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疗机构在保障病人权益与控制医保基金中的作用

隋玉娟

关键词:医疗机构, 医保办, 病人权益, 医保基金控制, 作用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医疗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完善。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基金在医疗机构的使用中存在部分基金浪费以及流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并对就诊病人权益发挥不利影响。加强医疗机构的医疗保险管理制度,强化医保基金的有效控制,维护参保病人的正常权益是医疗机构医保办的服务职责[1]。本文主要综述医疗机构医保办在保障病人权益与控制医保基金中的作用,旨在强化医保服务工作的落实,系统规范我院医保管理制度。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补肾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种疾病。其临床表现以贫血、出血及并发各种感染为主,现代医学治疗以免疫抑制剂、雄激素为主,彻底治愈需要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愈率低,属临床难治性血液病之一。

    作者:刘艳霞;李雪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7月期间来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64例,按照双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更高,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在老年性脑梗塞临床治疗中,优质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更好的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综合疗法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常规补充血容量并进行抗休克治疗,可根据病情给予紧急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内镜硬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综合治疗,给予生长抑素、能量药物等,并予以密切监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止血、便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及便血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施行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可缩短患者止血、便血时间,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史晓峰;申凤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弹踝试验临床研究总结

    弹踝”试验,出自《素问·三部九候论》,应该说它是世界早的反射征试验。因为它的记载,早于西方医学任何典籍。可是一直以来未能被后世所重视,其实用价值也未能得以弘扬,故对弹踝试验操作方法及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孟映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颅脑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早期观察与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的早期观察与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接受的1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的病情展开早期护理观察干预,总结临床护理效果。结果10例颅脑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患者经术后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痊愈率为100%。结论颅脑术后并发急性脑积水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科学的早期观察和护理措施,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痊愈率,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价值明显。

    作者:曾兰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析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术的技巧,达到一针见血的成功率,减少对静脉不必要的损伤,为病人减轻痛苦,也为及时诊治和抢救病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方法学习掌握基础护理学中静脉穿刺的规则、注意事项、方法和揣摩不同病人的血管特点,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结果掌握基础护理学中静脉穿刺的技术并运用于临床实践,可大大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结论掌握迅速成功的静脉穿刺技术,是一线护理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在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还能有效避免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引发的护理差错、纠纷,为提高护理质量夯实基础。

    作者:王翠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8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分析抗菌药物 ADR 发生的原因,以减少 ADR 事件的发生。方法对我单位辖区内监测站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集到的89例抗菌药物ADR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相应处理措施。结果89例抗菌药物ADR中,女性多于男性,多为中老年患者;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居多,其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 ADR的事件居首位。结论开展 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医务人员必须掌握药理知识,密切观察用药反应,掌握 ADR 处理流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陈淑梅;刘卫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患者44例,按随机的方法分为护理干预组( n=22)和对照组(n=22)。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措施,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组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状况、总体健康等五项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较常规的护理措施而言,更加有助于提高多发性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桂莲;赵海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免疫受损与非免疫受损患者并发肺结核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免疫受损与非免疫受损患者并发肺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免疫受损并发肺结核患者41例,作为观察组,另抽取同期治疗非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探讨总结二者间异同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咳嗽、咳痰、胸痛、湿罗音等症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误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受损合并肺结核患者在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表现,临床诊断易误诊,因此需加强患者临床表现观察、重视患者各类症状表现,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作者:茹先古丽·艾依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唾液酸苷酶和脯氨酸氨基肽酶联合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唾液酸苷酶和脯氨酸氨基肽酶联合检测在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000例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测同时做唾液酸苷酶和脯氨酸氨基肽酶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在5000份标本中,不同病原体总检出率为29%,其中 BV为17%,霉菌性阴道炎为19%,滴虫性阴道炎为1%;在BV 诊断中,该法的敏感性为84%,特异性为90%,符合率为89%。结论联合唾液酸苷酶和脯氨酸氨基肽酶检测在诊断 BV敏感性特异性较高,该法快速简便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严芝光;黄仕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接收的血液透析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血液透析护理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观察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舒适度及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透析中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舒适度和睡眠质量,降低透析中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冬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丙泊酚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新应用

    目前丙泊酚的麻醉作用被临床广泛应用,因其具有起效快、副作用少、清除迅速等优点。但近年来研究发现,丙泊酚能够刺激产生内生型的一氧化氮合酶,同时能避免诱生型的一氧化氮合酶生成,并且具有神经保护、止吐、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丙泊酚这些除了麻醉外的作用将来可能会使丙泊酚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作者:刘子勇;刘海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人性化护理在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癌症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2例)和观察组(n=32例),对照组行常规疼痛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满意度为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小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典型哮喘的关系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表征,分析其与典型哮喘之间的联系。方法于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选取我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68例,详细记录患者的资料、临床表征,对患者采取肺功能、支气管激发实验、诱导痰细胞检测、皮试等各项综合检查。随后对所有患者给予中等剂量布地奈德或等小伎俩的吸入急速,连续治疗8周以上,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试验数据检查分型,CVA组患者48例,其中36例咳嗽时间为夜间或清晨为主,20例会伴随变应性鼻炎病史,35例患者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百分比高于2.5%。剩余20例患者发展成为典型哮喘。 CVA组患者吸入激素时间明显长于典型哮喘组(P <0.05),典型哮喘组中仅有1例患者规律吸入激素达到12周以上,而CVA组中有42例规律吸入激素大于12周。结论 CVA患者咳嗽主要在夜间或凌晨,绝大部分患者有过敏性鼻炎病史,长期规律性吸入布地奈德或激素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病症,并减少发展为典型哮喘的概率。

    作者:石凌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心血管科自2015年03月至2015年0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倍他乐克,连续用药4周后,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但观察组患者血压改善更为显著,且差异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方面,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为85%,观察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8.3%,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可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孙艳翡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在本院确诊收治的15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并分析讨论,对照组病人给予普通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两组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实施护理组干预后,实验组的肺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 见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方案护理,可有效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替加环素治疗肺炎两例

    替加环素是新近应用于临床的抗感染药物。2005年6月17日美国FDA批准其用于治疗成人复杂皮肤及其软组织感染和成人复杂的腹腔内感染,包括复杂阑尾炎、烧伤感染、腹内脓肿、深部软组织感染及溃疡感染,由于替加环素对几乎所有常见的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外)都具有良好活性,近年来在肺部感染领域,应用也有增加趋势,但是尚未有全面系统评价。笔者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期间收治两侧青少年肺炎患者,应用多种抗生素疗效不佳,后经替加环素治疗后均取得良好疗效,特报道如下。

    作者:李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影响医院中药制剂产品质量的相关因素及控制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医院中药制剂产品质量的相关因素,并如何控制提出具体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0月使用的中药制剂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医院中药制剂产品质量的相关因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控制措施。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影响我院中药制剂产品质量的因素是制剂处方、制备工艺、原材料及制剂剂量、制剂储存保管及人员因素等多个因素,这些因素中制剂处方、制备工艺及原材料等因素占主要,分别占比为6%、4%、8%。结论针对影响医院中药制剂产品质量的这些因素,通过严格审查、规范制备工艺、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储藏保管和人员管理等多项措施,全面保障中药制剂产品质量。

    作者:陆志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个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PICC 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之间选取80例接受PICC置管中恶性肿瘤化疗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实验组实行全方位的个性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静脉血栓、穿刺点出血、导管渗液、穿刺点红肿、CRB-SI以及非计划性拔管并发症的发生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发生例数。结论个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PICC置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朱晓红;刘兆坤;尹国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应用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后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全院收治的子宫肌瘤围术期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实验组在全过程中给予优质的护理方式,同时对照组进行常规性护理,比较分析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在进行了优质护理后,月经量多的患者占3.13%,月经紊乱的占了6.25%,贫血患者占了12.50%,白带增多的患者有9.38%;同期的对照组分别为月经量多的有15.63%,月经紊乱的有21.88%,贫血的有28.13%,白带增多的占了25.00%。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于秀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