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眼科疾病诊断中应用研究进展

闫文竹

关键词:
摘要: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为擦超声检查中一项新型技术,在人体中有血流成份组织和脏器疾病中有重要诊断价值.眼科疾病具有诊断难度大、诊断辅助工具少等特点,近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在眼科疾病诊断中逐步广泛应用,本文围绕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特点及在眼科疾病中诊断情况进行综述.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淋巴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淋巴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15例颈部淋巴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淋巴门型在淋巴瘤血管模式中占12.50%(5/40);混和型在转移性淋巴结血管模式中占31.71%(13/40);边沿型在结核性淋巴结血管模式中占33.33%(5/15);淋巴门型在反应性淋巴结血管模式中占70.37%(19/27).转移性淋巴结和结核性淋巴结血流血流频率显著低于淋巴瘤淋巴和反应性淋巴结(P<0.05);转移性的中心血流频率较高;淋巴瘤和转移性、结核性的淋巴门血流无明显差异(P>0.05);反应性淋巴结边沿血液频率显著低于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结、结核性(P<0.05).结论:淋巴结边沿和中心血流分布可作为淋巴结恶性病变的特点,但不是排除结核性淋巴结的方法,淋巴门血流分布不是排除淋巴瘤的方法,是判断良性淋巴结的手段.

    作者:崔嘉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手术室改进护理模式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程度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手术室改进护理模式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程度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在本院胸外科行手术和护理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手术室改进护理,对比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血压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躁动发生率8.33%,对照组为22.22%,数据对比(P=0.006,X2=7.682).且治疗前后研究组血压较为平稳.结论:手术室改进护理模式,可以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作者:张灿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噻托溴铵对慢阻肺稳定期的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噻托溴铵对慢阻肺(COPD)稳定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40例.A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噻托溴铵治疗,B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单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B组为77.5%,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用力肺活量)和FEV1%等肺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A组优于B组,组间与组内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行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噻托溴铵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获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蒲周祥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室间质控细菌鉴定质控考核情况及分析

    目的:质控考核是提高实验室检验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对细菌实验室检测质量评价的方法,通过质控考核提高细菌室实验室检测能力,检验人员技术水平,在承担日常各项检验工作的同时,我院定期参加省级和州级级发放的盲样质控菌的分离鉴定.为提高我院实验室细菌检测能力水平,2017年3月11日至3月15日我卫生院细菌室将省、州五县发放十二份半固体盲样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工作.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4789-2014、GB4789-2016,用细菌培养法对质控菌株进行增菌、分纯,依据细菌生长特性、革兰染色形态、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结果综合判断.结果:十二支半固体盲样菌质控菌株为4株蜡样芽胞杆菌、3株大肠埃希氏菌O157、3株阪崎肠杆菌、1株沙门氏菌、1株铜绿假单胞菌、1株志贺氏菌,质控考核成绩优秀.结论:质控菌株考核既重结果,也重过程,能及时发现平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多加强对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的质控考核工作,不断提高实际处理各种样品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蒋迅青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脉冲射频联合PECA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脉冲射频联合PECA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6月-2018年2月90例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PECA治疗,观察组则给予PECA联合脉冲射频治疗.比较两组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疼痛水平;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以及疼痛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以及疼痛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安全性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ECA联合脉冲射频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鹏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关于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方法:本研究研究对象均来自于2016年10年-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共100例,随机分组,各组为50例,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进行单独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联合来氟米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皮损消退时间与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采用SF-36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结果:(1)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2)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皮损消退时间明显更短,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来氟米特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明显,可促进皮损加快消退,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陈永恒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小剂量阿奇霉对支扩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支扩(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小剂量阿奇霉素的疗效.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医治的支扩患者(45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研究组23例,观察组22例.此次研究患者均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小剂量的阿奇霉素,总结呼吸困难评分、支扩评分、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呼吸困难评分、支气管扩张程度评分、支气管管壁厚度评分、支扩分布范围评分、痰量、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都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支扩患者中,小剂量的阿奇霉素可有效缓解呼吸困难、改善症状,并且降低炎症反应.

    作者:樊家涵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基层医院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诊治消化道黏膜 早癌或黏膜下病变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基层医院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诊治消化道黏膜早癌或黏膜下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0例患者行ESD术诊治消化道黏膜早癌或黏膜下病变临床资料.结果:7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行ESD术诊治消化道黏膜早癌或黏膜下病变,2例腹腔镜辅助完成ESD术.1例患者ESD术后24小时并发出血,内镜止血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患者术后病理示增生性息肉,术后3月复查胃镜示病变原位复发.结论:ESD术诊治消化道黏膜早癌或黏膜下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诊治时机越早越好.

    作者:邓衍部;刘有理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探析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的给药方法,将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并用胰岛素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各50例.甲组给予常规皮下注射,乙组给予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对比其效果.结果:(1)治疗后乙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甲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2)甲组患者胰岛素剂量高于乙组,血糖达标的时间长于乙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3)甲组低血糖发生率为18.0%,高于乙组的4.0%,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胰岛素常规分次皮下注射给药相比,对糖尿病患者采取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临床价值更高.

    作者:姜丽萍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贮存中药材如何进行养护

    药品质量的好坏不仅仅是终检验结果体现出来的,它体现在原辅料的开始使用时期,以及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在生产中的某一个环节没有达到要求,就可能导致不合格产品的产生.因此,中药材作为药品的重要原辅料之一,其生产前的仓储与养护就显得十分重要,希望各位药界同行献计献策,找出切实可行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徐厚来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临床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在对孕妇采取剖宫产手术时单独使用罗哌卡因与联合使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进行麻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于我院并准备进行剖宫产的76名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的原则,将他们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8例,剖宫产术时采用联合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进行麻醉的方式,而对照组孕妇38例,剖宫产术中单独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孕妇的镇痛效果进行对比评价,并统计分析孕妇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及相应的概率.判断哪种麻醉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孕妇的生命质量及依从性.结果:实验组孕妇的术中镇痛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孕妇数为4例,占比10.53%(4/38),对照组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孕妇数为12例,占比31.58%(12/38),对比两组之间的数据,联合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麻醉的实验组孕妇的镇痛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与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对于需要进行剖宫产术的孕妇,在进行麻醉时,应选择联合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的方式进行麻醉,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吕吟啸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动态增强CT扫描和平扫对小肺癌鉴别诊断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和平扫对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经CT检查发现肺部存在孤立结节病灶的91例患者,分别按病理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小肺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平扫CT和增强的异同.结果 :小肺癌组中采用增强扫描CT值均显著高于平扫值(P<0.05).患者中动态增强CT的分叶征、短毛刺征、细支气管气相显示率均显著高于平扫的显示率(P<0.05).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能够有效检出小肺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于美莉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达芬奇机器人围术期肺功能锻炼依从性现状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达芬奇机器人围术期肺功能锻炼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对我科实施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122名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达芬奇机器人围术期肺功能锻炼依从性不高.结论:应该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围术期肺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作者:张霞;孔萍萍;李小燕;李艳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火针结合中药治疗扁平疣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中药运用到治疗扁平疣患者中的功效.方法:选出2015年11月到2017年11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收并治疗的扁平疣患者104例,并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52例患者施以西医,组二43例患者施以中药秦马四虫汤联合火针,比照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组二患者的治疗疗效好于组一患者,P<0.05.结论:中药秦马四虫汤联合火针运用到对扁平疣患者辅以治疗后,治疗的成效较优,耗时较短,痊愈的概率较大,值得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作者:王钰成;燕丽勤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对脊柱骨折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医治的脊柱骨折患者(120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60例.此次研究乙组是常规内固定,研究甲组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总结JOA评分、VAS评分、疗效、椎后凸Cobb角以及椎体前缘压缩比.结果:甲组的JOA评分、VAS评分、治疗的总有效率、椎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比都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患者中,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的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疼痛,并改善神经功能、椎后凸Cobb角以及椎体前缘压缩比.

    作者:李云虎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护理程序对门诊输液室健康教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门诊输液室中护理程序对健康教育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抽取2016年8月-2018年4月在我门诊输液室输液的患者(140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70例.此次研究乙组是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甲组是通过护理程序实施健康教育,总结健康教育优良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甲组健康教育的优良率(95.71%)大于乙组(82.86%),有统计学意义(x2=6.048,P=0.014).甲组对护理的总满意度(97.14%)大于乙组(84.29%),有统计学意义(x2=6.869,P=0.009).结论:在门诊输液室中,护理程序可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韩莹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微量元素铁、锌联合红细胞4项参数在小儿缺铁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铁、锌联合红细胞4项参数在小儿缺铁性贫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缺铁性贫血患儿60例作为研究组,选组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6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微量元素铁、铜、锌、钙、镁以及红细胞参数MCH、MCV、RDW、MCHC水平.结果:研究组微量元素铁、锌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CV、MCHC、MC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RDW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微量元素镁、钙、铜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微量元素铁、锌以及红细胞4项参数在小儿缺铁性贫血临床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熊军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某疗养院特勤疗养员疾病分布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探究某疗养院特勤疗养员疾病分布情况.方法:选择本疗养区3000例特勤疗养员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段为2014.10-2017.10,对其主要疾病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疗养员中,主要的疾病包括屈光不正、脂肪肝、高三酰甘油血症肝等.结论:对特勤疗养员的主要疾病与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关的预防与治疗方案意义重大.

    作者:陈剑政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治疗观察

    目的:探析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其中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15例,其中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者13例,均治疗成功,2例广泛前壁心梗患者未行介入治疗,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失败,因心源性休克致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者15例,其中介入治疗的9例,症状缓解;对拒绝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患者经药物治疗心绞痛症状消失者3例,心绞痛由Ⅵ级转变为Ⅱ级者1例;1例症状无明显缓解;1例死亡.结论: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早期实施再灌注治疗,能缓解症状、改善预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亦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果.

    作者:郑虹;姜华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儿科抢救车封条式管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封条式抢救车管理方法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儿科抢救车封条使用模板及抢救车交接、使用登记本,修订抢救车分层放置示意图,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保证完好率100%,并与传统加锁式管理作比较.结果:儿科各病区采用封条式管理抢救车,可明显缩短清点时间,交接简单方便,避免出现抢救车内药品和物品短缺现象,确保抢救药品和物品的合格率.结论:采用封条式管理抢救车,是适合儿科临床实际工作的抢救车管理方法.

    作者:顾锡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