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泡介导下脉冲式聚焦超声空化导致血管损伤的实验研究

李秋颖;刘政;李佩惊;刘德英;谭开彬;付赤学;高云华

关键词:微泡, 脉冲式聚焦超声, 肠系膜小动脉, 肠系膜小静脉, 血栓形成
摘要:目的 研究用不同强度脉冲式聚焦超声联合经静脉注射一定剂量脂质微泡辐照不同时间导致微泡空化对兔肠系膜小血管的损伤.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8组,经静脉通路团注脂质微泡0.1 ml/kg,分别用峰值负压1.0 MPa和2.6 MPa超声治疗头垂直辐照兔肠系膜0~60 s不等.辐照后测量血管损伤的血肿面积,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0 MPa超声辐照20 s、40 s、60 s组血肿面积分别为(18.33±6.0)mm2、(38.75±14.7)mm2、(52.41±9.6)mm2;2.6 MPa超声辐照20 s、40 s、60 s组血肿面积分别为(19.23±4.5)mm2、(58.20±8.1)mm2、(76.52±5.3)mm2,光镜下可见动脉血管内皮缺失、基底膜断裂,管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一定强度的微泡超声空化可致兔肠系膜小动脉管壁机械损伤,管腔内血栓形成.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子宫肌瘤囊性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子宫肌瘤囊性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腹和经阴道超声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子宫肌瘤囊性变,经手术病理所证实,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扫查,符合率93.9%(61/65),其中单房46例,占70.8%(46/65)、多房15例,占23.1%(15/65),漏诊4例,占6.2%(4/65).结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扫查,能清晰显示子宫肌瘤囊性变的声像图特征,且直观、准确,是一种操作简便的检查方法.

    作者:吴瑶瑶;宋玲;龚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微泡介导下脉冲式聚焦超声空化导致血管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用不同强度脉冲式聚焦超声联合经静脉注射一定剂量脂质微泡辐照不同时间导致微泡空化对兔肠系膜小血管的损伤.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成8组,经静脉通路团注脂质微泡0.1 ml/kg,分别用峰值负压1.0 MPa和2.6 MPa超声治疗头垂直辐照兔肠系膜0~60 s不等.辐照后测量血管损伤的血肿面积,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0 MPa超声辐照20 s、40 s、60 s组血肿面积分别为(18.33±6.0)mm2、(38.75±14.7)mm2、(52.41±9.6)mm2;2.6 MPa超声辐照20 s、40 s、60 s组血肿面积分别为(19.23±4.5)mm2、(58.20±8.1)mm2、(76.52±5.3)mm2,光镜下可见动脉血管内皮缺失、基底膜断裂,管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一定强度的微泡超声空化可致兔肠系膜小动脉管壁机械损伤,管腔内血栓形成.

    作者:李秋颖;刘政;李佩惊;刘德英;谭开彬;付赤学;高云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研究

    目的 研究乳腺导管内癌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此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经病理确诊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合病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根据腺体内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分为三大类:(1)导管扩张型(占35%);(2)混合回声型(占20%);(3)实性团块型(占45%).结论 超声检查在此病的诊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导管扩张型的检查有其局限性,可结合其它检查方法.

    作者:周辉红;徐秋华;燕山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彩超诊断胎儿室间隔肌部缺损1例及出生后随访观察

    孕妇24岁.孕1产0,现孕38周.孕期常规检查:宫高32 cm,腹围98 cm,胎心145次/min.血压130/85 mm Hg(17.29/11.31 kPa).彩超显示:单胎,头位,双顶径9.2 cm,股骨长7.0cm,胎心率140次/min.脊柱排列整齐,躯体及四肢未见异常.进一步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于左室流出道切面及四腔心切面扫查,可见室间隔肌部回声中断约0.38 cm(图1),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红色收缩期左向右分流血流信号.

    作者:窦萍;屈多文;李宇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输尿管息肉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30岁.因左肾结石,左肾积水,左输尿管扩张住院.超声检查示:左肾集合系统扩张,肾盂分离2.4 cm.左肾中极可见一大小1.0 cm×0.7 cm强回声,后方伴声影.左输尿管上段内径2.5 cm,显示长度5.8 cm,显示段下方可见一约0.8 cmX0.5 cm稍强回声,后方无声影.中下段未见扩张.超声诊断:(1)左肾结石;(2)左输尿管上段稍强回声(占位性病变,炎性息肉可能性大)伴左肾积水,左输尿管囊状扩张.

    作者:张瑞平;韩金云;赵英超;古红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胎儿后尿道瓣膜超声表现1例

    孕妇,35岁.孕1产0,孕31周.超声检查:胎儿颅顶光环完整,颅内结构未见异常,双顶径86 mm,脊柱排列整齐,股骨长68 mm,胎儿四腔心结构及比例正常,胎心率139次/min,胃泡大小正常,羊水指数102 mm.胎儿双肾增大,右肾大小81 mm×48 mm,左肾大小70 mm×39 mm,内可见多个暗区,相互交通;双侧输尿管全程扩张,右侧大内径9 mm、轻度迂曲(图1),左侧大内径7 mm;膀胱增大,大4×75 mm×51 mm.孕38周超声复查:胎儿双肾进一步增大,右肾大小97 mm×48 mm,左肾92 mm×45 mm,肾实质被挤压变薄;双侧输尿管扩张加重,右侧大内径15mm,左侧大内径13 mm,左侧输尿管也出现迂曲;膀胱张力增高,大小76 mm×52 mm,膀胱尿道连接部可见5 mm裂隙(图2);羊水指数21 mm,余未见异常.

    作者:王霞;李红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超声检查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我院1999年1月至2007年7月间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病例26例,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行超声检查,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声像图特征、治疗措施以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 治疗前61.5%的患者发现有腹膜后病变,声像图表现为腹膜后边界欠清的低回声,多包绕腹主动脉;80.8%的患者合并有肾积水;19.2%的患者仅表现为肾积水.术前超声诊断与手术所见具有很好的吻合性.治疗后复查超声,18例手术患者肾积水完全消失,部分患者应用激素和免疫治疗后可见腹膜后纤维化组织明显缩小.结论 超声检查不仅可作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的有效诊断手段,且有助于确定手术方案及术后随访和疗效观察.

    作者:曹晓林;韩治宇;范瑾;李猛;刘方义;周振鸿;姚洪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左室室壁瘤外科处理中的应用

    目的 旨在研究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IOTEE)在左室室壁瘤外科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为左室室壁瘤并行外科处理的3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左室心尖部室壁瘤,患者平均年龄为(56.804±9.44)岁,所有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NYHA)均为Ⅱ级或Ⅳ级;在回顾研究系列中所有患者,同时应用IOTEE来评价他们转机前后的心室容量,二尖瓣功能,左室心尖部血栓及其它;评价室壁的功能和存活性来引导切割和成形手术,另外还包括搭桥手术;35例巨大室壁瘤先行左室心内膜环缩成形术,然后线性缝合.结果 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发现2例室壁瘤不典型,未处理,余35例患者经确诊均为典型的左室心尖部的巨大室壁瘤,术前左室的射血分数是(0.334±0.12)10例患者有轻中度的二尖瓣反流,4例患者有中度的二尖瓣反流,同时2例患者合并中到重度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反流.伴随的手术过程包括2例的双瓣置换术.在住院和随访中有2例患者死亡.对比术前和术后的参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69±18 vs 42±16)ml,(P<0.05);左室的舒张末期容积(118±51 VS 79±25)ml,(P<0.05),左室的射血分数(0.334-0.12 vs 0.40±0.14).同时还发现根据IOTEE,14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86%),二尖瓣反流有了明显的改善,均不足少量,余有2例患者进一步进行了成形处理,反流也为少量.结论 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左室室壁瘤的外科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叶赞凯;夏明钰;王浩;凤纬;段福建;霍顺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再充盈参数评估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性

    目的 探讨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RT-MCE)评价血运重建术前心肌灌注情况和再充盈参数评估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性.方法 18例准备进行血运重建术心肌梗死患者,于术前1~5 d行RT-MCE检查,并于术后3个月再次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室壁运动分析采用18节段分析法,分为运动正常、运动减弱、无运动和反常运动.心肌存活定义为术后3个月超声检查室壁运动明显改善.分析造影图像,根据灌注的函数公式Y(t)=A[1-e-kt]+B,得出A值、k值、A×k值.利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定义RT-MCE再充盈参数预测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性的截断值以及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1)在18例患者中共109个室壁发生明显运动异常,运动减弱为47个,无运动为56个,反常运动为6个,术后3个月室壁运动改善分别为16个,22个,0个;(2)术后3个月室壁运动改善节段的术前心肌造影各参数A值、k值、AXk值[分别为(5.48±1. 73)dB、(0.34±0.09)S-1、(2.12±1.71)dB/s],明显大于3个月功能未恢复心肌的A值、k值、A×k值[分别为(4.41±1.45)dB、(0.26±0.06)S-1、(1.15±0.76)dB/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以术前A值>3.75 dB为截断值预计心肌存活性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79.2%,以术前k值>0.28 S-1预计心肌存活性的敏感性为85.0%,特异性为81.1%,以术前A×k值>1.32 dB/s预计心肌存活性的敏感性为85.0%,特异性为84.9%. 结论 RT-MCE再充盈参数可以较准确地检测心肌梗死后室壁运动异常节段的心肌灌注情况,评价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性.

    作者:申屠伟慧;邓又斌;黄润青;曾和松;熊莉;张芸;余芬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缺血后处理及预适应对心肌顿抑犬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评价缺血后处理(IPostC)及缺血预适应(IPreC)对顿抑心肌犬左室局部收缩功能的作用.方法 21只犬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阻断15 min,再灌注120 min,随机分3组:对照组(Con组),无干预;IPostC组,再灌注开始前进行3次再灌注30 s,缺血30 s;IPreC组:阻断前进行4次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RT3DE检测左室整体(EDV)和局部舒张末容积(rEDV)、收缩末容积(ESV和rESV)及射血分数(EF和rEF).结果 再灌注后120 min左室EDV、ESV和EF恢复至基础值,但顿抑心肌节段的局部rEDV、rESV和rEF未完全恢复.IPostC 组比Con组恢复的快,且与IPreC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IPostC具有与IPreC相似的促进犬顿抑心肌局部收缩功能恢复的作用.RT3DE可以定量检测左室局部收缩功能.

    作者:马春燕;章志伟;任卫东;张立敏;刘伟;陈昕;唐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子宫腺肌症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与病理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症特征性声像图表现与病理学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轻微型、局限型和严重型.超声研究的内容包括子宫是否增大、官腔线是否偏移、是否合并有子宫肌瘤、是否存在子宫肌层弥漫性回声不均及RI和PI多普勒血流参数.结果 58例中,21例轻微型,11例腺肌瘤型,26例重度型.合并子宫肌瘤的14例.三型比较子宫增大与否P=0.008(未合并肌瘤P=0.036),官腔线位置偏移P=1.000(未合并肌瘤的P=0.023),子宫肌层回声弥漫不均P=0.000(未合并肌瘤的P=0.000).以RI>0.70、PI>1.17为标准,三型比较RI值P=0.735,PI值P=0.511.结论 声像图中子宫是否增大、官腔线是否偏移及是否存在子宫肌层弥漫性回声不均能够判断子宫腺肌症的严重程度,多普勒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虽然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不能够作为判断本病严重程度的因素,合并子宫肌瘤对子宫腺肌症严重程度的判断具有干扰性.

    作者:井茹芳;李春伶;高永艳;周红莉;董继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B超诊断无叶全前脑合并喙鼻1例

    患者女,26岁.孕1产0,妊娠26周.超声检查示:脐部见胎头颅骨光环,双顶径6.5 cm,脊柱排列整齐.四肢齐全,股骨长4.1 cm.胎心135次/min.胎盘位于子宫后壁,成熟度Ⅰ级.羊水深度3.6 cm,透声好.胎儿颅骨内结构改变,未见大脑半球及脑中线,前脑部分全部充满液性无回声区,丘脑及小脑可显示.眼距近,眼内距0.4 cm,眼外距2.3 cm(图1).

    作者:薛瑞秀;杜宇辉;陈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双孔型二尖瓣并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1例

    患儿男,13岁.因患儿自幼发育迟缓,身高体质量较同龄儿低,在外院体检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为求进一步治疗,故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6.5℃,脉搏100次/min,上肢血压140/20 mm Hg(1mmHg=0.133kPa,下同),下肢血压140/70 mm Hg,脉压差大,周围血管征(一),颈动脉搏动增强.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连续机器样杂音,背部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性血管杂音.腹部未见异常.

    作者:韩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肱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内皮舒张功能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侧(AVF组)和无动静脉内瘘侧(NAVF组)肱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内皮舒张功能(EDD)随透析时间增跃有无改变及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应用动静脉内瘘行MHD患者42例,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高频超声检测AVF组、NAVF组肱动脉和健康志愿者右侧肱动脉基础内径、反应性充血后内径的变化以及肱动脉IMT进行测定.结果 本研究显示透析时间小于12个月的MHD患者AVF组与NAVF组的肱动脉IMT、EDD均无差异(P>0.05);透析时间大于12个月的MHD患者AVF组肱动脉IMT、EDD均低于NAVF组,差异显著(P<0.001);无论透析时间长短,两组的EDD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NAVF组的肱动脉IMT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MHD患者动静脉内瘘侧与无动静脉内瘘侧肱动脉IMT、EDD因透析时间不同,有不同的变化特点.

    作者:黄冬梅;夏稻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实验性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的高频超声影像学观察

    目的 观察兔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的超声表现,评价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Mackinnon方法建立兔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模型,分别在损伤后第2、4、6、8周,应用高频超声在同一部位上观察坐骨神经的声像图变化、测定神经直径,并应用诱导电位仪测定神经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MNCV和SNCV)及波幅.结果 坐骨神经慢性损伤后,在不同阶段,高频超声均可观察到相应声像图变化,表现为神经外膜增厚、回声增强,卡压远、近端神经增粗,内部线性回声不均并逐渐消失.慢性卡压损伤侧不同阶段坐骨神经远、近端内径、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基础状态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频超声实时准确反映慢性损伤后神经形态和功能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早期诊断外周神经慢性损伤新的诊断方法,为临床判断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陈定章;朱永胜;周晓东;曹洪艳;朱肖星;徐新治;贺建国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diffuse optical imaging(DOI)with ultrasound localization(UL)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新奥博为有限公司研制的Optimus Ⅱ型超声光散射乳腺成像系统和百胜Esaote Megas GPX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以双盲方式随机选择了49例次进行乳腺检查.这些受检者同时接受了临床检查、乳腺钼靶X-线检查.另有2例新辅助化疗的患者也接受了超声光散射检查.根据北美放射协会制定的BI-RADS分级标准对乳腺病变进行良恶性分级.结果 在49例受检者中,31例被检出患有乳腺疾病,其中5例评为4级以上者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或手术而获得病理结果,包括乳腺癌4例,乳腺腺病1例.4例乳腺癌中有3例光散射成像判定在4级,与病理诊断相符.19例患有良性病变者光散射成像均评为2、3级.结论 超声光散射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检查中集形态结构检查与功能检查于一体,可对形态结构信息和功能信息进行综合判断,有助于超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给予更准确的判断及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观察.

    作者:侯新燕;矫健;朱洁;焦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编读论坛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冷冻干燥法制备载紫杉醇脂质微泡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冷冻干燥法制备载紫杉醇脂质微泡的可行性,并对其质量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携带紫杉醇的脂质微泡,在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大小以及紫杉醇在微泡上的定位,用血球计数板、激光粒度分析仪和pH计测定其浓度、粒径及分布、表面电位、pH值,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包封率,锥虫蓝排斥试验观察载紫杉醇脂质微泡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 载紫杉醇脂质微泡的粒径为2~10μm,平均粒径(2.79±0.14)μm,浓度为(7~8)×109/mL,表面电位为(-5.9±0.21)mV,pH值为5.54±0.18,包封率为(36.1±4.74)%,对血管平滑肌细胞无毒性作用.结论 采用冷冻干燥法可成功制备携带紫杉醇的脂质微泡,其粒径大小符合静脉注射要求,体外细胞毒性试验证实该载药脂质微泡的安全性.

    作者:张萍;高云华;刘平;谭开彬;刘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自制脂质微泡联合超声辐照介导pGL3-Promoter-EGFP质粒转染卵巢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微泡介导基因转染卵巢癌细胞的可行性及转染效率.方法 (1)以不同声强作用SKOV3细胞60 s,筛选出对细胞活性无明显抑制的声强;(2)将筛选出的声强分别与不同浓度的微泡联合作用于SKOV3细胞,筛选出对细胞无明显抑制的适声强和微泡浓度的组合;(3)将SKOV3细胞分成5组,不同方式转染pGL3-Promoter-EGFP质粒:(1)裸质粒组;(2)质粒+微泡组;(3)质粒+超声组;(4)质粒+超声+微泡组;(5)质粒+脂质体组,比较各组转染效率.结果 (1)声强0.5、0.75 W/cm2的超声辐照,细胞死亡率<10%;(2)0.24×108/ml或0.12×108/ml浓度的微泡联合0.5W/cm2超声辐照,细胞死亡率<10%;(3)第4组与第5组转染效率无区别(P=0.133),但高于第1、2、3组(P<0.001).结论 适当浓度微泡联合超声辐照能将外源基因在卵巢癌细胞中高效转移.

    作者:朱元方;胡丽娜;李攀;王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体外消融犬脾脏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体外消融脾脏的可行性.方法 取成年杂种犬5只,以结扎脾静脉主干方法建立犬淤血性脾肿大模型,术后3周用HIFU治疗系统对肿大脾脏行体外定点辐照,B超实时观察一定强度不同时间的辐照后靶区的回声强度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测量回声变化区域的面积,3 d后处死实验犬测量损伤灶大剖面面积,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HIFU体外定点辐照后,靶区即刻可出现灰度增高的强回声区,其灰度值及面积随辐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但于2 min后逐渐稳定.病理提示有明确的凝固性坏死.损伤灶大剖面面积与辐照后5 min时B超监测的强回声面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超可以实时监控HIFU体外消融脾脏时凝固性坏死的出现,HIFU体外消融脾脏是可行的,它有望成为临床治疗脾亢的新方法.

    作者:刘永军;梅浙川;廖元江;李发琪;李崇燕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