术后牙周缺损愈合修复的情况并评价 BMP -2质粒局部注射对牙周骨缺损愈合修复的影响。结果术后14天、28天实验组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牙周骨缺损愈合修复增加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BMP -2质粒的局部应用促进了动物模型中牙周骨缺损的愈合修复,为临床治疗牙周骨缺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目的:通过进行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分析其对偏瘫早期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前来我院治疗的偏瘫早期患者进行随机选取,选择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21例、观察组21例。让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让观察组除了进行康复训练外,增加针灸治疗。将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对比,分析其在进行治疗前期、治疗3个月之后的下肢 Bmnnstmm(偏瘫)分期情况、运动功能步行分级的评分(FCA)情况、简化量表(FMA)情况、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情况。结果通过治疗,3个月之后,观察组的 FCA、下肢 Brunnstrom、FMA、AROM这几方面的分析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改善效果好,对比分析差异明显,P 小于0.05,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偏瘫早期患者除了进行康复训练外,增加针灸治疗,有助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颜国辉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分次与持续蓝光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分次和持续蓝光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6例病理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两组均使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持续照射24h,实验组分次蓝光治疗(照射12h 后休息6h 以上,观察胆红素值是否需要继续照射足24h),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胆红素水平、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06%)明显低于对照组(18.18%)(p <0.05)。结论分次和持续蓝光治疗应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疗效相当,但分次蓝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更安全,更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梁正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我院中药处方调查分析以及用药点评

    目的:对我院开具的中药饮片处方展开集中调研,并从中点评用药的具体情况。方法抽选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向就诊病人开具的2970张中药饮片处方,依据各张处方中的病例具体信息展开集中性调研活动,着重调查要素涉及病例性别、真实年龄、患病类型、中药味数、处方费用及书写合理性等。结果2970张处方中,男性病例占比略高于女性病例,中老年人病例占比大;内科处方的占比高,占比为32.96%;构成中药材的味数在1-34味间,11-15味中药处方的占比高;价格费用在5.1-591.2元间,单张平均(79±2.52)元;2970处方中16.25%无中医诊断或无规范中医诊断,2.45%剂量有误,6.93%处方脚注不明确,0.61%配伍不当,0.348%给药途径不当。结论构建中药饮片处方全面点评机制,可为临床中药的给药工作提供安全性保障,促使中药用药更具合理性。

    作者:杨红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研究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比患者术前、术后1周、1个月、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结果50例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1个月、2个月细胞密度下降明显,细胞形态明显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的细胞密度与细胞形态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 >0.05)。讨论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患者后角膜内皮细胞影响在术后2个月严重,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

    作者:马颖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2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疗。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6例的诊断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轻度子痫前期4例,中度子痫前期10例,重度12例。孕妇剖宫产17例,人工助产9例。结论定期进行产前检查,行妊高征预测 MP 试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必须积极治疗,不见好转应适时终止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也应严密监测各项指标,严防发展为重度子痫前期。

    作者:魏雪红;艾春秀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舒适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90例进行分组研究,即甲组45例,乙组45例。在甲组手术室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乙组则应用基础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甲组舒适度与满意度评分均优于乙组,P <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积极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可全面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秀热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关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医院健康管理工作中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医院健康管理工作中的干预措施,并对其进行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40例进行健康教育的患者,分析比较实施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前后的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后的疾病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比实施前明显提高,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使患者的疾病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提高,有利于患者对健康的认识及相关疾病的预防,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晓冬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老年支原体肺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加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治疗7d 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体温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与对照组的82.86%比较,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的体温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老年支原体肺炎可以较快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取得的疗效十分显著,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

    作者:王一帆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孕期膳食营养指导对妊娠结局及母婴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孕妇实施孕期膳食营养指导对妊娠结局及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本院行孕期保健的160例孕妇进行研究,采取入院编号单双法将孕妇分为常规组(n =80)和干预组(n =80),所有常规组孕妇实施常规孕期保健,干预组孕妇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孕期膳食营养指导,统计对比两组孕妇的保健效果。结果干预组孕妇孕晚期体重增加状况、孕妇剖宫产、妊高症、妊娠期糖尿病、难产发生率及新生儿巨大儿、宫内窘迫、宫内发育迟缓发生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孕妇实施孕期膳食营养指导可有效改善孕妇妊娠结局及母婴健康。

    作者:常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结合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探究

    目的:分析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结合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以诺和平结合二甲双胍治疗法,而观察组患者则是采取甘精胰岛素结合二甲双胍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治疗后 FBG、HbAIc、2hPG 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 FBG、HbAIc、2hPG 指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结合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凤;徐霞;翟晨辉;候志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等速测试和训练在慢性下腰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慢性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具有患病率、复发率、致残率高以及临床表现多样性的特点。LBP 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造成沉重医疗负担与间接社会成本[1,2]。研究证实,腰腹肌群力量下降或失衡是LBP 发病或复发的重要因素。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腰腹肌群功能以及制订针对性康复训练计划,一直以来是康复医学和运动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及难点。

    作者:张学慧;刘志浩;邵静雯;张弛;毕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PPH 联合外痔切除方式对重度混合痔的改善效果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联合外痔切除方式对重度混合痔的改善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外科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之间收治84例重度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外剥内扎术(MMH)治疗,实验组接受 PPH 联合外痔切除方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重度混合痔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等观察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重度混合痔患者接受 PPH 联合外痔切除方式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住院时间短、治疗成本低、安全性高等优势,因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云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快速记忆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所谓快速记忆法,就是在现代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编制的,能够指导人们遵循记忆的规律,有效提高记忆速度和质量的方法。快速记忆法由多种具体的方法组成。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运用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与同仁作一交流探讨。

    作者:郭志英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当今骨科病中的常见病之一,目前存在多种治疗方法,通过对近几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研究,对各种治疗方法疗效、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开拓广阔前景。

    作者:薛香菊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的分析

    目的:探讨脂肪肝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观察组总有效率96.6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脂肪肝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丁晶茹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多元化评价体系在临床医学本科实习阶段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本科实习阶段的教学质量,探索建立一套实用、有效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在医学本科实习阶段联合应用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体系,对实习生的临床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评价。结果表明,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应用具有知识与技能并重、考核与培训互促、强化人文素质培养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邓刚;杨伟;刘昱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后装治疗宫颈癌致放射性直肠炎的预防和护理进展

    宫颈癌放疗过程中常伴有各种放疗并发症,如放射性肠炎、阴道大出血、放射性阴道炎等,严重的放疗反应甚至可能导致放疗不能继续进行,影响肿瘤的局部控制和疗效。本文介绍了后装治疗宫颈癌所致放射性直肠炎的主要预防方法,对放射性直肠炎病人应采取的护理措施进行了综述。

    作者:徐善梅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体会

    目的:探究阴道镜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9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研究,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病理诊断后显示疾病被确诊。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后显示慢性炎诊断准确率为96.04%,CINⅠ诊断准确率为93.70%,CINⅡ诊断准确率为92.11%,CINⅢ诊断准确率为92.31%,宫颈癌诊断准确率为87.50%。结论对宫颈疾病患者采取阴道镜进行检查可获得较为明确的诊断,疾病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利于患者后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袁萍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在子宫肌瘤中行小剂量米非司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诊治的46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参照组(n =23)以及实验组(n =23),将实行米非司酮常规剂量治疗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治疗效果以及血清中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促卵泡素 FSH、促黄体生成素 LH、雌二醇 E2、孕酮 P、子宫肌瘤体积以及总有效率等方面改善明显对比参照组而言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将小剂量米非司酮应用在子宫肌瘤治疗中效果相对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李海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 探讨小剂量奥美拉唑结合帕罗西汀应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小剂量奥美拉唑结合帕罗西汀应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经我院收治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患者,根据患者门诊治疗顺序随机进行分组纳入,第一组30例患者采用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第二组30例采用小剂量奥美拉唑结合帕罗西汀治疗,治疗结束之后,将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第一组和第二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3.3%和96.7%,组间数据对比后发现,第二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第一组(P<0.05)。第二组的不良反应率和第一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并无太明显差别,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数据之间并无太大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讨论与单纯的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方式相比较,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接受小剂量奥美拉唑结合帕罗西汀,临床疗效明显,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蔡楠 刊期: 2016年第33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