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张德超;程贵余;赫捷
背景与目的: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是临床中较常见的棘手问题,保守治疗难以达到有效止痛及稳定脊柱的效果.开放性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常需要一段重要的术后恢复期,从而拖延了对原发疾病的治疗,且不适用于多发性脊柱转移瘤.本研究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机引导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脊柱转移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30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各因素均无差异.治疗组采用PVP合并放、化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放、化疗.治疗2个月后观察患者生活质量、骨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的改变,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及骨痛评分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1=2.74,t2=11.74).治疗组脊柱稳定,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例发生椎体病理性压缩性骨折.结论:PVP具有创伤小,操作较简单,并发症少的特点,可有效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减少椎体病理性压缩性骨折,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祚璋;许建波;袁涛;钱保生;张晋煜;李文忠;李建林;肖砚斌;彭敏;李浴;栾丽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apr-1是我们在凋亡的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中克隆的一个人类新基因,初步研究表明它可能是一个凋亡相关基因(GenBank ID:NM_014061).为进一步了解该基因的功能背景,我们克隆了该基因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亚细胞定位.方法:利用逆转录PCR方法克隆该基因的cDNA序列,测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了基因组定位、氨基酸保守结构域搜索、同源蛋白比较和基因进化树分析;并进行了该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结果:apr-1定位于人染色体上的Xp11.22,有两个MAGE家族结构域,基因进化上同源于MAGE-D1和Necdin,基因表达产物定位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结论:apr-1属于MAGE家族的一个新分子,可能属于Ⅱ类MAGE基因.
作者:晏伟;王文亮;朱峰;成胜权;李擒龙;王丽;王成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口腔癌淋巴结转移率在50%~59%之间,对其处理好坏关系到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拟探讨影响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1例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因素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颈淋巴结转移状态、转移颈淋巴结大小、转移颈淋巴结数目、转移颈淋巴结累及区域、转移颈淋巴结低受累区域等淋巴结病理学因素对预后生存的影响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口腔鳞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48.7%.x2分析显示,仅肿瘤浸润深度与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有关.Cox回归分析表明,临床N分期、颈淋巴结转移状态、转移颈淋巴结累及区域数、转移颈淋巴结低受累区域因素影响患者预后,特别是临床N分期、转移颈淋巴结低受累区域因素与口腔鳞癌患者预后明显相关.结论: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了解其颈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并对影响预后的淋巴结因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提高口腔鳞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晓明;邸斌;尚耀东;李军;成继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滑膜肉瘤为高度恶性的软组织肉瘤,约占软组织肉瘤的5%~10%[1].滑膜肉瘤90%发生在关节邻近的软组织,发生在头颈部极为罕见,目前许多研究表明滑膜肉瘤来自未分化的间叶细胞或滑膜母细胞,因此,有可能发生在无滑膜结构的部位.自Jernstrom等1954年报道第一例咽喉部滑膜肉瘤至今,文献报道不到100例,其中发生在喉部约30例,均为混合型高分化滑膜肉瘤[2].低分化型滑膜肉瘤尚未见报道.近本科发现1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蒋光愉;康举龄;夏明汉;李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应用cDNA微阵列从食管鳞癌配对组织中得到一批在食管鳞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包括SLP-2(stomatin-like protein 2,SLP-2),它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为验证SLP-2在食管鳞癌中的高表达,构建SLP-2真核表达载体,以探讨SLP-2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PCR从正常食管上皮cDNA中扩增SLP-2的开放阅读框,将SLP-2重组到pcDNA3.1/myc-His(-)中,构建SLP-2的真核表达质粒.然后将重组子导入食管鳞癌细胞系TE12中.半定量RT-PCR鉴定转染细胞,获得阳性细胞克隆.采用MTT比色法、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和MTS比色法分析SLP-2对TE12细胞的影响.结果:SLP-2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SLP-2基因反义转染抑制TE12细胞SLP-2表达时,可抑制细胞生长和增殖,导致S期阻滞,并抑制TE12细胞的粘附功能.结论:食管鳞癌中SLP-2表达上调促进TE12细胞过度生长和增殖,并参与食管鳞癌的转移.
作者:张立勇;丁芳;刘仲敏;李文东;刘芝华;李衍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增高及表皮钙粘蛋白(E-cadherin)表达降低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但二者在食管癌病变中的表达报道较少,尤其二者在食管癌中相互关系的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癌组织中EGFR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8例食管腺癌标本中EGFR和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鳞癌中,EGFR和E-cadherin的阳性率分别为72.0%(36/50)、22.0%(11/50),在食管腺癌中分别为75.0%(6/8)、25.0%(2/8);EGFR和E-cadherin的表达强度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341,P=0.008).结论:食管癌组织中EGFR表达增高,E-cadherin表达降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与EGFR的高表达有关.
作者:付建华;杨达宽;黄云超;胡国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颈淋巴结的转移与复发是舌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目前对早期舌癌的颈部处理仍有争论,本研究旨在探讨选择性颈清扫术在治疗临床Ⅰ期舌体鳞癌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至1997年间手术治疗的95例临床Ⅰ期舌体鳞癌患者,分为颈部观察和选择性颈清扫两组,总结分析选择性颈清扫对颈部复发率、总体生存率等治疗结果的影响.结果:行颈部观察组24例,颈部复发率为25.0%(6/24),由于颈部复发而导致的死亡率为20.8%(5/24);行选择性颈清扫组71例,颈部复发率和由于颈部复发而导致的死亡率分别为7.0%(5/71)和4.2%(3/71).两组的颈部复发率和由于颈部复发而导致的死亡率差异均有显著性(x2检验,P<0.05);选择性颈清扫组的总体生存率亦显著高于颈部观察组(1og-rank检验,P<0.05).结论:对临床Ⅰ期舌体鳞癌行选择性颈清扫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颈部控制率,而且能减少因颈部复发导致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
作者:邓莅霏;陈福进;曾宗渊;魏茂文;杨安奎;张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成人原发前列腺肉瘤罕见,多数患者确诊时肿瘤巨大,治疗方案不统一.本文报告6例成人前列腺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并收集国内正式发表的11篇有关此病的治疗报道,结合文献讨论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我院6例确诊为前列腺肉瘤的患者,5例行前列腺、膀胱切除并尿流改道,1例全盆脏器切除、尿流改道并行结肠造瘘;3例术前双侧髂内动脉栓塞,4例术后辅助放疗.国内全组62例,根治性手术治疗32例.结果:我院1例无瘤生存33个月;1例带瘤生存18个月;4例因肿瘤死亡,生存时间5-40个月.国内全组根治手术后1年生存率59%,2年生存率34%.结论:根治性手术是目前治疗成人前列腺肉瘤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卓炜;周芳坚;秦自科;韩辉;余绍龙;王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明确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对舌癌的治疗与预后评价意义重大,单纯触诊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难以令人满意,MRI越来越多地用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评价.本研究旨在分析舌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MRI特点及规律,探讨MRI在诊断舌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对92例舌鳞癌患者共448个颈部淋巴结区进行MRI-病理对照分析.结果:448个淋巴结区中,166区(37.1%)病理为淋巴结转移,其中Ⅱ区常受累,Ⅰ、Ⅱ区MRI诊断的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均较高.舌体鳞癌颈部淋巴结各区转移率与舌根鳞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76个淋巴结区有明确的淋巴结中央坏死,病理证实均为转移淋巴结.包膜外侵犯34区,MRI上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周围脂肪带模糊、不完整,其中2例包绕颈内动脉.以淋巴结小直径≥8 mm,或中央坏死作为MRI诊断转移淋巴结的标准,敏感性79.5%,特异性90.4%,准确性86.4%.结论:舌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以Ⅱ区高,淋巴结的大小、有无中央坏死及边缘是否规则可作为MRI诊断的主要依据.MRI对于Ⅲ、Ⅳ及V区诊断的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性高,但对Ⅰ、Ⅱ区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有限.
作者:丁忠祥;梁碧玲;沈君;谢榜昆;黄穗乔;张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细胞过度增殖及肿瘤发生密切相关,而细胞周期调控因子与胃癌的关系尚未明确.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16INK4、Cyclin D1、P21WAF1、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16INK4、Cyclin D1、P21WAF1、P53的表达.采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5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0.4%,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P<0.01);P53蛋白表达在粘液癌(0%)与高分化腺癌(65.4%)和低分化腺癌(68.2%)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Cyclin D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过表达率为69.8%,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7%)(P<0.01).P16INK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0.3%,显著低于癌旁组织(88.6%)(P<0.05).P21WAF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6.4%,显著低于癌旁组织(56.6%)(P<0.01).P16INK4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分别为P<0.05,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淋巴结转移、P16INK4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16INK4蛋白、P21WAF1蛋白低表达和Cyclin D1蛋白、P53过度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P16INK4蛋白的低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作者:吴继锋;邵晋晨;王道斌;秦蓉;张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由于肾移植患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与普通人群相比更易发生肿瘤.本研究中我们主要分析肾移植患者术后发生肿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并评价根治性手术(radical surgery,RS)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本院1987年11月~2004年5月行肾移植手术的2 16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肾移植术后肿瘤的发生时间、肿瘤类型及生存时间等,总结肾移植术后肿瘤的发病特点.按是否行RS将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对比研究RS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2 160例肾移植手术的患者中33例术后发生肿瘤,以消化系统肿瘤为主(33.3%).10例行RS治疗(RS组)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1.5个月;23例未行RS治疗(非RS组)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0个月.两组20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0.0%和13.0%.结论:肾移植患者比普通人群更易发生肿瘤,肿瘤类型与普通人群所患不同,以肝癌、皮肤癌、淋巴瘤、甲状腺癌等为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其是病情允许行根治性手术者,近期疗效较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王长希;刘龙山;陈立中;吴培根;谢丹;费继光;邱江;邓素雄;郑克立;纪玉莲;朱兰英;沈清瑞;何晓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有许多证据表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pidermalgrowthfactor receptor varianttypeⅢ,EGFRvⅢ)在一系列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EGFRvⅢ与肝癌的关系目前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EGFRvⅢ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5例HCC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EGFRvⅢ的表达.结果:HCC癌组织中EGFRvⅢ的阳性率(61.8%,34/55)高于癌旁肝组织中的阳性率(38.2%,21/55),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人肝癌组织中EGFRvⅢ蛋白的检出率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直径大小呈显著性相关,而与肿瘤数目、分化程度、血清AFP水平或HBsAg状况、癌旁肝硬化无显著性相关.结论:EGFRvⅢ在肝癌组织中有较高表达,且与肝癌的发展及术后复发等有关.
作者:欧超;吴飞翔;罗元;曹骥;赵荫农;袁卫平;李瑗;苏建家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细胞凋亡是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细胞死亡方式,将高活性的促凋亡分子靶向性地导入肿瘤细胞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肿瘤基因治疗的潜在策略.在证实了大、小亚基次序颠倒的重构型人caspase-8具有持续的诱导宫颈癌细胞HeLa凋亡活性的基础上,本研究旨在分析3种重构型人caspase-8(Casp8CD、Rev8和Rev8L)促HeLa细胞凋亡的效率,探讨重构型人caspase-8作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候选分子的可行性.方法:脂质体法将Casp8CD、Rev8和Rev8L基因的pIRES2-EGFP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入人HeLa和MCF-7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及其促凋亡效应,MTT法和细胞计数法检测3种重构型人caspase-8基因表达产物的促凋亡效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Rev8和Rev8L分子大、小亚基间连接肽段的柔性.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3种重构型人caspase-8基因在HeLa和MCF-7细胞中得到表达,其中Rev8和Rev8L基因的表达能有效促进被转染细胞的凋亡,细胞表现为凋亡性容积减少(AVD).MTT结果显示,Rev8和Rev8L基因转染组在转染后20 h,A 570值即开始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计数结果表明,转染后24 h,Casp8CD、Rev8和Rev8L基因转染组的细胞死亡率分别为16.9%、52.3%和47.7%,而转染后48 h各组相应的细胞死亡率分别为12.9%、51.6%和61.2%.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Rev8和Rev8L基因表达产物大、小亚基间的连接肽也具有较好的柔性.结论:Rev8和Rev8L分子具有相似的促细胞凋亡效应和效率,而Casp8CD基因的过表达也无明显的促HeLa细胞凋亡活性.
作者:桂俊豪;许彦鸣;于翠娟;赵晶;贾林涛;王成济;杨安钢;仇东辉;余伍忠;何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Polo-Like激酶1(Polo-like kinase 1,Plk1)是参与有丝分裂调控的重要分子,已在肺腺癌细胞株A549中检测到Plk1的高表达,并认为Plk1高表达与肺癌患者的放化疗耐受和预后相关.本研究利用反义RNA技术,探讨Plk1基因表达下调对肺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培养肺腺癌细胞株A549,构建表达Plk1反义RNA的质粒pcDNA3.0-Plk1(pc3.0P),通过脂质体介导转入A549细胞,Western blot、RT-PCR检测Plk1的表达,BrdU脉冲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α微管蛋白的表达.结果:A549细胞转染pc3.0P后,Plk1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转染24 h后Plk1 mRNA的表达下降46.75%,转染48 h后下降61.84%;蛋白表达亦有下降;S期细胞百分数(BrdU标记指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转染后48 h仅有25.59%;转染后72 h出现G2/M期阻滞(P<0.05),并出现细胞凋亡;微管染色显示细胞周边缺乏微管的聚集,单极纺锤体形成.结论:Plk1影响纺锤体微管的形成,使A549细胞增殖速度减慢,细胞周期阻滞并发生凋亡.
作者:周琼;白明;苏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肿瘤细胞过量表达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导致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目前肿瘤化疗的一大障碍,使用多药耐药逆转剂与抗癌药物联合化疗是克服临床多药耐药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对一种新的多芳基取代咪唑化合物FG020327的体外逆转活性及其逆转机制进行了探讨.方法:以MTT法检测FG020327对多药耐药肿瘤细胞MCF-7/ADR及KBv200的耐药逆转活性;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FG020327对MCF-7/ADR细胞内抗癌药物阿霉素累积的影响;以罗丹明蓄积实验检测该化合物对P-gp功能的影响.结果:FG020327在体外具有较强的逆转活性,在5 μmol/L浓度下使多药耐药细胞KBv200对长春新碱的敏感性增加44.9倍,逆转活性是公认的强逆转剂维拉帕米的3倍,但它对敏感株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基本无影响.2.5、5和10 μmol/L的FG020327使MCF-7/ADR细胞中阿霉素的累积分别增加2.3、2.7和3.7倍,但是在敏感株MCF-7细胞却观察不到阿霉素累积的增加.FG020327浓度依赖性增加KBv200细胞内的罗丹明蓄积,但对敏感株KB细胞内的罗丹明蓄积无影响.结论:FG020327具有较强的体外逆转MDR的活性,它可能通过抑制P-gp功能及增加MDR细胞内抗癌药物的累积逆转MDR.
作者:陈黎明;李艳芳;张旭;严苏丽;梁永钜;符立梧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肺部炎性假瘤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易误诊,从而影响到治疗.本文中我们主要总结肺部炎性假瘤的特点,为正确诊断、妥善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总结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自1990年1月至2000年3月手术治疗51例肺部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结果均经我院病理科确认,所有患者随访满3年.结果:51例炎性假瘤患者术前仅3例(5.9%)明确诊断为炎性假瘤;24例(47.1%)诊断为良性病变;10例(19.6%)诊断为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待鉴别;14例(27.4%)诊断为肺癌.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病灶摘除术22例(43.1%),行楔形切除术4例(7.8%),行肺段切除术2例(3.9%),行肺叶切除术23例(45.1%);术后1例(2.0%)出现并发症,有3例失访,其余均健康生存.结论:肺部炎性假瘤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术前明确诊断有一定困难,应尽早手术治疗,主要依靠手术中取病变组织做病理检查决定手术方式,以局部病灶切除和肺叶切除为主.
作者:王兵;张德超;程贵余;赫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是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的转录因子,对低氧时肿瘤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拟检测HIF-1α mRNA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胰腺癌血管形成、胰腺癌细胞增殖分化和转移等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IF-1α在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PCNA和CD34在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Spearman相关关系检验分析HIF-1α mRNA表达水平与survivin、PCNA、CD34之间的关系.结果:HIF-1α mRNA在胰腺癌组织(0.77±0.04)与癌旁组织(0.56±0.01)中的表达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HIF-1α的表达水平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细胞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JPS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之间HIF-1α mRNA表达水平(0.79±0.05 vs.0.76±0.0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IF-1α表达与PCNA、survivin、CD34表达之间密切相关(r分别为1.00、0.91、0.68,P<0.01).结论:HIF-1α的表达水平与胰腺癌血管形成以及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转移等有显著关系.
作者:魏海燕;陈立波;王春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肿瘤组织在快速生长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局部组织的缺氧,缺氧环境中,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大大增强,本研究通过模拟体内缺氧环境探讨与肿瘤侵袭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的变化.方法:采用明胶酶活性测定Zymography法、RT-PCR和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探讨缺氧环境培养的胰腺癌SW1990细胞株明胶酶MMP-2和MMP-9在不同分子水平的改变以及其活性的变化.结果:常氧培养条件下,SW1990细胞可产生相对较弱的明胶酶活性.当环境氧浓度低于2%时,MMP-9活性明显增强(约为常氧环境时的5.5倍)而MMP-2基本没有变化.Western blot证实缺氧时SW1990细胞产生的MMP-9较常氧时明显增加,而MMP-2分泌水平无变化.SW1990细胞在缺氧条件下培养12h后,MMP-9 mRNA的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和含有氯化钴培养的SW1990细胞46.1%和56.4%.而使用氯化钴刺激SW1990细胞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产生并不能观察到MMP-9发生类似的变化.结论:缺氧环境培养的SW1990细胞株的MMP-9水平明显升高,MMP-2则无明显变化;其活性也发生相应改变,这种改变与缺氧时的HIF-1α水平升高无关.
作者:高勇;王杰军;王革芳;许青;郭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广泛用于治疗男性浸润性膀胱癌,效果良好,但用于女性浸润性膀胱癌的经验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女性全膀胱切除和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应用全膀胱切除和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的8例女性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获成功.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6例无瘤生存,2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出现盆腔复发.全部患者均能自主排尿.4例昼夜完全控尿,另4例白天完全控尿,夜间有少许漏尿.1例术后3个月发现肾输尿管轻度积水,观察3个月后自然消退.血电解质和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女性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和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肿瘤控制及新膀胱功能良好,但夜间控尿能力较差.
作者:王斌;周芳坚;韩辉;秦自科;刘卓炜;余绍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患者发生颈部区域淋巴结转移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但鼻咽癌T3-4N0期患者尽管肿瘤生长已超出鼻咽腔却不表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特征.为了探讨与这种现象有关的免疫相关因素,本研究对鼻咽癌T3-4N0期患者的外周血免疫细胞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方法:分离28例鼻咽癌T3-4N0期治疗前患者、28例鼻咽癌T1-2N2-3期治疗前患者和56例建康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提取这三组外周血免疫细胞的mRNA.以各组的mRNA为模板,反转录制备标有Cy5或Cy3荧光素的cDNA探针,将来自鼻咽癌样品的Cy5-cDNA探针分别与来自健康人的Cy3-cDNA探针混合后,分为T1-2N2-3与T3-4N0组分别在480点的免疫相关基因芯片上进行杂交.将Cy5/Cy3<0.5定为鼻咽癌患者免疫细胞中的下调基因,Cy5/Cy3>2.0定为上调基因.以T1-2N2-3与T3-4N0患者免疫细胞的RNA为模板,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2组芯片中Cy5/Cy3值>4.0(4条)和<0.25(3条)基因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在2组基因芯片实验中,共有157条基因的Cy5/Cy3比值有明显的差异.其中106条基因的Cy5/Cy3值下调,51条基因的Cy5/Cy3值上调.实时定量RT-PCR检查显示,在来自T3-4N0期患者的样品中编码CD86、CD69、NFKB的基因的表达量比来自T1-2N2-3期患者的样品高.结论:鼻咽癌T1-2N2-3与T3-4N0期群体中呈下调的免疫相关基因较健康群体多.其中编码CD86、CD69、NFKB的基因在T3-4N0期样品与T1-2N2-3期样品之间的差异表达是否与鼻咽癌颈部区域淋巴转移发生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肖锡宾;麦海强;曹素梅;张颖;孙蕊;洪明晃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