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兆文
目的:研究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其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观察组(40例)施予综合性康复护理,对照组(40例)施予常规性护理,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护理后,观察组 MMSE 评分、ADL 改善程度明显较对照组优越,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可使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有效改善,进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作者:公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老年大手术后入住ICU谵妄相关护理观察内容、预防及发生后有效干预措施。材料及方法:2013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老年大手术后入住ICU患者46例,年龄68-86岁(72.3±4.4岁),男22例(47.8%),女24例(52.2%),其中胸腔手术10例、腹腔手术20例,骨科及脊柱手术16例,入ICU前后采取系统有效的护理观察干预,早期预防、及时发现谵妄的发生,并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拔管等意外的发生。结果:46例患者发生谵妄12例(26.1%),无拔管、坠床等意外发生。结论:在ICU,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观察干预措施,早期预防及发现谵妄的发生,能够有效的配合医师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及发生后意外拔管、坠床等突发事件的发生。
作者:王幼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重症肺炎病情、预后判断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重症监护病房的婴幼儿重症肺炎病例51例作为重症肺炎组,51例门诊随访的肺炎稳定期患儿作为普通肺炎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婴幼儿3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PCT、CRP与PSI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重症肺炎组和普通肺炎组的血清PCT、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症肺炎组的PCT、CRP水平以及PSI重症指数均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P<0.01),经相关性分析,PCT、CRP水平与PSI评分呈正相关。结论:CRP在婴幼儿肺炎早期检测阳性率均较高,CRP水平较前升高提示预后不良,而PCT峰值是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必须将两者联合检测。
作者:申永霞;许静云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冠状动脉介入术作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式,在临床治疗上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如果护理不当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恢复造成严重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并探讨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希望可以发挥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赵欣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校企合作是我国改革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重点方向。本文以培养药学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对现有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借鉴,借助与企业合作的契机,创建“基地班”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管理制度、培养措施、校企联系等方面都进行研究,并对培养成效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精神和职业认知等有明显提升作用,同时可有效深化校企合作意识,分清合作权责,完善管理制度,是一种行之有效、可继续探索的改革模式。
作者:徐芳辉;丁宇翔;王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喉癌术后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方法:将294例喉癌术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循证护理程序,检索相关研究领域文献并得到实证,将实证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想结合,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后对两组效果进行评价和讨论。结果:运用佳循证护理的研究组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指导喉癌术后气道湿化,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有效、满意的护理服务。
作者:熊欣;向悠琼;黄茂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间28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肿瘤直径1.0~10.0 cm。体积大10.0×9.0×7.0 cm。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其中不规则切除15例,左外叶切除6例,Ⅵ段切除术7例。手术时间为70~225 min,术中出血80—950 ml。术后1例患者出现胆漏,予以保守治疗后康复,术后平均住院(7-14)d。结论:在充分掌握适应证和手术技巧的情况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安全可行。
作者:朱国栋;郭磊瑶;陈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分析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和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就诊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采用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进行分组治疗,每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按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办法进行治疗,但在护理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护理办法,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方式采用传统护理,研究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护理干预。在治疗3周后对两组患者统一进行治疗效果检测。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负面情绪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功能的改善效果也好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负面情绪,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作者:黄静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床位单双号分为观察组59例及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及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83.02%,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采取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缩短黄疸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临床干预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纪梦甜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提高呼吸内科护理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内科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风险管理能力、患者满意度、意外事件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风险管理能力、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而意外事件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事件的发生,提高病房管理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云飞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脑出血是由于血压升高引起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目前呈上升趋势,其病死率和病残率都较高。由于现代外科手术的干预,病死率较以往有所下降。为了提高脑出血患者手术后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云飞飞;顾相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研究分析胃溃疡患者的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7例胃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后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后的评价指标内容(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复发情况等)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采用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3.18%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9.77%,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0.23%,P<0.05;观察组的1年后复发率为11.3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4.88%,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手术方法治疗胃溃疡,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术后的并发症和复发率也较为理想,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刘云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儿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分析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我们对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首先我们就2013年9月-2014年期间收治的140例患儿设定为对照组,并总结出新生儿护理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其次,我们就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40例患儿设定为实验组,并依据之前制定的防范措施进行护理;后,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护理的投诉比率以及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过对比观察我们发现,护理人员因素、医院管理因素以及社会相关因素是儿科护理的主要风险因素,经过防范措施的有效运用,实验组患儿护理的投诉比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投诉比率,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性(p<0.05);此外,实验组患儿的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另一组患儿的家长,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经过研究总结我们发现护理人员因素、医院管理因素以及社会相关因素是儿科护理的主要风险因素,通过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总体提升对新生儿护理的质量。
作者:张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吲哚美辛栓为吲哚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为通过环氧酶的抑制而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制止炎性反应组织痛觉神经冲动的形成,抑制炎性反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具有一些不良反应,但引起心律不齐,心动过缓的不良反应较少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春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用已经形成的系统规范的新生儿抚触方法对试验组新生儿进行抚触,观察其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抚触对促进新生儿的认知能力、生长发育有良好的效果。结论:抚触是一种简单易行、成本低、效益好、易掌握的医疗护理技术,值得普及和推广。
作者:于志清;万明霞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利用消化内科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临床数据,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中2015年0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3例患者进行研究,全部患者利用消化内科对症治疗、抗感染等综合治疗,观察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参与实验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的好转,同时治愈的有31例(49.20%),有效23例(36.50%),无效9例(14.28%),总有效率为85.71%。另外患者的白蛋白以、血淀粉酶以及乳酸脱氢酶均得到改善,并且 P<0.05,呈现出临床不均衡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消化内科治疗后,63例患者均成功治愈,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效的提高了治愈率,其是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作者:栾贵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糖尿病中医一体化护理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有经验的具有中医护理资质的护士行中医一体化护理;观察时限均为3个月。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来验证;通过中医症状评分、及空腹血糖等检查,主客观对治疗前后进行评估,达到对治疗效果准确评定。结果:实施中医一体化护理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护理前患者空腹血糖为(9.1±3.4)mmol/L,护理后患者血糖为(6.6±1.3)mmol/L,患者血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糖尿病中医一体化专科护理技术实施对改善糖尿病症状,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有意义,易于实施推广。
作者:王怀颖 刊期: 2016年第17期
在教学活动中,不止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在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专业知识之外,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而且合作式的教学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因此在口腔内科实验课教学中使用合作式教学能够为我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医学人才。
作者:毕艳艳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观察与探讨滑轨悬吊技术对提高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肌力及运动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悬吊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各30例。常规康复组进行常规康复功能训练,悬吊康复组在常规康复组基础上配合滑轨悬吊训练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两组均23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两组肌力及运动能力评估,以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康复治疗,两组患儿肌力及运动能力均有提高,悬吊康复组的肌力提高程度及运动改善程度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常规康复配合悬吊运动训练对改善患儿肌力及运动能力、协调能力均优于常规康复功能训练。
作者:徐翠香;孙昊;王寒;殷舰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目的:针对产前预测巨大儿以及经过不同分娩方式对分娩结局的影响,进行讨论,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接收并出生的52例巨大儿为研究对象。所有巨大儿均经过产前预测,将预测体重大于等于4kg的新生儿设定为观察组;将预测体重<4kg的新生儿设定为对照组。针对两组新生儿情况做出对比,同时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分娩结局所造成的影响。结果:经过临床统计,观察组剖宫产23例(92.0%),阴道分娩2例(8.0%);对照组剖宫产18例(66.7%),阴道分娩9例(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1例、新生儿低血糖5例、新生儿窒息1例;对照组胎儿宫内窘迫6例,新生儿低血糖12例、新生儿窒息7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临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预测巨大儿,可以更好的选择分娩方式,减少新生儿并发症的现象。同时,不同分娩方式所产生的分娩结局存在一定的差异,应根据产前预测巨大儿情况以及母体本身情况来决定,保持分娩结局的积极。
作者:何建花 刊期: 201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