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梁强

关键词:冠心病, 心血管疾病, 综合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抽取收治的8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新生儿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治疗的临床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109例新生儿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常规组是普通感染患者.观察组是重症感染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采血2ml,测定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入院时和感染症消失时的降钙素原指标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与观察组入院时的血小板计数、大血小板的比例、平均血小板容积和血小板的分布宽度以及降钙素原指标情况相对比(P<0.05);常规组与观察组感染症状消失时相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新生儿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降低对器官的损伤.

    作者:古力皮亚木·艾海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昏迷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和护理体会

    昏迷是指人体高级神经活动受到抑制而导致的脑功能严重障碍.昏迷患者均是危重疾病者,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发展变化快且复杂,临床上发生昏迷的原因较为复杂,由于老年昏迷患者身体机能差,其免疫力低,糖耐量下降、心肺功能衰弱等原因,这样就给临床治疗护理带来较大的困难.为了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便于治疗和用药,浅静脉留置针是非常必要的.静脉留置针因导管柔韧、对血管刺激小、无毒无害、可较长时间留置在血管内、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静脉输液治疗[1],但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注刺激性药物,对血管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可造成血管变硬、甚至出现局部发红、肿胀、疼痛等静脉炎的症状[2].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老年昏迷患者中被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妍;李敏;王可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4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饮食运动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44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饮食运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这一区间作为研究时段,选择这一时间段内本院收治的4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排序,单号为参照组(n=22)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双号为研究组(n=2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饮食和运动指导,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TG、HDL-C)水平、血清酶水平(ALT、AST)、以及空腹血糖(FPG)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90d和180d血清ALT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组间差异存在.研究组治疗后90d和180d血清AST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组间差异存在.研究组治疗后90d和180d血清FBG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组间差异存在.结论 在对非酒精脂肪肝进行治疗时,配合良好的饮食结构和科学的运动,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且效果显著,但患者必须要坚持合理的饮食和科学的运动才能保证其效果.

    作者:王雄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观察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目的 分析研讨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420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3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接收的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筛选而出,将其随机分两组,210例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和210例研究组(接受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纳入对比研讨中.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7.62%比对照组60.48%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其疗效显著,操作方法简单,治疗效果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作者:刘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硝酸异山梨酯片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

    目的 观察硝酸异山梨酯片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就诊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常规治疗,第2组联合应用硝酸异山梨酯片和复方丹参滴丸,对两组患者应用药物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心绞痛疗效第2组用药的有效率为95%,大于第1组80.0%;心电图改变第2组用药的有效率为87.5%,大于第1组75.0%.结论 硝酸异山梨酯片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更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丁敏;王乃东;高树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肺结核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肺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20例肺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就其临床特征展开分析.结果 肺结核患者主要表现为低热、盗汗、乏力、纳差、消瘦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行X线检查发现,患者多以浸润型为主,病灶分布较广,存在侵袭多个肺叶的情况.痰菌检查发现阳性率93.09%,经治疗后阴转率为94.12%.经治疗361例患者痊愈,痊愈率85.95%,死亡17例.结论 肺结核得病情较重,排菌率高,X线检查及痰菌检查可有效确诊患者疾病,再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误诊和漏诊为患者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者:孙光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精神科意外事件的防范护理管理措施探讨

    目的 分析精神科意外事件发生类型,总结有效防范护理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2016年12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120例,分析意外事件发生的类型,总结防范护理管理措施.结果 本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6.67%,男性65.63%,女性34.37%;自伤、自杀患者占15.63%;攻击他人、毁坏物品患者占25%;误服药物中毒患者占9.38%;出走逃跑患者占21.88%;噎食的患者占12.5%;跌伤的患者占15.63%.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出现意外事件的几率很高,临床医护人员必须加强重视,做好监管,采取有效的防范护理管理措施,尽可能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作者:杨燕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疗对策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疗对策.方法 52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资料展开分析,回顾性分析5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就其临床诊疗情况展开分析,并总结诊疗措施.结果 520例患者均行常规综合治疗,其中147例使用头孢他啶钠治疗、208例使用阿奇霉素治疗、122例接受红霉素治疗、43例还使用了环丙沙星等药物治疗.终,520例患儿痊愈502例,18例治疗中途家属要求出院.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较高,针对该病的诊断应结合血常规、影像学及支原体实验培养确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式,改善患儿症状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赵明刚;潘改丽;关鹏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研究手足软组织缺损时一种新的修复方法和临床效果

    目的 探索针对手足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科室2013年4月——2016年5月间接收的患手足软组织缺损的55例患者,均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55例患者术后的皮瓣均成活,其中创面Ⅰ期愈合患者49例,6例伴创面感染的患者于术毕后6周左右愈合.术后随访观察发现患者植入皮瓣质地均柔软,没有磨损和破溃情况,外观无显著臃肿,色泽和受区基本接近,保护性感觉恢复.供区植皮成活情况均良好,疗效满意.结论 针对手足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李统;丁明斌;杜志国;王华柱;张植生;张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颅内动脉瘤的佳时机及影响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

    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佳时机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希望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提供建设性意见.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佳时机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和间期组、延期组相比较,超早期、早期的患者治疗之后,完全栓塞的程度较高.与超早期和早期的患者相比较,间期患者手术之后的肢体活动障碍程度明显,将多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单因素的角度进行切入分析,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主要包括有动脉瘤的位置、高血压病、基础病、HUNT-HESS分级以及瘤颈的宽度等危险因素.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之中,超早期、早期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够取得更佳的治疗疗效.而动脉瘤的位置、高血压病、基础病、HUNT-HESS分级以及瘤颈的宽度等成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作者:邹德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麻风病单疗治愈存活者30年后复发一例

    目的 探析麻风病单疗后治愈患者复发后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笔者近年来收治1例麻风病治疗存活30年后复发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归纳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结果 经过对症治疗后患者病情有所改善,治疗效果令人满意.结论 麻风病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都有严重威胁,应尽早地发现新发和复发的病人,及时规则联合化疗,以便迅速、大量地杀死致病菌,减少持久菌的数量.并要认真对麻风病治愈成活者做好长期监测、随访工作.

    作者:杨昌明;刘武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93例,在常规治疗后病情稳定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n=47),给予强心甙、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组(n=46),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起始剂量为23.75mg,1次∕日,每2周剂量加倍,逐渐增加至95mg,1次/日,维持治疗6个月.结果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明显高于对照组71.3%,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室重构,有利于心力衰竭患者的二级预防.

    作者:张瑞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心理状态,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的无偿献血者642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前后心理状态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献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献血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7%,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减轻无偿献血者的恐惧紧张的心理,减少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献血者的积极性.

    作者:王玲玲;王一清;王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呼吸道感染并发烧患儿的护理方法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呼吸道感染并发烧患儿的护理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64例于我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并发烧患儿的临床资料,在进行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病情护理、心理护理、体温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护理等措施,观察、研究护理效果.结果 64例呼吸道感染并发烧患儿中,显效42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3%,整体治疗效果较好.结论 科学、合理、周全的护理方法,对提升呼吸道感染并发烧患儿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且利于减少患儿病痛,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妊娠期糖尿病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即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间5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对所有研究样本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以及耐糖量进行检测,评估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以及耐糖量,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以及耐糖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以及耐糖量会有明显的升高现象,临床上早期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以及耐糖量进行有效的监测,可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情况,临床意义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于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加以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相对有效地治疗方案,且在临床应用中,微创血肿清除术疗效显著,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手术.但是,在具体运用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加以考量.

    作者:张维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中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住院患儿126例,上述患儿在治疗期间均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均为首次使用静脉留置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应用失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助于小儿静脉留置针实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乔翠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在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循证护理在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7月——2016年7月治疗的64例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其中A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13%(P﹤0.05);B组患者术后社会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身体状况以及总生存质量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喉癌患者术后护理当中的效果良好,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可在临床上广泛推荐应用.

    作者:张玲;滕瑜;王玉萍;杨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1例脑出血恢复期继发肺炎合并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分析

    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s syndrome,GBS)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对称性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主要表现为对称性迟缓性肢体肌肉无力,部分患者有四肢远端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情危重者在1-2天内迅速恶化,引起四肢全瘫,甚至因呼吸肌麻痹、恶性心律失常而导致患者死亡,其死亡率约为5 %[2].现将我科收治1例脑出血恢复期继发肺炎合并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海国;曹春晓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测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测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标本溶血的措施.方法 110例健康体检者,抽取空腹静脉血5ml于2支试管,1支行人工溶血处理(溶血组),1支为非溶血标本(未溶血组),分别检测溶血标本和正常标本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蛋白(TP)、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等指标.结果 溶血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TP、LDH、CK、钾离子(K+)水平均高于未溶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组葡萄糖(GLU)水平显著低于未溶血组(P<0.05);两组甘油三酯(T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尿酸(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溶血对部分生化检测项目有明显的干扰和影响,临床生化检测标本应避免溶血发生,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田文国;王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