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正式启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关键词:创伤骨科杂志, 远程
摘要: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下腔静脉过滤器对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预防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下腔静脉过滤器(rvcr)对骨水泥植入综合征(BCIS)的预防作用. 方法雄性绵羊10只,体质量25~30 kg,随机分为A组(不植入IVCF)和B组(植入IVCF)(n=5).麻醉后B组绵羊先在1250 mA透视机透视下,由颈内静脉经右心房在.肾下极5 cm处下腔静脉内植入IVCF.后将两组绵羊离断股骨颈扩髓腔,植入10 mL骨水泥,并逐渐增加髓腔内压,同期观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CVP)和血气变化,心前区超声心动图动态实时显示心腔内情况改变.术毕分离肺脏,油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A组绵羊植入骨水泥后,当将股骨髓腔压力增加至120mm Hg时,右心房、右心室内即出现了点状不均匀回声,且随髓腔压力继续增加,点状回声变成大量雪花状叫声影,并伴血压、PaO2明显下降,25 min后收缩压下降至(80±11)mm Hg(P<0.01),Pa02降至低(P<0.05),而心率、CVP进行性升高,血气分析示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病理提示肺动脉血管内广泛散布大量脂肪栓子,血管腔阻塞;而B组绵羊在植入骨水泥后,在股骨髓腔内压升至400 mm№时尚未观察到右心腔出现脂肪栓子回声影,且血压、PaO2、心率、CVP较植入前未见明显降低或升高(P>0.05),血气分析结果示通气正常,肺组织脂肪油红染色阴性. 结论 IVCF可有效预防骨水泥植入而引起的BCIS的发生.

    作者:师晓琴;郭万刚;彭娜;郭征;韩保君;赵雄;罗中华;于茗;刘利荀;汪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临床病例讨论——髋臼合并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1岁,因交通伤致左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d,诊断为左侧髋臼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脱位,于2007年1月31日由当地医院转入我院.该患者于3 d前(2007年1月28日)因骑摩托车不慎与汽车相撞,致左髋疼痛、活动受限,不能行走,伴头面部肿痛,但无昏迷、呕吐.被急送当地医院就诊,经体检、X线摄片和CT等检查,排除了颅脑和内脏器官损伤以及创伤性休克,初步诊断为左侧髋臼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脱位,给予骨牵引、镇痛和补液等对症治疗.

    作者:孙俊英;王勇;扬兴;刘宏伟;朱二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猿肾病毒40介导的人前软骨干细胞永生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构建猿肾病毒40大T抗原基因(SV40Tag)介导的永生化人前软骨干细胞株,为下一步基因打靶研究其分化分子机制提供稳定的细胞来源. 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含有SVd0Tag的质粒pCMVSV40T/PUR转染人前软骨干细胞(PSCs),经嘌呤霉素筛选,阳性克隆扩大培养并连续传代.用免疫组化、RT-PCR、Southern印迹杂交法对转染细胞进行鉴定,并检测SV40Tag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基因组的整合情况. 结果 筛选获得的阳性克隆扩大培养,命名为永生化前软骨干细胞(IPSCs),能连续传代培养,细胞生长迅速.免疫组化和RT-PCR证实IPSCs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3阳性,并可检测到SV40Tag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Southern印迹杂交显示IPSCs基因组中存在SV40Tag cDNA. 结论 成功构建了SV40Tag介导的永生化人前软骨干细胞株.

    作者:王俊芳;夏仁云;方煌;陈安民;尹德龙;程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桥式吻合血管游离背阔肌瓣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

    GustiloⅢC型胫骨开放性骨折通常为高能量的损伤,骨折伴软组织缺损和有危及肢体存活的血管损伤,经血管修复虽肢体成活但遗留骨外露创面,难以行局部皮瓣修复,需行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移植修复时,处理有一定的难度,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3].2003年9月至2007年5月,我们应用改进的桥式交叉吻合游离背阔肌瓣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5例,均取得成功,报告如下.

    作者:张功林;章呜;郭翱;郁辉;张灵芝;吴发林;凌爱军;丁法明;王顺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腕关节骨间韧带射频紧缩术对韧带形态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射频紧缩对腕关节骨间韧带解剖形态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方法以新鲜冷冻成年男性腕关节标本为材料,对其腕骨间韧带进行射频紧缩治疗.分别在射频处理前、后观察和测量舟月掌、背侧韧带(SL-v,SL-d)、月三角背侧韧带(LT)、小多角骨-头状骨背侧韧带(TC)、头钩背侧韧带(CH)以及第2腕掌关节背侧韧带(CMC-2)的长度和厚度,并用生物力学试验机对射频处理后的韧带进行拉伸力学测定,分别记录断裂强度和断裂形变,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腕骨间韧带经射频处理后,韧带的长度都有不同程度的缩短,但仅有C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8,P=0.016);韧带均有增厚,其中SL-v,sL-d,LT,CH和CMC-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617,-2.241,-4.559,-3.971,-7.883,P<0.05).韧带的断裂强度有所增强,仅SL-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1,P=0.001),所有韧带的断裂形变都有显著性地增加. 结论 经射频处理的正常腕关节骨间韧带基本保持了原有的解剖形态,但韧带的厚度和粘弹性得到了显著地增强.

    作者:熊革;孙燕坤;郑炜;张春林;高新生;俞国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改良股前外侧组织瓣的临床应用

    股前外侧皮瓣因其血管蒂长、解剖恒定、操作方便,被广泛运用于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有骨、肌腱外露创面的修复,但因手背、足背等非功能区运用皮瓣修复后外观臃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效果.因此,2000年以来,我们将股前外侧组织瓣改良设计成一半为筋膜瓣,另一半为皮瓣游离移植的新方法分别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创面的非功能区与功能区,术后受区在外形、功能上与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游离股前外侧筋膜瓣移植联合植皮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俞俊兴;缪洪华;李向荣;秦军;贾学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微创内固定系统取出术的困难及处理

    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LISS)有良好的角稳定性且适于微创手术应用,在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1].但骨折愈合后LISS这一新型内置物的取出手术也存在一些困难[2]年12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完成了LISS取出术33例,其中,24例用螺丝刀即町顺利取出全部锁定螺钉,其余9例术中出现锁定螺钉难以用螺丝刀取出的情况,现将LISS锁定螺钉的取出困难及其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王宏川;庞贵根;曾宪铁;陈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应用掌侧小切口空心钉技术治疗新鲜舟骨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掌侧小切口空心钉技术治疗新鲜舟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采用小切口空心钉技术治疗16例新鲜舟骨骨折,骨折按Herbert分型:A2型11例,B2型5例,其中2例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术中以舟骨结节为中心,在腕关节掌桡侧做2 am长小切口,切除大多角骨基底掌侧关节面后,在导针引导、C型臂监视下于舟骨轴线上打入AO空心加压螺钉,术后不需外固定. 结果 16例中12例获得完整随访,时间6~55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2 d,恢复工作时间平均10 d(3~28 d).10例活动度与健侧相同,2例桡偏和掌屈欠50°10例无疼痛等不适感觉,2例腕关节掌屈时感轻度疼痛,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 掌侧小切口空心钉固定舟骨腰部骨折具有方法简单、创伤小、不需外固定、愈合率高等优点,治疗结果满意.

    作者:诸寅;陈山林;田文;李文军;郜永斌;刘波;郭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和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增高[1].保守治疗不仪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且易于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早期手术被认为是减少患者卧床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方法.我院自2001年2月至2007年6月采用瑞士AO/ASIF设计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antirotation,PFNA)和美国Stryker公司设计的第二代Gamma钉共治疗16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现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

    作者:唐昊;王秋根;曹磊;汪方;张秋林;赵争艳;禹宝庆;许硕贵;纪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正式启用远程稿件处理系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影响锁骨骨折不愈合的因素

    两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得到的证据显示,锁骨骨折时,女性患者和骨折移位的患者发生骨折不愈合的危险性更高.但是,对于高龄和骨折粉碎的患者是否也会增加锁骨骨折不愈合的危险性,目前结论尚不一致.至于其他一些类型骨折(成角、关节内骨折、特定位置、短缩)和吸烟因素似乎并不会影响锁骨骨折的愈合.

    作者:王簕;杨云峰;james F Kellam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骨科类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

    目的 通过对国内16种骨科学核心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等进行分析,评价其学术影响力. 方法以2005~2007年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为数据来源,利用引文期刊评价指标的修正思想,对国内16种骨科学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等值进行归一化处理,然后排序并进行分析. 结果 综合以上四种指标,<中华骨科杂志>在多项指标中排名第一,<中华创伤杂志>和<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也在多项指标中排名较前.<中华创伤骨科杂志>虽创刊时间较短,但各项指标均进步较快. 结论 骨科学期刊的整体学术质量较高,学术影响力较大.

    作者:张宁;李广宇;王钢;金丹;裴国献;陈平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尺骨短缩术治疗桡骨骨折后尺骨撞击综合征

    目的 评价尺骨短缩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28例诊断为腕部尺骨撞击综合征患者给予尺骨截骨短缩治疗,采用改良的Gartland and 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判定治疗效果;分析尺骨短缩数量与手术效果的关系. 结果 本组术前尺骨阳性变异23例,中件变异3例,阴性变异2例;术后阳性变异3例,中性变异4例,阴性变异21例.尺骨变异术前平均(3.1±2.3)mm,术后平均(0.9±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P<0.05).按改良的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术前平均为(62.6±4.3)分,可21例,差7例;术后评分改善到平均为(92.2±7.8)分,优22例,良3例,可2例,差1例,腕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P<0.05).3例切断尺桡远端韧带,4例部分切断尺桡远端韧带.6例术前存在远端尺腕部背侧半脱位,尺骨短缩术后明显改善. 结论 尺骨短缩术能显著改善桡骨远端骨折后继发尺骨撞击综合征的功能评分和临床症状;但尺骨短缩过多,远侧尺桡关节间压力增大,则影响手术效果.

    作者:宋海涛;任中武;矫健;柳连成;高卫良;韩敦鑫;冯淑梅;田万成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Aequalis骨折型肩关节假体治疗严重肱骨近端骨折的初步报告

    肱骨近端骨折目前多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但对于严重的Neeg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部分患者术后疗效欠佳,且易发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1].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肱骨近端骨折的一个重要方法,能够有效消除患肩的疼痛,但是有些患者术后患肩功能的恢复并不理想[2].研究证实肩关节假体的位置、结节固定的稳定性、肩袖损伤以及骨折类型是影响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的重要因素[3].

    作者:柴益民;陈云丰;蔡培华;陆男吉;马焕芝;吴旭华;曾炳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地震所致肢体软组织挤压损伤的特点与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地震所致肢体挤压伤的软组织损伤特点和救治方法. 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202例肢体地震挤压伤的伤情特点,讨论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结果 本组肢体挤压毁损伤16例(7.9%),开放性损伤60例(29.7%),闭合性损伤126例(62.4%).根据ISS评分,轻度损伤98例(34.7%),中度损伤54例(17.1%),重度损伤36例(44.9%),极重度损伤14例(3.3%),用SPSS 10.0软件对挤压时间与ISS评分的相关性进行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筋膜腔切开减压32例,坏死肌肉切除术15例31次.8肢进行了14次残端清创术. 结论 地震软组织挤压伤伤情严重,挤压伤程度与打压重量和挤压缺血时间有关.肌肉坏死特点是坏死范围广泛而界限不清;同一块肌肉的坏死肌肉束与正常肌肉束交织在一起,坏死面积表面小深层大,肌肉深层坏死较浅层严重.坏死肌肉需多次手术切除,CRRT治疗对挤压伤创面处理与预后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权毅;潘显明;邓少林;陶笙;卢世璧;周劲松;邓冰;伍红桦;黄刚;马泽辉;蒋凯;屈波;谢庆云;康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对《锁定加压钢板单骨皮质固定治疗长骨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一文的不同看法

    [编者按]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长骨干骨折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应用的增加,断钉、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也呈日益增多的倾向.本刊2009年第1期刊登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子虎等医生撰写的<锁定加压钢板单骨皮质固定治疗长骨骨折髓内钉术后骨不连>一文,文章报告对8例股骨或胫骨骨不连患者采用保留原钉、断端切新、自体髂骨植骨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单皮质固定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为长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后骨不连提供了一种富有成效的治疗方法.文章刊出后我们很快收到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林健等读者的来稿,来稿主要针对上篇文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指出长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肥大性骨不连应首选扩髓换钉治疗,更能体现方法简单、损伤小、花费少的优点.究竟哪种方法更为合适,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医疗费用、骨折愈合率等方面孰优孰劣,目前仍缺少两种方法的大宗病例随机对照研究.或者是循证医学方面的相关证据.林健医生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结合大量文献,充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这种坦陈己见、诤言相勉的学术态度值得提倡和鼓励.学术期刊本身就是一个学术探讨与争鸣的平台,我们倡导这种学术互动,通过交流、探讨,甚至是争鸣,精益求精,可以达成认知与观点的共识,提升学科的发展,终造福于患者.广大读者对本刊文章某些观点如有商榷、争鸣之处,可及时投稿,本刊将予以刊登,以活跃学术气氛.

    作者:林健;王秋根;黄建华;陶杰;李凡;李豪青;高伟;吴晓明;吴小峰;王建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成骨细胞特异性钙黏蛋白基因转染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测成骨细胞特异性钙黏蛋白(Cad-Ⅱ)基因转染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把脂质体介导的Cad-Ⅱ cDNA转染体外分离培养的hBMSCs,检测Cad-Ⅱ蛋白表达变化,并对比观测转染组和单纯成骨诱导组在培养3,7、14、21 d时,hBMSCs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索的表达变化. 结果 转染组和成骨诱导组3 d后开始有ALP的阳性染色,呈棕黑色,7 d开始有骨钙索的阳性染色并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增多,但各时间点转染组ALP浓度(P=0.008)和骨钙素染色阳性数(P=0.023)均显著高于单纯成骨诱导组.转染组和成骨诱导组从14 d后开始有红色的刚件染色矿化结节出现,结节数目随时间推移而增多. 结论 Cad-Ⅱ基因转染可促进hBMSCs向成骨细胞的分化.

    作者:向强;邓聪颖;郑文杰;郭国宁;张远;张超;周跃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后交叉韧带损伤的诊疗进展

    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损伤在膝关节损伤中较少见,并且很少产生膝关节不稳的典型症状,常常发生漏诊及误诊,或者不予重视,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导致膝关节不稳.继发半月板、软骨损害和骨性关节炎.因此,对于这些患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及佳治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PCL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王锋;赵金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创伤性小腿骨与软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随着现代工业、交通业的不断发展,创伤暴力能量不断增强,严重创伤病例逐年增多,尤其是小腿部的创伤高居全身创伤首位.由于解剖学原因,胫前缺乏肌肉组织覆盖,加之小腿自身血供的因素,容易发生骨外露、骨缺损、骨不连,且处理困难.2000年6月至2007年6月,我院运用显微外科方法治疗274例小腿创伤性骨与软组织缺损患者,且获得随访,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余黎;余国荣;蔡林;喻爱喜;陶圣祥;曾中华;祝少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北京城区单点急诊道路交通伤调查分析

    目的 以北京市单家综合医院急诊病例为基础,分析北京城区交通伤害的构成及特点. 方法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为病例采集地点,建立<急诊道路交通伤流调表>,前瞻性调查记录短期(2周)急诊道路交通伤患者数据,进行总结,并与同期1周普通急诊患者病例记录进行比较. 结果 2006年4月25日8:00am至2006年5月8日8:00am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共收治道路交通创伤患者18例(占急诊患者总数的0.54%,占创伤患存的4.5%).男7例,女11例,平均年龄(48.3±14.3)岁.与同期普通急诊记录比较,交通伤患者数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伤至就诊时间为(26.8±14.4)min;城市街道17例,公路1例;两城区15例,海淀区1例,郊区2例;行人8例,骑车者9例,乘客1例;碰撞物为小型汽车12例,重型汽车2例,特种车辆2例,自行车2例;受伤部位为四肢12例,脊柱3例,多部位3例;无死亡及住院患者. 结论 北京城区道路交通伤占急诊就诊患者比例较低,约占创伤患者的5%,受伤地点多在医院附近城区街道;患者交通参与方式以行人和非机动车为主体,女性偏多,四肢损伤发病率高,受伤程度较轻.

    作者:党育;姜保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