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星
目的 探讨当归龙荟丸联合卡托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眩晕肝火亢盛证的疗效.方法 筛选原发性高血压眩晕病例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次,1次/d;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mg/次,1次/d.治疗组口服卡托普利,25mg/次,3次/d;口服当归龙荟丸,6g/次,2次/d.两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肝火亢盛证症状评分、眩晕程度及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中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肝火亢盛证症状(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及面红目赤)评分和眩晕评定量表(DARS)、眩晕障碍量表(DHI-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78.85%(P<0.05).结论 当归龙荟丸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眩晕肝火亢盛证疗效明显.
作者:杨赣军;张小强;孙弋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讨论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现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实验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使用胞磷胆碱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对两组患者患侧脑血流速度、治疗有效率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64%,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患侧前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以及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患侧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以及患侧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大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莫地平在治疗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塞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孙金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析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人文护理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 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于我院门诊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共120例,在尊重患者个人意愿的基础上,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人文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纠纷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的纠纷率及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应用人文护理,可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亚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胸腹主动脉瘤,即TAAA,从临床试验上看,具备较大的治疗难度,且呈现出病死率高发等性征.在此病症的治疗过程中,经由腔内技术的进步,逐步实现由开放手术、杂交手术到分支支架开窗手术的过渡,病患者将主动脉动脉瘤和腹主动脉动脉瘤达到了样变范围的缩减,临床试验及外科治疗价值较大.随着临床上的微创手术技术臻于成熟,胸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术式更为多样.
作者:闫军伟;杨雪娇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牵屈复位半管形石膏固定治疗老年Col es骨折效果.方法 现随机选择2016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老年Coles骨折患者120例,对治疗后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患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对恢复以及功能练习进行为期10个月的跟踪回访.结果 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皮肤压疮等并发症.治疗12周后根据桡骨下端骨折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估.结论 采用牵屈复位半管形石膏固定治疗老年Col es骨折,其操作简单,患者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其效果明显,可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价值.
作者:杜良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中药药浴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我科共选取了35名新生儿黄疸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17例和观察组1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西药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实施中药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新生儿排便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第一次排胎便的时间早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胎便转黄的时间也显著早于对照组.结论 对新生儿黄疸患者实施中药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排便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值得在目前的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
作者:黄敏玲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食管癌同期放化疗期间,鼻饲管营养支持与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患者分两组,鼻饲管营养支持治疗组21例,放疗定位前插鼻饲管,放疗期间营养支持,放疗结束1月拔除鼻饲管;常规治疗组21例,放疗期间经口进食流食.放疗结束1月做影像学评价、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鼻饲管营养支持治疗组和完成常规治疗组患者肿瘤病灶评价无统计学差异,患者治疗完成率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食管癌定位前鼻饲管营养支持到放疗结束后1月,显著提高了食管癌患者治疗的耐受性.
作者:韩建军;蒋元学;邓彩旧;罗希;黄福喜;胡家柱;曹小龙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环节质量控制应用于妇产科患者医院感染中的效果,以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所收治妇产科患者13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9例,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内容;研究组69例,加用环节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记录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89%,对照组为15.94%,(P<0.05).干预前,两组SDS和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1周、2周后,研究组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环节质量控制应用于妇产科患者医院感染中,有利于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帮助患者及时释放不良情绪,减轻心理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瀛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与分析中医活血化瘀辨证治疗法对于治疗脑血栓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本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内接收的脑血栓患者中,随机抽取102名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利用中医活血化瘀辩证法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以及血液流变指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各项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活血化瘀辩证法对于治疗脑血栓效果较为显著,极大的降低了患者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比,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以在医学上推广使用.
作者:林敏;冯少华;张金东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全面护理模式应用于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某院2017年1月到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146例患者,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研究组73例患者应用全面护理,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患者的舒适度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使用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患者短暂,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中的失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9.0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9.86%,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患者的护理中的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张桂香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与研究缬沙坦与肾炎康复片联合治疗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实际疗效.方法 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所接收的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患者共计88例视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利用数字随机表来实施分组,每个小组44例,对照组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利用缬沙坦治疗,而实验组则是利用缬沙坦与肾炎康复片联合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日平均血压、24h尿蛋白量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日平均血压、24h尿蛋白量与治疗总有效率的改善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时利用好缬沙坦与肾炎康复片联合治疗,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基本症状,治疗效果甚至理想,可见,此治疗方案值得被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作者:杨涵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应用对比.方法 选取300例入伍新兵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末梢血、静脉血及动脉血,观察末梢血、静脉血血常规检验结果与动脉血血常规差异.结果 静脉采血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与动脉血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静脉血上述指标均高于末梢血(P<0.05);静脉血、动脉血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体积(MCV)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末梢血RBC、MCV水平明显高于静脉血、动脉血(P<0.05);三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静脉血采血方式血常规指标与末梢血检测更加准确,因此临床应尽量采取静脉血采血方法,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龙支勇;刘恩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青黛散在黄水疮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黄水疮治疗的患儿44例进行研究,把所有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儿有22例,采取西医方式对他们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有22例,使用青黛散对他们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对黄水疮患儿进行治疗时,采取青黛散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患儿的症状能够得到快速改善,减轻患儿的痛苦,是一种理想的黄水疮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詹光明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面部烧伤患者的心理作用.方法 选取64例面部烧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焦虑与抑郁评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伤后的焦虑和抑郁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干预前2组患者之间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抑郁和焦虑程度均比干预前明显减轻(p<0.01),且低于干预后的对照组(p<0.01).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可缓解面部烧伤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
作者:陈瑾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分析影响病人肢体骨折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并且积极寻找对策.方法 从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肢体骨折患者中抽选30例功能锻炼依从性较差的患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探究影响依从性的原因,并且寻找对策.结果 在影响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因素当中,害怕疼痛为主要的原因,占据76.67%的比例,然后根据占据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担心功能锻炼导致骨折移位>怕影响骨折愈合>惧怕伤口出血>怕软组织和神经再次损伤>过分依赖被动锻炼>没有掌握功能锻炼方法和要求.结论 加强健康教育、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做好疼痛护理、实施人性化服务、强化心理疏导等均能有效提高肢体骨折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丽丽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分析全科护理在基层医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6年1月——12月接收治疗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一组为观察组(30例),均实施全科护理;一组为对照组(30例),均实施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服务满意率以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服务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基层医院护理中采用全科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使患者满意于护理服务,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输血是临床上抢救危重患者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立网络型医院输血信息系统(BIS),对临床输血采用全程信息化管理,为输血安全管理起到快捷、准确、安全、高效、创新的作用[1].随着中国输血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用血量在不断增加,血制品的品种也不断增多,这对血液管理和输血系统的安全规范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了保障血液用品的质量及用血安全,不仅要实现现代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血液信息管理,而且要实现血液资源共享、患者信息共享、为各个业务部门人员提供及时和准确的数据信息[2-3].本文简单介绍了我院输血信息的功能与输血流程.
作者:刘海涛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临床治疗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老年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6年9月——2017年9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 采用基础治疗加用替普瑞酮的方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其治疗效果显著,还能降低复发的概率,且不良反应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张敏;奚宇祥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儿科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72例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患儿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6例观察组患儿采用利奈唑胺治疗,3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以两组患儿血培养转阴率作为本次临床调查观察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均得到了有效的救治,但是采用利奈唑胺治疗的观察组患儿血培养一次性转阴率为100%,明显高于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的对照组患儿,数据对比差异明显.结论 利奈唑胺治疗新生儿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但是使用利奈唑胺治疗过程中,要强化对患儿血液学指标检测,从而防止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鲁文东;朱敏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硬化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与生存状况.方法 选取40例原发性肝硬化发生门静脉血栓患者、40例肝硬化未发生门静脉血栓患者,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原发性肝硬化患者形成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三年的生存情况.结果 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所知,肝硬化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相关因素为门静脉宽度、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计数,p值分别为0.013、0.040、0.003.非血栓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血栓组患者(p<0.05),且非血栓组患者出院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90%、87.5%、82.5%,而血栓组三年生存率各为85.0%、80.0%、75.0%,两相比较,非血栓组患者均较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肝硬化患者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为门静脉宽度、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计数,原发性肝硬化发生门静脉血栓患者较肝硬化非门静脉血栓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均要低.
作者:王海峰 刊期: 2017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