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花
目的 研究探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在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纳入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接诊的90例受血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受血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5例,B组采用传统盐水法检测,A组采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检测.选取同期45例患者纳入C组,采用交叉配血试验,观察检验结果.结果 A组的耗时短于B组,A组阳性检出率高于B组(p<0.05);A组稳定性、灵敏度、准确度高于B组(p<0.05);C组与A组阳性检出率及检验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检验时间和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输血检验中采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有耗时短、操作简单的优点,能确保输血安全性.
作者:杨秀秀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的护理.方法 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婴幼儿肺炎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平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服务,分析两组护理之后的患方情况差异.结果 在呼吸、心率等指标上,观察组指标水平各项干预后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氧饱和度指标上,观察组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喘憋、痰鸣音、肺部啰音、高热等症状改善消除时间与住院时长,观察组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婴幼儿肺炎运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各生理指标,加快症状消除速度,提高疾病恢复速度.
作者:马婧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了解ICU患者器械相关感染与器械使用天数的联系,减少器械使用天数.方法 选择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进入医院ICU进行治疗的患者1989人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对其进行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结果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ICU患者为1989人,发生医院感染人数261人,320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2.37%,感染例次率为16.09%,日医院感染率13.46‰,日医院感染例次率为17.51‰,其中呼吸机使用人数1106人,呼吸机使用率为43.14%,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患者58人,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病率为7.36‰,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患者呼吸机使用天数(61.59±21.39)d,其对照组(45.48±20.66)天;中心静脉置管人数1415人,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率59.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16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1.48‰,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天数为(87.35±30.68)天,其对照组(62.44±25.49)天;导尿管插管人数1782人,导尿管插管使用率86.33%,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患者50人,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病率3.17‰,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患者导尿管使用天数为(85.62±30.55)天,其对照组(60.51±31.86)天.病例组患者器械使用天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需要提高对ICU患者器械相关感染的管理,降低器械的使用时间,完成降低器械相关感染发病率的要求.
作者:张婉秋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不同分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评价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胃肠疝外科收治的2016年8月——2017年8月1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TNM分期0-Ⅰ期80例,其中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A组)41例,开腹手术治疗(开腹A组)39例;TNM分期Ⅱ-Ⅲ期80例,其中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B组)41例,开腹手术治疗(开腹B组)39例.分析不同分期患者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结果 腹腔镜A组患者手术时间(126±13)min,出血量(81±12)ml,开腹A组患者手术时间(142±25)min,出血量(136±37)ml,腹腔镜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B组患者出血量(116±19)ml,开腹A组患者出血量(206±27)ml,腹腔镜B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在0-Ⅲ期结肠癌及0-Ⅰ期直肠癌根治手术中应用均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中转开腹率仍然较高,手术安全性存在风险.
作者:孙艳华;李明;徐建立;孙清森;李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临床中研究中分析儿童脑性瘫痪康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 自医院门诊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中随机抽调78例进行研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医学康复,观察组采用中医康复+现代康复+家庭康复,对比不同康复治疗效果方法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交功能以及总体生存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脑性瘫痪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模式用于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效果显著,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邵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总结分析高原地区不同年龄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来自高原地区,根据年龄差异分为青年组20例、中年组28例、老年组38例,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发病特点.结果 青年组以DU为主,主要诱因为HP感染,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老年组以GU为主,主要诱因为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临床症状为便血.结论 因高原地区的饮食特点及环境特点,使得其消化性溃疡也具有特异性,不同年龄组的消化性溃疡特点不同,需区别对待.
作者:张秋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自拟通痹宁心汤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年4月——2017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74例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37例)与自拟通痹宁心汤联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37例)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联合用药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了89.19%;与对照组62.16%的总有效率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χ2=7.341,P<0.05).结论 临床上在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时可采用自拟通痹宁心汤联合胺碘酮的治疗方法,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房成基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大理地区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检出率情况,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到我院健康体检的1200名体检人群进行尿素呼气试验,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大理地区体检人群HP的感染检出率为29.50%,男性感染检出率为30.51%,女性感染检出率为28.25%,20-29岁年龄段感染率低为24.27%,50-59岁年龄段感染率高为37.79%.结论 开展HP筛查对健康体检人群有必要的,有助于HP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苏家安;朱星成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及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指导判断预后.方法 根据PBC、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指南,选出临床诊断为PBC的无合并症患者60例(设为PBC组),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46例(设为PBC合并病组),分析肝功能、免疫学指标等临床特征.结果 ①PBC合并病组患者AST、ALT水平高于PB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P、GGT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②PBC合并病组IgG水平高于PBC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张腾;刘凤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针对静脉滴注加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4年3月——2017年3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滴注加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42例(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7例(82.22%),由此可见,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 采用静脉滴注加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对患者的病情有效改善,提升其存活率,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林本福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本文主要就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术的1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8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8例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次医学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护理满意程度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来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护理,其能够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慧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的手术技巧与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手指完全离断患者83例(83指)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断指再植术治疗.遇血管缺损时,需取管径相近的自体血管移植修复;术中对于末节指离断伤,采用逆行再植法;吻合血管时,至少保证动脉:静脉≥1:2,尽可能多的吻合回流静脉,以利于术后静脉回流.结果 83例患者治疗后断指再植术效果优良率高达95.18%(79/83);并发症发生5指,其中2例静脉危象、3例动脉危象,发生率为6.02%;随访半年仅1例坏死,存活率为98.79%.结论 手指完全离断患者采取断指再植术治疗,再植术中彻底清创,高质量的血管吻合,可以提高断指再植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丽艳;刘永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减少PICC携管出院肿瘤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肿瘤内科40例肿瘤患者携PICC置管出院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知识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床位护士进行出院患者就行跟踪随访,具体内容包括患者居家期间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能力.随访时间共3周,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期间按时就行维护导管、导管并发症的观察、意外拔管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有助于提高肿瘤出院患者对PICC携管期间维护的依从性,有效降低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保证导管的安全性,增加导管使用寿命,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罗慧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对聚合瓷嵌体在活髓后牙大面积牙体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 研究参与对象为120例活髓后牙大面积牙体缺损修复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7月份到2017年7月份收治.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实施高嵌体治疗;实验组60例,实施聚合瓷嵌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对患者的修复后的1周、半年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实验组修复1周后的美观性与对照组比较相对更理想,数据差异显示P<0.05;两组患者修复1周后的术后敏感以及修复体边缘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实验组修复半年后的修复体折裂以及美观性与对照组比较相对更理想,数据差异显示P<0.05.结论 对活髓后牙大面积牙体缺损修复患者实施聚合瓷嵌体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牙体功能,且不容易出现折裂,美观性好.
作者:崔绍俭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儿科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72例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患儿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6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利奈唑胺治疗,3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以两组患儿血培养转阴率作为本次临床调查观察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均得到了有效的救治,但是采用利奈唑胺治疗的观察组患儿血培养一次性转阴率为100%,明显高于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的对照组患儿,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但是使用利奈唑胺治疗过程中,要强化对患儿血液学指标检测,从而防止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鲁文东;朱敏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痛性改变的患者实施联合用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痛性改变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30例实施单一甲钴胺胶囊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卡马西平片联合甲钴胺胶囊给药治疗,为期6周,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痛性改变的改善情况及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VAS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痛性改变的患者实施卡马西平联合甲钴胺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疼痛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效果优于单一给药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沙梅菊 刊期: 2017年第36期
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为产科护士临床观察产后出血积累经验,提出了预防急救及护理产后出血的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杨金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对老年住院患者加强护理管理对预防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于2015.3月——2015.11月间我院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随机抽取此阶段内住院老年患者131例,作为常规组;于2016.1月——2016.10月间我院实施系统化护理管理模式,随机抽取此阶段内住院老年患者131例,作为干预组,评价两组老年患者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结果 常规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35例(26.72%),干预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9例(6.87%),干预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对临床提供的风险预防评分为(72.41±1.92)分、院内安全管理评分为(76.29±1.20)分、夜间管理为(80.23±1.23)分、无菌技术为(79.08±1.23)分;而干预组患者对风险预防评分为(83.28±1.20)分、院内安全管理评分为(85.28±1.23)分、夜间管理评分为(90.51±1.00)分、无菌技术评分为(88.21±1.31)分;干预组患者对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科室于2016.1月——2016.10月间为随机抽取的医院各科室患者提供系统化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林冬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PDCA循环法在儿科门诊输液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6年1月——3月80例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40例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安全管理.结果 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既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节省人力资源;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大大提升了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倪建珍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进行开放性四肢骨折手术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并且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洪芳 刊期: 2017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