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顺铂肾小管损害中线粒体改变及氨基酸的保护作用

谢立平;C.Skrezek;H.Wand

关键词:顺铂, 肾小管损害, 体改, 氨基酸, 作用机制, 细胞线粒, 肾脏功能, 保护作用, 合剂
摘要:我们观察了顺铂引起的肾小管细胞线粒体改变及8种L-氨基酸合剂对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中华肾脏病杂志相关文献
  • 一个Alport综合征家系的基因连锁分析

    目的用基因连锁分析方法对一个Alport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别扩增与2号染色体上Ⅳ型胶原α3和α4链基因(COL4A3/COL4A4)连锁的微卫星遗传标记CA11、PAX3、D2S401及与X染色体上Ⅳ型胶原α5链基因(COL4A5)紧密连锁的微卫星遗传标记2B6、DXS101,找出家系中与疾病连锁的单体型,并计算出Lod Score值,从而判定是否存在连锁关系.结果基因连锁分析提示这个家系致病基因与2号染色体上CA11、PAX3、D2S401一起分离(Lod Score=2.10,9=0),不与X染色体上2B6及DXS101一起分离(Lod Score=0,θ=0.5).结论这个Alport综合征家系的致病基因与COL4A3/COL4A4基因连锁.可能因2号染色体上Ⅳ型胶原α3/α4链基因突变致病.

    作者:朱世乐;张承英;侯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常用的基因诊断技术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基因诊断技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的防治研究带来了生机,尤以致病基因的检测定位和疾病的早期诊断(包括症状前和产前诊断)引人瞩目.

    作者:张树忠;周庆文;梅长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慢性透析获得性肾囊肿性疾病时贫血的改善

    获得性肾囊肿性疾病(acquired cyctic kidney disease,ACKD)是指以往无肾囊肿疾病患者,由于不同原因,导致肾功能衰竭,而行慢性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在治疗过程中,肾脏出现囊肿的一种疾病.透析时间与ACKD患者血红蛋白升高呈正相关,ACKD患者贫血不同程度地得到改善.现将我院1988年~1998年长期血液透析的6例ACKD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李平君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遗传性肾病研究的现状及未来

    遗传性肾病(inherited kidney diseases)是由基因突变所致,并按孟德尔定律遗传子代的一组肾脏疾病,包括遗传性肾囊肿疾病,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如遗传性肾炎(Alportsyndrome,AS)、薄基底膜肾病(thin basement membrane disease,TBMD)和Fabry病;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如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familial vitamine D resistant rickets,VDRR);以及遗传代谢性肾病,如胱氨酸肾病等.过去,对遗传性肾病认识不足,发现率低.

    作者:梅长林;陈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单侧输尿管梗阻后肾间质纤维化的产生机制及依那普利对其调节作用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梗阻后肾间质纤维化发生机理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模型,造模5 d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梗阻肾间质Ⅰ、Ⅲ、Ⅳ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T淋巴细胞浸润数;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梗阻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P-β1)Mrna、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及依那普利组梗阻肾间质Ⅰ、Ⅲ、Ⅳ型胶原均明显增加,依那普利组比模型组的Ⅰ、Ⅲ、Ⅳ型胶原沉积减少(P<0.001),依那普利能明显减少肾间质中浸润的CD8+T淋巴细胞数 (P<0.01),显著降低因输尿管结扎导致过度表达的α-SMA、TGP-β1mRNA、TIMP-1mRNA(P<0.01).结论输尿管梗阻后CD8+T淋巴细胞浸润肾间质,α-SMA、TCF-βmRNA、TIMP-1mRNA表达增加,导致梗阻肾间质Ⅰ、Ⅲ、Ⅳ型胶原均明显增加,依那普利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邓跃毅;陈以平;胡仲仪;赵仲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Alport综合征临床病理研究及基底膜Ⅳ型胶原检测

    目的分析研究Alport综合征(AS)临床、病理特点及基底膜Ⅳ型胶原的变化.方法对本科1990.1~1996.6间发现的14例AS患者(12家系)进行调查,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29.4岁.结果 13例呈镜下血尿,7例伴发作性肉眼血尿.蛋白尿见于所有患者,3例为肾病综合征.进行性肾功能衰竭男性10例(11~39岁)女性1例(40岁).6例血透,其中接受肾移植2例.75%有听力下降,以双侧神经性耳聋为主.2例前锥形晶体.遗传呈异质性,以X伴性显性为主(6个家系).光镜改变以局灶节段硬化为主,免疫荧光多呈阴性,电镜呈弥漫肾小球基底膜(GBM)厚薄不均(所有标本)及分层网状(1例).4例XD-AS男性患者GBM及表皮基底膜(EBM)抗α3,4,5(Ⅳ)抗体间接免疫荧光均为阴性.结论 AS是一并不少见的以血尿、蛋白尿、进行性肾功能衰竭伴眼、耳改变为特征的遗传病,其基底膜存在Ⅳ型胶原异常,Ⅳ型胶原各α链的检测对AS有诊断意义.

    作者:陈楠;潘晓霞;任红;陈晓农;俞海瑾;郝翠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巨细胞病毒-PP65抗原监测在预防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PP65抗原检测在肾移植术后CMV病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法检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白细胞CMV-PP65抗原,术后3个月内每周1次.结果 100例肾移植受者中42例检出CMV-PP65抗原阳性,初次检出CMV-PP65抗原的平均时间为(23.6±16.7)d,平均抗原阳性细胞数为(7.8±5.3)个/5×104白细胞.抗病毒治疗中18例抗原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升高,平均峰值为(16.4±3.1)个.58例抗原血症阴性的受者仅1例发生CMV病.42例CMV-PP65抗原血症阳性受者抗病毒治疗后抗原血症均阴转,1例发展为CMV病,平均阴转时间为(24.6±11.3)d,平均疗程为(34.2±7.1)d.结论 CMV-PP65抗原监测可指导肾移植术后CMV病的预防性治疗.

    作者:许元文;朱兰英;吴培根;毛海萍;梁艳冰;纪玉莲;沈清瑞;郑克立;洪良庆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尿毒症患者进食杨桃的中毒表现

    我院从1992年4月至1999年6月共有26例32次尿毒症患者在进食杨桃后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洪;曾丽花;卢飞杏;黄烈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血清糖基化终产物水平与小鼠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我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动注射分析法测定了糖尿病小鼠血清总糖基化终产物(AGEs)和AGE-肽(AGE-peptide,AGE-P)水平,并分析了其与肾功能、尿蛋白及尿微白蛋白排泄之间的关系.

    作者:孙子林;刘必成;刘乃丰;孙桂菊;王基平;翟卫中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缬沙坦抑制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Val)在人类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HKC细胞分为(1)无血清培养对照组;(2)阳性对照组(MCP-1+AAI组):培养液中加人马兜铃酸-I(AAI)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3)Val组:培养液中加入Val;(4)MCP-1+AAI+Val组.应用间接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EI)检测HKC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角蛋白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α-SMA阳性的HKC细胞百分数.结果不同浓度缬沙坦(0.1、1.0、10.0、100.0pg/ml)分别作用于HKC细胞48h后,IEI测定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及α-SMA抗原表达,与无血清对照组比无明显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得Val组表达α-SMA阳性的HKC细胞百分数分别为10.2%、5.6%、5.2%、0.9%,与无血清对照组(平均为3.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MCP-1+AAI+Val(0.1、1.0、10.0pg/ml)组HKC细胞培养48h后,表达α-SMA阳性的HKC细胞分别为17.3%、32.4%、10.0%,与阳性对照组(平均为91.8%)比较,下降非常显著(P均<0.005).结论 (1)缬沙坦单独作用对正常HKC细胞的转分化无明显影响.(2)缬沙坦对某些因素诱导的HKC细胞转分化可能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作者:文晓彦;郑法雷;孙阳;李艳;张晓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血液净化抢救食物中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一例

    患者,男,60岁,因早餐进食置速冻柜的过期汤圆,3h后出现头晕、胸闷、上腹隐痛、呕吐、排烂便.当时家人测其血压偏低,但未加以注意;晚上头晕加重,烦燥,血压测不清,家属即送本院急诊.患高血压病3年,冠心病2年.体查T36.8℃,血压未测到,四肢厥冷,脉搏扪不清,心音低钝,律整58次/min.即予插胃管、停留尿管、输液、血管活性药等抢救,血压回升至90~60/75~38mmHg,排尿50ml.

    作者:麦慈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顺铂肾小管损害中线粒体改变及氨基酸的保护作用

    我们观察了顺铂引起的肾小管细胞线粒体改变及8种L-氨基酸合剂对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作者:谢立平;C.Skrezek;H.Wand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血清生长激素结合蛋白浓度和肝脏生长激素受体表达与肾病大鼠生长障碍的关系

    目的探讨营养不良、肾病本身和糖皮质激素作为各自独立因素对大鼠血清生长激素结合蛋白(GHBP)及肝脏生长激素受体(CHR)表达的影响,阐明GHBP/GHR改变与肾病综合征(NS)大鼠生长障碍的关系.方法 24只周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成正常、食物对照、阿霉素(5mg·kg)肾病和地塞米松(1.8 mg·kg-1·d-1)治疗的阿霉素肾病4组.血清GHBP、GHBP-1浓度及肝脏GHR表达分别采用墨炭包被的葡聚糖蛋白分裂技术、凝胶层析和放射受体分析法检测.结果 1.和正常及食物对照组大鼠相比,肾病和激素治疗组血清GHBP和肝脏GHR的减低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食物对照组较正常组,激素治疗组较肾病组之减低,其差异无显著意义.2.血清GHBP-1浓度依正常、食物对照、肾病和激素治疗组顺序逐一减低.3.血清GHBP浓度及肝脏GHR表达与大鼠鼻-尾长度和体重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继发性营养不良和肾病本身所致的生长障碍与肝脏CHR表达下降引发的生长激素抵抗有关,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生长激素抵抗加重也是其生长障碍加剧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建华;易著文;张宝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核因子-κB在狼疮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了解狼疮肾炎(LN)肾组织中核因子(NP)-κB的表达并探讨其与LN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以NF-κB亚基P65单抗为抗体,采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PAAP法)检测LN肾组织NF-κB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肾小球内C-myc蛋白表达、LN活动指数、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狼疮肾炎肾组织中NF-κB表达较正常肾组织显著增高,以WHOⅣ型为显著.NF-κB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均有表达,但小管表达更显著.LN肾组织NF-κB阳性细胞数与肾小球C-myc蛋白表达量、肾组织活动指数、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损害显著相关.结论NF-κB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机制,肾组织中NF-κB的表达可作为反映狼疮肾组织活动病变和进行性肾损害的参考指标.

    作者:许韩师;叶任高;张式鸿;李小萍;杨琼琼;孙林;林穗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Alport综合征一家系中新的COL4A5基因突变

    目的了解我国X伴性显性(XD)遗传Alport综合征(AS)中COL4A5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来自7个XD-AS家系10个成员和100个正常人外周血DNA标本进行了COL4A5基因43号外显子的检测.结果在一个家系中发现4142C→T(Pro1314Ser)的转换突变,先证者与其弟、其母均发现有此异常.结论表明该突变为一遗传性突变.查阅基因库,未发现相同突变报道.

    作者:潘晓霞;陈楠;任红;张文;俞海瑾;王朝晖;黄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肾组织中细胞外基质和多囊蛋白-1的表达

    目的研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ADPKD)肾组织中细胞外基质和多囊蛋白-1的表达及与囊肿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标准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了多囊蛋白-1、纤连蛋白、层连蛋白、Ⅰ型胶原和Ⅳ型胶原在正常肾组织、胎肾组织和多囊肾组织中的分布和量的变化.结果在ADPKD囊肿肾组织中,这4种细胞外基质表达均明显增强,同时可见基底膜明显不规则增厚.纤连蛋白、层连蛋白和Ⅳ型胶原位于囊肿的基底膜中,而Ⅰ型胶原位于囊肿之间的间质中.多囊蛋白-1在多囊肾组织中表达增强.细胞外基质的分布与多囊蛋白-1有显著性相关.结论ADPKD肾组织中存在多囊蛋白-1和细胞外基质表达异常,多囊蛋白-1的异常表达可能引起细胞外基质的异常,并可能与,肾囊肿发生有关.

    作者:郑瑞英;梅长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加重大鼠阿霉素肾病病理损害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激素)至今仍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基本药物.但大剂量激素用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可以加重蛋白尿及肾脏高灌注状态[2],增加肾小球滤过膜对大分子蛋白的通透性[4],这些作用有可能促发或加重肾小球损害[1].至今为止大鼠阿霉素肾病,除了Bricio等报告[5]可能与肾小球产生白介素-1样细胞因子有关外,尚未见到其它与免疫损伤有关的证据.将激素用于阿霉素肾病模型,至少可以排除激素对体液免疫作用的干扰.因此我们做了激素对大鼠阿霉素肾病作用的研究,以了解激素对肾脏病理的影响.

    作者:崔世维;邵亚男;钱桐荪;蒋季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新月体肾炎患者肾组织中浸润细胞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肾组织各种浸润细胞在新月体肾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析56例各类新月体肾炎患者肾组织中CD68+及PCNA+细胞在各类新月体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并就它们与肾组织中CD4 及CD8+细胞浸润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本组新月体肾炎患者肾组织中 CD68+、PCNA+、CD4+及CD8+细胞均明显高于正常供肾组织.在Ⅰ型新月体肾炎患者肾组织中CD68+及PCNA+细胞数高于Ⅱ型及Ⅲ型新月体肾炎患者.肾间质CD4+与肾小球cD68+及PCNA+细胞数呈线性相关者主要表现在Ⅲ型及Ⅰ型新月体肾炎患者.结论肾间质CD4+与单核细胞及PCNA+细胞呈直线正相关可能为新月体肾炎患者活动与否的一种标志.在狼疮性新月体肾炎患者肾组织中CD4+及CD68+细胞浸润与血管炎及Ⅲ型新月体肾炎患者相似,提示这些患者在新月体的形成中主要由细胞免疫异常所参与.

    作者:唐政;吴燕;胡伟新;姚小丹;周红;陈惠萍;刘志红;黎磊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Alport综合征的诊断

    临床资料先证者,男,24岁,渔民.因持续泡沫尿16年,加重6个月伴乏力、夜尿增多于1995年10月入院.患者8岁时无诱因下发现尿混浊,查尿蛋白阳性,后尿蛋白持续+~++++,曾在当地中西医结合治疗半年,尿蛋白仍+~++.1995年4月于腹痛、腹泻、呕吐后出现尿中泡沫增多伴乏力、夜尿增多(2次/夜).查尿蛋白+++,红细胞+,BUN14.1mmol/L,Ser254μmol/L,UA606.7μmol/L,经抗炎、降尿酸、保肾等治疗,症状有所缓解,尿蛋白降至++,Scr211μmol/L,BUN9.82mmo/L.1995年8月24日起服强的松10mg,qod,其间2次复查尿蛋白++~+++.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病程中,无高血压、肉眼血尿.视力模糊7~8年,听力下降1~2年.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改良聚合酶链反应法快速诊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

    目的检测微小卫星体SM7快速诊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多囊肾病(ADPKD).方法应用改良二温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与PKD1位点紧密连锁的微小卫星体SM7,并对10个家系进行基因连锁分析.结果在10个家系103个家庭成员中,29例先证者,9例无症状者通过基因连锁分析得到确诊.结论改良二温式PCR法检测微小卫星体SM7可早期快速诊断ADPKD.

    作者:徐玉兰;刘毅;俞康;吴建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