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晓;叶任高;陈伟英;魏毅;许韩师;李幼姬;关伟民;余学清
糠醛(furfural)中毒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罕见,我院近期收治1例,经血液灌流(HP)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岩;张建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为改善腹膜透析患者厌食症所导致的低蛋白血症,提高生活质量,我们以自拟方参芪健胃汤治疗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厌食症患者31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成江;刘明日;钟百灵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地总结我科10多年来所积累的IgA肾病资料,包括各年龄组的发病率、临床、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524例IgA肾病按照年龄分成3组,根据各年龄组的临床及其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少儿组复发性肉眼血尿发生率高为47.2%,慢性肾损害为4.6%.青壮年组恶性高血压的发生率为3.8%,也称为恶性IgA肾病.老年组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高于上述两组.结论随着肾活检的广泛开展,少儿和老年的IgA肾病的发生率也增加,尤其是少儿,必须加强对他们的随访.老年人疑为IgA肾病者,必须及时肾活检.青壮年IgA肾病仍然占大部分比例.
作者:郝翠兰;陈瑾君;张慧新;盛征;俞建民;储谦;董德长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联机尿素监测仪(UM)在临床使用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使用UM监测了17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的尿素清除率(Kt/V)、标准蛋白分解率(Npcr)、溶质清除指数(SRI)、尿素清除总量(REM)及尿素分布容积(V).结果UM测得的REM与透析液定量法(DDQ)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与传统尿素动力模型(UKM)计算结果相比,UM测得的Kt/V及Npcr差别亦无显著意义.12例患者使用UM连续监测3次透析,每次透析的Kt/V和Npcr相对恒定,但REM及透析前BUN逐次下降.结论与传统UKM相比,UM可提供更准确的透析充分性指标.
作者:李莉;李学旺;刘红;李艳;杨桂琴;赵建成 刊期: 2000年第05期
毛霉菌病(mucormycosis)是由毛霉目真菌引起的深部真菌病,泌尿系统毛霉菌病有关报道甚少,我科近收治1例泌尿系统毛霉菌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健飞;李舒凡;冯江敏;王力宁;周希静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能够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延缓肾小球硬化的发生[1];然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拮抗剂(AT1RA)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尚不清楚.我们通过观察AT1RA--缬纱坦(valsartan)对糖尿病大鼠蛋白尿、血压及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原癌基因蛋白c-Fos的影响,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和机理.
作者:张有才;刘章锁;张华;张明轩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特征.方法以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实验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组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原位杂交及Northernblot检测6只正常及30只模型大鼠肾组织TGF-β1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6只正常大鼠肾组织TGF-β1主要位于皮髓交界处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免疫组化平均阳性表达率为(4.2±0.8)%;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表达增加,给药1~5周,30只模型肾组织TGF-β1免疫组化平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0.4)%、(9.6±0.5)%、(11.5±1.0)%、(16.6±0.8)%及(17.8±0.9)%.各实验组TGF-β1平均阳性表达率均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实验组的TGF-β1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而且随着肾小管损伤和间质纤维化的日益加重,实验第5周TGF-β1mRNA表达量高.结论TGF-β1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主要由受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通过自分泌及旁分泌途径发挥促纤维化作用.
作者:孙铭柱;徐曼;邹万忠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骨调素(OPN)反义寡核苷酸对间质性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OPN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一侧输尿管梗阻(UUO)所致的间质性肾炎为研究模型,肾动脉内注射全硫代修饰的OPN反义寡核苷酸,免疫组织化学双染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OPN的表达及巨噬细胞的浸润.结果OPN及其mRNA在间质性肾炎的发展过程中表达明显升高,巨噬细胞的局部浸润均发生在过度表达OPN的肾小管周围;OPN反义寡核苷酸能显著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OPN及其mRNA的表达,减少巨噬细胞的局部浸润.结论OPN反义寡核苷酸可能通过抑制OPNmRNA转录和翻译的方式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OPN的表达.
作者:陈永雄;余学清;孙玉玲;陈伟英;黄凌虹;吕军;范崇伦;尹培达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随着影像学设备特别是CT及介入放射学的普遍应用,使用造影剂后导致或加重肾功能损害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对造影剂引起肾中毒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中,我们探讨造影剂肾病(CAN)的发生机制,同时初步探讨钙通道拮抗剂及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离体肾小管上皮细胞造影剂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
作者:郝文科;史伟;黄柳一;钱芸娟;俞生;梁润宽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病历摘要患者,女,1952年4月出生,身高165cm,体重70kg,体表面积1.77m2.
作者:林爱武;姚强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低密度脂蛋白(LDL)及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系膜细胞(HMC)增殖和细胞毒性作用,及对培养细胞上清Ⅳ型胶原的含量及表达Ⅳ型胶原α1链mRNA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HMC培养,H3-thymidine掺入研究人系膜细胞增殖,LDL释放实验研究细胞毒作用,ELISA法测定Ⅳ型胶原含量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研究Ⅳ型胶原α1链mRNA表达.结果LDL能刺激HMC增殖;低浓度ox-LDL抑制HMC增殖,高浓度ox-LDL剂量依赖性表现细胞毒性作用;LDL和低浓度ox-LDL能通过上调HMC表达Ⅳ型胶原α1链mRNA促进其产生Ⅳ型胶原.结论LDL在引起和促进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一定作用,LDL氧化后,可加重该作用.
作者:陶建瓴;李学旺;苏颖;段琳;林嘉友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高血压是引起血液透析(血透)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和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因素.欧洲的记录显示831的透析患者需要降压药物,50%~85%的充分透析的患者血压没有完全控制[1].在美国,Salem[2]对649个血透患者的调查显示72%的患者有高血压,并表现出对降压药物的抵抗.为了研究透析对血压的影响,我们设计了透析液钠浓度变化曲线,并与标准曲线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娄探奇;彭晖;陈珠江;石成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现将我院经肾活检诊断为肾淀粉样变9例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峰;朱起之;童俊荣;赖晃文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模型中的表达.方法以小鼠抗大鼠Thy1.1单克隆抗体单次尾静脉注射诱导的大鼠MsPGN模型,病理观察分析该模型的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Northern杂交分析肾小球前内皮素(ppET-1)mRNA表达水平;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肾小球ET-1蛋白水平.结果在大鼠MsPGN模型中,第2d系膜细胞溶解消失,第4d系膜细胞增生,第6d系膜细胞明显增生伴系膜基质增生.MsPGN大鼠肾小球ppET-1mRNA表达上调,于第4d的表达趋势强.肾小球ET-1蛋白分别于第2d、第6d两次明显升高[(87.13±20.16)ng/g,(100.19±14.16)ng/g],与对照组[(46.50±4.28)ng/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MsPGN模型中,伴随着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产生的ET-1增加,提示ET-1可能参与了体内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
作者:李美花;谌贻璞;黄泓;鄂洁 刊期: 2000年第05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人们发现众多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些物质的共同信号传导途径或作用往往通过蛋白激酶C(protem kinase C,PKC)介导.我们利用λ-32PATP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探讨糖尿病肾病发病过程的不同阶段肾小球PKC活性变化规律.
作者:范秋灵;王力宁;周华;姚丽;周希静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黄芪皂甙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黄芪皂甙或黄芪皂甙血清处理经人重组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BB)刺激的培养的人系膜细胞,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系膜细胞的增殖和Ⅳ型胶原分泌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β1整合素基因的表达.结果经黄芪皂甙或黄芪血清处理72h后,由PDGF-BB诱导的系膜细胞的增殖与未经处理的对照组相比呈显著抑制,并呈剂量依赖效应(P<0.05);黄芪皂甙或黄芪血清作用24h后,经PDGF-BB诱导的系膜细胞分泌的Ⅳ型胶原蛋白浓度和β1整合素mRNA水平均较未经用药的对照组有显著下降,并与剂量呈一定相关(P<0.05和P<0.01);β1整合素mRNA表达下调与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抑制和Ⅳ型胶原蛋白浓度分泌下降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P<0.05和P<0.01).结论黄芪皂甙可抑制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抑制基质的过度生成和下调细胞表面β1整合素mRNA的表达.
作者:倪兆慧;张庆怡;钱家麒;王利民;王健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腹膜透析(PD)装置的不断改进,PD并发感染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而腹膜溶质转运障碍等原因所致透析不充分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增加PD时腹膜对溶质清除,减少蛋白质的丢失,成为目前急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我们通过观察中药川芎嗪对腹膜溶质转运的影响,以期为其预防及改善腹膜转运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朱忠华;彭维毅;朱红艳;杨晓;邓安国 刊期: 2000年第05期
在某些肾小球疾病中尿补体C3、C4和终末补体复合物C5b-9为阳性,可能在发病机理、临床分型和判断治疗效果方面存在潜在意义.我们测定了53例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PSGN)患儿的尿C3(UC3),并与有关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娃莎;李超雄;周霞;谈柏浓;周树留 刊期: 2000年第05期
紫癜性肾炎(anaphylactoid purpura nephritis,APN)是儿童继发性肾脏疾病中常见疾病之一,以全身坏死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决定APN临床发生发展重要指标为肾脏病理改变程度及病理进展情况.以往研究均为APN肾脏病理定性分析,缺乏定量标准,我们制定肾脏病理改变评分标准,对30例APN肾小球、肾小管病理改变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其与临床表现预后之间的关系,为APN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吴小川;易著文;赵维玲;何小解;党西强 刊期: 200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