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艾军
目的:探讨运用微信对进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l~6月在我科进行首次IVF-ET治疗的患者,根据不同的进周医生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选取500例.对照组采用原来每周2次现场授课的宣教方式,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前焦虑抑郁程度、知识掌握程度、临床妊娠率等指标.结果:移植前一日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和知识掌握程度测评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妊娠率也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对IVF-ET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效果好,可提高临床妊娠率,无形中减少医患双方的接诊就诊时间.
作者:郭梅;韦立红;李忻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对比老年内科护理带教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常规教学法的有效性.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7月到我院老年内科实习的护生按照护理带教方法的区别分成观察组(案例教学法)与对照组(常规教学法),对比两组护生的各项成绩对比.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科室评分以及综合成绩等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老年内科护理带教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可明显提高护生的综合成绩,应全方位推广应用.
作者:程绪容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为小儿肺炎的患儿9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9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23%,数据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4.17%,对照组的发生率为12.50%,数据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护理能有效提升小儿肺炎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和症状改善的时间,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邵玥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究预防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将2015年1月到201 6年1月间未实施预防医学的时间段作为对照组,并在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间实施预防医学,同时将该时间段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社区居民的临床情况.结果:两组满意率比较明显为观察组较高,食物中毒发生率明显为观察组较低,同时健康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分析预防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使用情况发现,其能够提高居民的健康认知情况,改善其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率,因而在临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故值得借鉴和使用.
作者:刘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究小儿哮喘护理中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12月为时间区间,纳入60例小儿哮喘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各30例,分别予以常规扩理、舒适护理,对比效果.结果:研究组咳嗽、喘急、哮鸣音、呼吸困维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且研究组病情复发率、再入院率分别为3.33%(1/30)、0.00%(0/30),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0.00%(6/30)、13.00%(4/30),(P<0.05).结论:在小儿哮喘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可缩短患儿各种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优化预后,效果明显.
作者:付春香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分析门诊不合理处方及处理对策以及药学服务.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在门诊部开具的处方5000张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2015年3月之前所开具的处方分为常规组,其余分为实验组.常规组为针对不合理处方给予任何处理措施,实验组针对我门诊部不合理用药处方引发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检查并对比两个组别中不合理用药的数量.结果:实验组中不合理处方发生率(0.84%)显著低于常规组中不合理处方发生率(16.88%),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药学专业性不强是导致不合理处方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针对性改进措施,可以显著控制不合理处方的发生率,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文莉;崔文勇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调查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综合护理干预工作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且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之后对患者进行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常规组(行常规护理)与综合组(行综合护理).护理后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有效率等.结果:综合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值低于0.05;综合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段琼丽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分析88例早期胃癌胃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88例早期胃癌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究胃镜检查在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经胃镜检查,88例胃癌患者中,检出分化型胃癌患者50例,与病理检查结果(57例)对比,诊断符合率为87.72%(50/57);分化不良型患者占29例,病理检查结果检出36例,诊断符合率为80.56%(29/36),两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可通过胃镜检查将其分化类型进行判定,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术云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积累相关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3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妊娠率、排卵率、护理工作满意度等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妊娠率、排卵率、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升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率和排卵率,并且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对提高整体临床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谭玉梅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针对继发性癲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开展预防性护理的效果加以摸索.方法:本次研究共计纳入病例56例(均随机抽选自本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所接诊的继发性癲痛患者),随后于组内抽选28例,结合常规模式展开护理,即对照组,余下则施于预防性护理,即观察组.针对疗效间差异加以分析.结果:统计可知,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整体治疗有效率以及满意度层面均存在优势P<0.05.结论:对继发性癲痫患者施于预防性护理,有助于该部分患者恢复.
作者:赵彩虹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对顽固性心衰患者体内NT-proBNP和HIF-1α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顽固性心衰病人90例,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多巴酚丁胺组及联合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h、48h、7d及14d后采集血清检测血象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BNP)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结果:治疗前各组基线NT-proBNP和HIF-1α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24h、48h、7d及14d,左西孟旦组和联合组患者体内NT-proBNP和HIF-1α水平均低于多巴酚丁胺组,差距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组NT-proBNP和HIF-1α水平较单纯左西孟旦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左西孟旦与传统强心药物多巴酚丁胺相比,能更加有效的纠正心衰,降低NT-proBNP和HIF-1α水平.
作者:万俊 刊期: 2017年第26期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得以进行的前提.自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净化患者的佳选择,但是近年来随着透析人群构成的变化,糖尿病肾病、心功能不全及老龄患者明显增加,使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中层钙化、营养不良以及心液动力学的改变而增加心脏负担等因素给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建立带来困难.半永久血管通路已成为维特长期透析的及好补充形式.但是导管毕竟是体内异物,又需要长期存在于血管中,因而与导管相关并发症随着使用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多.出现血栓、纤维鞘形成,引起透析血流不畅、反复堵管以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等造成导管功能不良和功能丧失.因此如何减少半永久管其并发症,延长其使用时间,一直是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作者:孙培楠 刊期: 2017年第26期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新的医学模式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及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和过程.通过实施健康管理,将科学的生活方式提供给健康需求者,变被动的护理健康为主动的健康管理,更加有效地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从而以小投入获取大健康效益.
作者:孙艾军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分析普外科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就诊的100例患者,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划分为干预组(50例,常规护理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以及睡眠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0级疼痛率(52%)显著高于对照组(24%),干预组患者术后2级疼痛率(8%)、3级疼痛率(2%)显著低于对照组(26%、20%),两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外科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祥云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应用无创呼吸机联合甲强龙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进行观察,为临床提供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进行观察,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依次采用一般治疗方法和在一般治疗方法前提下采用无创呼吸机联合甲强龙治疗,评估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HR、RR、PaO2、PaCO2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HR、RR、PaO2、PaCO2改善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无创呼吸机联合甲强龙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具有增进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稳定生命体征)、改善低氧血症及二氧化碳潴留,减轻呼吸肌疲劳,改善预后,故此方案有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的价值.
作者:朱永春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某医院血液透析中心4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并采用罗世香等编制的《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两组对比实验组自我管理行为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强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宋姗姗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对照组(阿司匹林),2周的治疗心绞痛程度观察,发生心血管事件(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程度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主要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作者:李文波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和其它相关科研做参考.方法:选取我单位201 5年10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110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患者,观察组5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采取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治疗.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半年后,对两组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探究健康教育的应用.观察指标为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半年后,对照组患者的健康知识(包括生活习惯知识、运动知识、治疗方法知识等)掌握程度评分为(70.67±8.10)分,生活质量评分为(72.59±6.04)分,对治疗方式的满意的为40例,占总数的72.73%;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包括生活习惯知识、运动知识、治疗方法知识等)掌握程度评分为(85.49±4.14)分,生活质量评分为(83.03±3.26)分,对治疗方式的满意的为50例,占总数的90.90%.经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在上述观察指标上显著优于对照组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酒精性肝硬化的治疗方法上采取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治疗有显著的疗效,适合广泛应用和研究.
作者:杨萌;杨虹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2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组,每组46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者设定为对照组,实施风险管理者设定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估护理方案.结果: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3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83%,对照组为78.26%,两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时,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故有进一步推广的意义.
作者:程文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计施行风险护理管理降低手术室感染率的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7年7月100例手术病人分组.对照组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风险管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行风险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消毒隔离技术、手术室物品管理质量、风险防范意识评分;手术室感染率.结果:风险管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满意度80%(包含40例满意,10例不满意),风险管理组满意度96%(包含48例满意,2例不满意).风险管理组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消毒隔离技术、手术室物品管理质量、风险防范意识评分94.50±2.13分、97.50±3.24分、96.61±2.12分、97.50±2.51分高于对照组85.61±1.67分、86.51±1.61分、83.24±1.41分、85.22±2.61分,P<0.05.风险管理组手术室感染率6.00%低于对照组16.00%,P<0.05.结论:施行风险护理管理降低手术室感染率的价值高,可提升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护理服务质量,有效降低手术室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敖秀华 刊期: 2017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