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倩;李欣;张乐;石燕杰;张妮
目的:培养手术室轮转护士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使毕业后的新上岗护士快速适应手术室护理工作。方法:对手术室轮转护士采用情境模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等教学法进行手术室技能培训。结果:91.5%的护士认为情境模拟教学法培训后能够较快适应手术室工作环境。85%的学生认为通过手术室实地演练训练能提高临床工作能力。结论:情境模拟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学习者自身能力的提高,同时增加了对于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心,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护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作者:金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痰热清雾化吸入配合心理护理对改善胃肠减压所致咽喉不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胃肠减压的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痰热清氧气雾化吸入,并根据患者的思想动态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改善咽喉不适的有效率、满意度及自行拔管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改善咽喉不适的有效率、满意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自行拔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痰热清雾化吸入配合心理护理能明显改善胃肠减压病人咽喉部不适的症状,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及满意度,降低自行拔管的发生率。
作者:黎振飞;周积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床位单双号分为观察组59例及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3.02%,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采取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临床干预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纪梦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平喘镇咳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4种化学药品的检验方法。方法:分别检测平喘镇咳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的4种化学药品:磷酸可待因、醋酸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盐酸麻黄碱。使用HPLC法对样品进行分离测定。结果:在UltiMate3000中分别注入从磷酸可待因、醋酸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盐酸麻黄碱当中获取的对照品储备液,进行2次实验,得出线性范围,计算分别的检出限。磷酸可待因1.21ng、醋酸地塞米松5.41ng、醋酸泼尼松2.12ng、盐酸麻黄碱0.44ng。经过HPCL检测后结果全部相同,对照品溶液色谱和试品溶液色谱没有保留时间一样的色谱峰出现。结论:使用HPLC检验平喘镇咳类中成药中非法添加的4种化学药品,可为研制中成药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梁永革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情、预后判断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重症监护病房的婴幼儿重症肺炎病例51例作为重症肺炎组,51例门诊随访的肺炎稳定期患儿作为普通肺炎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婴幼儿3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PCT、CRP与PSI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重症肺炎组和普通肺炎组的血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症肺炎组的PCT、CRP水平以及PSI重症指数均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P<0.01),经相关性分析,PCT、CRP水平与PS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CRP在婴幼儿肺炎早期检测阳性率均较高,CRP水平较前升高提示预后不良,而PCT峰值是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必须将两者联合检测。
作者:申永霞;许静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与评价阶梯式管理在实习护士护理培训考核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入院的436位实习护士为研究主体。2014年度者为A组178例,2015年度者为B组258例。B组进行阶梯式管理培训考核,A组进行传统方式的培训考核。对比两组的技术操作考试成绩与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实习护士的技术操作考试优秀率为53.49%,明显高于A组的优秀率40.45%,两者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8.06%, A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1.01%,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阶梯式管理培训考核方法可有效提高实习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并增强其服务意识、医德修养与综合素质。同时,该种培训方法能够加强护患间的有效沟通,提高实习护士的交流能力、判断能力等,值得在临床培训中普遍应用。
作者:薛永丽;田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自从1937年 Meyer等自牛眼玻璃体内提取分离的到一种高分子多糖(即玻璃酸)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研究,现已在临床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玻璃酸的钠盐(SH)作为一种黏弹性保护剂和药物媒介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眼科手术及治疗许多眼部疾病。现将SH在眼科中的应用作一简述。
作者:张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胃溃疡患者的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7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后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后的评价指标内容(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复发情况等)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采用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18%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77%,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0.23%,P<0.05;观察组的1年后复发率为11.3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4.88%,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手术方法治疗胃溃疡,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术后的并发症和复发率也较为理想,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刘云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两组患者通过急救时间、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满意度、住院天数结果和观察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有效地缩短急救时间和球囊扩张时间,提早开放血管,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提升住院满意度,降低住院天数,临床护理路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中医优化方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收集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口服中药制剂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西药制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肝、脾CT值,甘油三酯,体脂肪健康指数,丙氨酸转氨酶和症状体征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降低各项指标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采用中医优化方案的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症状改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守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呈现出迅猛发展趋势,放射检查已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医学手段。放射检查在为医疗提供便利的同时,基于其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前提条件下,放射检查存在的安全隐患日渐凸显,危害日渐加重,逐渐得到医院和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作者:翁芳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1心理应激的定义拉瑞鲁斯(1968)认为,心理应激是指人对外界有害物、威胁、挑战经过认识评价后,知其将危害个人的生存和地位时,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这一概念不同于一般应激的定义。
作者:计洪春;王然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针对产前预测巨大儿以及经过不同分娩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进行讨论,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收并出生的52例巨大儿为研究对象。所有巨大儿均经过产前预测,将预测体重大于等于4kg的新生儿设定为观察组;将预测体重<4kg的新生儿设定为对照组。针对两组新生儿情况做出对比,同时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分娩结局所造成的影响。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剖宫产23例(92.0%),阴道分娩2例(8.0%);对照组剖宫产18例(66.7%),阴道分娩9例(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1例、新生儿低血糖5例、新生儿窒息1例;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6例,新生儿低血糖12例、新生儿窒息7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预测巨大儿,可以更好的选择分娩方式,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现象。同时,不同分娩方式所产生的分娩结局存在一定的差异,应根据产前预测巨大儿情况以及母体本身情况来决定,保持分娩结局的积极。
作者:何建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讨论护理干预应用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5.93%,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44%,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疗效显著,对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病程,减少感染发生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徐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护士睡眠日”在临床护士的运用效果。方法:开展“护士睡眠日”管理,比较开展“护士睡眠日”管理前后护士睡眠状况自评表评分。结果:实行“护士睡眠日”管理后护士睡眠问题明显改善,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护士睡眠日”有效改善护士睡眠质量。
作者:黎秋雁;罗雪瑗;余润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后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34例对照组和34例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进行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研究组进行护理,护理前后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在护理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王微 刊期: 2016年第17期
颈动脉狭窄是由于颈动脉内膜产生粥样硬化性斑块从而导致管腔狭小,如粥样硬化斑块内有出血形成附壁血栓,再继续发展可导致动脉管腔完全闭塞,引起偏瘫,失语等一系列的并发症。
作者:池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甲型肝炎是经消化道传染的,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病从口入”。下面我们以甲型肝炎为例做一详细介绍,人一旦吃了含有甲肝病毒的食品和未经煮沸或煮熟的污染饮水和食物,或生食用粪便浇灌过得蔬菜,草莓、瓜果等就会染病,甲肝病毒首先在消化道中增值(即在肠粘膜和局部淋巴结增殖),继而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病毒又可继续在血液白细胞中增值,然后进入肝脏,在干细胞内复制繁殖。于起病前1-2周,甲肝病毒由肝细胞的高尔基体,然后向毛细胆管,再通过胆管进入肠腔,从大便排出,另外患者的手(如潜伏期的炊事人员)及带病毒的苍蝇也能污染食物和用具、玩具,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居住拥挤,人口稠密,环境卫生差等因素更易发生甲型肝炎的感染和高度局限性流行,如果水源污染可引起爆发流行,如1950年瑞典及1978年俄国均因食用泥蚶引起甲型肝炎流行,1979年上海食用醉蟹引起过爆发,1988年上海因人们生食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引起大爆发,2个多月病人急增至30多万人,这些均是粪-口途径传播的实例。印度新德里1955年12月1日至156年1月20日戊肝大流行,在170万人口中发病97000例,其中黄胆型肝炎29300例,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流行的起因是供水站水源被生活污水污染。
作者:李双庆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究无创呼吸机在老年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辅助通气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大呼气流量(PEF)、呼吸频率(RR)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大呼气流量、呼吸频率以及动脉血氧分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老年重症肺炎的治疗中,应用无创呼吸机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苗雪松;吕明阳;王建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脑出血是由于血压升高引起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目前呈上升趋势,其病死率和病残率都较高。由于现代外科手术的干预,病死率较以往有所下降。为了提高脑出血患者手术后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云飞飞;顾相海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