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机血液透析滤过的安全性及疗效

林栩;陈立新;王洁;杨发奋;陆桂荣;何美娟

关键词:联机血液透析滤过, 安全性
摘要:
中华肾脏病杂志相关文献
  • 血浆置换治疗对高敏患者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减少高敏患者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46例肾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30%(30%~88%)患者,先作血浆置换治疗1~3次后,当PRA<30%才作尸体肾移植作治疗组.30例PRA阳性,强度≥30%(30%~77%)患者进行尸体肾移植作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排斥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63.3%(19/30).治疗组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1.7%(10/46),(P<0.001).结论PE治疗能明显减少有预先形成抗体的高敏患者的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疗效满意.

    作者:吴培根;郑克立;费继光;唐桦;李欣;朱兰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阿霉素肾病大鼠外周血白细胞乙酰肝素酶基因表达与尿蛋白的相关性

    作者:阎妍;王峥;罗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药物中断对慢性环孢素A肾毒性可逆性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长期停用环孢素A(CsA)对已建立的慢性CsA肾毒性可逆性的机制.方法SD大白鼠给予皮下注射CsA(15 mg@kg-1@d-1)5周,建立慢性CsA肾毒性模型,然后停药观察5周及10周.检测各组大鼠的体重、收缩压及肾功能.肾组织病理改变以PAS、三色染色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Northern印迹检测骨调素(OPN)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CsA肾毒性组体重减轻、肾功能下降、肾入球动脉病变、间质大量ED-1阳性细胞的浸润及带状纤维化,OPN和TGF-β1 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停用CsA后上述各项指标均逆转.OPN和TGF-β1 mRNA的表达下调呈时间依赖性,并与间质带状纤维化程度正相关.结论长期停用CsA可使慢性CsA肾毒性逆转,其机制与OPN和TGF-β1基因的表达下调有一定关系.

    作者:李灿;陈瑛;洪明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液净化方式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水平的影响

    作者:左楠;严海东;任青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从α5(Ⅳ)链mRNA突变分析看Alport综合征基因型和表型关系

    目的检测分析X连锁型Alport综合征(AS)患者α5(Ⅳ)链mRNA及其序列并探讨其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提取21例X连锁型AS患者的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覆盖全部α5(Ⅳ)链编码区的mRNA,经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同时根据cDNA序列异常位置,应用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从基因组DNA水平分析COL4A5基因.结果21例患者的mRNA分析均发现α5(Ⅳ)链序列异常,其中17个突变为新发现的突变.15例患者在mRNA水平检测到的结果与在基因组DNA检测到的结果一致;6例患者因发生剪接位点突变,在mRNA水平和基因组DNA水平检测到的COL4A5基因突变不一致.16/21例患者属于青少年型AS,2/21例属于成年型AS.结论各种类型的COL4A5基因突变均可导致严重的临床表型,而且从mRNA水平分析AS基因型,可以发现并证实一些在基因组DNA水平无法发现和证实的异常.

    作者:王芳;丁洁;俞礼霞;杨霁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人腹膜纤维化的作用

    目的探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致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高表达纤连蛋白(FN)、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从人腹膜组织中分离间皮细胞,建立稳定的体外培养模型.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评估TGF-β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素(ERK)及p38阻断剂对HPMC的增殖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双抗夹心法检测HPMC培养液中FN、PAI-1的蛋白质水平.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HPMC细胞内FN、PAI-1mRNA的表达.结果(1)TGF-β1能刺激HPMC增殖(P<0.05),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加ERK阻断剂组或p38阻断剂组较TGF-β1组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2)TGF-β1能引起HPMC FN、PAI-1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1);加ERK阻断剂组或p38阻断剂组能使上述高表达受到抑制(P<0.01).(3)TGF-β1能使HPMC FN、PAI-1mRNA表达上调,加ERK阻断剂组或p38阻断剂组能使上调水平受到抑制.结论MAPK对TGF-β1致人腹膜间皮细胞高表达FN和PAI-1起调控作用,为临床防治腹膜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樊敏;段绍斌;彭佑铭;李军;刘伏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阿法D3冲击治疗对尿毒症继发甲旁亢患者甲状旁腺素、白细胞介素2及其可溶性受体的影响

    作者:刘大军;李德天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重组人类生长激素改善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研究

    作者:李国刚;刘惠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钠依赖二羧酸转运蛋白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人钠依赖二羧酸转运蛋白(human Na+/dicarboxylate cotransporter,NaDC)在IgA肾病患者肾组织内表达的变化,探讨其在IgA肾病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4例IgA肾病肾活检标本依据病理改变程度分为5级,同时对肾小管间质病变进行半定量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肾组织内NaDC1和NaDC3的表达变化,并与临床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随着IgA肾病病理改变程度的加重,肾小管间质病变亦加重.Ⅳ和Ⅴ级病变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尿NAG酶均显著升高,尿渗透浓度显著下降(P<0.05).NaDC1表达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刷状缘上,与Ⅰ~Ⅲ级病例相比,Ⅳ和Ⅴ级病例中的NaDC1的表达减少,其中以Ⅴ级表达少(P<0.05).NaDC3表达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基底侧膜上,与Ⅰ~Ⅱ级病例相比,Ⅲ~Ⅳ级病例中的NaDC3的表达增多,在Ⅴ级病例中,其表达显著减少(P<0.05).肾小管NaDC1表达与尿NAG酶呈负相关(r=-0.627,P<0.05).结论钠依赖二羧酸转运蛋白的表达变化在IgA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师锁柱;陈香美;张雪光;吴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控制血压与肾脏保护新概念

    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ESRD)阶段将会给患者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如何阻止肾脏疾病慢性进展已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机制复杂,尚未阐明,但临床上一些因素的有害作用已十分肯定.在这些因素中,现认为高血压的影响大.

    作者:傅君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抗CD25单抗联合血浆分离在高敏肾移植受体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抗CD25单抗联合血浆分离在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的高敏肾移植受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41例PRA平均为52.2%的高敏肾移植受体中,24例仅用双滤过法血浆分离(DFPP)预处理(对照组),17例在DFPP处理的基础上加用两个剂量的抗CD25单抗诱导治疗(治疗组),比较两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逆转情况、1年人/肾存活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治疗组仅2例(11.8%)发生急排,分别为IA和ⅡB级,对照组1例(4.2%)发生超排,10例(41.7%)发生急排,ⅡA级以上有6例,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9).一年人/肾存活率治疗组为100%/94.1%,对照组为100%/91.7%,两组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PRA阳性的高敏肾移植受体在DFPP基础上应用抗CD25单抗能显著降低急性排斥的发生,减轻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获得满意的1年人/肾存活率.

    作者:陈江华;彭文翰;吴建永;吴东波;王逸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遗传性肾小球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及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欣闻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的思考

    由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和中国科学家经过13年共同的努力,于2003年4月15日在世界范围内公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绘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奠定了人类认识自我的基石,必将推动医学科学的进展,为全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作者:王海燕;张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核心蛋白聚糖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特性作用的研究

    目的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将核心蛋白聚糖(DCN)转染成纤维细胞,观察DCN在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表达的DCN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特性的影响,探索肾脏疾病基因治疗的途径.方法在成功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DCN)SN的基础上,采用LipofectAMINE脂质体介导质粒DNA转染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进行逆转录病毒的包装.以NIH 3T3细胞作为指标靶细胞进行病毒滴度测定.重组逆转录病毒在Polybrene的辅佐下感染正常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并应用G418筛选.所得抗G418细胞克隆FB(LDCNSN)应用PCR和逆转录-PCR分析外源基因的整合和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转基因细胞FB(LDCNSN)培养细胞上清液中DCN蛋白的检测.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Y)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观察DCN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DCN)SN的质粒DNA经LipofectAMINE介导,转染PA317包装细胞.G418筛选出抗性克隆,扩增.收集含重组逆转录病毒细胞上清液,在Polybrene的辅佐下感染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并获得抗G418的细胞克隆FB(LDCNSN).PCR和逆转录-PCR分析外源基因DCN的整合和表达,电泳可见1.1 kb的条带.Western印迹分析FB(LDCNSN)细胞培养上清液中DCN蛋白质,证实FB(LDCNSN)表达DCN蛋白质,与转染空载体的成纤维细胞FB(LXS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DCN对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TGF-β1(5 ng/m1)对加入FB(LDCNSN)细胞上清液的成纤维细胞无促增殖作用;细胞G0/G1周期比例增加,与未经TGF-β1刺激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同时加入转染空载体的FB(LXSN)细胞的细胞上清液与加正常成纤维细胞的细胞上清液结果相似.结论FB(LDCNSN)能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DCN.DCN可影响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周期.

    作者:王伟铭;陈楠;卢健;陈诗书;董德长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管紧张素Ⅱ通过JNK-c-Jun/AP-1信号通路调控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c-Jun/活化蛋白(AP)-1信号转导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MC)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核酸酶保护法检测系膜细胞TGF-β1 mRNA表达.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超迁移实验和非放射性激酶活性检测法检测系膜细胞内AP-1活化、AP-1的组成及JNK活性.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纤连蛋白(FN).结果AngⅡ可诱导MC内JNK活化,刺激30 min后,JNK活性达到高峰,1 h后几乎恢复至正常水平.Ang Ⅱ刺激后MC内AP-1活性显著增强,活化的AP-1主要含有c-Jun和c-Fos亚基.AngⅡ可促进MC表达TGF-β1及分泌FN,抗TGF-β1抗体显著抑制AngⅡ促进的FN分泌.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显著抑制AngⅡ诱导AP-1活化、TGF-β1表达及FN分泌.结论AngⅡ-JNK-c-Jun/AP-1-TGF-β1-FN信号转导通路在肾小球硬化中发挥一定作用,SP600125能部分抑制AngⅡ诱导的AP-1活化、TGF-β1表达及FN的合成,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黄松明;张爱华;丁桂霞;吴元俊;张维真;吴红梅;费莉;郭梅;陈荣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鲍曼囊壁层上皮细胞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鲍曼囊壁层是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之间的屏障,但在炎症情况下屡见环绕肾小体的白细胞浸润、鲍曼囊壁层上皮细胞增殖、鲍曼囊增厚或破溃,鲍曼囊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黏连等现象,提示鲍曼囊壁层也可能是肾小体内外沟通的桥梁.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其生物学功能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王承忠;欧周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CD62P和CD63检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意义

    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及特定蛋白分析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62P、CD63和β2-m水平.研究其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莉莉;姚弘;晁鹏丽;张忠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地塞米松及环磷酰胺对系膜细胞一氧化氮合成酶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作者:常明;杨溟;刘焱;刘书馨;王志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透析膜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膜相关性前列腺素E合成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海涛;彭佑铭;凌光辉;段绍斌;刘伏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浆置换加淋巴细胞去除抢救Goodpasture综合征并急性肾功能衰竭一例

    Goodpasture综合征临床经过凶险,预后差,常常在疾病的早期因大咯血、呼吸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现报道1例用血浆置换加淋巴细胞去除的方法成功抢救Goodpasture综合征合并ARF、大咯血.

    作者:梦雅平;徐静洁;柳建明;王艳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204例儿童肾病综合征合并社区感染调查分析

    感染是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常见的并发症及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人们对肾病并发非院内感染,即社区感染的研究很少.我们利用大宗病例及现代统计学方法,探讨肾病社区感染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

    作者:王文红;范树颖;杜悦欣;张碧丽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