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嫄嫄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的影响,以及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治疗,住院治疗2周后,出院只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6个月。观察组除给予上述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通心络胶囊0.78g,每日3次口服,住院治疗2周后,继续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加通心络胶囊6个月。观察其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6月后复查,颈部彩超显示斑块面积缩小5例,无明显改变者17例,斑块面积增大者18例。观察组40例患者颈部彩超显示斑块面积缩小21例,无明显改变者12例,斑块面积增大者7例。观察组患者颈动脉内膜的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缩小,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斑块面积无明显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斑块有良好的改善及稳定作用,对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有一定价值。
作者:刘俊超;孙顺成;张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诊断评估女性产后前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了我院对经临床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POP-Q)评估诊断为前盆腔脏器脱垂(aPOP)初产妇80例患者经会阴三维超声诊断的临床资料,比较静息状态和大Valsalva动作时对尿道和膀胱后壁运动情况观察以及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倾斜角的比较。结果 POP-Q评估诊断前盆腔脏器脱垂GreenⅠ型,GreenⅡ型及GreenⅢ型例数与经阴道超声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POP -Q 评估与会阴三维超声检查一致性较好。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诊断对评估女性产后前盆腔脏器脱垂临床价值较高,与临床 POP-Q评价一致性较好,是临床量化诊断POP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丁宏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探讨妊娠早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给孕妇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妊娠后果,包括流产、妊娠高血压、死产、早产及低体重儿等风险。母体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是妊娠期常见的甲状腺疾病。选择妊娠期孕妇甲状腺功能指标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因此对我院妇产科妊娠期孕妇甲状腺功能检测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2月在我院门诊妇科就诊孕妇268例,孕周(12-24周)不同期孕妇,进行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 FT4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检测。结果 FT3、FT4随着孕期的延长逐渐减低,TSH、TPOAb则随着孕期的延长逐渐升高。
作者:梁雪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模式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围术期护理中的重要性及地位。方法我科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共收治240例股骨近端骨折并行手术治疗患者,分为观察组(临床路径方式)120例与对照组(传统护理方式)120例。对术前1天、术后1周、2周和3周髋关节进行功能评分( Harris 评分)、住院期间护理工作满意度、术后发生手术并发症例数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手术治疗后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术后发生手术并发症例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护理模式的建立及实施对股骨近端骨折手术后患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高秀叶;付繁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浅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理论与实践,提倡小剂量化疗联合中医治疗,在杀伤骨髓癌细胞的同时,结合益气解毒、补肾活血中药,使病情相对稳定,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合临床经验,从病因、病机、治法、中西医结合等角度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探讨。
作者:李雪妮;刘艳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癌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2例)和观察组(n=32例),对照组行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满意度为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估不同康复介入时机对脑梗塞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脑梗塞偏瘫患者64例,按照不同康复介入时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在急性期康复介入治疗,对照组在恢复期康复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期与恢复期康复介入治疗均能够促进脑梗塞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但急性期康复介入效果更佳。
作者:吴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清创术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清创术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超声清创术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1.76%;实验组总有效率94.12%。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平均数、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创面缩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用超声清创术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降低疼痛程度,提高创面细菌或异物清除度,增强创面愈合效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诱因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24例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分析临床资料,并就发病诱因与同期的77例非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有:感染(58.3%)、消化道出血(33.3%)、电解质紊乱(29.2%)、高蛋白饮食(25.0%)、医源性因素(16.7%)、肾功能不全(16.7%)、便秘(12.5%);与非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相比,感染的发生率更高(P <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诱因较多,其中感染发生率高,需要积极防治。
作者:张玉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在乳腺科患者全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于2014年1月起开始实施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模式,对实施前后各80例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预,比较医护一体化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以及医师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医护一体化实施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7.5%,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9.5%,医护一体化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1%,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乳腺科实施医护一体化全程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升了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姗姗;胡晓川;胡青芳;李俊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护理质量控制责任制对消毒供应中心腔镜器械供应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5年上半年实行腔镜器械护理质量控制责任制后腔镜器械质量控制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且与2014年下半年实行护理质量控制责任制管理的400件腔镜器械进行比较。结果结果实行护理质量控制责任制后的手术室对供应中心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提高,医院感染出现率显著降低,对比发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实行护理质量控制责任制,可以使因为器械消毒不彻底引发的医院感染明显下降,且提高了各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满意程度与各项工作流程质量。
作者:周红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病患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及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以我院2014年———2015年疑似早期乳腺癌病患86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先行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一般情况,如肿块位置、范围、有无包膜以及有无浸润周围组织,然后加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并记录肿块内部及周围组织的血流情况,后行病理诊断,对比二者结果是否一致。结果其中78例患者由多普勒超声诊断为早期乳腺癌,其中病理诊断为早期乳腺癌患者为76例,前者诊断符合率为95.34%,且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多普勒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且廉价实用性强,易于被患者接受,利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刘立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并且研究剂量不同的阿托伐他汀医治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期间诊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实行研究,并将他们分成A、B两组,每组38例。 A组选择40mg的阿托伐他汀对患者实行医治,B组则选择20mg。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的效果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A 组不仅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要优于 B 组,且心绞痛的发作此处与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均比B组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剂量较高的阿托伐他汀医治冠心病不但能将血脂的水平显著降低,还能将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减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常淑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症的佳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预见性护理和针对性护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贫血均得到明显的缓解和改善,其中3例患者发生感染(包括1例口腔感染和2例皮肤感染),2例患者发生出血(均为皮下组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结论结合预见性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再生障碍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病情,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所收治的94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对其进行激光治疗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之后,94例患者的眼底病变情况均明显改善,血糖均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且全部出院。结论对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宫学华;张朝云;王辉;姚颖玉;孙巍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病例为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我院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共纳入200例。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分对比组100例和干预组100例,所有患者实施抗感染、抗心衰等常规治疗,干预组加用阿托伐他汀,剂量为40mg/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比组,经 x2检验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干预组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优于对比组,经t检验对比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效果确切,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方面效果更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彭柯;王珍;速晓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肺结核住院患者242例采取回顾性分析。并且对于患者感染发生的部位以及致感染病菌做好统计,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做出临床护理经验的总结。结果242例肺结核患者中,19例发生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7.9%。在此比例感染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居多,约47.4%。其中革兰阴性菌8株,占所有感染菌株的42.1%。医院感染率高发与年龄,住院时间,以及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和医疗操作方式有关。单因素分析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59岁,住院时间>14d,合并其他疾病,联合使用抗生素及实施侵入性操作的肺结核患者发生高医院感染的因素,而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孙玉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肠炎患者11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治疗形式的差异,将参加符合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取名为研究组以及对照组,每个小组均为55例患者,对照组为患者提供传统的治疗形式,研究组则使用阿奇霉素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94.55%)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1.82%),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一般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隋媛;罗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广告诉求是指用什么样的广告内容和表现方式对消费者进行说服,它主要解决的是“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广告诉求的基础是消费者的心理需要。理性诉求是广告诉求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以商品功能利益或相关属性为主要诉求点。情感诉求是广告诉求的另一种基本方式,它与理性诉求并成为广告诉求的两大基本方式。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本文结合目前保健食品广告实际情况讨论分析保健食品广告诉求的选择,探讨如何更准确地抓住保健食品的广告诉求,以提高保健食品广告创意的水平。
作者:富晓楠;张颖;张硕;王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颅脑外伤长期卧床患者临床活动中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临床总满意度效果、焦虑程度。方法选择来我院接受颅脑外伤手术治疗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这些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因此,具有对比性意义,现本研究给予所选病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以对比颅脑外伤长期卧床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结论通过给予46例接受颅脑外伤手术治疗长期卧床患者给予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后,这些患者对本次护理措施的总满意率为100.0%,另外,对这些患者进行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后,这些患者经过焦虑自评量表后得知,其焦虑平均分值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干预前后其焦虑平均分值之间存在着限制性差异,P <0.05。结论通过观察本研究结果可以了解到,对颅脑外伤长期卧床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后,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且还改善了其焦虑情况,以及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总满意率,因此,在今后颅脑外伤长期卧床临床治疗活动中,值得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张学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