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AG方案结合中药扶正解毒汤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20例

张娟娟;唐鹏

关键词:CAG方案, 扶正解毒汤, 急性髓系白血病
摘要:目的:观察CAG方案结合中药扶正解毒汤加减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应用CAG方治疗方法.结果:这2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有临床疗效的为15例(75%),在这15例中有13例完全缓解(65%),部分缓解的有2例(10%),无效5例(25%).结论:CAG方案结合中药扶正解毒汤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好,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较少,缓解率更高.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患者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调查及临床干预研究

    目的:研究住院患者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干预措施.方法:2016年6月~10月以及2017年1月~5月期间,每月随机从全院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16个病区中分别选取3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均为240例住院患者.结果:学历越高,家庭月收入越低,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依从性越差;各职业类型中,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依从性差的是干部,依从性好的是农民;中青年患者,慢性疾病患者,对医护服务不满意的住院患者,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依从性相对较差.结论:本研究表明,住院患者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依从性不佳,与其年龄、学历、职业、患病情况、医护服务、家庭经济等存在紧密联系.通过加大宣传力度,针对性地普及中医适宜技术,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和心理干预等措施,住院患者中医适宜技术治疗依从性较前明显提高.

    作者:王菲菲;刘晓之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某骨科医院2015-2016年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探讨某骨科医院2015-2016年临床发生的6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近两年临床上报的62例ADR报告,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类别、ADR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和处理结果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药物包括6个类别19个品种,其中,骨折愈合促进剂的ADR发生率为35.48%,用药风险高;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和呼吸系统损害等;男性患者(64.51%)多于女性(35.49%);未出现严重的和新的ADR,所有患者均好转或治愈.结论:临床医生应严格加强骨折愈合促进剂的规范使用,关注男性患者用药情况,有效降低ADR的发生.

    作者:崔鸿江;刘文辉;吴晓忠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千根草水提物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千根草水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320mg/kg/d1),千根草水提物低(5g/kg/d)、中(10g/kg/d)、高剂量组(20g/kg/d),并设正常对照组.连续ig给药15d,在相应时间采血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并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千根草水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小鼠有显著降低血糖的作用(P<0.01或0.05),千根草水提物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糖尿病小鼠糖耐量.结论:千根草水提物具有降血糖作用,对糖尿病的防治有良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叶俊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草酸浓度测定研究进展

    肾结石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成分是草酸钙,准确测定体内草酸浓度是临床检验中判断结石成因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对食物中草酸及其盐含量的测定,对预防和治疗肾结石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天怡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NICU宝宝入院时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新生儿科NICU宝宝入院时对家属作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12月上、下午(非急诊)入住我科NICU的80例宝宝家属为研究对象,通过入NICU时(医嘱处置前专人主动及时)对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家属焦虑程度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宝宝家属焦虑程度从86.25%下降至53.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入院时及时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减少家长紧张、焦虑、绝望、自责、无助等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增加对医务人员的理解、信任,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改善;促进医患关系的亲密与和谐.

    作者:何涛;王浩;周碧琼;唐泽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化学重编程技术在再生医学中的前景展望

    化学重编程技术使用化学小分子诱导体细胞转化为多能干细胞,大大改善了之前转基因手段的操作复杂度和遗传安全性,是向再生医学转化的重要突破.尽管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还没有完全达到临床实用化应用的要求,但其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应用潜力已经开始显现.生物、医学、化学、材料科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交叉融合也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促进化学重编程技术向深度和广度迈进.

    作者:潘惠昀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传统中药饮片与中药免煎颗粒治疗多类型感冒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目的:探讨传统中药饮片与中药免煎颗粒治疗多类型感冒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多类型感冒患者2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1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饮片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免煎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风寒感冒、阴虚感冒、风热感冒患者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传统中药饮片与中药免煎颗粒治疗多类型感冒的效果以及安全性相当,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林莺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1例距骨脱位的漏诊及复位失败分析

    距骨脱位的发生率不高,倘若对距骨脱位进行诊断时仅仅依靠X线片,往往会增加误诊的几率.为了得到明确的诊断结果,需要考虑患者的病史,对患者实施查体,有需要时,还要对患者进行CT检查.而为了实现良好的复位效果,需要对受伤机制加以了解.曾有1例距骨脱位患者经明确诊断和手法复位,得到成功复位效果,且对其予以石膏外翻位固定.但是在此之前曾经误诊,且有过1次复位失败的情况.本文就该患者距骨脱位的漏诊及复位失败进行分析,以总结经验.

    作者:谭从刚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两种膈肌胃固定对食管-胃弓下吻合术后胃排空功能的影响

    目的:对于传统食管胃吻合以及不对称膈胃固定术对于患者胃排空功能所产生的影响对于研究和探讨.方法:以本院自2013年5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00例,随机的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所有的患者手术均采用左胸后外侧的切口进入胸腔,并且所有的患者都采用吻合器进行吻合.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食管-胃弓下吻合,并且进行对称型的膈肌胃固定术;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食管-胃吻合并给采用非对称的膈胃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并且对于两组患者手术后相关并发症(胃排空障碍等)的发生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于两组患者的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胃排空障碍等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总体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不对称的膈胃固定术,对于更好的提升胃排空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胸腔内胃部的张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手术后胃排空的相关障碍,对于降低患者手术后的相关并发症以及提升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荣林;赵瑞兴;马俊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提高医院统计病历档案的质量是做好信息统计工作的前提

    病历档案是医院日常医疗工作的历史记录,也是主要的信息来源渠道,真实可靠的病历档案信息是开展信息统计工作的重要前提.针对当前存在的病案内容不完善、日常记录不全、不真实,以及病案遗失、外流等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

    作者:王乐雨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1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导致药物热的临床分析

    目的:本文通过1例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药物热临床实践介绍,分析其致药物热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中准确的判断药物热,避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介绍了1例急性膀胱炎、急性前列腺炎患者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治疗病情好转后再次出现发热的治疗实践.实施药学监护,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处理方式等终达成对药物热的分析和判定,协助医师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的安全用药提供支持.结果:通过观察患者症状、实验室检查及查阅相关文献,初步判定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药物热,该患者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后未再发热.经过10余日的治疗,该患者一般状态较前明显好转,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康复出院.结论:药物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不易被临床医生所重视,这恰恰是临床药师发挥作用,促进合理用药的切入点.虽然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目前没有致药物热的特异性诊断标准,但其发生仍有一定的规律.临床药师可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对患者发热时间及症状与用药时间、单位累积量的相关性分析,结合血常规、CRP等实验室指标综合考虑,帮助医师对药物热做出鉴别诊断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避免误诊造成抗菌药物的滥用.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门诊医生

    目前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是有些医生迫于压力和利益的诱惑,破坏了医生的良好形象.其次,多数医生依赖高科技检验及检查手段,而忽视了人文关怀与病人的交流沟通,缺少细致的问诊,缺乏基本的查体、物理检查,导致对病人重视不够.而部分病人,对自己所得疾病认识不足,对疾病预后期望过高,对医生不信任,导致医患之间信托关系失衡.故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该文旨在探讨如何做好一名门诊医生,为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建立良好的信托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稳定社会意义重大.

    作者:张永刚;高伟;王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PDCA循环方法在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PDCA循环方法在医院感染消毒隔离管理中的应用探讨.方法:随机抽取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患者310例,按照入院治疗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各项消毒合格率,以及问卷调查医院感染的预防情况.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者使用PDCA循环方法进行消毒隔离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现象.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金昌市宫颈癌检查项目效果分析及阳性病例管理模式探讨

    目的:了解2012年-2016年甘肃省金昌市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情况,探讨阳性病例的规范化随访和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提高早诊早治率提供参考.方法:采取自愿原则,在金昌市35-64岁已婚农村妇女中筛查宫颈癌,通过妇科检查、宫颈刮片、HPV检查、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等检查方法筛查宫颈癌.结果:2012年-2016年金昌市宫颈癌筛查25000人,阴道镜检查率2012年低(39.07%),2016年高(92.06%),呈逐年递增的趋势,P<0.05有显著性差异.5年共检出CINⅠ53例;CINⅡ及CINⅢ36例;浸润癌13例.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宫颈癌早诊率也相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结论:部分农村妇女对宫颈癌的认识及防范意识还比较淡薄,拓宽宣传途径,让广大群众了解宫颈癌检查的重要性,探索建立健康教育、宫颈癌筛查、阳性病例诊治和随访管理为一体的防治模式和协助机制已势在必行.

    作者:石成霞;张治华;赵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原发性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Sarcopenia)是一种以增龄为基础,同时伴有骨骼肌量减少、力量下降和功能减退为特征的综合退行性病征.因其严重影响老年人正常活动能力,降低其生活质量并干扰疾病预后、增加失能和死亡风险,故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国外相关研究起步较早,但其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尚未有统一定论.国内相关领域的临床研究很少,有待进一步推进.

    作者:蔡金鑫;王瑾;马向华;赵婷;曾珊;徐冬连;徐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依据24h眼压峰值的青光眼个性化药物治疗观察

    目的:评价依据24h眼压峰值的青光眼个性化药物治疗观察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以2015年2月~2017年1月,医院眼科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84例,根据患者的意愿、结合随机分组方法,对照组入组91例,观察组入组93例.对照组控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疾病,对于急性发作,持续高眼压对象,静脉滴注甘露醇降眼压,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进行行为指导,院外采用0.004%曲伏前列腺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急性期得到控制后,进行24h眼内压的监测,据患者的眼内压波动情况、峰值眼压、峰值眼压的时间波动幅度,制定个体化的局部降眼压药物方案.结果:观察组完成研究88例,对照组85例.3个月后观察组视野MD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视野MD水平、矫正视力下降值高于对照组,视觉电生理检查P-VEP上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24h眼压峰值的青光眼个性化药物治疗可增进疗效.

    作者:张金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检测临产孕妇96例血凝四项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临产孕妇血凝四项结果,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临产孕妇中抽取96例作为研究组,从同一时期来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育龄期妇女中抽取9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组别相关血凝指标.结果:研究组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A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时间)指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FIB(血浆纤维蛋白原)指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临产的孕妇血液凝固性提高,对血凝四项结果进行检测与分析可以起到并发症预防的作用.

    作者:袁玉娥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儿童保健门诊微量元素检测对儿童保健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儿童保健门诊微量元素检测对儿童保健的影响.方法:收取我院120例门诊保健儿童,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11日直至2016年3月20日,并将门诊保健儿童分为四组,每组30例(学龄组、学龄前组、幼儿组、婴儿组),使用电化学分析法对四组儿童的微量元素进行检测.结果:根据表1结果显示,在不同年龄段儿童微量元素缺乏较为普遍,在学龄组、学龄前组、幼儿组、婴儿组四组儿童中,其中以铁、锌缺乏较为常见,其他微量元素四组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缺乏镁、铅、铜、铁、锌、钙等因素,为了提高儿童体质量,需要合理平衡膳食,促进儿童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作者:宋敏;赵卫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推进内控体系建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本文首先阐述了内控体系概念和作用,然后以亦庄医院的内控体系建设为实例,论述了建设内控体系的措施,所取得的成效,依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今后发展的展望.

    作者:陈宝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6年7月-2017年4月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观察的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均等的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室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细节护理,通过评价指标的内容对两组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组在手术的器械管理准备、手术室环境评价、消毒隔离评价以及医师护理能力方面的综合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手术中发生的患者手术感染或者医务人员手术感染的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手术室的综合护理质量,还可以降低手术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增强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和信赖度,所以,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有显著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秀珍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