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洋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0(34膝)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HSS评分和膝关节大屈曲度。结果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治疗了34膝,其中24例评分为优,7例评分为良,优良率为91.2%,患者术后HSS评分为(87.4±4.8)分,跟手术前相比明显改善;膝关节大屈曲度由原来的92.1变为98.9。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进而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方云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动过速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 LVEF、LVDd、心率等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72%(36/43),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作为抗心律失常的经典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选择。
作者:韩贤珍;崔海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于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60例老年痴呆症(A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利用MMSE评分和QOL-A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MMSE评分和QOL-AD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上升更为显著(P<0.01)。结论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 AD 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红;张艳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检测对2型糖尿病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120例糖耐量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HbA1c及血脂指标,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HbA1c、TG、TC、LDL -C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两组HDL-C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各血脂指标与HbA1c的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TG、LDL-C与HbA1c呈正相关(P<0.01),TC 与 HbA1c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异常,TG、LDL-C与HbA1c呈正相关,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应兼顾调脂治疗。
作者:康新红;张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慢性荨麻疹应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比较分析2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71%,观察组为97.1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观察组为8.57%;治疗后各项体征指标无异常现象。结论枸地氯雷他定用于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中,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任佳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校本课程是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需求开设的校内独立课程,其大的特点在于将学校、地方等有限的资源整合应用起来,相对于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体现出独立性。可以说校本课程是完善基础教能、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由于其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故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及学校的教学目标深化必修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技能与特长,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作者:刘向前;刘楠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多种因素以及相关的治疗对策。方法以我院收治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结果本次研究中,手术切口的感染率为12.3%(16/130),感染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引流液的性状及手术切口,年龄>60岁、Ⅱ类及Ⅲ类手术切口、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结论在肝胆外科手术中,临床医师应加强无菌观念、手卫生等,尽量将手术时间缩短,加强管理,限制探视人员等,将手术切口的感染发生情况尽量降低。
作者:张秀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采用TCT系统检测子宫颈涂片中的 HPV对于宫颈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2月到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治疗的患者115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TCT检测和 TBS检查,检测异常的患者再进行阴道镜检查和HCⅡHPV检测。结果 HSIL患者中 TCT检查HPV呈阳性的有8例,占总数的42.1%,远远低于宫颈活检的84.2%(16例),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对于 LSIL和 SCC的检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TCT检测和TBS 细胞诊断联合HPV检测和阴道镜宫颈活检能够提高子宫颈癌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何秀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深入探讨将舒芬太尼作用于无痛分娩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60例产妇随机均分为A组和 B组,A组舒芬太尼剂量为0μg/ml,B组为2μg/ml,两组均行0.1%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的阵痛起效时间、PCA 首次应用时间、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VAS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产妇各项相关指标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芬太尼作用于无痛分娩对于新生儿的窒息率并无直接的影响,但产程时间、剖宫产率都有一定的优化,不良反应也能够有效的控制,具有相对的安全性。
作者:黄海霞;刘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得7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78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取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采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苏醒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平均动脉压为77.9±6.9mmHg,心率102.7±16.3次/分,氧分压99.2±2.5%,二氧化碳分压39.1±5.4mmHg,对照组术中平均动脉压为61.9±2.4mmHg,心率123.5±36.5次/分,氧分压93.2±1.2%,二氧化碳分压35.1±4.45mmHg,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优与对照组 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拔管时间为术后6.1±0.2分,苏醒时间为术后10.3±1.4分,苏醒评分6.4±1.9分,对照组的拔管时间为术后12.5±3.2分,苏醒时间为术后13.6±2.4分,苏醒评分4.3±2.1分,观察组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苏醒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取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术中麻醉效果好,指标稳定,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短,苏醒评分高,可在临床中优先选择。
作者:王东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针对中医治疗100例头疼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3月份至2013年12月份,因头疼来我院治疗的100例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案。经过2个疗程,对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并进行随访1年。结果1年没复发者占71人,疼痛次数明显减少者21人,复发者8人。结论采用中医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张成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以及近年来存在临床用药出现的问题。方法将临床用药出现若干问题加归纳总结。结论使广大临床医药人员工作者加强用药知识,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冯贺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晶体状体植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周边虹膜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晶体状植入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眼压。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12%(P<0.05);且眼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晶体状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不仅疗效明显较高,而且能够降低患者的眼压,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郝文文;毕华婷;李爱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固体培养产量的影响以筛选适合于 H.pylori大量培养的方法。方法观察不同添加剂(10%冻融羊血(SB)、10%绵羊血清(SBS)和0.1%β环糊精(β-CD)),不同暴露时间(1h和3h)和不同抽气负压(-0.075Mpa、-0.070Mpa和-0.065Mpa)对H.pylori 固体培养产量的影响,比较其效费关系。结果无论复苏或传代,H.pylori产量在10%SB和10%SBS培养基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优于0.1%β-CD培养基(P<0.01);在空气中不同暴露时间和抽至不同负压,H.pylori的产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添加10%SB和10%SBS的 CAB培养基可获得较高的 H.pylori产量,可用于 H.pylori的大量培养。
作者:刘建东;周曾芬;任金琪;马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期间儿科收治的急性良性肌炎患儿2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患儿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指标和治疗情况。结果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起病急,由病毒感染引起,多发于冬春季,患儿临床症状表现为下肢肌痛,稍有活动,疼痛增加,并且儿童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指标显著上升。经过综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下肢可正常活动,没有出现后遗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急性良性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肌肉炎症,起病急,临床症状为患儿下肢疼痛,且多为小腿双侧疼痛,患儿体内CPK指标会显著上升,采取综合治疗法,让患儿静卧并给予抗病毒治疗方式,能使患儿恢复健康。
作者:魏永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表征,分析其与典型哮喘之间的联系。方法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选取我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68例,详细记录患者的资料、临床表征,对患者采取肺功能、支气管激发实验、诱导痰细胞检测、皮试等各项综合检查。随后对所有患者给予中等剂量布地奈德或等小伎俩的吸入急速,连续治疗8周以上,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试验数据检查分型,CVA组患者48例,其中36例咳嗽时间为夜间或清晨为主,20例会伴随变应性鼻炎病史,35例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百分比高于2.5%。剩余20例患者发展成为典型哮喘。 CVA组患者吸入激素时间明显长于典型哮喘组(P <0.05),典型哮喘组中仅有1例患者规律吸入激素达到12周以上,而CVA组中有42例规律吸入激素大于12周。结论 CVA患者咳嗽主要在夜间或凌晨,绝大部分患者有过敏性鼻炎病史,长期规律性吸入布地奈德或激素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病症,并减少发展为典型哮喘的概率。
作者:石凌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伴有不同程度智力障碍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均予常规项目如功能训练、推拿、手功能训练、引导式教育、经颅磁治疗,1次/d,30min/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予感觉统合训练,1次/d,1h/次,每周5次,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儿智力康复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显效20例,有效8例,进步2例,治疗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进步8例,总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感觉统合训练,在提高脑瘫患儿智力康复水平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英英;郭鑫;娄元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妊高症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60例妊高症产妇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产妇。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产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结果干预组产妇自然分娩14例,剖宫产16例;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5例,剖宫产分娩25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新生儿评分(8.81±0.74)分,对照组新生儿评分(6.64±1.17)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妊高症产妇分娩期的心理特点分析,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产妇分娩自信心,降低新生儿并发症,提高新生儿评分,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并发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自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12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60例。在用药期间,实验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两组护理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老年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效果显著,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于病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孙国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加油站员工职业卫生认知状况与健康服务需求,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基线资料。方法使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济宁市46家民营加油站200名员工进行健康状况及相关卫生行为和职业病防治知识及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使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13.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员工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了解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6,P=0.0070),不同文化程度员工对《职业病防治法》的知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24,P<0.01),获得知识的途径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χ2=443.25,P<0.01)。结论加油站员工职业卫生服务需求率较高,文化程度对员工职业卫生知识水平与健康需求影响较大,应加强对加油站员工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教育。
作者:钱广涛;许建;郑文柱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