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士睡眠日的运用与探讨

黎秋雁;罗雪瑗;余润婷

关键词:护士睡眠日, 护理管理, 睡眠质量
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护士睡眠日”在临床护士的运用效果。方法:开展“护士睡眠日”管理,比较开展“护士睡眠日”管理前后护士睡眠状况自评表评分。结果:实行“护士睡眠日”管理后护士睡眠问题明显改善,与管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护士睡眠日”有效改善护士睡眠质量。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临床上儿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分析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我们对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首先我们就2013年9月-2014年期间收治的140例患儿设定为对照组,并总结出新生儿护理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其次,我们就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40例患儿设定为实验组,并依据之前制定的防范措施进行护理;后,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护理的投诉比率以及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过对比观察我们发现,护理人员因素、医院管理因素以及社会相关因素是儿科护理的主要风险因素,经过防范措施的有效运用,实验组患儿护理的投诉比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投诉比率,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性(p<0.05);此外,实验组患儿的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另一组患儿的家长,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经过研究总结我们发现护理人员因素、医院管理因素以及社会相关因素是儿科护理的主要风险因素,通过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总体提升对新生儿护理的质量。

    作者:张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与传统痔切术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传统痔切术与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在痔疮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痔疮患者6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并依次分别采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与传统痔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一次性治愈率、手术与住院时间、排便疼痛率、出血率以及尿潴留情况等。结果:观察组96.7%的患者一次治愈,对照组84.3%的患者一次治愈,观察组一次治愈率较高。此外,观察组在手术、住院用时、伤口愈合时间上,均少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效果与并发症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痔切术,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和恢复时间,具有推广价值,在临床上应予以广泛采用。

    作者:张利军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浅析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全胃切除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到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全胃切除治疗胃癌患者,将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围手术期内的护理方法。结果:60例患者当中,有52例康复出院,8例因为治疗期间癌细胞扩散,治疗无效而死亡。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并发症和痛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讨论:全胃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胃癌的有效的方式,在围手术期之内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治疗期间的痛苦。

    作者:钱淑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探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目的:探析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肝癌介入治疗患者56例,实施术后并发症护理措施,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探析护理措施对改善并发症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并发症加重2例,其余54例患者病情均在接受护理后,明显好转。结论:对肝癌患者给予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病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缓解患者痛苦,进一步提高临床治护效果,延长寿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洋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浅析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86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胃肠功能康复时间和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8.05±2.00)d和2.33%(1/43),对照组患者的胃肠功能康复时间和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25.40±2.04)d 和13.95%(6/43),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有效消除不良影响因素,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可以提升患者对于整个医护工作开展的遵医性和满意度。

    作者:杨淑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关于优质护理运用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对其产后出血VAS评分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运用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对其产后出血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妊高症产妇10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予以优质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与产后出血VAS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评分与产后出血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运用在妊高症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能够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VAS评分,科学控制产妇血压,有助于产妇产后恢复,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李晓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脑卒中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相关因素及凝血指标的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脑卒中PICC治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置PICC导管的脑卒中患者资料共500例,其中发生静脉血栓患者36例(观察组),未发生血栓患者资料464例(对照组),分析观察组36例患者多项临床资料因素与疾病分布情况,总结静脉血栓相关因素,并对比两组患者血凝指标表现。结果:PICC 致静脉血栓的形成与手术史、合并症、穿刺方法、穿刺部位与尖端位置等相关(P<0.05);静脉血栓形成后,APTT、PT凝血指标显著下降,DD指标明显升高(P<0.05)。结论:PICC致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多,治疗期间可依据APTT、PT、DD等血凝指标变化对症预防血栓形成。

    作者:张培花;高平;马宁;范金环;陈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乙肝病毒荧光定量PCR检验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上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来进行乙肝病毒检测的实际效果。方法:我们对2013年3月-2015年8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检查就诊的24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首先我们提取所有患者的血清标本,并做好标记;其次,对其进行使用ELISA法进行的HBV-M检测以及荧光定量PCR检测;随后,按照上述的检测结果进行分组,比较患者的阳性患者检出率以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方式检测乙肝病毒DNA病毒含量方面的联系及差异;结果:FQ-PCR检测方式共检测出152例阳性标本;荧光定量PCR检验对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即通常所说的大三阳的检出率高,并且各个组与大三阳组在乙肝病毒的DNA拷贝数方面相比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其中HBsAb阳性组的乙肝病毒DNA阳性检出率比较低。结论:荧光定量PCR检测方式能够准确有效地反映出乙肝病毒在患者肝细胞内的传播情况,这对于临床用药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其诊断方法叫传统的ELISA方法来说更加准确有效,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临床带教探讨

    护生进入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后阶段,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专业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时段,也是培养他们实际工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重要环节,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使护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增强对患者的服务意识,对护理工作意义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一名优秀的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是确保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作者:周利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滑轨悬吊技术对提高脑瘫患儿肌力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与探讨滑轨悬吊技术对提高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肌力及运动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悬吊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各30例。常规康复组进行常规康复功能训练,悬吊康复组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配合滑轨悬吊训练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两组均23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两组肌力及运动能力评估,以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康复治疗,两组患儿肌力及运动能力均有提高,悬吊康复组的肌力提高程度及运动改善程度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常规康复配合悬吊运动训练对改善患儿肌力及运动能力、协调能力均优于常规康复功能训练。

    作者:徐翠香;孙昊;王寒;殷舰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职业危害的因素进行分析,充分强化职业风险意识及个人防护技能。方法:了解去污区工作人员对职业危害认知程度和实施个人防护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结果:所有工作人员都认识到器械污染物品的危害,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对粉尘、气溶胶、高压水枪、气枪的微生物分子对身体造成伤害的认识偏低。结论:加强职业人员职业危害知识培训和考核,提高防范意识和技能,从而能够降低职业方面的危害现象发生。

    作者:解瑞虹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补中益气汤合雷火灸治疗痞满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联合雷火灸治疗痞满的疗效。方法:将50例痞满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给予补中益气汤联合雷火灸法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枸缘酸莫沙必利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予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联合雷火灸法治疗痞满脾胃虚弱证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郑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调配儿科药品应注意的问题

    本文从儿童患者的特殊生理结构出发,分析药师在门诊药房配发药物时,提醒患者家属在药物使用方法、剂量、贮存等方面应特别注意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保证儿科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蒋振亭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23例分析

    目的:分析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对饮酒致双硫仑样反应的23例患者之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除1例酒精性肝硬化转专科治疗,其余完全治愈无并发症。结论:很多药物都可能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其重点在于预防。

    作者:达娃顿珠;魏格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血液细胞手工复片的重要性探讨

    目的:探讨在疾病诊断及愈后观察中血液细胞手工复片的重要性。方法:统计2015年6月至12月周末白天值班血常规复片样本248例,分析血细胞异常检查结果。结果:①白细胞形态异常在复片中占71.77%,异形淋巴细胞复片占24.60%,幼稚原始细胞(白血病)复片占10.89%②外周血出现有核红细胞占复片10.48%③血小板与仪器检测不符占复片6.85%。结论:血细胞手工复片可提高仪器血液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特别对于白血病等疾病的首次检验意义重大。

    作者:汤小芳;孙倩;买力开·斯拉吉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循证护理用于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5年5月1日—2016年8月31日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96例,依据护理模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48)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48)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护理满意度为100.0%,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患儿中应用循证护理临床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作者:程琳;陈小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围手术期全程护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肛周脓肿患者的效果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艾滋病合并肛周脓肿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该院收治的40例艾滋病合并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有20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艾滋病合并肛周脓肿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2.23±1.52)d 及护理满意度(100.0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艾滋病合并肛周脓肿患者术前术后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吴艳;李敏;查丽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乳腺癌手术后需要化疗辅助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对其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6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干预组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乳腺癌手术后需要化疗辅助治疗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可以广泛的应用在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

    作者:张巧燕;依再提·沙吾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椰子油作为化妆品的用途

    椰子油是近年来活跃在国际化妆品市场上的一种重要植物油脂。本文阐述了椰子油的成分、加工及功效,介绍其在化妆品中的用途。

    作者:万玫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中应用同伴辅导辅助的探讨

    同伴辅导辅助教学方法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盲点,为了验证同伴辅导辅助教学方法在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中是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简单的介绍同伴辅导的含义,对同伴辅导辅助教学方法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通过实验,得出同伴辅导辅助教学方法在基础护理技能教学中有很多优势,达到了教学目标,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成绩,增强了学生的沟通合作技能,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技能,增强了教学信心。

    作者:魏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