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明
目的:探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本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均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60例患者经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后,治疗有效率98.33%,复发率为3.33%.结论:对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疗效显著,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凤强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老年重症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老年重症患者40例,依据护理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实施常规护理的20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的20例患者为研究组,后比对护理效果.结果: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满意度100.0%同参照组65.0%比对明显较高,组间数据检验后呈P<0.05.结论:老年重症患者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以使治疗效果得以保证,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作者:荣婷婷 刊期: 2017年第28期
IL-37是IL1家族成员,在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认为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将对近期IL-37及其在相关疾病中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志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儿营养摄入不足时,留置胃管进行持续肠内营养输入,可维持其生命、提供营养、预防并发症.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临床上非计划性拔管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就此类留置胃管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做一综述.
作者:李晓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针对胆囊结石术后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模式,观察其改善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术后疼痛护理,而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和疼痛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囊结石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疼痛持续时间,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程小蓉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针对需氧菌性阴道炎探讨其在临床微生态中的研究和展开治疗后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妇科科室收治患有阴道炎的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展开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并探讨治疗效果.结果:80例确诊为感染了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有大约32.50%(26/80)的患者确诊为单纯性需氧菌性阴道炎;剩下67.50%(54/80)的患者确诊为混合型需氧菌性阴道炎.结论:针对需氧菌性阴道炎患者对其应该展开多种细菌检查,确诊患者感染情况后选择佳治疗方案,患者方能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小儿康颗粒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8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组49例.参照组,给予肠安颗粒治疗,治疗组,联合小儿康颗粒与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对比临床疗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46/49),参照组为81.6%(40/49),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康颗粒与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凤芹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对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护理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患者79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一般资料中的护理经验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头皮下积液2例,肺部感染3例,高热32例,听力下降或耳鸣13例,唇周疱疹2例,面部麻木6例,患侧轻度面瘫13例,头痛29例,呕吐、恶心44例,术后头晕65例.为患者提供对症治疗后,并发症症状均得到缓解.死亡1例.结论:对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持续的跟踪,有针对性地采用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水平,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史欢欢 刊期: 2017年第28期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也被称为快通道外科(Fast track Surgery FTS)或快速康复外科,指为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在围术期采用一系列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术后心理和生理的创伤应激反应,从而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再入院风险,同时降低住院费用.它的目标主要靠麻醉、微创手术、以及围手术期护理3个环节来实现.现将快速康复理念应用于骨科围手术期护理中,从术前健康宣教、术前禁食禁饮、术前皮肤准备、术中及术后预防低体温、引流管及导尿管的护理、术后早期进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出院管理八个方面论述了骨科围手术期护理新理念.
作者:陈海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为了能够研究优质护理对于普外科术后患者疼痛感的影响.方法:选取院内94例患者,按照时间将其划分为两个小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优质护理方法,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感情况,分析优质护理对于普外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结论:优质护理相对于常规护理方法,无论是在24小时候的疼痛感还是72小时之后的疼痛感,都要优于常规护理方法.因此,应当加强优质护理方法的推广.
作者:周方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观察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例初次献血者(2016年2月17日到2017年2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不实施强化心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强化心理干预),各100例,对比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初次献血人员献血反应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9.00%,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结论:对初次献血者实施强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其献血反应,使献血者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值得研究.
作者:刘海红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小儿鼾症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鼾症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45例围术期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围术期行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鼾症行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围术期行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王艳玲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研究膝半月板受损之后,采用关节镜和MRI进行诊断的异同以及二者的不同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膝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案例资料80例,分别在关节镜以及MRI的辅助下进行受损级别的确定,对比两种手段所显示出来的结果差异.结果:MRI信号显示,80例膝半月板受损患者当中,有一级损伤患者23例,二级损伤患者34例,三级损伤患者23例;关节镜观察结果显示,一级损伤患者有24例,二级损伤患者30例,三级损伤患者26例.可见MRI信号测试的准确性为91.2%,敏感性为90%.结论:在诊断膝半月板损伤患者的受损程度时,采用MRI技术对于提升诊断的准确性以及定位患者的损伤类别、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方案上具有积极的作用,这一手段值得临床应用并加以推广.
作者:郎岩;孙金锋;霍丙胜;师彦敏 刊期: 2017年第28期
按照《贵州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工作规范(试行)》要求,黔西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于2016年9月22日下午组织县级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对王诗帅接种二价脊灰疫苗(bOPV)后发生死亡的事件进行调查核实,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余林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通过防止性措施预防和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方法:2014年7月~2016年5月于我院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采取术前积极控制全身疾病,加强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患肢末梢血运及感觉运动,并逐步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常规应用抗凝及扩容改善循环对症治疗,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结果:实验组术后下肢DVT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2h、12h、24hTEG的R和K高于对照组,而CI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及舒适度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和治疗性护理措施可明显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贺丽花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外科伤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对1350例对照组患者的外科伤口感染与1260例实验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伤口感染51例,感染率为3.8%,实验组伤口感染6例,感染率为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规范无菌操作,加强手术室管理和术后伤口护理,可有效降低外科伤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冬娣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对中药炮制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应用疗效展开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所接收的需要中药治疗的患者2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20例,实验组患者随机再分为三组,设定为A、B和C组,各40例.对照组不予以进行中药炮制处理,而实验组则接受中药炮制处理,其中,A组选择挥发油类药物,B组选择苷类药物,C组选择生物碱类药物,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有5例,腹胀腹痛的有5例,惊厥抽搐的有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10.0%;实验组患者中,C组出现恶心呕吐的有3例,而A组与B组却未出现不良反应,可得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上,实验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药炮制方法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极低,安全可靠,其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耿红 刊期: 2017年第28期
在当前互联网新时代的背景下,通过互联网和网络资源给外科学教学方面也带来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因此我院开展对互联网和网络技术以及资源等在外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以便于更好的利用互联网资源,有效的提高外科学的教学成果.
作者:张兵钱;唐全;凌斌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择于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治疗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降压药治疗,参考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全面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血压达标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压达标概率为87.50%,参考组患者血压达标概率为52.5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相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参考组,差距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有效提升了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血压控制到平稳状态,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曲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目的:主要对比了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以及传统护理对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急诊科室接受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为38例,对照组主要应用传统护理进行急诊抢救,观察组则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对两组抢救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得出具体的比较结果.结果:在诊断、等待、治疗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上,观察组患者要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的成功率.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心肌梗死复发率为7.89%,明显低于对照组23.68%的复发率,以上结果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过程,相比传统的护理模式,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可显示提升疾病的抢救效果,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陈丽娟 刊期: 2017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