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巴喷丁胶囊联合牛痘疫苗致炎皮提取物治疗丘脑梗死后肢体麻木疗效分析

蔡敬杰;张素芳

关键词:加巴喷丁胶囊, 牛痘疫苗致炎皮提取物, 丘脑梗死后肢体麻木
摘要: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胶囊联合牛痘疫苗致炎皮提取物治疗丘脑梗死后肢体麻木的疗效。方法:抽取2011年1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丘脑梗死后肢体麻木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妥乐平(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巴喷丁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巴喷丁胶囊联合牛痘疫苗致炎皮提取物应用于丘脑梗死后肢体麻木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干预在肺脓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给予肺脓肿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肺脓肿患者70例,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均分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前者行常规护理,后者给予综合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与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4.28%、患者满意度为97.14%,而对照组依次为71.43%、62.86%,组间数据依次对比分析,P 均<0.05,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给予肺脓肿患者综合的临床护理,能够显著缓解或消除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且患者满意度普遍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红霞;任少伟;任雪静;张换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右旋美托咪啶对七氟烷镇痛作用的影响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DEX)对吸入七氟烷(SEV)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30只小鼠随机分为SEV(0.02ml·10g-1)(S1)组,DEX(7.5μg·kg-1)+ SEV(DS1)组,DEX(15μg·kg-1)+ SEV(DS2)组,采用热板法观察DEX对SEV小鼠痛阈(HTTP)的影响;结果:与S1组比较,DS1组30mim、60min的HPPT增加(P <0.05),DS2组15、30、45、60min时的HPPT显著增加(P <0.05)。结论:合用右旋美托咪啶可增强七氟烷的镇痛。

    作者:李妍;王玉洁;刘侨侨;王珍;宋雨童;陈倩敏;郭忠民;孟晶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浅析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全胃切除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0年到4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全胃切除治疗胃癌患者,将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围手术期内的护理方法。结果:60例患者当中,有52例康复出院,8例因为治疗期间癌细胞扩散,治疗无效而死亡。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的并发症和痛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讨论:全胃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胃癌的有效的方式,在围手术期之内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治疗期间的痛苦。

    作者:钱淑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浅析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切除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78例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切除患者,将其围术期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69例(88.5%);术后有腹水生成6例(7.7%),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发生呕血、便血、出血3例(3.8%),保守治疗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为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在延缓病情进展、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等方面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钱淑兰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28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间28例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肿瘤直径1.0~10.0 cm。体积大10.0×9.0×7.0 cm。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其中不规则切除15例,左外叶切除6例,Ⅵ段切除术7例。手术时间为70~225 min,术中出血80—950 ml。术后1例患者出现胆漏,予以保守治疗后康复,术后平均住院(7-14)d。结论:在充分掌握适应证和手术技巧的情况下,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安全可行。

    作者:朱国栋;郭磊瑶;陈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门诊护士在护患沟通中的技巧

    目的: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导诊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的误解,提高工作效率。方法:通过理论与日常实践工作相结合,探讨了门诊导诊护士和患者的沟通技巧。结果:总结出适合门诊导诊护士的沟通技巧方法。结论:门诊导诊护士在与患者交往中服务于患者,掌握了与患者沟通的技巧,提高服务形象。只有不断完善改变自己,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正确把握沟通技巧,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

    作者:祁淑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57例为对照组给予此常规护理,另57例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临床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知识知晓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平均住院费用及各时间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满足了患者护理需求,减轻了其身心负担,促使其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隋春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脑出血是由于血压升高引起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致的出血。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目前呈上升趋势,其病死率和病残率都较高。由于现代外科手术的干预,病死率较以往有所下降。为了提高脑出血患者手术后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归纳总结如下。

    作者:云飞飞;顾相海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彩超引导下两种肝内胆管穿刺置管方法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在彩超引导下采用一步法与二步法行肝内胆管穿刺置管引流的差异性,总结各方法的优越性,旨在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方法: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的住院患者。穿刺肝内胆管内径≥5mm,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知情同意书,自主选择一步或二步穿刺方法,在超声引导下采用一步法及二步法行肝内胆管穿刺置管引流的患者分别为51例、45例(其中有一步法失败12例),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操作时间、难易程度,统计各方法的穿刺成功率及差异性。结果:采用一步法行肝内胆管穿刺置管的51例患者(共56支),置管成功39例(共43支),置管失败12例(共13支),成功率约76.79%(43/56)。采用二步法行肝内胆管穿刺置管45例患者(合计共49支),置管成功44例(共48支),置管失败1例(共1支),成功率约97.96%(48/49)。两种穿刺方法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二步法比一步法行肝内胆管穿刺置管成功率更高,其中一步法操作较二步法简单,但适用于肝内胆管内径较宽的患者,二步法更适于广泛应用。

    作者:陶山;蒋玲;高艳;吴强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穴位贴敷护理改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60例体会

    目的:探讨采用中药穴位贴敷中的护理改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方法:运用我院传统制剂,在穴位贴上面另贴敷特定电磁波(TDP)灸疗贴,治疗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改良贴敷于患者阿是穴、肾腧穴、命门穴等穴位,7天为一个疗程,进行2个疗程。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86.7%,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结论:采用护理改良后的穴位贴敷加自热式灸疗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护理方法简便,值得在工作中推广。

    作者:曲甜甜;黄勤;黄友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经鼻内窥镜行寰椎异物(子弹)取出术的护理

    寰椎异物在临床上不多见,但如果处理不当出现的并发症较为严重。临床上传统的治疗手段是切开取出异物,而经鼻内窥镜行寰椎异物取出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术后护理方法与传统手术护理相比有一定的特点。我科于2014年11月收治一例颌面部枪击伤右侧寰椎异物(子弹)患者,入院后行经鼻、口内窥镜寰椎异物取出术,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患者顺利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向悠琼;黄茂华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浅析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86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胃肠功能康复时间和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8.05±2.00)d和2.33%(1/43),对照组患者的胃肠功能康复时间和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25.40±2.04)d 和13.95%(6/43),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后,可以有效消除不良影响因素,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可以提升患者对于整个医护工作开展的遵医性和满意度。

    作者:杨淑娥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维持性CAPD患者80例检测超声心动图、血压、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尿素氮(BUN)、肌酐(Cr)、C反应蛋白(CRP)等临床指标,统计分析左心室肥厚和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可能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基础病、年龄、透析龄、贫血、营养不良,透析不充分等危险因素有关。

    作者:毕光宇;伍刚;卜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协同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72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协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依从性、血液透析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血液透析患者协同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缪崇镇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发泡试验在诊断儿童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右心声学造影发泡试验在儿童卵圆孔未闭(PFO)右向左分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有头痛病史且常规经胸超声疑似PFO的患儿,进行右心声学造影发泡试验,右心造影剂采用8ml生理盐水+1ml静脉血+1ml空气,充分震荡20次后从患儿左上肢静脉注入,嘱患儿经胸Valsava动作。留取动态图,观察右心显影后有无造影剂进入左心系统。结果:我院2014至1015年共有33例患儿疑似PFO,经发泡试验检查,正常1例,PFO共32例,PFO中左向右分流30例,右向左分流2例。结论:有头痛病史经胸超声疑似PFO的患儿可以通过右心声学造影发泡试验来进行确诊,通过行Valsava动作可以明显提高右向左分流的检出率。

    作者:闵杰青;魏骊铮;王鹏;张俊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颌骨骨折弓夹板颌间固定术的护理体会

    颌骨骨折是口腔颌面外伤中常见的疾病,颌骨骨折易造成患者咬合关系的紊乱,可分为下颌角骨折、颏部骨折、髁突骨折[1]、上颌骨骨折,本研究总结了38例颌骨骨折患者,同时在治疗的过程中加入护理理念,探讨在颌骨骨折牙弓夹板颌间固定术中,护理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作者:刘晓莉;李秋萍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重庆市渝中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

    目的:了解影响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为社区及家庭采取正确措施帮助老年人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健康老龄化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制调查表对重庆市渝中区553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27.85%老年人身体经常有病痛;30.20%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并影响生活功能;7.05%老年人有畸形残疾;10.13%老年人丧失独立生活能力;7.78%老年人经常忧郁、焦虑、压抑、情绪消沉;3.98%老年人智力明显下降,说话无重点,思路不清晰,健忘、呆板;1.99%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差,到处看不惯,自感孤独、苦闷;3.44%老年人家庭矛盾多,亲朋往来少、孤独;18.14%老年人不参加社会活动,生活孤独;3.80%老年人生活无规律,嗜烟、酗酒;4.16%老年人居住环境条件差,生活困难。结论: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质量问题和多种身心健康需求,需加强老年护理工作,改善社区医疗服务。

    作者:张凤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路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并分析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社区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北京某社区慢病管理档案中(2014年10月到2015年9月)305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实验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52例,观察组患者153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随访治疗基础上配合一般干预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强化干预模式进行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干预质量。结果:干预过后对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h 血糖值和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等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管理糖尿病患者,在常规治疗的过程中,强化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的干预指导,可以更加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远期治疗效果和改善预后,具有较强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杨华;王志兴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脑卒中患者PICC致静脉血栓相关因素及凝血指标的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脑卒中PICC治疗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置PICC导管的脑卒中患者资料共500例,其中发生静脉血栓患者36例(观察组),未发生血栓患者资料464例(对照组),分析观察组36例患者多项临床资料因素与疾病分布情况,总结静脉血栓相关因素,并对比两组患者血凝指标表现。结果:PICC 致静脉血栓的形成与手术史、合并症、穿刺方法、穿刺部位与尖端位置等相关(P<0.05);静脉血栓形成后,APTT、PT凝血指标显著下降,DD指标明显升高(P<0.05)。结论:PICC致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多,治疗期间可依据APTT、PT、DD等血凝指标变化对症预防血栓形成。

    作者:张培花;高平;马宁;范金环;陈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期间收治的60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30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30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基于常规护理给予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30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运用。

    作者:邢毅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