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英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措施干预慢性胃溃疡病人后对其各项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于我院就诊的96例慢性胃溃疡病人依据护理方法被分为2组(每组48例),将常规护理的措施被用来对照组的管理中,而综合护理的措施被用来干预观察组,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在各项遵医行为方面,观察组显著比对照组优秀,其差异性显著(P<0.05);而通过对比2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发现,观察组也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慢性胃溃疡病人被给予综合护理的措施后可使其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大大提高此类患者的遵医嘱行为,这对于其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达选萍;姬欣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取160例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以随机分组原则为依据进行分组,8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80例为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率与护理总满意度分别为96.3%、95.1%;对照组为82.5%、81.3%,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用药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人性化护理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情况,并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护患关系,可推广应用.
作者:岳宝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在小儿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主要选择40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其选择时间界定在2017年1月份—2018年2月份,并且随机划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各2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儿则采取静脉留置护理,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后,其实验组患儿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发生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儿护理中才静脉留置针的方式可以减轻患儿的疼痛程度,并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艳雷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牙列缺损患者接受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方法治疗的效果,为本病症临床治疗提供参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3月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150例牙列缺损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修复治疗)70例与观察组(种植修复治疗)8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14%,明显低于观察组96.25%,组间数据差异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腔修复治疗牙列缺损患者,疗效显著,且基本上不会对患者口腔功能产生影响,值得推广.
作者:王建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手术以及开放性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5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放性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吻合口瘘、切口感染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扫淋巴结个数、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吻合口瘘、切口感染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11.90%(5/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5%(10/43)(P<0.05).结论:与开放性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可以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作者:杨磊;李开军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健康教育用于狂犬病预防接种工作中对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4例咨询和接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对比干预前后的接种成功率以及疾病认知程度.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和接种成功率有了一定的提高,对比起来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狂犬病预防接种工作当中应用健康教育,有极其显著的效果,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王永辉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运用PDCA循环理论干预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定我院2013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为观察组(PDCA循环理论管理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11.67%(7/60)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16/6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理论干预能够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小艳;董春艳;韩敬;刘彦蛟;陈志茹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6月诊治的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146例进行治疗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3例,研究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参芪地黄汤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对比两组血肌酐、尿素氮和血浆白蛋白的指标参数.结果: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恢复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有着非常好的药物效果,患者症状恢复好,安全性高,药物经济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文超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了解在盆腔炎性疾病中康复消炎栓联合莫西沙星发挥的功效.方法:挑选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患者,共计80例,时间在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依据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X组和Y组,X组又叫实验组,Y组又叫对照组,实验组对患者同时用康复消炎栓和莫西沙星,对照组只用莫西沙星,观察3天、一个月、二个月,比较患者疾病的治愈情况及用药后的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实验组总见效率(90.57%)与Y组比较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消炎栓联合莫西沙星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康复消炎栓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缓解病人的症状.
作者:王虹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实验研究应用生化检验对于糖尿病诊断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将此归为实验组,将同期到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利用生化检验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糖耐受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糖、血脂、以及糖耐受情况均要高于对照组,且高于正常值,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生化检验的方式可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糖耐受情况进行检验,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高重要依据,推广使用.
作者:王海荣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分析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质量采集中的效果.方法:本院于2017年2月~2017年10月期间开展品管圈活动,本活动以开展品管圈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为主题.随机选取需要进行痰培养标本采集的患者,对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痰标本的送检合格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活动前痰培养标本的合格率明显小于活动后痰标本的的合格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开展以后,住院患者的痰培养标本采集质量明显提高,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杨会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致痛性操作不同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6月在我科住院的12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每组各40例,致痛操作时,对照组未予干预,观察A组予配方奶联合非营养性吮吸进行干预,观察B组采用综合干预,比较三组的疗效.结果:观察A组疼痛评分3.15±0.51,舒适度75.00%,观察B组疼痛评分2.28±0.37,舒适度82.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组干预均可有效减轻新生儿静(动)脉穿刺所致的疼痛,综合干预组效果更优于单一干预组,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阮贤桂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6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研究时间为2016年04月12日至2018年06月01日,按照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各32例,且对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及血气指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数据,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降低血清炎性因子的基础上改善血气指标,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孙立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丹毒[1]是以皮肤突然发红,色如涂丹为主要表现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好发于下肢,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或粘膜的细微破损处侵入皮内网状淋巴管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疾病.魏开建教授从事临床工作近 30 余年,对下肢丹毒的诊治经验丰富,其在西医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内服解毒利湿汤加减,外用金黄散调敷,疗效显著.自 2017 年 1 月至 2017 年 10 月于我院门诊治疗患者 69 例,其中运用单纯西医抗生素治疗 30 例,中西医结合治疗 39 例,经对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效果更好.现将其治疗方法整理总结,并兹举一典型案例,浅述魏开建主任医师治疗丹毒的经验,为临床中西医结合丹毒提供一条思路,其内容如下.
作者:江洁敏;魏开建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终末病案质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1-2017.6实施常规终末病案质控的1500份病案数据纳入到对照组,将2017.7-2017.12实施PDCA循环法终末病案质控的1500份病案数据纳入到观察组,对比两种质控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终末病案达标率为99.3%,对照组终末病案达标率为9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终末病案出现的主要质量控制问题包括病案首页信息填写不全、错误或者无手工签名,入院病历书写前后矛盾,护理评估记录不全以及无执行者签名,病理诊断病理号未填写,无手术记录单以及无术者签名,患者入院前昏迷时间未填写等.结论:终末病案质控中PDCA循环法能够提高终末病案达标率,提高质控效果.
作者:林新英;孜木来提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与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孕妇学校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3年1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82例孕妇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41例.A组于孕妇学校内接受系统化健康教育,B组未参加孕妇学校相关知识学习.对比孕妇围生期对于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分娩结局与母乳喂养率.结果:A组的各项保健知识评分均高于B组;A组的自然分娩率与院内母乳喂养率均高于B组,对比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孕妇提供孕妇学校内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其围生期的保健知识掌握度,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并能提高母乳喂养率,可推广.
作者:闫雷;闫蕤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并了解系统健康指导对耳鼻咽喉科手术后患者疾病症状改善及满意度重要性.方法:将64例声带息肉和鼻内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2例.观察组采取专科医师给予系统、详细的专科化指导.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医嘱和护理指导.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健康指导可提高声带息肉及鼻窦炎患者术后症状改善及满意度.
作者:徐健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究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2015年1月一2016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8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成二组,每组400名患者.400名患者为普通细线缝合法的是对照组,400名患者为生物性可吸收缝合法手的是观察组,比较二组手术后在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效果和感染率等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的妇产科临床疗效较之普通丝线缝合法是显著的,其应用前景与研发价值较具前瞻性.
作者:孙玉健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对电子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2例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开腹探查治疗,观察组26例,采用电子腹腔镜技术治疗.对两组临床诊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确诊率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急腹症中诊疗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翔飞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究影响胎盘早剥的因素分析及相应的护理干预策略.方法:收取本次研究胎盘早剥产妇50例,时间为2015年10月18日至2017年12月26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出现胎盘早剥的因素,后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50例胎盘早剥产妇中,使用剖宫产分娩产妇44例(88.00%)、阴道自然分娩6例(12.00%).结论:影响胎盘早剥的因素主要以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外伤史和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为主,对于该类患者,应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保证母婴安全.
作者:郑亚娟 刊期: 2018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