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滑轨悬吊技术对提高脑瘫患儿肌力的疗效研究

徐翠香;孙昊;王寒;殷舰艇

关键词:脑性瘫痪, 滑轨悬吊技术, 肌力, 运动能力
摘要:目的:观察与探讨滑轨悬吊技术对提高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肌力及运动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悬吊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各30例。常规康复组进行常规康复功能训练,悬吊康复组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配合滑轨悬吊训练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两组均23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两组肌力及运动能力评估,以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康复治疗,两组患儿肌力及运动能力均有提高,悬吊康复组的肌力提高程度及运动改善程度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常规康复配合悬吊运动训练对改善患儿肌力及运动能力、协调能力均优于常规康复功能训练。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微课教学法构建与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微课教学法构建方法并研究微课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3级护理专业的81名学生为对照组,以本院2014级护理专业的102名学生为实验组,在2014级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法,学期结束后对比两组学生本门学科的期末考试成绩,分析微课教学法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人体解剖学考试成绩优良率为38.24%,对照组学生优良率为12.35%,实验组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课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学生可以自主的反复观看有助于提高授课效率,同时还可激励授课教师提高自身水平,是一种效果明显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于医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彭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实施康复操对肝硬化患者腹部术后舒适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腹部手术后实施康复操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肝硬化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干预组2组,常规组患者在术后按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早期进行术后康复操锻炼,2周后评定两组伤口的愈合情况、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腹腔引流管的保留时间。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显示两组有明显差异,采取术后康复操锻炼能够缩短患者伤口的愈合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腹腔引流管的拔除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常规组与干预组比较,干预组均比常规组提前(P〈0.01)。结论:术后康复操缩短了患者术后恢复期对术后患者的舒适度有着积极作用。下面将我们的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贾立红;张红霞;董佳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皮肌炎合并食管纵膈瘘1例的护理

    总结1例皮肌炎合并食管纵膈瘘病人的治疗与护理。皮肌炎合并食管纵膈瘘病人治疗及护理均较复杂,处理不当危及生命。要做好病情观察,胸腔置管、纵膈引流管及鼻肠管的护理等方面。本文旨在总结成功经验,加快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刘艳丽;李冉;周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精神分裂症人格特征变化及干预措施的探讨

    目的:探讨初发、复发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格特征以及康复治疗对两者病情发展的作用,为进一步制定初发、复发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完整综合康复计划和减少住院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由Costa PT和McCrae RR编制的简易人格问卷(NEO-PI-R)、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住院精神病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为测评工具。结果:出院时初发组与复发组的人格特征NEO—FFI总得分和症状控制后开始配合至基本达到康复期的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归后月末IPROS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初发和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时两者的作用效果有差异,同时积极关注其个性特征变化,尽可能提高其预后功能和减少复发率。

    作者:肖彩芳;邹幸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预见性综合康复护理在特重度烧伤患者康复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特重度烧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2例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预见性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做好环境护理、饮食护理、残余创面护理、抗瘢痕增生的护理、抗瘢痕挛缩的护理、病房延伸护理及心理疏导等,治疗后半年进行效果评价。结果:32例患者自理能力明显改善,27例患者自理能力部分改善,3例患者自理能力无改变。结论:预见性综合康复护理对特重度烧伤康复期患者在改善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上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静;季琴;李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0例)和采用心理护理的观察组(40例),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及心理状况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谷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密固达治疗不同风湿免疫疾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密固达治疗不同风湿免疫疾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安全性。方法:我们对来我院进行就诊的278例风湿免疫疾病合并有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研究。我们首先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组情况分为注射密固达药物之前未使用任何抗过敏药物者以及注射密固达药物之前使用地塞米松、乐松、分海拉明等抗过敏药物者。随后,对所有患者使用药物密固达进行治疗;后,我们对所有患者进行钙剂补充,并就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护理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密固达药物治疗之后其骨质疏松状况均较以前有着明显的减轻状况,有96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使用密固达之前未使用非甾体类药物以及地塞米松、分海拉明患者有61人发生不良反应,使用上述药物者有35人发生不良反应。出现发热状况的患者有52例,患者出现肌肉酸痛者有32例,出现恶心呕吐患者有8例,出现失眠患者有1例,出现疲劳乏力患者有8例,出现肌性胸痛患者2例,出现口渴患者有3例,另外出现排尿困难、腹泻、咽痛及下肢抽搐的患者各1例。结论:临床上使用密固达对风湿免疫疾病患者进行骨质疏松的治疗时,患者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状况发生,其中骨关节炎及骨质疏松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明显高于其他风湿类患者,90%的患者不良反应在7天内消除,10%患者15-30天内消除。

    作者:门倩;李欣;张乐;石燕杰;张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柴胡温胆汤社区治疗痰湿型2型糖尿病的效果

    目的:探究柴胡温胆汤社区治疗痰湿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本社区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痰湿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64例进行分组对照观察,按照随机分组对照原则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前者予以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后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柴胡温胆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81.25%,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中医证候改善效果较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温胆汤用于社区治疗痰湿型2型糖尿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还能有效改善中医证候,其值得推广。

    作者:郭淑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CT增强检查时对比剂注入失败因素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分析26例CT增强检查患者对比剂外渗的原因,提出干预措施。对比剂外渗与患者年龄、全身性疾病、导管与流速匹配等因素有关⑴。另外与护理人员在使用高压注射器过程中疏忽大意造成的不良事件有关。护理人员的精湛的操作技能、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工作态度是CT增强检查中对比剂注入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清C反应蛋白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诊断中血清C反应蛋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4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小儿40例,设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并加以对比。结果:病毒性肺炎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虽然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支原体肺炎和细菌性肺炎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是临床诊断小儿肺炎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其水平高低可以有效鉴别诊断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

    作者:彭俊娟;王锦;朱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平喘镇咳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4种化学药品检验方法

    目的:探讨平喘镇咳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4种化学药品的检验方法。方法:分别检测平喘镇咳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的4种化学药品:磷酸可待因、醋酸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盐酸麻黄碱。使用HPLC法对样品进行分离测定。结果:在UltiMate3000中分别注入从磷酸可待因、醋酸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盐酸麻黄碱当中获取的对照品储备液,进行2次实验,得出线性范围,计算分别的检出限。磷酸可待因1.21ng、醋酸地塞米松5.41ng、醋酸泼尼松2.12ng、盐酸麻黄碱0.44ng。经过HPCL检测后结果全部相同,对照品溶液色谱和试品溶液色谱没有保留时间一样的色谱峰出现。结论:使用HPLC检验平喘镇咳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的4种化学药品,可为研制中成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梁永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道闭锁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婴儿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胆道闭锁患儿的超声图像特点。结果:本组患儿中,胆囊形态僵硬12例(占40.0%),胆囊不显示4例(占,13.3%),胆囊萎瘪无囊腔6例(占20.0%),胆囊腔萎缩,充盈不佳6例(占20.0%),胆囊大小、形态接近正常4例(13.3%)。左、右肝管汇合处纤维斑块,门静脉肝外胆管区结构紊乱,呈条索样高回声,即“TC”征16例(占53.3%);胆囊收缩功能异常26例(占86.7%),肝脾增大,肝实质回声弥漫性增粗,分布不均匀6例(占20.0%);肝动脉增粗6例(占20.0%),合并腹腔积液20例(占66.7%)。结论:左右肝管汇合处斑块是胆道闭锁超声诊断的客观指标,结合患儿的其他超声图像特点及临床症状,可对胆道闭锁做出准确判断。

    作者:孙真真;康瑾;陈慧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药学专业学生在医院药房实习流程探讨

    目的:介绍药学本科生在我院药房实习的流程;方法:建立本科实习生药房实习流程,制订详细的培养规范;结果:培养出能在医院药房担负药师职责的药学本科毕业生;结论:本文建立的实习流程规范了实习过程,切实可行。

    作者:王建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16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以执行医嘱为主的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即采用护理干预以后,其总有效率为95.12%,而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以后,有效率为70.73%,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其耐力总疗效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疗效73.17%,比较差异具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晓燕;郭家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浅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6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及治疗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为83.8%。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效果良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中美两国药品监管体系比较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全世界大以及早对食品药品进行系统性科学监管的机构之一。FDA近百年的探索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现在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是其合理的机构设置,成熟的运作体系及科学的监管理念。FDA的管理经验是值得我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学习及借鉴的方向。

    作者:万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临床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接诊2型糖尿病共计76例,经数字法随机分两组。给予38例常规护理,设对照组。给予余38例全面护理,设实验组。对比两组。结果:两组中实验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相比更高,满意度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全面护理,效果显著,应予以重视。

    作者:赵爽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阴道彩超与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及误诊原因研究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诊断中阴道彩超与MRI的应用价值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6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阴道彩超与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误诊率、漏诊率以及精准率。结果:MRI在子宫腺肌症患者临床诊断中的误诊率、漏诊率以及精准率显著优于阴道彩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于子宫腺肌症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显著优于阴道彩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世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初步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方法:将218例实施介入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实施介入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综合的护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晓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营养餐粉遗传毒性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营养餐粉的遗传毒性作用,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分别通过Ames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测试受试样品的遗传毒性及致畸作用。结果:在Ames试验中,受试样品营养餐粉各剂量组在加入或不加入S9时结果均为阴性。在小鼠骨髓微核试验中,受试样品各剂量组未导致微核发生率增加。在小鼠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未观察到受试样品对精母细胞有明显的致畸作用。结论:受试样品营养餐粉在本实验条件及剂量范围内未见遗传毒性。

    作者:赵勇;邓新燕;陈华兴;曾维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