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草酸浓度测定研究进展

吴天怡

关键词:草酸, 肾结石
摘要:肾结石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成分是草酸钙,准确测定体内草酸浓度是临床检验中判断结石成因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对食物中草酸及其盐含量的测定,对预防和治疗肾结石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联用血府逐瘀汤结合西医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经过血府逐瘀汤结合西医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选用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中西医组和西医组各41例,西医组采用西药治疗,中西医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血府逐瘀汤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中西医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组,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NIHSS评分、ADL评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对比西医组NIHSS评分、ADL评分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府逐瘀汤结合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神经功能系统,控制了梗死面积,保护心脑血管和细胞,患者的自我生活能力得到提升,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蛋白质组学在胰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胰腺癌发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病情进展迅速,肿瘤侵袭能力强,手 术 难 度 大、对化疗不敏感,是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胰腺癌是所有癌症死 因 的 第 6 位,而 在 美 国 居 第 4 位[1].手 术 是 胰腺癌唯 一 有 效 的 治 疗 手 段,而 胰 腺 癌 诊 断 时,只 有 15 - - 20% 的 患 者 拥 有 手 术 机会[2].因此早期诊断胰腺癌才是治疗 胰 腺 癌 的 关 键. 本 文 就 目 前 胰 腺 癌 早 期 肿 瘤标志物的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宋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加强医院饮食营养卫生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目的:提高医院饮食营养方面的重视,防止营养比率不达标以及食品质量不合格等相关的突发事件发生.方法:加大对负责餐饮服务等相关人员的监管力度,制定增强饮食营养卫生管理的相关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近一步培养树立饮食服务人员的安全饮食的正确意识.结果:整改后,我院饮食营养卫生的管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未出现任何因饮食不卫生导致的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更得到了医患人员的一致认可.结论:管理的加强进一步改善了饮食卫生,确保了医院营养饮食的卫生与安全.

    作者:岳琪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儿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升高,糖尿病患儿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这种变化对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胰岛素泵治疗具有平稳控制血糖、有效抑制低血糖等优势.在糖尿病患儿的治疗中推广这种治疗方法,可帮助患儿获得良好的预后.

    作者:张昆彦;李文文;孔令朋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依据24h眼压峰值的青光眼个性化药物治疗观察

    目的:评价依据24h眼压峰值的青光眼个性化药物治疗观察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研究,以2015年2月~2017年1月,医院眼科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84例,根据患者的意愿、结合随机分组方法,对照组入组91例,观察组入组93例.对照组控制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疾病,对于急性发作,持续高眼压对象,静脉滴注甘露醇降眼压,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进行行为指导,院外采用0.004%曲伏前列腺滴眼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急性期得到控制后,进行24h眼内压的监测,据患者的眼内压波动情况、峰值眼压、峰值眼压的时间波动幅度,制定个体化的局部降眼压药物方案.结果:观察组完成研究88例,对照组85例.3个月后观察组视野MD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视野MD水平、矫正视力下降值高于对照组,视觉电生理检查P-VEP上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24h眼压峰值的青光眼个性化药物治疗可增进疗效.

    作者:张金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NICU宝宝入院时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新生儿科NICU宝宝入院时对家属作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12月上、下午(非急诊)入住我科NICU的80例宝宝家属为研究对象,通过入NICU时(医嘱处置前专人主动及时)对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家属焦虑程度的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宝宝家属焦虑程度从86.25%下降至53.7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入院时及时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可减少家长紧张、焦虑、绝望、自责、无助等负面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增加对医务人员的理解、信任,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改善;促进医患关系的亲密与和谐.

    作者:何涛;王浩;周碧琼;唐泽玲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选取3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进行单纯化疗,研究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加化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病灶缓解总有效率74.00%低于研究组总有效率80.67%;研究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口腔炎、腹泻、白细胞减少以及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病灶,缓解病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应用中推广.

    作者:朱永安;魏立明;辛小举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千根草水提物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千根草水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320mg/kg/d1),千根草水提物低(5g/kg/d)、中(10g/kg/d)、高剂量组(20g/kg/d),并设正常对照组.连续ig给药15d,在相应时间采血测定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等指标,并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结果:千根草水提取物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小鼠有显著降低血糖的作用(P<0.01或0.05),千根草水提物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糖尿病小鼠糖耐量.结论:千根草水提物具有降血糖作用,对糖尿病的防治有良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叶俊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浅谈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生带教体会

    目的:通过总结手术室临床带教经验,提高手术室护生带教质量.方法:根据手术室的工作性质及实习大纲要求,制定有特色的带教计划,使护生掌握手术室相关操作.结果:护生顺利完成手术室实习任务.

    作者:黄睿;羊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蒙药黄芩研究进展

    为蒙药黄芩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对近几年来蒙药黄芩传统应用、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对蒙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对该药进行研究提供了依据.蒙药黄芩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往往具有使用和携带不便及质量不易控制等缺点,严重影响着推广应用.对蒙药黄芩进行合理的改进,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斯古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两种膈肌胃固定对食管-胃弓下吻合术后胃排空功能的影响

    目的:对于传统食管胃吻合以及不对称膈胃固定术对于患者胃排空功能所产生的影响对于研究和探讨.方法:以本院自2013年5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00例,随机的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所有的患者手术均采用左胸后外侧的切口进入胸腔,并且所有的患者都采用吻合器进行吻合.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食管-胃弓下吻合,并且进行对称型的膈肌胃固定术;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食管-胃吻合并给采用非对称的膈胃固定方式进行固定.并且对于两组患者手术后相关并发症(胃排空障碍等)的发生在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于两组患者的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在胃排空障碍等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总体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不对称的膈胃固定术,对于更好的提升胃排空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胸腔内胃部的张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手术后胃排空的相关障碍,对于降低患者手术后的相关并发症以及提升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都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荣林;赵瑞兴;马俊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质量提升策略

    疾控中心属于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其档案管理的形式和内容越来越多,管理的难度不断增大.本文针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电子档案缺乏规范化管理、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疾控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周彦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超声表现1例

    1 病例患者,女,56 岁,因上腹部饱胀不适 7 天,伴皮肤黄染、小便明显黄染、恶心、呕吐、畏寒,入院以求进一步治疗.我院肝胆超声检查所见:胆囊轮廓显示不清,胆囊区可见范围约 5.9cm×4.0cm 的低回声,边界不清,内可见多个强回声团,后伴声影,大一范围约 1.8cm×0.8cm,上述胆囊区低回声与肝脏分界不清(图 1).胆总管上段内径约 0.9cm,管壁增厚毛糙,中下段隐约可见一范围约 5.5cm×5.1cm 的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图 2).

    作者:李雯静;张强;何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

    目的:分析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管理措施.方法:我院西药房自2014年起对高危药品正式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将前一年的2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之后一年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出现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次数.结果:观察组用错药品(1.9±0.05)次、药物中毒(4.1±0.8)次、药品摆放错误(1.6±0.7)次、警示牌污损(3.6±2.1)次;对照组用错药品(30.7±9.2)次、药物中毒(11.7±2.4)次、药品摆放错误(18.6±3.4)次、警示牌污损(34.6±7.8)次(P<0.05).结论:分析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对医院声誉的维护起到积极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孙秀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替格瑞洛组(35例)和氯比格雷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替格瑞洛组35例,应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氯比格雷组35例,应用阿司匹林+氯比格雷抗血小板治疗,1周后测量两组的血小板聚集率,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出血率.结果:治疗1周后,替格瑞洛组与氯比格雷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替格瑞洛组的血小板聚集率下降幅度明显大于氯比格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替格瑞洛组与氯比格雷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86%)与(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与氯比格雷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71%)与(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具有比氯比格雷更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够降低近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作者:梁海雁;姚传臣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孤立性肺结节诊疗进展

    SPN主要指肺内直径小于3厘米的类圆形病灶,没有空洞与钙化,而且无肺不张、卫星病灶和淋巴结肿大.文献资料[6]中显示,大概每500个X线胸片里可能存在一张显示孤立性肺结节,其识别诊断十分普遍,绝大多数的SPN属于肉芽肿性变化、肺癌和错构瘤.发现SPN十分关键,由于其或许是恶性的,尽早发现SPN能够降低和肺癌相关的病死率,通过小的经济和医疗代价获得优质的治疗效果.文章从若干个方面研究SPN的良恶性诊断方式,而且总结出了SPN的治疗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详细阐述,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吕金堂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推进内控体系建设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本文首先阐述了内控体系概念和作用,然后以亦庄医院的内控体系建设为实例,论述了建设内控体系的措施,所取得的成效,依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今后发展的展望.

    作者:陈宝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预防性压疮护理在老龄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探析

    目的:分析探讨预防性压疮护理在老龄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5例老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采用预防性压疮护理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预防性压疮护理后,均未出现压疮病理,且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38.23±2.14)天,终全部愈合出院.结论:对老龄重症患者采用预防性压疮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或防治压疮问题,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端琴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4年1月我院的检验科的质量管理中开始施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本次研究选择制止日期为2016年12月,总结这三年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结果:近3年来,我院的患者满意情况、检验者的质量管理效果、质量改进效果均逐年增高.结论:在检验科的质量管理中,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患者满意情况、检验者的质量管理效果以及检验质量,应推广使用.

    作者:董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某骨科医院2015-2016年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探讨某骨科医院2015-2016年临床发生的6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近两年临床上报的62例ADR报告,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类别、ADR发生时间、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和处理结果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ADR的药物包括6个类别19个品种,其中,骨折愈合促进剂的ADR发生率为35.48%,用药风险高;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和呼吸系统损害等;男性患者(64.51%)多于女性(35.49%);未出现严重的和新的ADR,所有患者均好转或治愈.结论:临床医生应严格加强骨折愈合促进剂的规范使用,关注男性患者用药情况,有效降低ADR的发生.

    作者:崔鸿江;刘文辉;吴晓忠 刊期: 2017年第20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