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吴冬娣

关键词:外科伤口感染, 手术室, 预防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外科伤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对1350例对照组患者的外科伤口感染与1260例实验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伤口感染51例,感染率为3.8%,实验组伤口感染6例,感染率为0.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规范无菌操作,加强手术室管理和术后伤口护理,可有效降低外科伤口感染的发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创伤性血气胸急诊治疗中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并分析舒适护理对于创伤性血气胸在进行急诊治疗当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8月到2016年2月接收并治疗的创伤性血气胸患者86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急诊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采用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为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和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有对照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观察组又有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焦虑抑郁情况评分进行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指标和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创伤性血气胸患者在进行疾病治疗的时候,为患者配合舒适护理进行干预和指导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的情况,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王玲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抢救车的规范化管理方法及措施

    目的:探寻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保证抢救车内药品和物品在数量、质量及性能上的的完好性,提高抢救工作效率.方法:从统一设计抢救车示意图,建立统一规范的急救药品标识系统,采用封存式管理以及专人负责等角度入手制定管理策略.结果:能够有效节省护士交接班的时间,增强管理规范性,提高抢救工作效率.结论:抢救车的规范化管理能够提升抢救工作效率,确保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服务.

    作者:卢柳;杜纪璇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预防性护理对减少疫苗接种过程不良反应的效果

    目的:本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在疫苗接种中采用预防性护理对减少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来我院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160例接种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接种者采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接种者在常规性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预防性护理,对两组接种者不良反应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程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接种者不良反应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种者不良反应程度优于对照组接种者(P<0.05).结论:对乙肝疫苗接种者在接种过程中采用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还能够减轻疫苗接种过程中不良反应程度,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马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规范化健康教育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浅述

    近年来,临床数据显示,以脑梗死、脑出血为代表的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这类疾病普遍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残疾率.尽管随着近年来医药科技的长足进步,药物治疗显著的降低了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病死率,但是仍然有多数的患者在治疗后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

    作者:焦静敏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肿瘤科病人采取舒适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研究肿瘤科病人采取舒适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择于我院肿瘤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治疗的78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一般组和观察组,一般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舒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心理改善状态显著,明显优于一般组,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问卷调查得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43%,一般组患者护理满意度66.6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科病人予以舒适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加快患者更快更好的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且行之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费日杰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对比探讨

    目的:观察并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6例AMI患者为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后者在健康教育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并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度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AMI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可大大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在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

    作者:王明博;郑柠;刘瑾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护理干预在儿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儿科是医院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其护理的理念和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到其治疗效果.从患儿的情况考虑,儿童本身心智发展就不健全,加上生病期间他们的心情也会受到影响.而静脉输液作为临床当中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儿科护理当中一项基础性也是较有难度的操作.患儿对于输液通常会有一定的害怕和恐惧心理,因而在儿科当中经常会见到患儿由于害怕疼痛或者是由于内心的紧张而拒绝输液.这种抗拒不仅导致护士和患儿之间不能够较好的配合进行输液,同时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和减少一次性输液成功的概率.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能够较好的使用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提高输液的效率,同时还能够减少家长和护士间的纠纷.

    作者:席婷婷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一例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护理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威尔逊氏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病因为ATP7B基因突变使其表达产物P型铜转运ArIP酶功能缺陷而使胆汁排铜减少,导致肝脏及脑等组织中铜沉积而产生毒性损伤[1].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肝肾功能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F环.一般将WD分脑型、肝型和混合型.脑型以锥体外系症状、精神症状为主,是临床中为常见的类型,此病病情发展缓慢,治疗以驱铜、阻止铜的吸收为主,是目前对症治疗有效的遗传病之一.其疗效与开始治疗的时间、饮食控制、是否坚持长期服药密切相关[2],故加强对WD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钱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2015年8月-2017年7月期间的84例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以抽签的方式随分为两组,护理组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其并发症和Harri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护理组的Harris评分以及住院时间均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润清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超声刀器械的清洗与保养

    超声刀是近些年医疗中的重要手段,是通过超声原理产生的超声波来对人体组织等部分进行切割,从而发挥超声波的超强穿透力,尤其是针对肿瘤组织的切割,可以象发挥聚集太阳能利用超声空化的作用来破除病变的肿瘤组织或者其他病变区域.进而让较大能量的超声波转变为热能,提高治疗效果.由于超声刀器械类型较多,结构较为复杂,在使用中和保养中容易出现较多的问题,为了保证超声刀器械的完好,就需要加强对超声刀器械的清洗和保养,从而减少使用中的故障,提高手术成功率[1].

    作者:陈少珍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Fugl-Meye、Barthel评分为(69.6±2.15)分、(83.8±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应评分(50.1±3.2)分、(62.8±2.1)分.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5%.且两组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蔡金山;孙娜娜;蔡阳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本文就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术的108例患者,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4例,参照组患者在围术期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床上活动时间、床下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更短,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也更高,均P<0.05.结论:在骨科手术中,在患者的围术期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还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可将其作为骨科手术患者的首选护理方案.

    作者:于建娜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112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护理.方法:分析我院自2014年至2016年间对1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宣教、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1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经术前、术后细致、精心的护理,全部患者均顺利出院,未发生不良后果.结论: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明显效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等优点,术前、术后的护理也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作者:吴琼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顺产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探讨

    目的:探讨顺产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此次纳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诊治的顺产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患者用药时作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用药时作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干预;对两组患者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5.7%比对照组67.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产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各种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并降低了产后感染率.

    作者:卢月村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应用

    目的:将品管圈应用于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对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并予以实施后调查2013年1月1日~5月31日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对结果的存在问题提出改善计划并实施,再次调查2013年6月1日~10月1日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后,住院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由5.56%降至0%.结论:对住院患者开展预防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胃管非计划性拔管预防管理的质量,并切实减少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作者:严凤娇;胡丽茎;张蕾;吴洁丽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卫生检测信息化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实验室质量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管理,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提升检验工作效率,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数据的社会公正性[1],增强卫生检测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及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等要求,对检验采集的样品,在检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全部实施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有效进行质量控制,提高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5],对促进卫生检测工作开展,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等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作者:徐常永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简述基本公共卫生慢病管项目在实施中存在的困难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慢性病(以下称为慢病)患者人数越来越多,慢病的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自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以来,慢病管理(主要为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作为重点也被纳入这一国家惠民政策.基本公共卫生慢病管理项目服务要求中提出:为35岁以上的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每年一次免费体检和四次面对面随访.结合近几年在广西自治区南宁市基本公卫慢病管理项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体会,简单阐述一下基本公卫慢病管理项目在基层医疗机构实际实施存在的困难.

    作者:付海永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实习护生护理差错的早期干预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护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护生向护理工作岗位过渡走向社会的必经阶段.然而,由于学生自身及带教老师等因素,均给临床带教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如何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使护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在临床实习中得到强化与升华,保证临床带教质量,是带教工作的主要责任和目标,也是护理管理者值得关注探讨的问题.我们科室在进行早期干预在预防护理差错中取得显著成效,现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就临床护理带教管理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者:王敏;马丽;韩思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发热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发热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为发热患者的急诊护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发热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给予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优良率为91.89%相比于对照组的78.38%,观察组优良率明显更高,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7.30%相比于对照组的83.78%,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热患者的急诊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得改善,治愈率得到了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明伟 刊期: 2017年第28期

  • 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2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5.73±0.26)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7.25±0.84)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知晓率81.97%,护理满意度95.0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展个性化知识宣教和护理指导,有效糖尿病提高患者的疾病知晓率,加强了患者的自我监管,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作者:倪涛 刊期: 2017年第28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