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寅
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卡氏孢子菌肺炎影像表现,以提高对其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临床确诊的艾滋病合并卡氏孢子菌肺炎患者的胸部 X线及CT影像学表现。32例中32例做了X线摄影,其中22例同时做了CT检查。结果32例中有30例出现肺部异常,X线胸片中23例双肺弥漫性片絮状、粟粒样、毛玻璃样阴影,呈部分融合。结论艾滋病卡氏孢子菌肺炎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具有典型CT或胸片特征及临床确诊艾滋病的可以提示诊断。反之,要提示临床做进一步的 HIV 及卡氏孢子菌肺炎等方面的检查,并可进行治疗性诊断,本病对复方新诺明极为敏感。
作者:朱天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6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上肢或下肢神经传导和 F 波的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5例患者共检查神经396条,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各198条,运动神经异常51条,感觉神经异常82条,感觉神经受累多于运动神经(P<0.05)。198条运动神经中潜伏期异常的有30条,波幅异常的有34条,波幅异常率与潜伏期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198条感觉神经中波幅异常的有65条,传导速度异常的有59条,波幅异常率与传导速度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上肢与下肢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觉神经传导异常率下肢多于上肢(P<0.05)。运动神经异常率与 F 波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觉神经异常率和F波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神经传导和 F波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作者:刘振丽;王宝军;崇奕;韩春风;贺佳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药物所致的急性肾损伤( AKI)病理、表征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接收的78例药物性急性肾损伤患者,按年龄层次将所选患者分成三组,即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青年组19例,中年组37例,老年组22例。分析AKI患者的病理、致病原因、疾病表征和治疗结果。结果此次研究,涉及的致病因素较多,包括41例感染患者,11例心血管病,7例骨病患者,11例其他疾病。三组患者的临床表征不同,基本体现在尿常规指标上。肾小管的间质病症是 AKI病理的主要特点。且肾脏受损越重,患者转归越差,对比各等级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差距显著(P<0.05)。结论药物性 AKI是较为多见的临床病状,其病症多样,病因复杂,结合肾小管的病变情况,科学使用药物,可有效缓解 AKI的相关病状,从而提高临床治愈几率。
作者:杜艳彬;杜艳玲;杨岳;谢席胜;白亚君;王宝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个体化护理在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方面的影响。方法对7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进行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实验患者干预前后在生活质量上差异。结果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干预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卒中后抑郁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
作者:张潇琳;曹山;马会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神经科常规综合治疗及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阿司匹林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9%,对照组为74.4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均较治疗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改善临床症状及恢复神经功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春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为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我院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共纳入200例。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分对比组100例和干预组100例,所有患者实施抗感染、抗心衰等常规治疗,干预组加用阿托伐他汀,剂量为40mg/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比组,经 x2检验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干预组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优于对比组,经t检验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效果确切,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方面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彭柯;王珍;速晓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乳腺脓肿负压引流术后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为临床实践提供可行依据。方法自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乳腺脓肿行负压引流术的患者中,选取100例,采取一般、专科和心理护理的方法,观察护理疗效。结果经过精心护理,100例患者除2例因引流管固定不良过早脱落,其余98例均痊愈。结论乳腺脓肿负压引流术后,在对患者的一般护理,专科护理和心理护理的充分结合应用,有效的提高临床护理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吴燕丽;陈慧瑜;朱熙昀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普外科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50例。其中对常规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方案,对实验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营养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 <0.05);且实验组患者营养指标水平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的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促进了患者疾病的康复。
作者:蔡枝明;区华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在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其多层螺旋CT检查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多层螺旋CT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与探讨。结果诊断结束后,37例患者的病情的得到了确诊,准确率为92.50%,其余3例患者误诊为肾癌,误诊率为7.50%;共计发现56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中左肾为19个,右肾为30个,肾上极为17个,肾下极为26个,肾中部为10个。病灶的直径为0.5至6.4cm,平均直径为(2.4±1.2)cm。其病症多以圆形肿块或类似圆形肿块的形式呈现,皮质期的肿块均以均匀或者不均匀的形式呈现,脂肪以及囊变基本以坏死形式呈现,结论:多层螺旋CT在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张世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水果罐头食品原料检验工作,为找到合格的原材料奠定基础,同时在上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加工过程的控制工作等。
作者:张小红;顾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讨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5年10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九龙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具备引产指征的妊娠产妇172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86例,静脉滴注缩宫素进行引产,研究组86例,采用低位水囊联合缩宫素进行引产。结果研究组产妇的引产总有效率以及经阴道分娩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引产至临产时间以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率相近,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足月妊娠计划引产中,低位水囊和缩宫素的联合应用,可有效促进引产总有效率的提升,提高经阴道分娩成功率,缩短产程,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童婷婷;任贤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慢性重症肝炎住院患者的膳食结构,分析影响因素,为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营养干预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及一周饮食日记进行调查。结果所有参于调查的慢性重症肝炎患者的膳食结构不合理,仅有谷类达到摄入推荐量,需增加的是乳类膳食的摄入。蛋白质、热量摄入明显不足,均未达到推荐的50%。结论应采取针对性的综合营养支持干预措施,改善慢性重症肝炎住院患者的膳食结构,增加患者营养素的摄入,提高患者的营养支持;从而,缩短病程,降低医疗费用,增加护理服务内涵,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沈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评估联用步长脑心通在治疗糖尿病DN2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2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0例的对照组和60例的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进行基础治疗,对60例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联用步长脑心通进行治疗,并对2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合后续的统计分析得出,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相比之下,显然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P <0.05),在尿蛋白量减少方面,显然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经我院研究得出,在对糖尿病肾病2期患者的治疗方面,联用步长脑心通进行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可明显减少尿蛋白量,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应推广使用。
作者:陈圆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下颌单颌总义齿口腔修复患者接受修复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修复手术治疗的下颌单颌总义齿口腔修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在3个月-3年的戴用过程中的治疗效果。结果60例患者有75.0%的患者对修复效果感到满意,有16.7%的患者对修复效果比较满意,有8.3%的患者对修复效果不满意。结论精确的临床诊断和熟练的手术操作是改善下颌单颌总义齿口腔修复效果的有效措施,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治疗过程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赵欣;姚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深入探讨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实施院前急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5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院前急诊,观察组行院前急诊,然后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资料整合,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行院前急诊,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高艳;申晓银;屈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喂养问题早期评估和综合干预。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定期体检的180例0-36个月的健康儿童,对这些儿童进行喂养行为,分析和比较干预前后婴幼儿的喂养行为以及体格生长变化情况。结果年龄在6-24月龄是儿童喂养问题发生的高峰期;A组、B组以及 C组婴幼儿在经过综合干预后儿童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干预婴幼儿(P<0.05),且与D组儿童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婴幼儿喂养问题在临床上普遍存在,因此实施合理的临床早期评估及综合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婴幼儿生长发育偏离状况的发生。
作者:田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风湿免疫性疾病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分别为(99.1±0.5)分和99%,较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87.3±1.5)分和满意度82%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护理中应用精细化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和满意度,保证患者疾病的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同时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医院的形象,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欧阳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膳食管理质量对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医院膳食的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少泽;许庆梅;方园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优势法则:大脑皮质在结构、功能上分为许多区域。从事脑力活动时,其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这些区域是否有良好的兴奋状态。神经中枢能从作用于机体的大量刺激中选择强、重要、符合自己目的愿望的少数刺激,使相应区域的兴奋状态占优势,由此在皮质中形成优势兴奋灶。优势兴奋灶不但兴奋性高于其他区域,还可将皮质其他部位的兴奋性吸引过来,加强自己的兴奋度,同时使其他部位呈抑制状态[1]。因此,优势兴奋灶具有好的反应能力,条件反射易形成,学习能力强。因此,教学前应使儿童明确学习目的,产生浓厚兴趣,学习中就能集中注意力,不易受其他刺激干扰。年龄越小,优势兴奋灶越易消失,注意力越不能持久。因此,现有教学安排中每节课的时间,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定的。再如一个专心看书的人,往往烟头烧到手指头还不觉得。处于优势兴奋灶的区域,具有好的反应能力[2]。那么我们在学习上如何利用它呢?优势兴奋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生物个体后天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优势兴奋灶与人的兴趣有直接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对某件事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往往就会做得很出色。作为学生,要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培养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多寻求有意义的,有趣味的学习内容,从而使大脑皮层中容易形成更多的优势兴奋灶,使大脑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佳的反应能力,使之能更好地参与指挥我们的学习活动。
作者:李志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首次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9月———2014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80例首次脑卒中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患者40例。参照组患者在康复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康复期间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知识知晓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优于参照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首次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期间,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刘敬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