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艳;侯玉培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在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护理.方法 从我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取64例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2例,单纯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和观察组(32例,经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气变化.结果 ①经治疗,两组患者的PaO2、PaCO2、SaO2指数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差异和治疗后的组间差异均有明显差异(P<0.05).②经对比,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63%和21.88%,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在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并通过针对性护理,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适合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文艳红;唐智菊;陈瑶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后监护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58例,将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方法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以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以临床护理路径施以护理,此方式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亦可使得医患双方无障碍沟通,护理工作效率亦随之提升.
作者:涂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医推拿配合毫火针疗法在治疗腰肌劳损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2012年3月至2016年5月之间,选取腰肌劳损患者65例为观察对象,给予推拿配合毫火针疗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愈49例,占75.4%;显效13例,占20.0%;有效占4.6%;总有效率100%.结论 采用推拿配合毫火针疗法治疗腰肌劳损应用于临床实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活动功能,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尽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延边地区,国内外交流相对频繁,青壮年外地求学、务工比例相对较大,空巢老人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尤其是出国留学和劳务的数量较多,这给空巢老人的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本研究立足延边地区的空巢老人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重点解决护理干预对这部分人群手术治疗和术后康复的影响.
作者:赵艳红;修景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析对失眠症患者用自拟温阳安神汤治疗对病情的干预效果.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对于2013年——2016年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失眠症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接受治疗措施分别为西医药物治疗、联合温阳安神汤治疗,各组有患者30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记录并归纳两种治疗方案对失眠症的调整效果.结果 通过对患者病情评估后提示对照组与观察组被判定无效例数分别为6例、1例,组间总有效率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P<0.05;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两个时间段记录患者睡眠时间,提示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睡眠时间延长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软件处理表示P<0.05.结论 对失眠症患者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指导下温阳安神汤,能够明显提升对相关症状的改善作用,延长睡眠时间和保障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广;杨吕路;张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CT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相对照,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10例,术前行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注射流率3-4ml/s,回顾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10例中肿瘤位于右侧8例,左侧2例;呈圆形或椭圆形7例,分叶结节状或不规则形3例,直径2.5-7.0cm,平均4cm;肿瘤密度均匀1例,不均匀9例,3例肿瘤境界模糊.肿瘤平扫CT值18.3-35.9HU,平均26.3HU;动态增强皮髓交界期CT值27.9-57.1HU,平均36.2HU,实质期CT值34.8-71.0HU,平均48.6HU.实质期肿瘤境界清楚,坏死囊变区不强化.结论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作者:吕卓;宫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改良后胸肌下隆乳术治疗胸部软组织薄弱型小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32例胸部软组织薄弱型小乳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改良后胸肌下隆乳术进行治疗,术中主要是对其胸大肌进行剥离,同时对双侧腹直肌前鞘与其外斜肌等进行局部剥离,再将乳房假体植入,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32例患者在手术后均没有发生感染、血肿等不良反应,且在随访期间,患者的满意度为96.88%(31/32),均未出现假体变形或移位.结论 胸部软组织薄弱型小乳症患者采用改良后胸肌下隆乳术进行治疗,具有满意的效果.
作者:费安军;鲍海萍;胡晓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对肺结核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并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疾病认知度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为(90.44±5.82)分,疾病认知度评分为(89.87±6.98)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99±5.98)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肺结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王祥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柳州地区健康成年男性血清中ASO及RF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使用免疫比浊法对广西柳州1987例健康男性体检者血清中的ASO及RF进行检测.结果 血清中ASO及RF检测结果均呈偏态分布;年龄、吸烟与ASO和RF密切相关;年龄﹤25岁(235例),25≤年龄<35岁(698例),35≤年龄<45岁(560例),年龄≥45(494例)四个年龄组ASO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是≤191.6、≤245.2、≤253.0、≤188.0(IU/ml),RF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是≤11.6、≤12.9、≤13.1、≤12.3(IU/ml).结论 柳州地区ASO和RF正常参考值范围高于目前所采用的标准.
作者:刘岩;邹林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部队赴藏训练机动途中卫勤保障的特点.方法 通过记录不同海拔高度的发病情况,进行分类,统计所占比例,发现机动途中的发病特点,探寻应对措施,总结保障要点.结论 掌握保障要点,针对不同机动阶段的发病特点,采用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了途中疾病的发生.
作者:孟鲁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追踪方法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追踪方法学的理念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进行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对追踪发现的问题查找原因,从制度、流程、培训、落实、检查等环节制订并实施改进方案.结果 通过比较追踪方法学实施前后在患者7项安全敏感指标中(坠床事件、跌倒事件、管路滑脱、药液外渗、给药错误、烫伤事件、难免压疮)的效果,追踪检查法实施前后5项敏感指标有显著差异.结论 追踪方法学在临床应用中能够较好的提高护理质量,是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工具.
作者:靳文英;王盈霞;马笑含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老年心律失常患者通过胺碘酮治疗后所存在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80例,且均在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分别为美托洛尔治疗和胺碘酮治疗.从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5%)比观察组(92.5%)低(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5%),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通过胺碘酮治疗后,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存在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王欢;杨兆颖;滕显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86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护理方式将86例患者分成研究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临床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方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7.6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83.72%,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导管堵塞3例,静脉炎2例,继发性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研究组患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肿瘤患者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方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余艳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高血压患者利用硝苯地平缓释片与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接收的高血压患者9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实验组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硝苯地平控释片运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少,能够起到良好的抗高血压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丛良亮;于伶俐;于玲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比较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将我院近3年来收治治疗的4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综合治疗方案不同在患者及家属知情情况下进行分组治疗.观察组2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美沙拉嗪治疗,对照组2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取柳氮磺吡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问题.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23/24),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2/24);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8%(23/24),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8/24).组间实验指标对比,组间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但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明显,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就药物治疗效果而言,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一致,但美沙拉嗪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建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优先选择美沙拉嗪.
作者:李春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化疗加扶正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选取72例进行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扶正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统计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55.56%,高于对照组的41.67%,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36.11%,组间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化疗加扶正中药治疗恶性肿瘤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洪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精神科意外事件发生类型,总结有效防范护理管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2016年12月在本科室接受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120例,分析意外事件发生的类型,总结防范护理管理措施.结果 本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26.67%,男性65.63%,女性34.37%;自伤、自杀患者占15.63%;攻击他人、毁坏物品患者占25%;误服药物中毒患者占9.38%;出走逃跑患者占21.88%;噎食的患者占12.5%;跌伤的患者占15.63%.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出现意外事件的几率很高,临床医护人员必须加强重视,做好监管,采取有效的防范护理管理措施,尽可能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作者:杨燕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中药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证胃痛的临床有效性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0例脾胃虚寒证胃痛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使用胃舒颗粒治疗,实验组使用中药参附黄蒲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实验组治疗以后的中医症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以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参附黄蒲汤治疗脾胃虚寒证胃痛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推广.
作者:曹占贤;刘天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水中铝含量大于0.200mg/L时,建立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高含量铝的方法.方法 设定高浓度铝标准系列,六个平行样品测定,高浓度铝标准参考物质测定,加氨水(1+6)时,以样品管和标准管的大用量为准,保持氨水使用量一致,再用硝酸(0.5mol/L)调节至淡黄色消失以达到实验要求.结果 0-0.400mg/L线形区间内线形关系良好(r=0.9996),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结论 设定高浓度标准系列,调节好酸度,控制好试剂配制,处理好玻璃具塞管等因素的影响,用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高含量铝,结果满意.
作者:魏凌;李爱英;梁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采取保守治疗手段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2017年期间收治剖宫产术后子宫妊娠位置妊娠患者相关资料,从中抽取40例,随机数字表方式将患者各20例分为A组(应用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和B组(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疗程后记录和对比不同保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及指标变化.结果 根据患者典型临床症状变化作为疗效判断依据,A组所得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组间差异经统计学方案处理表示有意义(P<0.05);记录治疗期间各项指标(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指标、阴道出血时间及完全恢复时间),B组患者检测所得数据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方案处理表示有意义(P<0.05).结论 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部位妊娠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手段进行干预,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其中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不仅对病情纠正效果更为突出,同时也可有效改善相关临床指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常桂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