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干预在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鲁玉宝;靳子硕;关心;郑世敏;杨洋;张昊睿;郭献政;杨邱澜

关键词:结肠癌, 病人心理, 结肠造口
摘要:目前,结肠癌已成为了我国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健康.而相关手术、化疗、放疗方案已经日渐成熟,治疗结肠癌的巨大希望.但是疾病和相关传统治疗手段给患者带来的心理问题依旧是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立足于结肠癌患者患病及干预之后所产生的特殊心理,为使结肠癌患者能够正确的认识,积极配合诊断治疗并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对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手术室改进护理模式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程度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手术室改进护理模式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程度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在本院胸外科行手术和护理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手术室改进护理,对比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血压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躁动发生率8.33%,对照组为22.22%,数据对比(P=0.006,X2=7.682).且治疗前后研究组血压较为平稳.结论:手术室改进护理模式,可以降低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作者:张灿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山莨菪碱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弥漫性食管痉挛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弥漫性食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9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n=47)以及对照组(n=47).对照组采取山莨菪碱治疗,研究组采取山莨菪碱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75%)较对照组(82.98%)更高(P<0.05);研究组食管痉挛缓解时间为(3.56±1.23)h;对照组食管痉挛缓解时间(5.65±1.45)h,研究组食管痉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结论 :山莨菪碱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弥漫性食管痉挛临床效果较优,可快速缓解食管痉挛症状.

    作者:王华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应用与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为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1与期间收治的38例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按照病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为轻度皮炎患者,采用单纯的西药治疗,观察组为中重度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为73.3%;对两组患者实施12个月随访,对照组5例出现季节性瘙痒,观察组1例出现季节性瘙痒;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对照组为13.3%,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过敏性皮炎的临床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比单纯西药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复发率低,值得推荐使用.

    作者:滕政闻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中医护理模式对消化内科消化不良患者护理效果与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模式对消化内科消化不良患者护理效果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诊治的52例消化不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模式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各2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中医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模式,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效果.结果: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92.30%高于常规组8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护理满意度(94.34±3.80)分高于常规组(79.70±4.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消化不良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美丽;田静;王娜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老年人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人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4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口腔修复治疗,分析修复治疗的特点及其效果.结果:活动义齿修复率为79.2%(19/24);全口义齿修复率为50.0%(12/24);上半口义齿修复率为41.7%(10/24);下半口义齿修复率为33.3%(8/24);固定义齿修复率为20.8%(5/24);上下颌骨间无咬合接触修复率为16.7%(4/24).结论:老年人行口腔修复治疗时,应当在治疗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修复方案,尽可能地选择方便、快捷、有效的修复手段,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咀嚼功能,改善患者的面部美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永军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焦虑抑郁型消化内科患者临床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型消化内科患者临床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2日~2018年3月14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焦虑抑郁型消化内科患者分为对照组(n=60)、观察组(n=60),前组采用常规护理;后组在护理服务中贯穿健康教育.于出院前应用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F-36的各项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情感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八项内容的得分全部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健康教育应用于焦虑抑郁型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帮助患者减轻不良情绪的困扰,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王海华;晋学臣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心内科护理安全和满意度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心内科护理安全和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内蒙正镶白旗医院收治的100例心内科患者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心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的护理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患者在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和护理操作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心内科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护理安全性,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红花;杨秀丽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病患,按治疗方法不同纳入对照组(n=40)、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奥扎格雷钠治疗12周,比较两组用药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疗效,可大力推行.

    作者:魏旭硕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氟比洛芬酯用于骨科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探究氟比洛芬酯用于骨科手术超前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行手术治疗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术前镇痛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1-12h的VAS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在术后24h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两组患者除轻微嗜睡、头晕、恶心呕吐之外并没有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映,且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患者术后24h曲马多平均用量为368.52±35.14mg,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308.25±40.18mg.结论:基于手术过程所造成的组织损伤,导致骨科手术后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的疼痛程度,而应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可在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的基础上,有效的提升术后个时段的镇痛效果.

    作者:张大学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应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治疗的110例患儿作为调查对象,将其按照随机编号法纳入实验组与参照组(n=55).参照组应用红霉素治疗,实验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改善率、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症状消失的时间.结果:参照组患儿的症状改善率为81.82%,实验组患儿的症状改善率为98.18%,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参照组患儿,实验组患儿的肺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相对较短,数值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参照组患儿出现8例不良反应,实验组中出现2例不良反应,组间差异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均为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有效药物,但是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效果更加理想.药物治疗后患儿症状恢复效果较高,药物应用安全性价值突出.

    作者:刘宁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全身麻醉维持中单独采用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 两者联合使用对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177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麻醉用药将其分为舒芬太尼组、瑞芬太尼组及联合组(舒芬太尼联合瑞芬太尼),每组59例,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变化以及麻醉苏醒期各指标水平.结果:T0时各组患者的HR及MAP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T2时瑞芬太尼组及舒芬太尼组HR较T0、T1均显著升高,而联合组波动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在T1-T3时刻MAP的波动均较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小,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显著少于瑞芬太尼组及舒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小,且麻醉苏醒快,术后镇痛效果好,在全身麻醉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王焕成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25例退变性腰4、5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我科25例退变性腰4、5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进行4年随访,观察其术后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5例退变性腰4、5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狭窄类型,对中央管狭窄采用PLIF术式,对神经根管狭窄采用TLIF术式,在术后及4年随访中,分别观察:1.不同术式在术后第2天及第5天VAS评分(腿);术后15天VAS评分(腰、腿);术后3月ODI;术后1、2、4年的VAS评分(腰、腿)、ODI.2.对术前、术后15天VAS评分(腰、腿);术前和术后3月ODI进行对比;术前及术后1、2、4年VAS评分(腰、腿)、ODI进行对比.结果:1.两种不同方式在术后第2天、15天、第1、2、4年VAS评分(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种术式在术后第5天VAS评分(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TLIF优于PLIF).4.两种术式在术后15天VAS评分(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TLIF优于PLIF).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在远期腰痛缓解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5.术后3月、6月椎间融合见骨密度大于-2.5融合更快.6.腰和腿的术前、术后VAS评分、ODI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1.TLIF手术对神经根干扰更少,术后腰部疼痛缓解更快,恢复更好;2.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远期疗效均能达到满意效果;3.在同等条件处理植骨床情况下,骨密度越好,椎间融合越快.

    作者:刘杰;龙浩;张洋;徐燕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糖尿病诊断中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实验研究应用生化检验对于糖尿病诊断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将此归为实验组,将同期到本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利用生化检验的方式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糖耐受等情况进行检查,并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糖、血脂、以及糖耐受情况均要高于对照组,且高于正常值,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生化检验的方式可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以及糖耐受情况进行检验,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高重要依据,推广使用.

    作者:王海荣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Cook球囊联合人工破膜和直接滴注缩宫素用于 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其引产效果比较

    目的:对比Cook球囊联合人工破膜和直接滴注缩宫素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其引产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行Cook球囊联合人工破膜促宫颈成熟引产的孕产妇60例作为联合组,同期直接滴注缩宫素引产60例为缩宫素组.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情况、产后2h出血量和各产程时间.结果:联合组孕产妇的阴道分娩率高于缩宫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孕产妇的第一产程、催产素引产至分娩时间、总产程均短于缩宫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ok球囊联合人工破膜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独滴注缩宫素,能显著缩短产妇产程和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张慧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瘢痕的疗效和实用性.方法:应用点阵激光联合治疗瘢痕疙瘩106例,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满意率.结果:85%的瘢痕表面接近平整色泽接近正常,患者满意.结论: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瘢痕效果显著,患者满意率高.

    作者:赵文利;刘玲玲;于玲;徐婧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地西他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疗效.方法:4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用地西他滨方案;治疗组用地西他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方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下降幅度较小(P均<0.05);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实验条件下,地西他滨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毛玲;汪顺才;梁靓;左念;祝寅;李伟萍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月-12月为病例选取时间,纳入82例冠心病住院治疗患者,按照入院登记先后顺序分为参照组、试验组,各41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对比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降低,试验组两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予以冠心病患者优质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效果确切,可于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邓小云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肾内科老年患者治疗中的策略分析

    目的:探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肾内科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实际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2017年6-12月半年期间在医院住院治疗的65岁以上共有718例老年患者,选取其中10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从入院到出院全程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度相对应的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并将护理风险对策应用于临床老年患者中.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在评估中发现患者满意度由82.5%上升到95.4%、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6.4%下降到0.0%、获得一定的临床效果.结论:结合老年肾病患者的护理特殊性,通过各项因素分析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并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临床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王红红;王莉;梁雪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康复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 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效果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76例脑卒中偏瘫并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38例.A组给予康复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肩关节半脱位严重度,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A组的肩关节半脱位严重度明显轻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37%,B组为78.95%,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脑卒中偏瘫并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行康复护理可减轻其脱位程度,且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阿依古丽?阿不都瓦依提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锁骨钩板并带线锚钉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探讨锁骨钩并带线锚钉联合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锁骨钩并带线锚钉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36例,术后采用Karlsson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36例术后随访9月-24月,平均13月,肩外形正常,x线片复查肩锁关节解剖关系恢复.参照Karlsson标准评定:优20例,良15例,差1例,优良率97.2%,差2.8%.结论:锁骨钩板使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达早期复位和稳定,喙锁韧带重建和肩锁关节稳定结构的保留和修复,保证了远期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史会明;胡远军;王飞;任广铁;王盛海;盛杰鑫 刊期: 2018年第26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