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理分析及疗效研究

耿甄彦

关键词: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 药理分析, 格列喹酮
摘要:目的 分析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药理作用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8月7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n=39)采用格列喹酮治疗,观察组(n=39)在此基础上给予格列美脲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79.49%),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餐前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格列美脲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血糖指标,强化临床治疗效果.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监护期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监护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58例,将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方法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以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以临床护理路径施以护理,此方式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亦可使得医患双方无障碍沟通,护理工作效率亦随之提升.

    作者:涂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收治的8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梁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胃镜结合病理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胃镜诊断早期胃癌临床表现及其病理特点.方法 随机选择2008年2月——2015年10月诊治的38例经胃镜检查为早期胃癌的患者,均行胃镜活检病理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理结果及其临床表现.结果 38例患者有21例病灶位置处于胃窦部(占55.26%),肉眼表型大多为浅表型胃癌;23例患者病理表型为高分化管状腺癌(占60.53%);大多数病灶直径在1.0-2.0cm之间;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部疼痛、体重下降、纳差、可伴有呕吐黑便等.结论 胃镜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及早发现胃癌,提高治愈率,值得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韩新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营养食疗干预在体检后续服务中的重要性分析

    目的 分析营养食疗干预在体检后续服务中的重要性.方法 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6月在我院接受健康管理的慢性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对患者实施营养食疗,观察营养食疗干预前后患者的体重、BMI、血压、血糖、血脂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营养食疗干预后,患者的平均体重及BMI指数均有下降;血糖、血压均有所下降;与干预前比较,血脂水平中TC、TG、LDL水平有所降低,HDL有所升高.结论 科学、规范、针对性的营养食疗干预能将患者体重、血脂、血糖、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体检后续中的重点.

    作者:李尹;朱洪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脑分水岭梗死的治疗方法.方法 以2016年4月到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B组为92.3%;神经功能损伤评分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于急性脑分水岭梗死患者采取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脑功能受损程度,提高生活能力,在临床上有使用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李云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肝癌综合治疗的研究新进展

    肝癌在临床中具有多种治疗方法,但其预后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程度.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肝切除、肝移植、消融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来探讨肝癌的治疗进展,通过多学科综合疗法对肝癌予以治疗,可发挥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势,使之疗效更为理想.

    作者:庞志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10月——2017年1月90例休克型异位妊娠患者并随机分组.对照组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腹腔镜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休克型异位妊娠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出血情况、下床活动时间;患者并发症率、镇痛药使用率的差异.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休克型异位妊娠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伤口大小、出血情况、下床活动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率、镇痛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高,可有效减少损伤和出血,加速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张双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关于手术室护理安全

    1 安全管理1.1 手术室的安全隐患 ①手术护理工作,抢救记录不完善,急诊手术,手术中抢救时需执行口头医疗.②手术发展与手术配合之间存在差距,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新手术不断开展,大量精密仪器设备和技术应用,使医学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进入一个新的高度.③护患沟通中听说的问题,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患者的每一个细微反应,都可能是病情变化的反应,工作人员每一句话都会给患者造成影响.

    作者:朴向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恶心呕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对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36例化疗后恶心呕吐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 经临床护理干预有效地延缓恶心、呕吐发生的时间降低强度.结论 做好肿瘤患者围化疗期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护理,减轻患者痛苦,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管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经肠镜下支架植入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并肠梗阻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析对合并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用经肠镜下支架植入与腹腔镜手术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26例确诊为结直肠癌且并发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用经肠镜下支架植入联合腹腔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归纳该治疗手段对此类临床疾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肠镜辅助下完成支架植入,无发现有穿孔现象.患者接受治疗术式如下: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根治切除术以及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所有患者均接受一期吻合处理,随访期间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结论 通过肠镜辅助植入,与腹腔镜手术相联合手段对合并肠梗阻的结直肠癌患者治疗能够短时间内有效解除肠梗阻并让内环境得到稳定,控制肠道水肿情况,在充分的准备后选一期切除吻合处理,有效切除同时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对患者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尹福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金刚藤胶囊在湿热瘀结型盆腔炎、附件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讨论分析湿热瘀结型盆腔炎、附件炎采用金刚藤胶囊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盆腔炎、附件炎患者120例,分成金刚组(n=60)和参照组(n=60),金刚组患者使用金刚胶囊治疗,参照组予以妇科千金片治疗.结果 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80%,而金刚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20%,组间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金刚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和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都比参照组短,组间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采用金刚藤胶囊治疗因湿热瘀结所致的盆腔炎、附件炎有显著的疗效,患者症状明显消失.

    作者:郗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我院17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主要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2016年收集上报的178例不良反应(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总结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结果 178例ADR中,女性及60岁以上的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较高;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起ADR的比例较高,占81.46%;涉及的药品绝大多数为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类,分别占56.18%和14.04%;所引发的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占68.54%.结论 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途径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强调医师、护士和药师在ADR监测工作中的作用,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张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分析

    目的 探究综合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病患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系统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经过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作者:谭美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新生儿复苏理论

    和成人不一样的是新生儿无法做出他们自己的决定,无法代表自己的意愿,复苏通常是是一件不能预料紧急事件,在紧急操作前完全的知情同意很难实现.本文将具体分析新生儿复苏的研究现状,对婴儿存活率、残疾发生率、知情同意进行分析,提出尊重儿童自主权的重要性,希望可以提高人们对新生儿复苏的责任意识和重视度.

    作者:石福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性别胃肠道肿瘤患者在化疗中不良反应的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胃肠道肿瘤患者在化疗中不良反应的特点.方法 在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期间到我院肿瘤科接受胃肠道肿瘤的患者中随机性的选择90例,使其成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将90例患者分别定义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个组别,对照组为50例,为男性患者,观察组为40例,为女性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通过比较得知,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在恶心呕吐等发生率比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其他不良反应上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通过分析得知,女性胃肠道肿瘤患者在化疗中呕吐以及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因此女性患者的护理人员、家属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尽量将其不适感降到低.

    作者:杜林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危害及紧急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探究

    目的 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危害及紧急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以Logistic回归分析归纳危害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原因,并就紧急子宫切除术的效果展开分析.结果 造成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等,本次研究收治的68例患者均接受紧急子宫切除术,患者平均出血量为(420.3±122)ml,术后仅4例患者受到出血影响,出现休克情况,无患者出现其他不良症状.结论 胎盘因素和软产道损伤是引起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行紧急子宫切除术能够有效止血,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景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的发病机制以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作为骨科常见病症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诱发患者腰腿痛的关键原因,临床表现在连续性腰背疼痛,主要因机械压迫而引发疼痛,患者患病后若长时间站立,则会加重疼痛程度,但可忍受,能慢慢行走.对此,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展救治工作时,需找准发病机制,以对其展开安全、有效的治疗.

    作者:何西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讨肝癌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分析肝癌手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 根据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本院的30例肝癌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接受肝癌手术后进行护理,分析并发症的护理效果.结果 本组30例患者,通过对术后加强基础护理、引流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护理措施,仅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经处理后已经恢复,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肝癌手术患者术后有很多并发症出现,对并发症引起重视,积极的提供治疗和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死亡几率,提升手术成功率.

    作者:史冬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甲硝唑在临床使用中的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探讨

    目的 探讨临床治疗中使用甲硝唑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措施.方法 以我院2015年和2016年收治的使用甲硝唑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安全用药措施,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使用甲硝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0%,观察组开展安全用药措施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大幅缩减至12.9%,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临床治疗中为患者使用甲硝唑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务必要采取有效的安全用药措施,避免或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黄洁文;刘石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文丘里吸氧在气道湿化管理中的持续改进及应用

    临床当中,部分患者需要建立人工气道辅助呼吸,部分患者在撤机实验成功后,虽然可以脱离呼吸机,但是由于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因意识不清、气管软化、自主咳嗽功能差或反复误吸等原因不能拔除人工气道,此类患者不使用呼吸机期间,仍需实施有效的气道湿化,因此在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控制及预防发生肺部感染,为患者提供合适温、湿度的气体,尤为重要.对于带有人工气道的非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有效保证气道管理的质量、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防止及减低人工气道建立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对于慢性肺部疾病的无人工气道患者,对于气道温湿化需求同样重要.文丘里加温加湿氧气吸入技术,满足了气道对温湿化方面的需求,能够降低危重症患者插管时间,促进疾病康复,降低住院天数,从而节省医疗资源.

    作者:朱轶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