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漂移与尿蛋白排泄量的相关性

贺海东;徐旭东

关键词:期糖尿病, 肾病患者, 血糖漂移, 尿蛋白排泄量,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尿蛋白排泄率, 糖尿病肾病, 漂移度, UAER
摘要:本研究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糖漂移的状况进行了监测,并观察不同血糖漂移度情况下尿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探讨两者的相关性.
中华肾脏病杂志相关文献
  • intermedin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修复基因的影响

    目的 探讨intermedin(IMD)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修复再生过程中相关修复基因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I 组、转染空质粒组和转染IMD组.动物右肾切除后,用超声微泡技术将质粒转染入左肾,1周后制作肾脏IRI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后1d、2d、3d、4d、7d和14 d留取肾组织标本.RTPCR法检测肾组织Pax-2、ZO-1、Ncam、Wt-1和vimentin的mRNA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法分析Pax-2、Wt-1和vimentin蛋白表达变化;ELISIA法检测ZO-1、Ncam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1 )IRI组大鼠Pax -2、Zo-1、Ncam、Wt-1和vimentin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IRI后1~3 d增加,2d达到高峰,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d后基本恢复.(2)在IRI后1~4 d,转染IMD组上述的mRNA和蛋白表达与同时间点的假手术组、IRI组和转空质粒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中2d达高峰.(3)在IRI后7d、14 d,IRI组、转染空质粒组和转染IMD组上述指标的mRNA和蛋白表达和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IRI后4d,IRI组和转空质粒组上述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时间点IRI组和转染空质粒组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ELISA法检测的ZO-1和Ncam蛋白表达变化趋势与RT-PCR及Western印迹法一致.结论 IMD预处理可通过增加肾脏组织修复基因Pax-2、ZO-1、Ncam、Wt-1和vimentin的表达,从而对肾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赵莉;李荣山;乔晞;赵海红;刘新艳;邵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医者典范 总编楷模

    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专家,北京医院名誉院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杰出的总编辑钱贻简教授,因病于2011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7月12日清晨,全国各界的代表和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编辑们前往北京医院送别钱老,在告别室中摆放着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以及众多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送来的花圈.7月21日,北京医院隆重召开了缅怀钱贻简教授座谈会.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北京医院院长林嘉滨、笔者等近百人参加了座谈会.

    作者:游苏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改变肾小球内皮细胞通透性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对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rGEnC)紧密连接的影响及激活细胞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rGEnC,予不同浓度AGE( 20、40、80 mg/L)分别作用6h、12 h和24 h,采用跨内皮细胞电阻抗和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滤过率观察通透性的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5、连接黏附分子A(JAM-A)和闭合小环蛋白1(ZO-1)]和细胞RAS组分[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免疫荧光技术显示紧密连接的完整性;紫外光法和酶免疫分析技术测定细胞内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活性及AngⅡ水平.结果 AGE可引起内皮细胞通透性、RAGE表达量、ACE活性、AngⅡ浓度和AT1表达量的升高,occludin、claudin-5和JAM-A表达量的下降.加入抗RAGE抗体(100 mg/L)预处理后,上述AGE作用被阻断.AGE可引起上述紧密连接蛋白在细胞连接处的中断.予卡托普利(1 mmol/L)或缬沙坦(10μmol/L)预处理可部分阻断AGE上述效应.结论 AGE可通过上调RAGE表达,激活细胞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破坏肾小球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导致其通透性的升高.

    作者:李灿明;叶增纯;彭晖;罗朋立;赖渭妍;李明;娄探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慢性肾衰竭患者尿液相关蛋白标志物研究

    目的 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 and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 MS)技术研究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尿液相关蛋白标志物.方法 采集150例CRF患者和50例健康人的尿液,采用H4蛋白芯片技术进行尿液蛋白质组学研究;用蛋白芯片阅读器PBSII对芯片进行扫描、分析.结果 CRF组与健康对照组尿液样本的蛋白质图谱在质荷比(M/Z) 1000~20 000范围内检测到14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峰(均P<0.01).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CRF尿液蛋白预测模型,得到M/Z 4649.81和M/Z 9536.92两个差异蛋白峰组成的生物标记物可以将CRF组和健康对照组样本较好地分类,其正确率为96.0%,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4.7%.CRF组与健康对照组尿液中差异蛋白峰经SwissProt数据库鉴定,可能为17种蛋白质.结论 筛选出CRF的尿液候选蛋白标志物并建立了CRF尿液蛋白预测模型,通过数据库对尿液候选蛋白标志物进行了鉴定,为CRF的早期临床诊断提供了依据.

    作者:郝一鸣;洪名超;王文静;乔滨;金亚明;王忆勤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中存在蛋白降解途径失调

    目的 研究蛋白酶体和自噬两条主要蛋白质降解途径在细胞体外及糖尿病肾病(DN)模型大鼠体内中的变化.方法 原代培养SD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观察该细胞在高糖环境中的增殖情况.分别给予30 mmol/L葡萄糖(HG组)、5.4 mmol/L葡萄糖(NC组)孵育0h、8h、16 h、72 h,并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蛋白酶体途径蛋白酶体α各亚基(PSMAs)和自噬途径LC3蛋白的表达.以自发性2型DN模型OLETF大鼠和正常对照LETO大鼠作体内实验,每4周动态监测血糖、24h尿蛋白量,于36周龄处死大鼠,取肾组织,观察病理形态学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利用Western印迹法分析肾皮质中PSMAs和LC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高糖环境下8h蛋白酶体α各亚基、LC3 Ⅰ和LC3Ⅱ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LETO大鼠相比,OLETF大鼠血糖水平和24h尿蛋白量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LETF大鼠肾小球硬化指数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均显著高于LETO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LETF大鼠36周龄肾皮质中PSMAs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LETO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3Ⅱ蛋白表达也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蛋白降解途径失调可能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治国;张浩军;董晞;王红盼;杨方;沈宏;李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漂移与尿蛋白排泄量的相关性

    本研究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糖漂移的状况进行了监测,并观察不同血糖漂移度情况下尿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探讨两者的相关性.

    作者:贺海东;徐旭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后续治疗的疗效

    目的 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作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后续治疗的疗效.方法 以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并发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44例为对象.这些患者经过3d的初始治疗透析液仍未清亮,细菌培养结果是革兰阴性杆菌或阴性,其中13例次采用头孢他啶治疗;36例次采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其后续治疗的有效率、终转归,以及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情况.结果 经2d后续治疗,头孢他啶组腹膜炎的有效率为23.1%(3/13例次);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组为72.2%(26/36例次)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培养为革兰阴性杆菌头孢他啶组为69.2%,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组为6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发病3周后治愈率分别为23.1%(3/13例次)和72.2%(26/36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作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中感染革兰阴性杆菌或培养阴性患者的后续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史均宝;聂建东;孙玲华;付纲;韩庆烽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肾移植术后蛋白尿原因分析及其对移植物存活的影响

    肾移植是解决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是,移植肾长期存活率却有待提高.肾移植患者中出现蛋白尿被认为是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1].本研究通过收集肾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肾移植后蛋白尿的原因、危险因素以及移植后蛋白尿对于移植物预后的影响.

    作者:周睛;丁峰;顾勇;陆福明;张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补体系统与肾脏疾病

    补体系统参与多种肾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如免疫相关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肾脏缺血与再灌注损伤、肾移植后急慢性体液排斥反应等[1-2].本文就补体在肾脏疾病中发挥的作用以及补体抑制剂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作综述.

    作者:刘丽莎;钟天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或闭塞26例次分析

    内瘘狭窄及闭塞是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丧失功能的主要原因,及时发现和处理有利于维持动静脉内瘘的长期通畅.我们将介入微创技术应用于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张丽红;段青青;王自强;张俊霞;张云霞;丁芳;王保兴;李英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膜性肾病并发抗中性白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四例临床病理分析

    膜性肾病(MN)是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病理类型之一,临床上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抗中性白细胞胞质抗体(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SV)是一组血清中ANCA阳性的系统性血管炎,常累及肾脏,引起急进性肾衰竭,其肾病理表现为新月体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少有免疫复合物和补体沉积.MN并发AASV在临床少见,国外已有报道[1-2],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各有不同.现报道本院收治的4例MN并发AASV,并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

    作者:周广宇;金玲;梁文昭;徐明珠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银屑病相关IgA肾病并发肾脏淀粉样变一例

    我科收治1例银屑病相关IgA肾病并发肾脏淀粉样变患者,报告如下.患者男,48岁,因水肿3个月,加重1周于2010年9月入院.患银屑病20余年,未系统治疗.查体:颜面水肿,舌体稍大,躯干、四肢薄膜现象及Auspitz征阳性,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尿蛋白3+,尿蛋白量8.81 g/d,尿κ轻链103.2 mg/d,λ轻链492 mg/d,血总蛋白28.6 g/L,白蛋白10.7 g/L,球蛋白17.9 g/L,BUN 7.59 mmol/L,Scr 87.5 μmol/L,三酰甘油2.1 mmol/L,胆固醇9.78 mmol/L.

    作者:李鑫;许颖;吴昊;王勇;于金宇;张立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射频消融治疗继发性和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三例

    例1 女,37岁,于2009年8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术,术后肾功能恢复.入院2d前突发无尿,B超提示移植肾输尿管梗阻.后患者自行排出结石1枚,成分为磷酸盐和碳酸盐.血钙2.6~3.0 mmol/L,iPTH 300~706 ng/L.甲状旁腺B超提示3颗甲状旁腺增生.予B超引导下右下甲状旁腺射频消融术.术后1d患者出现声音嘶哑,无呼吸困难、吞咽障碍.术后8d嘶哑逐渐好转.术后血钙、磷、iPTH水平改善.随访18个月余,iPTH<500 ng/L,未再发尿路结石.

    作者:王佳鑫;韩飞;赵齐羽;陈芬;张萍;黄洪锋;王仁定;蒋天安;陈江华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用于带涤纶套长期性双腔导管封管的疗效

    随着带涤纶套长期性血透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导管功能不良(感染、血栓形成等)的发生率增高,因此,我科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代替肝素常规封管,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作者:熊世红;龚娜;李莉;平叶红;王景;方梦晖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可溶性Tie2融合蛋白对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血管新生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可溶性Tie2融合蛋白(sTie2/Fc)对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腹膜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下6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尿毒症非腹透组、4.25%腹透组、sTie2/Fc 2.5 μg/kg干预组、sTie2/Fc 5.0 μg/kg干预组.腹透组按照4.25%腹透液30 ml/kg大鼠体质量规律腹透28 d.规律腹透期间,干预组给予sTie2/Fc隔天1次皮下注射,共计14次.28 d后留取各组大鼠腹膜组织,分别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腹膜组织血管生成素2( Angpt-2 )mRNA和蛋白的表达.CD34染色观察腹膜组织毛细血管密度( MVD).结果 各组大鼠腹膜组织均表达Angpt-2;尿毒症非腹透组、4.25%腹透组Angpt-2 mRNA、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4.25%腹透组Angpt-2 mRN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尿毒症非腹透组(均P<0.05);sTie2/Fc 2.5 μ,g/kg干预组、sTie2/Fc 5.0 μg/kg干预组Angpt-2 mRNA、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4.25%腹透组(均P<0.05).尿毒症非腹透组、4.25%腹透组腹膜组织MVD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sTie2/Fc 2.5 μg/kg干预组、sTie2/Fc 5.0 μg/kg干预组腹膜组织MVD均显著低于4.25%腹透组(均P< 0.05).结论 sTie2/Fc可以抑制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腹膜新生血管的形成,阻断配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可能是其抑制腹膜血管形成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占正;刘鑫鑫;李真珍;申万琴;肖静;吴歌;唐琳;邢国兰;刘章锁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7抑制高磷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高磷血症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向成骨样细胞转分化,是血管钙化发生的关键起始环节.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是维持多种组织器官正常发育分化成熟的因子.本研究观察BMP-7对高磷诱导的VSMC成骨样分化及钙盐沉积的影响,以期探讨BMP-7是否具有预防血管钙化发生的作用.

    作者:余毅;林开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活性维生素D3对慢性肾脏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CVD)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其病死率约占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50%,是普通人群的10~20倍.1,25-(OH) 2D3缺乏在CKD患者中十分常见.活性维生素D相关制剂在临床上常被用于治疗CKD相关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肾性骨营养不良.但近年来,随着1α羟化酶和维生素D受体(VDR)在心血管系统的发现,1,25-(OH) 2D3在CKD患者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者:董婷;袁伟杰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腹膜透析患者腹膜溶质快速转运的影响因素和保护性对策

    腹膜溶质转运率(peritoneal solute transport rate,PSTR)指腹膜对小分子溶质(尿素、葡萄糖和肌酐等)的通透性,常以标准腹膜平衡试验(PET)4 h腹膜透出液肌酐浓度和血浆肌酐浓度的比值(D/Pcr)表示.根据D/Pcr值将腹膜溶质转运特性分为以下几种类型:D/Pcr值0.81~1.03为高转运(H);0.65 ~0.80为高平均转运(H/A);0.50~0.64为低平均转运(L/A);0.34~0.49为低转运(L).

    作者:刘云;阳晓;余学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肾皮质大部分切除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肾干、祖细胞的影响及其对肾损伤预后的意义

    目的 比较肾皮质大部分切除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肾干、祖细胞的影响,探讨肾干、祖细胞在肾脏损伤修复中的意义及急性肾衰竭( AFR)和慢性肾衰竭(CRF)预后不同的可能机制.方法 肾动脉结扎再灌注和5/6肾皮质切除术(假手术为对照)分别制作SD大鼠ARF和CRF模型,定期监测血肌酐、尿素氮及24h尿蛋白量.于设定时间采集肾脏标本,HE染色检查病理改变,免疫荧光检测肾鲍曼囊区CD24、CD133及肾小球podocin表达;RT-PCR检测大鼠肾皮质区podocin mRNA表达和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Notch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成骨蛋白7(BMP7)和Pax-2 mRNA表达.分析5/6肾皮质切除术后Pax-2 mRNA表达量与podocin mRNA表达量及肾小球硬化指数(GSI)的相关性.结果 两种模型大鼠分别出现急、慢性肾衰竭的典型肾脏病理及功能变化.CRF组随时间延长肾小球硬化指数逐渐升高,于术后第14、30、60、90天分别为(2.34±0.28)%、( 25.12±5.67)%、(89.42±12.28)%和(171.23±32.28)%.与假手术组比较,ARF组不同时间点大鼠鲍曼囊区CD24+CD133+表达细胞分布无显著变化,而CRF组大鼠鲍曼囊区CD24+CD133+表达细胞逐渐减弱;ARF组肾小球podocin表达有短暂减少后迅速恢复,而CRF组肾小球podocin表达则进行性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ARF组HGF、BMP7mRNA表达升高(P<0.05),而CRF组TGF-β1、Notch2 mRNA表达升高(P<0.05),Pax-2和podocin mRNA表达均进行性减少(P<0.05).后两者呈正相关(r=0.872),且均与GSI呈负相关(r=-0.906、-0.872,均P<0.05).结论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肾干、祖细胞无明显损伤,足细胞修复迅速,肾脏结构及功能完全恢复.肾皮质大部分切除引起大鼠肾干、祖细胞所处环境中生长抑制因子水平上调,促生长因子降低,导致肾干、祖细胞逐渐减损,足细胞修复缺陷,肾小球硬化及肾功能进行性衰竭.两种肾损伤对肾脏干、祖细胞的不同影响及由此产生肾脏再生修复功能的差异可能是其预后不同的主要机制.

    作者:刘军民;张欣洲;张万帆;贺晓蕾;戴勇;吴耀炯 刊期: 2011年第09期

  • 成人肾小球囊性肾病一例

    肾小球囊性肾病(GCKD)是一种累及双侧肾皮质的肾脏疾病,由于部分肾小球鲍曼囊均匀扩张导致肾脏多囊性改变,由Taxy和Filmer在1976年首次报道并命名[1],病例主要为新生儿和婴儿.Dosa等[2]首次报道1例25岁女性患者.此后罕见成人病例.现报道1例经肾活检诊断的成人GCKD.

    作者:朱吉莉;杨红霞;袁海 刊期: 2011年第09期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