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目的:分析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7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就诊日期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单号日期入院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进行治疗,双号日期入院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噻托溴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肺功能指标。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肺活量比量(FEV1%)及FEV1/FVC值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个别患者出现口干、唾液分泌减少、便秘、心率增加、心悸等轻微不良反应,均配合完成研究。结论:临床应用噻托溴胺可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指标,且安全可靠,患者依从性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英吉;韩辉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应用西地那非与硫酸镁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50例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对照组患儿应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西地那非与硫酸镁进行治疗,以此分析和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 SPAP、PaO2、PaCO2较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现象(P<0.05),但观察组治疗前、后SPAP、PaO2、PaCO2比较差异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应用西地那非与硫酸镁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也能改善患儿的肺动脉收缩压,建议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杨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血管性疾病是累及全身重要脏器的病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血管病、外周血管病等,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但上述疾病本身不是心脏或大脑器官发生病变,而是供应上述脏器的血管发生了粥样硬化和局部阻塞所致。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有300多万,占我国每年总死亡人数的50%,而幸存下来的患者75%不同程度丧失劳动能力,4%重残。尽管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病死率不断降低,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所面临的疾病负担仍然在逐步增加。血管病变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已引起我们的关注。以往认为老年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而实际上,目前我国大城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40-55%岁壮年人群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30余岁即出现急性心肌梗死者也偶有发生。更为令人担忧的是,20世纪末期及以后出生的人群,幼年起便接受高脂饮食、长期伏案工作、缺乏适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推测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还会进一步提前。而30-55岁年龄段正是事业的黄金时期,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猝死和致残不仅极大地增加了个人、家庭的不稳定因素,也对我国过民经济的顺利发展造成巨大隐患,为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受疾病打击后的小姑娘存者,相当一部分可能残留运动耐量降低和偏瘫等器官功能障碍,极大地影响其生活质量,虽然能够长期存活,却无法继续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即使是没有明显躯体后遗症者,对如何预防疾病再次发作往往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表现在一部分人认为自己症状较轻,对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终很有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而另一部分人则对疾病抱有过度恐惧的心理,从此长期卧床休息、远离正常生活,无法完整地回归社会。
作者:孟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新医改以来,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六位一体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快速发展,但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的同时,社区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下降,使社区卫生服务缺少持续发展能力,本文就探讨社区基本医疗服务下降原因,及强化提高基本医疗功能的方法。
作者:吴小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本文分析护士心理产生压力导致的不良情绪反应及采取的应变对策,要求护士提高综合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对处理突发纠纷必须具备较强的应激能力。对造成护士不良心理应激的因素进行分析,采取转变对患者的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等措施,可预防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正确积极的心理应激可使护士能够正确的面对护患纠纷,缓解心理压力,从而保证工作效力和提高工作质量。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理人员如果服务态度不好,解答问题语言不当,就很容易造成纠纷。在工作中做到对患者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尽职尽责,全心全意地为病人的健康服务,坚决杜绝职业性的呆板及工作中的亲疏之别,才能在和谐的护患关系中塑造出美好的护士新形象。
作者:王慕芸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自粘弹力绷带在新生儿手部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及患者家长的满意度。方法:将1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用胶布固定,观察组新生儿手部留置针穿刺用自粘弹力绷带固定,比较两组患儿液体渗出和针头滑出例数,及家长满意度的调查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液体渗出和针头滑出例数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手部留置针呢穿刺自粘弹力绷带固定操作较简单,固定牢固,能大程度上减少患儿反复穿刺的机率。
作者:刘颖;郑春茜;高阳;王丹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引言近年来,虚拟化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从服务器虚拟化市场的成熟到桌面虚拟化、应用虚拟化等产品的不断出现,VMware、Citrix、微软以及oracle等公司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桌面虚拟化产品。
作者:陈伟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当今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无论是近期的徐医附院丢肾事件还是广东恶性杀医事件,无不是在击打着每个医务工作者的心灵。本论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旨在了解徐州市云龙区医患关系现状,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600名医患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并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措施意见。
作者:张文会;陈蓉;陈淑婷;黄小雨;蒋玲;董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于药物研究的深度不断增加,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研究成果。比如目前在临床上对于一些细菌的治疗方式更加多元化而且准确性以及疗效都要更高。所以通过对这些抗菌药物的药理药性研究有利于更好的在临床上对这些药物的应用。尤其是伴随着当前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抗菌药物的应用让很多护理人员对于不同药物的药性以及药理特点都无法进行充分的认识,这样便导致了一些药物的滥用。本文选取了抗菌类药物中为常见的阿莫西林进行了分析,主要是针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其药理和药性的了解以及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进行了分析,以规范在临床上对于抗菌类西药的使用。
作者:郑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冬病夏治”为中医学的一种特色疗法,其机制就是利用夏季阳气较充沛的有利时机,调动机体阳气,从而调整人体阴阳平衡。穴位贴敷正是在这种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刺激人体体表穴位,激发经络功能,调和气血,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并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升发之势,激发周身之经气,达到疏通表里,沟通经络,使脏腑安和,从而达到彻底治愈或减少慢性虚寒性疾病复发之目的[1]。
作者:翟月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引言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近资料表明乳腺癌的发病率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有研究指出,早期发现乳腺癌可以减少40%甚至更高的死亡率[2]。目前超声检查已成为诊断乳腺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超声引导下的麦默通(Mammotome)治疗更是为乳腺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1994年麦默通微创旋切系统问世,使乳腺外科空芯针活检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该系统由真空抽吸泵和旋切刀组成,旋切刀与空心活检针相似,由套管针构成,加上真空抽吸,并配备有独特的传送装置,在不退出外套的情况下,通过内套针的运动将切取标本运出体外,可进行重复多次切割获取多个组织样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和免疫组化检查[3],对于一些良性乳腺肿物具有一期微创切除的好处。
作者:宁晓婷;郑玉新;周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用于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组均为40例患者,其中参照组予以基础护理,试验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评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功能锻炼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其功能锻炼知识掌握率、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两组住院费用相比,参照组高于试验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率和护理满意度,缩短康复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全面普及的价值。
作者:莫玲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的围术期整体护理。方法:将2016年1月-2016年4月收治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试验组6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综合护理,实施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常规护理、术腔护理、用药指导、并发症观察与护理、出院指导的整体护理,比较疗效、并发症。对面两组患者疾病治愈情况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2%,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5.7%;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可取得患者的信任,且非常有效治愈疾病,改善预后,并提高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施华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临床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接诊2型糖尿病共计76例,经数字法随机分两组。给予38例常规护理,设对照组。给予余38例全面护理,设实验组。对比两组。结果:两组中实验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相比更高,满意度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全面护理,效果显著,应予以重视。
作者:赵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腰椎骨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治疗的腰椎骨骨折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术前、术后两个阶段进行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干预等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4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有18例患者术前有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表现,通过手术治疗及心理护理干预,情绪即转为平静心境,甚至愉快心情。结论:针对腰椎骨骨折患者实施针对性专科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缓解症状,减少病人的焦虑、恐惧心理等,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梁立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索社区健康管理的方法以及对高血压患者认知与行为方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5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社区健康管理,评价健康管理前后研究对象的认知情况、行为方式以及血压的变化。结果:经社区健康管理工作后,研究对象的疾病基础知识(84.61±13.42分)、治疗知识(87.34±13.80分)以及预防知识(83.97±14.04分)等得分均有明显改善,血压监测(202例,78.29%)、用药依从性(236例,91.47%)以及饮食和运动(187例,72.48%)等行为方式也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的收缩压(129.14±11.64 mmHg)和舒张压(84.52±9.18 mmHg)均低于健康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管理对于改善高血压患者认知和行为方式的效果显著,并可有效控制血压。
作者:宋俊颖;王斐斐;董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带教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院2014-2015年39名本科实习护生进行调查,根据临床带教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本科实习护生对于各科室的教学态度评价低,业务水平评价高。对于带教老师评价中业务能力评价高,重视带教和主动教授评价较低。结论:为了保证实习质量,要保证良好的临床教学态度,加强护理本科生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选拔和培养,提高临床带教老师自身的素质,使护理本科实习生接受更好的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
作者:顾丹凤;李国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和主要的死因,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的两大挑战之一,据我国2013年的抽样调查,成人心患病率为0.9%,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衰患病率迅速增加,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上升至10%以上[1]。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似[2],4年死亡率达50%,严重心衰患者1年死亡率高达50%[1]。临床实践证明,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内经》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护理,能够加速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减轻,缩短其病程,降低医疗成本,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活、及生命质量,并能够减少其复发的频次。
作者:李茹;高军太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在当下中国社会医患关系的影响下,医生这一职业的心理健康问题。方法:以Hahn为代表在DDPRO-30为基础而改进的医患关系调查问卷。结果:不同专业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同。结论:应该重视医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改善医疗行业的现状。
作者:陈银环;吴智兵;刘叶;葛文华;曾征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方法,以降低死亡率。方法:收集我院42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通过护理人员有效的护理,配合医生的积极抢救治疗,治愈30例,好转8例,手术治疗3例,死亡1例。结论:科学有效的内科护理在小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患儿预后的保障。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