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综合征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研究

朱贤胜;程琦;王莎莎;王泓;凌茵;范丽

关键词:肝移植, 脾动脉窃血综合征, 超声造影
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估的可靠性.方法 肝移植术后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动脉进行检查,移植肝肝动脉血流信号微弱或无明确显示时即刻进行超声造影,了解肝动脉增强情况.在确诊脾动脉窃血综合征并进行脾动脉部分栓塞后再次超声造影,了解肝动脉增强的变化.结果 肝移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见2例肝动脉未显示,7例肝动脉血流信号显示微弱;超声造影见该9例移植肝肝门处均能较清晰显示肝动脉的微弱灌注.超声造影诊断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综合征.腹腔干造影证实超声造影的诊断,并进行脾动脉超选部分栓塞.再次超声造影,显示肝动脉增强束径较前明显增粗.结论 超声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脾动脉窃血综合征具有诊断价值,且能评估治疗后的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足跟腱黄色瘤的高频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30岁.因发现双侧跟腱肿物10年,术后复发5年入院.查体:双足跟腱表面及周围皮肤隆起,范围约3 cm×7 cm,肿物质地韧,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压痛(+).双下肢运动、感觉未见异常,其他系统查体未见异常.入院相关检查:血脂:总胆固醇13.1 mmol/L,低密度脂蛋白11.2 mmol/L,载脂蛋白B2.3 g/L.双足跟腱彩超显示:双侧跟腱表面可见实质性近梭形低回声区,左侧范围约72 mm×21 mm×13 mm,右侧范围约71 mm×23mm×14 mm,近心端与小腿筋膜延续,与跟腱组织分界不清楚,内部可见跟腱纤维的条状略强回声(图1),CDFI:血流信号不明显.行手术中治疗所见:双侧跟腱肿物黄色、质韧,无包膜,呈弥漫性,浸润至受累段跟腱全幅,期间有条索状健康跟腱纤维残存.行减体积手术.术后病理组织学报告:双侧跟腱黄色瘤伴大量胆固醇沉着、玻璃样变性(图2).

    作者:陈晓梅;赵丽荣;刘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大腿增生性肌炎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58岁.自觉右大腿肿物5d,无明显诱因.体检:右大腿中段可扪及一梭形肿物,境界不清晰,质地较硬,固定,有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溃烂.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高频超声扫查所见:右大腿中段可探及5.2 cm ×1.5 cm×2.7 cm不均质等回声包块,呈梭形,边界欠清晰,纵切面,呈明显粗大肌束样回声,与正常肌组织走形一致(图1),横切面,增厚的肌间隔呈龟裂纹状(图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少许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大腿肌层实性包块.该患者于局麻下手术切除肿块,病理证实为增生性肌炎.

    作者:赵宜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阴囊内腺瘤样瘤的声像图表现

    目的 探讨阴囊内腺瘤样瘤的声像图表现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阴囊内腺瘤样瘤的临床及声像图资料.结果 本组10例阴囊内病灶都能被高频超声清晰显示,病灶大径0.8~2.5 cm,平均(1.36士0.55)cm;5例位于附睾尾,2例位于附睾头,3例位于睾丸内;其中5例边界清晰,5例边界不清晰,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晰;5例呈等回声,2例呈中高回声,2例呈中低回声,1例呈中强回声后方伴弱声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3例肿物内探及少量血流信号,其余7例其内未探及血流信号.剪切波弹性成像显示,1例腺瘤样瘤的弹性模量值明显大于周围的睾丸实质.结论 阴囊内腺瘤样瘤具有特征性的声像图表现,超声对于诊断阴囊内腺瘤样瘤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志强;崔立刚;陈文;冉维强;贾建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超声图像特征的统计学分析

    目的 通过对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超声图像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超声对两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9例乳腺叶状肿瘤和158例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图像.结果 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平均年龄、肿瘤大小与纤维腺瘤患者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2种肿瘤形态、后方回声、内有无液性回声、血流分级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0.05);以肿瘤大小、形态、后方回声及血流丰富程度诊断2种肿瘤的特异度是91.1%,灵敏度是73.9%.叶状肿瘤3种不同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在良性与交界性、良性与恶性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3种病理类型叶状肿瘤的声像图特征中内部有液性回声、血流丰富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乳腺叶状肿瘤的声像图具有一定特点,结合患者年龄较大、肿块直径较大、内部可见液性回声、后方回声增强,血流较丰富等特征可与纤维腺瘤鉴别.同时,如果肿瘤直径越大、内部有液性回声、血流越丰富诊断为交界性或恶性叶状肿瘤的可能性越大,当然终结果依靠病理诊断.

    作者:高榆秀;赵诚;赵鹏;李建省;付青;张云;王正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胎儿冠状动脉左心室瘘1例

    孕妇,26岁.G1P0,孕24周.心脏超声检查所见:四腔心切面左右心腔基本对称,卵圆孔直径5mm,可见卵圆瓣,左室长轴切面,于左心室侧壁至心尖部见一管状动脉血流(图1),流速0.9 m/s,至心尖部折向左室流出道(图2),流速变快,高达1.7 m/s,似于舒张期进入左室流入道.胎儿其余部分扫查未见异常.超声提示:胎儿冠状动脉左心室瘘.随访:足月顺产一男婴,生后未见有任何异常表现,于3个月时来我院做心脏超声检查,于左室长轴切面左心室后壁外侧仍可见一管状动脉漏入左心室(图3),提示:冠状动脉左室瘘.

    作者:陈小英;刘传玺;王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周围性肺结核瘤超声造影表现

    目的 总结周围性肺结核瘤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超声造影对周围性肺结核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1例病理证实的周围性肺结核瘤的超声造影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增强模式及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结果 21例肺结核瘤,超声造影12例(57.1%)表现为环形增强,5例(23.8%)为均匀增强,4例(19.1%)为不均匀增强.其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及峰值强度呈偏态分布,其中位数及第25%和第75%值范围分别为14 s,9~14 s、22 s,21~26s、83 dB,55~92 dB.结论 超声造影环状增强模式有助于肺结核瘤的诊断;时间-强度曲线相关参数对肺结核瘤的诊断价值不大.

    作者:曹兵生;杨慧娟;邓娟;黎晓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胰头部动脉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60岁.超声所见:肝外胆管充满点状稍高回声,肝内胆管扩张.胰头部囊实混合性回声,范围约5.1cm×5.45 cm×4.11 cm,周边呈低回声,中心无回声范围2.6 cm×3.07 cm×2.15 cm,其内可见血流为不规则动脉频谱.前缘似可见一血管与囊内相通.胰腺增大,表面不光滑,回声不均匀,胰管扩张,内径约0.78~1.2 cm.超声诊断:肝外胆管胆泥可能,胰头部动脉瘤(图1~3).

    作者:刘东阳;王学梅;赵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单心房合并肺动脉栓塞1例

    患者女,40岁,主因“活动后气短1个月,加重伴呼吸困难7d”入院.20年前分娩后出现紫绀诊断为“先心病”(具体不详)未予处理.查体: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返流征(+),心界扩大、心前区隆起,肺动脉瓣区第2音亢进分裂,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心电图:电轴右偏,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超声所见:心房扩大,左、右室增大,未见房间隔回声,室间隔连续完整,正常四腔心切面“十字交叉”消失,代之以“倒T形”改变(图1);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呈同向运动;肺动脉增宽(38 mm),左肺动脉开口处见中强回声团(图2),大小约30mm×17 mm,几乎阻塞左肺动脉腔,左肺动脉内极少量血流信号.CDFI:三尖瓣中度反流,Vmax4.18 m/s,估测肺动脉收缩压约85 mm Hg.

    作者:齐琳;崔文姬;贾国英;王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导管内乳头状癌与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IPC)与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P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IPC 24例、PP 55例的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IPC单发性多见,声像图表现肿块型尤其是囊实性肿块的大径大于PP (P=0.004、0.000),实性肿块周边伴导管扩张的发生率低于PP(P=0.038),而病灶的形态、纵横比、内部回声、边界、周围高回声晕、钙化灶、血流分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0.619、0.610、0.082、0.167、0.384、0.517).IPC组超声诊断为恶性病变占79.2% (19/24),PP组超声诊断为良性病变占67.3% (37/55).结论 超声对乳腺IPC与PP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敏;何以敉;林礼务;薛恩生;陈志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肾病综合征患者右室收缩功能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检测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的应变及应变率,评价其右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 3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30例健康成人,应用STI技术检测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心尖段的收缩期大位移(D)、纵向收缩期应变峰值(S)及应变率峰值(SRs).结果 肾病综合征患者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心尖段收缩期大位移较正常组无明显差异,肾病综合征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收缩期应变峰值较正常组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段、心尖段的收缩期应变及应变率峰值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应用STI技术可敏感、客观地评价右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NS患者存在潜在右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

    作者:金蓉;张宗华;赵萌;杨明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后不同血糖水平对心脏结构及左室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后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对心脏结构及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研究对象按照血糖水平分为4组:A组(血糖正常组)25例,B组(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22例,C组(糖尿病前期组)22例,D组(2型糖尿病组)31例.均经测定空腹血脂、空腹血糖(FBG)及负荷后2h血糖(2 h 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超声心动图常规观察心脏结构并测定房室大小、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等指标.结果 与A组对比,C组与D组的体左室心肌质量(LVM)、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均增高(P<0.05);左室收缩功能指标中,室壁中层缩短率(mFS)、二尖瓣环收缩期的峰速度(Sm)均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EF)、缩短分数(FS)无显著差异(P>0.05);左室舒张功能指标中,二尖瓣环舒张期的峰速度(Em)、Em/Am及E/Em均显著降低(P<0.05).无论收缩功能指标,还是舒张功能指标,B组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糖尿病前期组已经发生了心脏重构和左室功能降低,新增空腹血糖受损组心脏结构和左室功能变化不明显.

    作者:王全江;张煜华;孙延河;李茹;韩宗耀;陈正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游程长度分析用于超声有向性纹理定量测量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验证游程长度分析用于超声有向性纹理定量测量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股四头肌纵切面图像、乳腺腺体切面图像和乳腺区皮下脂肪图像各30幅,对其超声有向性纹理用自制的游程长度分析软件进行纹理的定量测量,测量时选用相同大小形状的矩形感兴趣区,将三组图像测得的长游程和长平均游程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股四头肌的纹理测值大,乳腺区皮下脂肪的测值居中,乳腺腺体的测值小,其差别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初步证明游程长度分析不仅能定量测量超声的有向性纹理,而且能区分不同长短的超声有向性纹理,是一个有研究价值的纹理定量测量方法.

    作者:姚炜;雷凯荣;李艳平;金凤山;徐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慢性肾脏疾病肾内动脉阻力指数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病理学的关系

    目的 分析肾内动脉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与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病理类型的关系,及可能影响RI的因素.方法 超声测定189例CKD患者的RI,记录性别、年龄、肾脏长度、血肌酐(μmol/L)、血压(mmHg)、24 h尿蛋白(g/24 h)、肾脏病理.根据血肌酐值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结果 RI与eGFR和年龄显著相关(P<0.05),而与血压、肾脏长度、尿蛋白均无显著相关.IgA肾病组与非IgA肾病组的RI无显著差异(P>0.05).在肾功能类似的各组中,IgA肾病组与非IgA肾病组的RI值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CKD患者中,RI值在区分患者病理类型的作用有限.RI超声测定的RI值与肾脏形态、血压、尿蛋白等指标无明显关联,而与肾功能和年龄有关,RI值随eGFR的降低而增高,在临床工作中是监测CKD患者肾功能进展的有潜在价值的影像学指标.

    作者:李乾;王彬;张惠;邵玉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二维、彩色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诊断穿透性胎盘的价值

    目的 探讨穿透性胎盘的产前超声诊断方法及标准.方法 对有子宫手术史的低置或前置胎盘,观察其超声特征,追踪病史及结局.结果 330例中穿透性胎盘共40例.诊断穿透性胎盘,彩色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的敏感性均为98%,阴性预测值均为100%.二维、彩色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99%、92%、98%.结论 对穿透性胎盘,彩色或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是较好的筛查和排除手段,二维、彩色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的联合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作者:苏继莲;鲁红;罗佳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彩超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和桥本氏甲状腺炎(HT)的价值

    目的 探讨常规彩超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弥漫性甲状腺肿(通称原发性甲亢或Graves病)和桥本氏甲状腺炎(HT)的价值.方法 选择103例Graves病和103例HT患者.常规彩超观察甲状腺大小、形态、回声特征、血流及周围组织情况,通过超声弹性成像获取弹性分级、相对应变值平均值和蓝色面积比例等信息.比较常规彩超与联合超声诊断准确率.结果 Graves组和HT组的甲状腺左、右叶前后径、峡部厚度、回声分级、血流分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ves组甲状腺回声以散在低回声分布为主,HT组以弥漫性低回声分布为主.Graves组左、右侧上动脉内径、PSV、EDV大于HT组.Graves组弹性评分多为2级,占75.73%;HT组弹性评分多为3级,占73.79%.Graves组MEAN明显大于HT组,% AREA反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彩超诊断Graves病和HT的准确率为63.11%、72.82%,联合超声准确率为81.55%、93.20%.结论 在诊断Graves病和HT中,常规彩超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达到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吕彦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工血管动脉旁路转流术后效果评估价值的研究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imaning,CDFI)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lsclerotic obliterance,ASO)患者行人工血管动脉旁路转流术后的血管,研究其评估术后效果的价值.方法 通过对101例人工血管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的ASO患者,对其治疗效果应用CDFI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复查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超声检查术后1年通畅的人工血管流出道血流频谱呈正常外周动脉频谱形态或呈低速高阻血流频谱;栓塞的人工血管流出道血流频谱仍呈低速低阻表现或血流频谱呈低速、单峰表现或为静脉化血流频谱(低速、单相连续性波形).以上结果经造影检查证实.结论 CDFI对评价人工血管动脉旁路转流术后疗效能提供简单快捷、可重复的检查,准确率高,是评价人工血管术后效果可信赖的方法,能证明人工血管动脉旁路转流术明显改善ASO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敬;王秀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声辐射力脉冲成像对乳腺病灶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 运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对乳腺病灶进行弹性定量研究,探讨该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45例女性患者共151个病灶运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TQ)测量病灶内部区域、边缘区域、对侧同层腺体的剪切波速度(SWV),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判断VTQ技术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结果 以乳腺病灶内部区域的SWV值、边缘区域的SWV值、内部区域与对侧同层腺体的SWV比值、边缘区域与对侧同层腺体的SWV比值所构建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1、0.925、0.955、0.955,四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者诊断乳腺病的灶准确性、特异性无差异(P>0.05),而内部区域与对侧同层腺体的SWV比值的诊断敏感性较低(P<0.05).结论 ARFI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价值较高,病灶的内部区域及边缘区域的SWV值可作为有效的诊断参数.

    作者:陈夏珊;汪晓虹;许萍;王怡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造影对诊断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8例不孕症患者,采用SonoVue作为造影剂,行经阴道三维超声监视下输卵管超声造影加药物治疗,并与腹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证实.结果 经阴道三维超声与腹腔镜检查结果对照,其中34例完全符合,诊断符合率89.47% (34/38),19例达到治疗目的,有效率为50%.结论 利用SonoVue超声造影剂进行经阴道三维输卵管造影对于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能起到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虹;董军键;吴祖扬;彭梅娟;何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透明隔腔异常的产前超声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胎儿透明隔腔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8年间48例透明隔腔异常病例的声像图特点,参考相关文献,深入探讨该病的产前超声检查的实用意义.结果 透明隔腔异常可分为透明隔腔消失(38例)和缩小、变形(2例)以及透明隔腔增大(8例)3类.透明隔腔消失常见于全前脑、脑裂畸形、视隔发育不良、胼胝体发育不全、Dandy-Walker和单纯性透明隔腔消失.透明隔腔缩小、变形常见于部分性胼胝体发育不全.透明隔腔增大常伴发韦尔加腔增大(存在)病例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结论 胎儿透明隔腔异常是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一种易识别征象,透明隔腔消失并不是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同义词.

    作者:吕国荣;何韶铮;苏珊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阴囊多形性脂肪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31岁.半年前发现右侧阴囊无痛性渐进性增大,有坠胀感、无压痛、无发热、尿频、尿急等症状.查体:右侧阴囊内有一约鸭蛋大小的韧性包块,无压触痛.腹股沟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入院后查血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彩超检查所见:右侧睾丸上方有10.4 cm×4.0 cm形态欠规则的稍高回声团,下界清晰,上界边界欠清晰,与精索分界不清晰,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伴散在的条索状高回声.加压时明显变形,无压痛,与腹腔不相通.双侧睾丸及附睾未见明显异常声像.CDFI:右侧睾丸上方不均质稍高回声内可见少许条状血流信号;双侧睾丸及附睾内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图1).超声提示:右侧睾丸上方实性占位性病变.手术:术中见包块与睾丸、附睾、内膜分界清晰,但与精索粘连严重,触摸为质韧实质性肿块.术后病理报告:阴囊多形性脂肪瘤.

    作者:肖俊飞;龚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