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新红;张明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但病理学改变类似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FLD),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质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 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四个从轻到重的病理阶段。目前NAFLD已成为无症状性转氨酶升高的首要病因,部分还会进展至终末期肝病,某些还与肝脏肿瘤有关。 NAFLD 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也是本病研究的热点,但几乎都停留在假说阶段。1998年Day和James提出的“二次打击”学说已成为解释该病发生机制的主要理论。初次打击主要指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紊乱所导致的肝细胞脂质沉积,形成单纯性脂肪肝;二次打击主要指各种原因所致的氧化应激及脂质过氧化损伤,引起 NASH。若 NASH持续存在,发生炎症2坏死循环,便进展为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 NAFLD常见的原发病为高血脂、肥胖和2型DM。
作者:戴永利;武海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 SLE(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中ENA抗体和体液免疫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学证实的32例 SLE 患者作为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选择同时期到院进行体检的30例健康者当作对照组,各组受检对象均进行ENA抗体与体液免疫检验,对比分析检验结果。结果经对比分析,研究组SLE患者IgA和 IgG水平均比对照组健康者高,C3和 C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SLE 患者ENA抗体阳性率与体液免疫指标阳性率均比对照组高,二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均<0.05。结论应用ENA抗体与体液免疫检验诊断 SLE,可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合理的指导意见,同时还可为疗效评估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建议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郭锐;李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新生儿院内感染轮状病毒肠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自2014年4月———2015年8月我院新生儿科共收治腹泻新生儿13例,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轮状病毒抗原主动筛查,其中检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6例。有腹泻患儿住院期间对其他患儿也进行轮状病毒抗原主动筛查,有10例第一次轮状病毒抗原主动筛查结果阴性,第二次轮状病毒抗原主动筛查结果阳性,系院内感染所致。对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进行单独病室隔离,严格落实隔离措施。结果实施院感预防措施前新生儿轮状病毒肠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0.5%,严格落实院感预防措施后无院感发生。结论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也可经呼吸道和空气传播,通过早期主动筛查,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轮状病毒在新生儿病室内传播,减少院感发生率。
作者:王江燕;施源;黄利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60例老年高血压晨峰血压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此60例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我院接受治疗的晨峰血压正常者58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选患者的血浆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因子和动态血压指数,并分析各炎症因子和晨峰血压状况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包含 MIF、MCP -1、TNF -α、hs -CRP 各项指数,两组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晨峰血压除与体重、年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等传统因素有关之外,还与血浆 TNF-α、MCP-1、hs-CRP、MIF等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因子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刘清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患者,观察组进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对照组进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术后颅内压和GC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颅内压和GCS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颅内压,提高患者的 GCS评分,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作者:迟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深入探讨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4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4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急诊抢救治疗,然后就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及资料整合,两组患者在呼吸频率、心率、pH值、血氧分压等指标以及治疗效果上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急诊抢救,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娜仁高娃;乌日罕;李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通州区东社镇散居儿童体弱儿的管理状况。方法选取卫生院2011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儿保门诊健康体检0-3岁婴幼儿共4890例,对其中筛选出的体弱儿实施管理。结果4年来筛选出的体弱儿有326例,发病率达到了6.67%。主要的体弱儿病种类型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活动性佝偻病、肥胖及营养不良等。结论针对体弱儿问题,需加强孕期保健指导,加强产前筛查及诊断。与此同时,也需加强对婴幼儿的健康保健,保障其健康成长及发育。
作者:李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脾胃虚寒证患者26例的中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2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患者,采用单味花椒口服治疗,并观察中药治疗效果。结果连续服用一个月花椒,大部分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或症状全部消失。其中显效治愈患者13例,占50%;有效治愈患者10例,占38.46%;无效治愈患者3例,占11.54%。总有效23例,占88.46%。结论采用单味花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益母草配合缩宫素防范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至2014年期间接收的194例足月妊娠通过阴道来自然分娩的产妇实行回顾性的分析,并将他们分成研究组(101例)与对照组(93例)。对照组选择缩宫素,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之上配合益母草。观察并对比两组第三生产过程的时间,生产后2h、24h 出血量与使用药物前后产妇血压的改变。结果研究组不仅在第三产程的时间上优于对照组(p<0.01),且产后2h与24h出血量都比对照组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两组使用药物前后的血压改变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益母草和缩宫素配合使用能将产后出血的情况有效减少,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周艳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切面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1200例中孕期胎儿,对1200例中孕期胎儿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分别进行9个标准切面和32个标准切面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比较9个标准切面和32个标准切面的临床系统超声检查的标准切面及临床意义。结果对1200例中孕期胎儿进行超声检查结果显示,1200例中孕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9个标准切面的有6例胎儿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32个标准切面有8例胎儿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采取32切面的中孕期胎儿的系统超声检查的敏感性优于9切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系统超声检查中孕期胎儿32切面,能够有效的提高胎儿的畸形产前检出率,减少对胎儿的误诊和漏诊情况,极大的提升了胎儿的出生质量,所以对中孕期胎儿的系统超声检查32切面具有及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浅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理论与实践,提倡小剂量化疗联合中医治疗,在杀伤骨髓癌细胞的同时,结合益气解毒、补肾活血中药,使病情相对稳定,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合临床经验,从病因、病机、治法、中西医结合等角度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探讨。
作者:李雪妮;刘艳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奥沙利铂静脉输液处方优化及稳定性。方法以甘露醇、葡萄糖等为渗调节剂,优化调节奥沙利铂的用量以及PH 值,并且确定奥沙利铂静脉输液处方的制备工艺,对优化后的奥沙利铂静脉输液处方的稳定性进行观察记录。结果以甘露醇、葡萄糖为渗调节剂,优化的奥沙利铂静脉输液处方其稳定性较好,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PH值、增加相关物质,提升临床应用价值。结论以甘露醇、葡萄糖为渗调节剂,优化调节奥沙利铂静脉输液处方,其操作简便,稳定性良好,而且能够有效的控制处方质量。
作者:刘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讨论白蛋白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2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个小组各46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则为患者提供白蛋白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待治疗结束后,对两个小组的恢复情况以及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通过治疗,研究组患者(93.48%)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2.61%),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采用白蛋白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一般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淑楠;王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西黄丸治疗恶性肿瘤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恶性肿瘤发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分别予以西黄丸联合吲哚美辛及单药吲哚美辛退热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西黄丸联合吲哚美辛片治疗肿瘤热较单用吲哚美辛有效率高,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白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水痘肺炎(PVP)影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PVP的影像特点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9例PVP的CT或胸片表现均表现有两肺或一侧肺散在大小不等小结节状影,边界模糊,两侧腋窝淋巴结反应性增大。结论两肺散在小结节,边界模糊,是儿童PVP特征性表现。
作者:徐庆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宫腔镜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复发预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接收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均取抗生素常规抗感染治疗,对照组不予以激素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激素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宫腔镜手术治疗时间、平均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无感染或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妊娠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术后妊娠效率,疗效确切,同时对患者术后行激素治疗,可有效预防病情复发并降低复发率。
作者:赵春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在许多领域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分析,阐述了以人为本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医院护理人员单身宿舍管理中的运用。
作者:韩春;豆艳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糜烂的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期间在我站进行治疗的90例慢性胃炎伴糜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及铝碳酸镁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服戊己泻心汤进行联合治疗,两组都治疗一个疗程(6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8.9%);比较两组的胃镜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1%),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伴糜烂的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闵希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完善。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基金在医疗机构的使用中存在部分基金浪费以及流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并对就诊病人权益发挥不利影响。加强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强化医保基金的有效控制,维护参保病人的正常权益是医疗机构医保办的服务职责[1]。本文主要综述医疗机构医保办在保障病人权益与控制医保基金中的作用,旨在强化医保服务工作的落实,系统规范我院医保管理制度。
作者:隋玉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期间儿科收治的急性良性肌炎患儿2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患儿发病时间、临床症状、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指标和治疗情况。结果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起病急,由病毒感染引起,多发于冬春季,患儿临床症状表现为下肢肌痛,稍有活动,疼痛增加,并且儿童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指标显著上升。经过综合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下肢可正常活动,没有出现后遗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急性良性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发的肌肉炎症,起病急,临床症状为患儿下肢疼痛,且多为小腿双侧疼痛,患儿体内CPK指标会显著上升,采取综合治疗法,让患儿静卧并给予抗病毒治疗方式,能使患儿恢复健康。
作者:魏永纬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