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梅;巴根;恩克图布新;布仁吉日嘎拉;敖其;包英姝;高翔;张芳
120急救电话是名副其实的生命线,拨出这个电话多半是为了救命.120急救中心调度员并非大家通常认为的接个电话、派辆救护车.120急救中心调度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医学知识,熟悉本地区的地理知识,而且还要掌握通讯工具以及调度系统的操作.另外还要甄别骚扰电话,受到委屈时仍然需要心平气和的指挥病患的救护,因此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此情况下,120急救中心调度员需要掌握合理的方法来调节和降低心理压力,使自己能够以更好的状态进行日常的调度工作.本文就120急救中心调度员心理压力进行分析,然后指出一些自我调节心理压力的方式,以期为120急救中心调度员降低心理压力带来启发.
作者:赵婕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脑外伤患者阵发性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年4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46例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一组选用加巴喷丁、普萘洛尔等药物联合治疗,将其作为研究组(n=23);一组采用冬眠疗法,将其作为对照组(n=23),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研究组的每天发作次数多于对照组,但其每天发作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GOS评分、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组,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脑外伤患者阵发性交感神经功能亢进需要及时采取药物治疗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尤其是采用加巴喷丁、普萘洛尔等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及昏迷情况,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徐东林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车祸所致脑外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急救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70例车祸所致脑外伤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给予急救护理,观察护理前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及睡眠质量情况.结果 护理后,患者PCL-C总分为(51.27±1.41)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患者睡眠质量总分(6.84±1.13)分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 急救护理应用于车祸所致脑外伤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尹玲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肿瘤是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目前化疗仍是综合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为了解抗肿瘤药应用情况,探讨其临床用药特点及发展趋势,本文对我院近几年抗肿瘤药应用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胡钧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了解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莫测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0例,其中轻度23例,中度20例,重度17例,同时与同期爱婴区住院体检正常的新生儿30例作对比,检测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性期、恢复期PLT、MPV、PDW的变化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性期PL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MPV、PDW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且随着病情加重,PLT下降愈明显,而MPV、PDW则愈增高.恢复期PLT、MPV、PDW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小板参数作为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并监测病情变化.
作者:肖金根;潘细亚;胡红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调护中中医体质辨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饮食调护,给予试验组中医体质辨识指导下的饮食调护.比较患者血糖各项指标,并比较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治疗后血糖指标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者治疗过程中夜间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试验组发生率更低,数据对比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调护中中医体质辨识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牟雁飞;徐清燕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PICC相关并发症在肺癌化疗患者当中出现的原因,并对患者进行护理,分析针对性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06例肺癌化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3例,观察组利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并探索患者出现PICC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结果 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98.11%,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率84.91%,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9.43%,对照组发症发病率16.9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化疗患者在化疗过程中需要留置外周静脉穿刺管,利用针对性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进行护理,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安雪娜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究针刺拔罐配合艾灸的临床护理干预对慢性胃脘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病例数50例收治的慢性胃脘痛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针刺拔罐配合艾灸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胃脘痛患者进行针刺拔罐配合艾灸病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明显.
作者:张九菊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对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中积极恢复阴道微生态对降低BV复发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14年2月——2015年9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抗炎氧菌治疗.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对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第一疗程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比两组3个月的随访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 采用个体化对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其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BV的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红梅 刊期: 2017年第36期
采用患儿所食用蜂蜜对23例可疑病例及19例对照组分别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皮肤点刺试验:蜂蜜过敏组均出现阳性反应,而对照组则为阴性反应,两组风团面积大小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学龄前期儿童消化系统屏障功能差,蜂蜜在生产过程中可能被蜂毒污染,食用后蜂毒被误吸收,诱发荨麻疹.
作者:朱春晓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过去我院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在用药前后的改善幅度、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总有效率、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凝血功能在用药前后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和药物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治疗总有效率91.4%高于对照组70.7%(P<0.05);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仅有3例少于对照组的10例(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能够大幅度改善凝血功能,减少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反应,缩短用药时间,使治疗效果提升.
作者:宋志斌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促进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肠蠕动早期恢复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接诊的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58例,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和应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各项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效果均明显比对照组好,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实施应用护理干预后,可有效促进肠功能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缩短康复时间.
作者:潘秀萍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分析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72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均给予患者电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视觉疼痛评分(VAS)和睡眠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后VAS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电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东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讨由糖尿病教育护士开设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对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成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0例和采用糖尿病护士开设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的观察组30例,将两组护理结果的差异进行对比.结果 相比干预前,两组的FPG、HbA1c、PBG2h水平都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高于对照组的73.3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由专科教育护士开设糖尿病专科护理门诊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降低血糖具有很好的效果,适合在日后的有关护理中加以借鉴和参考.
作者:杨思红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 统计2011——2015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 67339人次献血者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2.64%,其中ALT不合格率为1.12%,抗-TP不合格率为0.53%,抗-HIV不合格率为0.39%.结论 ALT,抗-TP及抗-HIV为主要不合格项,街头献血进行ALT快速检测,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工作,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提高血液检测准确率,能有效降低血液不合格率.
作者:陈淑惠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探索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为冠心病120例患者(在2016年3月11日至2017年3月11日期间选取),随机分组化(60例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96.38±2.63)分、物质生活(98.43±1.22)分、躯体功能(95.82±2.29)分、心理功能(96.54±1.22)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秀娟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在妊娠期妇女中,血清芳香脂酶活性的变化特点以及其与妊娠期脂质代谢紊乱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间妇科门诊检测显示血脂异常的妊娠期妇女作为观察组,同期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清芳香脂酶活性以及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其亚类作为分析指标.结果 对照组的血清芳香脂酶活性为.23±0.026U/ml大于观察组的0.12±0.031U/ml.结论 血清芳香脂酶活性与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呈正相关,而与血清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含量呈负相关.
作者:董淑晓;石国素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研究手术室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4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护理.护理干预后,对比2组术前术后呼吸频率、心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术前呼吸频率、心率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均由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13%)少于对照组(17.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身体状态,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健;张海霞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分析麻疹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总结发病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本县麻疹患者2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导致麻疹出现的危险因素.结果 6个月-5周岁发病率占42.31%,12岁以上占57.69%;4-6月发病率占76.92%,高于其他月份;接受麻疹免疫疫苗接种的患者占30.77%,明显低于未接受麻疹免疫接种的患者比重69.23%.结论 及时实施有效预防措施能有效控制麻疹的发生,年龄、麻疹疫苗接种情况是影响麻疹出现的危险因素,所以必须做好适龄人群的麻疹接诊工作.
作者:李玉娣 刊期: 2017年第36期
目的 观察分析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给药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4例患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实验组44例患者给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4.1%VS89.4%),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给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王利华 刊期: 2017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