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肛管腔内超声过氧化氢增强造影诊断肛瘘的价值

徐道明;李升明

关键词:经肛门腔内超声, 过氧化氢, 肛瘘
摘要:目的:探讨经肛管腔内超声过氧化氢增强造影技术(HPUS)在肛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名专科体检初步诊断为直肠肛门瘘的患者术前先常规进行传统经肛管腔内超声(TAUS)检查后,再将3%过氧化氢通过导管注入肛瘘外口,观察瘘管走向和内口开口位置,然后将专科检查、TAUS和HPUS检查结果与手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PUS与TAUS对瘘管分类的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33/36)和63%(23/36);对内口位置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72%(26/36)和44%(16/36).HPUS检出的内口数目为44例,符合率为93%(44/47).TAUS检出内口数目的符合率为59%(28/47).结论:HPUS对肛瘘的诊断有较高的可视性和准确率.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肌声学造影新进展--实时心肌声学造影

    由于常规超声心动图的声功率水平会破坏造影剂微泡,近年来心肌声学造影(MCE)均使用触发显像技术.触发显像改善了心肌显影的效果,但实际操作中技术难度较大,检查者需长时间维持切面稳定,另外不同的造影剂种类、剂量、注入方式和速度,往往难以确定适合的触发间期.更重要的是触发显像无法显示室壁运动,而室壁运动异常是常规及负荷超声心动图确定心肌缺血诊断冠心病的基础.再者使用触发显像容易出现后壁、侧壁与后间隔的衰减,造成假性充盈缺损的现象.以上因素均限制了MCE的应用价值.

    作者:韩增辉;钱蕴秋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喉癌的超声表现1例

    患者男,63岁.因声音嘶哑,吞咽疼痛两个月而来院就诊.查体:体温,脉搏,血压正常,心肺无异常.颈部超声检查:双叶甲状腺未见异常,于甲状软骨及环状软骨的后方探及3.0cm×1.4cm×1.3cm左右的实性不均质占位,边界尚清,表面不光滑,实质回声偏强不均,部分凸出于甲状软骨下方.实质内探及少量的低速动脉血流信号(图1).于右锁骨上窝探及两个大小不等的肿大淋巴结,大者2.2cm×1.3cm.其它部位未探及肿大淋巴结及异常声像.超声诊断:喉部实性占位,考虑喉癌.经手术后病理诊断:喉鳞状细胞癌.

    作者:刘侠;王蓉蓉;徐春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彩超诊断颈动脉斑块并颈动静脉瘘1例

    患者女,92岁,因劳力性胸闷,心悸半月,头痛伴恶心,呕吐,来我院治疗.既往有高血压史,无颈部外伤史.查体,BP220/80mmHg,颈软,右颈静脉怒张,右颈部(右下颌角下方)可闻及吹风样杂音,心界向左扩大,余阴性.彩超示: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起始段显示清晰,颈总动脉中内膜层厚均为0.8mm,表面尚光整.

    作者:邹娅芳;唐颖;盛振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超声诊断阑尾憩室1例

    患者男,27岁.因左上腹胀痛2月,加重3天就诊,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超声检查:肝、胆、胰、脾、双肾均未见异常声像,于右下腹膀胱上方探及一大小约7.0cm×6.5cm类圆形囊袋样结构,壁厚薄不均匀,厚处约0.5cm,右侧壁连续性中断,见宽约0.9cm的回声失落部份,与一管状结构相通,探头加压囊内液体流入该管道.囊内透声性差,囊后壁回声增强.底部见细点状物沉积,沉积物的多少与体位及检查时间相关,第二天复查见沉积物明显增多且探头加压、改变体位后见部份沉积物漂浮.周围未见肿大的淋巴结,其与膀胱未见交通口,与右肾无明显关系.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囊壁上见稀疏点状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未测及明显动静脉血流频谱.超声提示:右下腹囊性病变,肠管憩室可能.CT提示:右下腹囊性病灶.口服水溶性碘造影剂CT增强扫描未见造影剂进入囊腔,肠系膜囊肿不能排除.IVP提示:泌尿系统未见异常.胃镜提示:浅表性胃炎.12指肠球部溃疡.建议患者行X线钡灌肠、肠管造影检查,因故未行.收住我院外科手术治疗.术中见该囊肿位于阑尾体部大小约7cm×7cm,呈圆形,乳黄色,表面可见血管分布,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阑尾粗大约10cm×2cm,壁厚,其尖部呈现囊状扩张,约3cm×3cm,未见明显充血、水肿,阑尾系膜肥厚,盲肠无异常.自阑尾根部切断,完整切除肿块及阑尾.术后剖开肿块见与阑尾腔相通,内径约1.0cm,阑尾腔及囊肿腔内均见乳黄色果冻状物.术后诊断:慢性阑尾炎,阑尾憩室.病理结果:阑尾粘液性囊腺瘤,阑尾腔与囊肿上皮来源相同.

    作者:郭华铭;张安晋;朱昆生;林世杰;张冰;杜锐锋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应用背向散射跨壁梯度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的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背向散射跨壁梯度定量新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方法:研究对象为经临床确诊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9例.另设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HP Sonos 5500超声诊断仪和2.5MHz探头,带组织背向散射声学定量分析系统.取二尖瓣水平短轴切面,分别测量肥厚型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及正常人平均组织整合后散射积分(IB)和周期性变化曲线的形态和幅度(CVIB).结果:肥厚型心肌病和高血压病患者平均组织整合后散射积分(IB)明显高于正常人(分别P<0.01,P<0.05),而周期性变化曲线的形态和幅度(CVIB)明显低于正常人(P均<0.05),但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之间其IB和CVIB差别无显著意义.心肌背向散射跨壁梯度(TGIB)仅出现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室间隔TGIB约为(3.9±2.3)dB,左室后壁约为(3.3±2.1)dB,而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中未出现心肌背向散射跨壁梯度改变.结论:心肌背向散射跨壁梯度可以作为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异性指标.

    作者:施月芳;潘翠珍;舒先红;朱慧君;沈学东;陈灏珠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经肛管腔内超声过氧化氢增强造影诊断肛瘘的价值

    目的:探讨经肛管腔内超声过氧化氢增强造影技术(HPUS)在肛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名专科体检初步诊断为直肠肛门瘘的患者术前先常规进行传统经肛管腔内超声(TAUS)检查后,再将3%过氧化氢通过导管注入肛瘘外口,观察瘘管走向和内口开口位置,然后将专科检查、TAUS和HPUS检查结果与手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PUS与TAUS对瘘管分类的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33/36)和63%(23/36);对内口位置的判断准确率分别为72%(26/36)和44%(16/36).HPUS检出的内口数目为44例,符合率为93%(44/47).TAUS检出内口数目的符合率为59%(28/47).结论:HPUS对肛瘘的诊断有较高的可视性和准确率.

    作者:徐道明;李升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B超诊断子宫阔韧带妊娠1例

    患者女性,32岁,孕2产1.平均月经规律,停经82天,正常查体来院就诊.应用麦迪逊8800MT彩超,探头频率3.5MHz,患者取仰卧位,于耻骨联合上探查,B超示:前位子宫,体积略大7.5cm×5.0cm×5.9cm,形态饱满,内膜尚清晰,肌层回声略低,于宫外子宫底右侧壁探及一4.5cm×3.9cm×4.2cm的孕囊,壁较厚,尚光滑,与宫壁相连,内探及似成形胎儿,颅骨光环未发育完整,胎心搏动规律,清晰可见胎儿四肢运动,胎儿头臀经3.4cm,羊水量可.诊断:宫外孕.后手术证实宫外孕,子宫阔韧带妊娠.

    作者:魏庆雷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沂蒙山区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B超诊断

    目的:为了探讨沂蒙山区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新生儿筛查检出、确诊的50例甲状腺功能低下者进行了B超显像检查,并与正常新生儿甲状腺声像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本地区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儿中84%(42/50)为甲状腺明显肿大,其形态规则、内回声均质.结论:新生儿甲状腺肿大可作为本地区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主要声像图特征.

    作者:郭咏梅;刘厚勤;郭洁;李振生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B超诊断阑尾内蛔虫1例

    患儿男,14岁.突发右下腹剧痛伴恶心呕吐1小时.查体:急性痛苦病容,被动侧卧位,下肢屈曲,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右下腹麦氏点压痛阳性,无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肾区无叩痛,肠鸣音减弱.

    作者:潘绍惠;于德平;王国明;高明伟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肝血管肉瘤1例

    患者男,62岁.以贫血、消瘦、腹部肿块入院.超声检查:肝脏明显增大,肝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呈巨大多房囊性,内部分隔厚薄不等,厚达2.6cm,囊内呈细密光点,随体位改变可见流动(图1),该囊性肿块大小约27cm×20cm,其与肝左外叶界限清楚,肝左外叶稍大,光点均匀.CDFI:囊内分隔光带上可见丰富彩色血流信号,多呈动脉血流频谱,血流阻力极低(PS 36cm/s、ED 22cm/s、RI 0.37).超声诊断:肝内巨大多房囊性肿块.

    作者:李凯炎;袁桂生;高如岳;王玲;张灵芝;樊书军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B超诊断睾丸畸胎瘤1例

    患者男,46岁.右侧睾丸进行性增大12年,劳累后略有胀痛.因右侧睾丸突然疼痛,呈持续性,并逐渐增大而来院就诊.体检:T38℃,急性痛苦面容,行走不便,右侧阴囊异常增大,形态不规则,局部皮肤温度高,质硬,张力大,压痛明显,睾丸与阴囊之间分界不清,左侧睾丸被挤至左下方,其大小正常.超声检查:右侧睾丸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表面高低不平,内部回声极不均匀,强弱不等,有不规则的透声区.于睾丸的外上方见一70mm×45mm的低回声肿块,其形态不规则,内部呈密集的细小光点,有漂浮感(图1).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无彩色血流.左侧睾丸位于左后方,大小正常,内部回声均匀,超声诊断:(1)右侧睾丸畸胎瘤;(2)结核待排.

    作者:俞丽仙;周燕舞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经静脉声学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经静脉声学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患者接受造影检查,造影剂经左前臂静脉注射.结果:注射造影剂后,下肢动脉彩色血流信号增多、血流束增宽.8例股、动脉闭塞者造影前闭塞段及其远侧血管均无彩色血流信号,造影后闭塞段仍无彩色血流信号,但远侧2例胫前动脉和6例胫后动脉有细窄彩色血流束,并可见侧支血流汇入.另4例股、动脉狭窄者,造影前3例胫前动脉和2例胫后动脉无彩色血流信号,但造影后仅2例胫前动脉无彩色血流信号,4例胫后动脉均有彩色血流.结论:经静脉超声造影有助于准确诊断下肢血管病变.

    作者:吴凤林;龚渭冰;侯连兵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晚期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1例

    患者,女,29岁.妊娠37周,左上腹痛半个月,进食后明显,因腹痛加重伴呕吐3小时急诊入院.查体:除扪及妊娠子宫外未触及明显包块,腹胀明显,压痛以左上腹为主,无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彩色多普勒检查:排除胎儿正常情况外,上腹部探查发现:胰头厚2.1cm,胰体厚2.0cm,胰尾部显示不清,主胰管内径为0.5cm,胰头、体部回声增强,并在右侧宫底与第一肝门间探及8.9cm×8.4cm囊性暗区,内见细弱点状回声漂浮,部分呈分隔状改变(图1).另见胆囊壁毛糙,增厚约0.4cm,囊壁上可见多枚稍强光点,后不伴声影,不随体位移动.双肾受压,右肾集合系统分离.超声提示:1、急性胰腺炎;2、右上腹囊性包块,来源待定;3、胆囊炎伴胆囊多发息肉;4、右肾轻度积水.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升高.临床诊断:晚期妊娠合并急性重症胰腺炎.手术所见:剖腹取出胎儿后,行上腹探查,见腹腔内大量渗液,色淡黄、混浊,大网膜水肿,并在右上腹形成包裹性积液.手术诊断此包裹性积液为急性胰腺炎炎性渗出.

    作者:林小军;韩力群;李玉芳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彩超诊断青春期肾胚胎瘤1例

    患者男性,14岁,腰部不适1月余,加重伴腰痛3天.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腹部未见阳性体征.超声表现:肝、胆、脾、胰及右肾正常.左肾大小10.5cm×4.6cm×5.3cm,外形规则,包膜清晰.于中上极探及5.7cm×4.7cm×5.0cm异常区,外形不规则,上缘呈乳头状向外突出,包膜完整清晰,内回声粗乱,光点分布不均匀,可见坏死的小液性暗区(图1).彩色多普勒:右肾血流信号正常,左肾正常部分血流信号丰富,异常区周边血流信号丰富,内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左肾癌,术中所见:行左肾切除术,未见腹腔肿大淋巴结,剖开左肾,可见皮质变薄,中上极有一5.5cm×4.6cm×4.9cm实质性包块,表面光滑,有假包膜,其内呈灰白色,间或橙色黄.

    作者:赵君智;张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B超诊断腹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瘤合并肾癌1例

    患者男,62岁.因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3月,外院B超诊断为肾癌并左上腹厚壁囊性包块来诊.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好,腹软,未触及明显包块;尿常规镜下见大量红细胞,余阴性.B超检查:右肾大小形态正常,肾实质回声尚均.

    作者:姜知任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亢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甲状腺动脉栓塞治疗甲亢前后CDI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12例甲亢患者行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术前后用彩超观察腺体回声,测量其大小及动脉内径;PWD测量Vs、Vd、Vm、PI、RI,计算血流量.结果:术前腺体增大为弥漫性、均质或非均质性低回声,部分有结节,腺体内血管多而粗;术后腺体缩小,回声增强增粗,血管变细而少.放置钢圈处呈线样强光带,无血流显示,血流参数术前后比较,除双甲状腺下动脉PI、RI略降低外,余均有显著差异(P<0.05~0.001).结论:甲状腺动脉栓塞术治疗甲亢是一种新方法,近期效果明显.对术前明确诊断、术后效果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秀英;杨继金;李冰;谢建华;钱隽;徐静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风湿性心脏炎并大量心包积液误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患者,男,15岁.因反复发热、心悸、呼吸困难30天,加重7天入院.查体:心界扩大,HR 120次/分,心尖闻及收缩期杂音.化验:ESR轻度增快,抗链球菌O升高.超声检查:左房室扩大,以左房明显.二尖瓣前叶附着约4mm×4mm不规则光团,左室后壁探及液性暗区3mm.提示: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前叶赘生物,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三尖瓣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微量心包积液.

    作者:许晓华;李泉水;刘燕娜;苏海;熊华花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彩超加碳酸氢钠与维生素B6混合液诊断右肺动静脉瘘1例

    患者女,22岁.因四肢末端指(趾)青紫7年,伴口唇紫绀4年余入院.查体:皮肤、粘膜及口唇紫绀,四肢末端杵状指(趾),两肺呼吸音粗糙,右上胸部可闻及持续性血管杂音,以背部明显.胸部正位X线片示:右中肺野可见5个大小不等的类圆形高度密影,大者约30mm×40mm,小者约15mm×10mm,边缘清晰,考虑为右肺动静脉瘘可能性大.行胸部超声检查,按胸部X线片所示位置,将探头置于右腋中线,多切面探查,见右肺外侧一不规则无回声团块,大小约82mm×73mm,边界尚清,团块内可见细点状光点,为红细胞叠加影,探及一扩张的管腔,为肺静脉,宽约22mm,彩色多普勒见一束红色血流喷至扩大的肺静脉内,脉冲多普勒测量此处高血流速度约180cm/s,此束红色血流柱宽约8mm,为瘘口所在,此处肺动脉大直径约12mm(图1).自肘静脉注射碳酸氢钠与维生素B6混合液,观察心脏,见右房、右室出现气泡后,大量气泡进入左房、左室.再次注入此造影剂,仔细观察肺内上述团块,见大量气泡进入团块内扩张的肺静脉(图2).提示:右侧肺动静脉瘘(瘘处肺静脉显著扩张).

    作者:熊华花;李泉水;李沿江;许晓华;蔡建华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对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的诊断价值与影像特征.方法:应用超声盲法诊断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患者113例.结果:超声对肺不张的敏感性100%,对不张肺内肿块的敏感性90.3%,对肺不张定位符合率100%.声像特征:(1)单纯型:楔形实质回声区域;肺门肿块及肿块引起的肺不张近肺门处尖端角度圆钝、管状结构的近端截断消失;纵隔向病侧移位;(2)胸水型:相应肋间范围内见到楔形或略有变异的外周为液性暗区包绕内侧与纵隔相延续的实质回声区域;肺门肿块.结论:超声可作为中央型肺癌并阻塞性肺不张时的一种检查手段.

    作者:时平;那丽莉;马雅;邓元;周文胜 刊期: 2001年第09期

  • 高度近视眼血流多普勒研究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的眼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在高度近视病理改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观测42例高度近视和30例正常人眼动脉、睫状后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结果:高度近视眼的眼动脉、睫状后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减低,阻力指数上升;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明显减低.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脉络膜及视网膜存在血液灌注不良.睫状后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不足可能是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脉络膜退行性变的原因之一.

    作者:杨漪;周荣芬;房勤茂;李景胜 刊期: 2001年第09期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