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干预在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中预防控制的应用效果分析

张琴;王玉华

关键词:传染病, 健康教育, 预防控制,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在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中预防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未实施健康教育的854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健康教育的876例患者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患者对传染病基本知识掌握度和本院传染病防控措施的满意度.结果:整理调查问卷结果,表明经过系统地健康教育干预,研究组患者传染病患病率降低为1.1%,效果显著,P<0.05.同时,患者对传染病基础知识及预防知识的掌握程度由70.4%提高至93.9%,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在结核、艾滋病及乙肝传染病中预防控制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升患者对传染病防控知识掌握度和满意度,该方案可推广应用.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对比探讨

    目的:观察并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AMI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后者在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并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AMI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王明博;郑柠;刘瑾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风湿免疫病患者应用生物制剂的综合性护理干预

    目的:针对风湿免疫病患者应用生物制剂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7月,到我院治疗的110例风湿免疫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生物制剂治疗,对照组55例,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55例,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综合性护理干预,心悸、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6%,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应用生物制剂治疗的风湿免疫病患者具有积极作用,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魏丽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人性化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产妇的人性化护理方法,观察其对分娩方式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将84例初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设常规护理组与人性化护理组,每组随机分配患者42例.对常规护理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对人性化护理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人性化护理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对比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人性化护理的实施,可以提高产妇的阴道分娩率,并降低其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作者:刘芳明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全程护理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小儿鼾症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小儿鼾症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鼾症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45例围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围术期行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鼾症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围术期行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王艳玲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银川地区不同职业人群健康体检代谢相关性疾病指标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职业人群健康体检代谢相关指标及代谢性疾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在宁夏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银川市某区1435例市民为调查对象,分析不同职业人群中血糖、血压、血脂、血尿酸、BMI等代谢性疾病指标检出情况.结果:不同职业相比,高血压检出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相比,超重及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男性检出率均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段相比,超重及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检出率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代谢性疾病在我区在职人员中普遍存在,尽早开展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慢病风险和发病率意义重大.

    作者:赵茜;孟岚;董建伟;张宏;吕永涛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进展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于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引起关节功能严重障碍,是一种致残率极高的骨关节疾病.本文就目前国内外主要文献对各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

    作者:王全灵;胡春玲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应用

    目的:将品管圈应用于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后调查2013年1月1日~5月31日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对结果的存在问题提出改善计划并实施,再次调查2013年6月1日~10月1日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后,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由5.56%降至0%.结论:对住院患者开展预防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胃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管理的质量,并切实减少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作者:严凤娇;胡丽茎;张蕾;吴洁丽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肠内营养经导管泵入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各种疾病使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抽取70例使用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护理要点,并提出观察要点.结果:70例患者中,1例发生误吸,后经治疗、护理后好转,3例出现腹泻,减慢营养液使用速度及对症处理后好转,66例使用过程中未诉不适.结论:正确的护理及有效的观察对肠内营养的使用至关重要,可加速病人的康复.

    作者:赵利文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及康复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及临床康复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8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GUSS进行早期吞咽障碍筛查,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吞咽功能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出血患者术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作者:孙宝莉;杨恩萍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排便、奶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目的:探究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排便、奶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为临床医学提供治疗经验,帮助患儿恢复身体健康.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确诊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患者资料90例,并选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90例新生儿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人数均为45例.对对照组的患者患儿进行常规护理的护理方式照料患儿的基础生活以及基础治疗,而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儿的常规模式基础上加以抚触护理的护理方式进行身体照料,一段时间的护理结束之后,根据两组患儿的护理排便情况、每日奶量睡眠情况、护理前后的经皮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水平等等,数据对比得出有效结论.结果:一段时间的护理结束之后,观察组患儿每日的奶量和睡眠时间都比对照组的情况更加优良,而且排便次数要多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患儿的经皮黄疸指数和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有明显下降,而观察组的患儿下降情况更加明显.结论:对新生儿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抚触护理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患儿的排便奶量及身体有关物质含量,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建议临床上广泛使用抚触护理的方式帮助患儿恢复身体健康.

    作者:冀萍;杨丽娟;张瑞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探讨环境监测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为有效的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相关部门必须做好环境检测,对环境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本文通过分析环境监测的现状,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蔡有根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医养护模式下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当今社会,全球老龄化是一个必然趋势,我国的老龄人口多,在全世界老年人口中,约占比20.00%.社会老龄化加剧,亟需培养一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健康需求.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医养护模式下,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希望可以顺应社会老龄化趋势的需要,以促进老龄化社会健康发展.

    作者:杨蕾;郭洪涛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不同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小切口)对胆囊结石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均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全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全切除术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至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33%,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用于治疗胆囊结石患者时,可以明显减少术中的出血量,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胆囊结石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庆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IL-37在炎症相关疾病中的新进展

    IL-37是IL1家族成员,在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对近期IL-37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志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共1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经过不同方式护理,干预组患儿每天睡眠时间和喂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体重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新生儿护理中,采用发展性照顾护理能够促进早产儿体重的增长,加快早产儿病情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宋蕾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探讨需氧菌性阴道炎临床微生态研究及治疗效果

    目的:针对需氧菌性阴道炎探讨其在临床微生态中的研究和展开治疗后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妇科科室收治患有阴道炎的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展开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并探讨治疗效果.结果:80例确诊为感染了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有大约32.50%(26/80)的患者确诊为单纯性需氧菌性阴道炎;剩下67.50%(54/80)的患者确诊为混合型需氧菌性阴道炎.结论:针对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对其应该展开多种细菌检查,确诊患者感染情况后选择佳治疗方案,患者方能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传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和传统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抢救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为本次实验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并结合临床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措施,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观察两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后的病情变化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后,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时间、住院费用、发病抢救时间、抢救后卧床时间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统一判定标准(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统一判定标准(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能够为患者赢得佳的抢救时间,大大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还可以优化患者的康复效果、加快患者的康复时间、降低患者的经济压力.急诊护理措施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在临床治疗领域具有进一步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吕亚丽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65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n=32)和护理组(n=33),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1.25%,护理组为96.97%,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护理方式应用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间,对患者治疗起到促进作用,疗效显著,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谷瑞瑜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优质护理干预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则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对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且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任春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优化护理安全管理在创伤ICU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分析对创伤ICU患者实行优化护理安全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40例创伤患者,以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两组,实行基本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实行优化护理安全管理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情况.结果:经不同方法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92.01±3.7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81.66±5.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安全管理在ICU创伤患者护理中起着主要的辅助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元元 刊期: 2017年第28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