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 焦虑抑郁及生存质量的关系分析

孙巧丽

关键词:冠心病, 介入治疗, 自我管理行为, 焦虑抑郁, 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分析施行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焦虑抑郁及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来我院治疗的9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SMS、HADS及SAQ对患者进行随访问卷调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其生活质量之间具有正相关性,而焦虑抑郁情绪的轻重与生存质量之间具有负相关性,而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的强弱与其焦虑抑郁轻重有着负相关性,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会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产生影响,应增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教育,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8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护理干预对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将患者划分组别,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判断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缓解效果,抑郁症状缓解效果.分析两组患者ADL、MMSE评分量表数据差异.结果: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4.54%,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6.36%,观察组患者ADL、MMSE评分量表数据变化更加明显,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合并抑郁症患者有着良性影响,可以缓解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病症症状,平复患者的治疗心理,提升患者治愈率.

    作者:史菲菲;王晓琼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老年腹外疝患者实施完全腹膜外补片腹腔镜疝修补术的 围于术期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腹外疝患者实施完全腹膜外补片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围于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90例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并实施完全腹膜外补片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的老年腹外疝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n=45)和干预组(n=45),对常规组患者施加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健康宣教、指导等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复发率为2.22%,常规组患者复发率为4.44%;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对实施完全腹膜外补片腹腔镜疝修补术的老年腹外疝患者施加科学、有效的围术期护理,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病症复发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瑞;王燕芳;宋淑琴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ICU气管插管病人口腔护理方式的进展

    气管插管病人的口腔护理方式的选择是近几年热议的话题.很多人已经意识到棉球擦拭的方式已经落后,但依然是绝大多数ICU正在使用的方式,很多口腔护理新方法还没有达到足够的普及度.本文旨在介绍ICU机械通气口腔护理方式的进展情况,以供广大同仁开阔视野,尝试更多更好的口腔护理方式,同时鼓励大家参与到新式口腔护理方法的研究工作中.

    作者:杨博宁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1例特重度大面积烧伤患儿的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分析探讨大面积特重度烧伤患儿的护理措施,积累护理经验,促进患儿的恢复,本科室通过收治一例大面积特重度烧伤患儿,取得满意的治疗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莹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社区老年人实施健康管理服务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人实施健康管理服务效果.方法:2017年间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选取管辖社区(工业区、古城、泗上、古城、铁匠营、祥云六个卫生站及健康管理科)300例慢性病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调查资料,采取综合手段,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健康管理服务,并对管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经健康管理后,能够自主与医生沟通246例(占82.00%)、运动情况良好149例(占49.67%)、掌握认知技巧患者196例(65.33%)、自我效能高患者245例(占81.67).结论:社区老年人实施健康管理服务效果良好,可改善慢性病的控制情况.

    作者:刘金刚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 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对比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采取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和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的疗效.方法 :本次58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接收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9).对照组采取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疗法,观察组采取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优良率均为96.55%,无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 :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实施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和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疗法,均取得显著疗效,可大力度推广.

    作者:匡卫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康复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 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效果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76例脑卒中偏瘫并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38例.A组给予康复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肩关节半脱位严重度,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A组的肩关节半脱位严重度明显轻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37%,B组为78.95%,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脑卒中偏瘫并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行康复护理可减轻其脱位程度,且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阿依古丽?阿不都瓦依提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格华止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分析

    目的:对2型糖尿病采用格华止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7年9月-2018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作为本次实验的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每组各39例的观察和对照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格华止治疗,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措施后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给予格华止治疗的2型糖尿病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格华止治疗的方法更有效,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关磊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碎裂0RS波与冠心病患者再住院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与冠心病患者再住院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宣城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入院的冠心病患者110例,经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为碎裂fQRS波组与无fQRS波组.终点事件为心源性再住院.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分析冠心病患者再住院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t=2.675,P<0.05),高血压(χ2=5.770,P<0.05),慢性心力衰竭(χ2=6.5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再住院的危险因素高血压(OR=3.629,p<0.05)、fQRS(OR=3.48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碎裂QRS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心源性再住院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

    作者:王贤平;邵名亮;冯启凡;曹蘅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郁蒌麻仁汤治疗颅脑损伤后便秘临床疗效观察

    便秘是因大便滞留肠内时间过久,导致大便干燥、坚硬,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小于 3 次[1].颅脑损伤病人多有意识障碍且卧床时间长、治疗周期长,便秘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为减少颅脑损伤病人便秘的发生,笔者自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应用自拟方郁蒌麻仁汤治疗及预防颅脑损伤便秘的发生,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作者:岳西刚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品管圈对缩短腔镜手术接台时间管理的效果

    目的:分析品管圈(QCC)对缩短腔镜手术接台时间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4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55例腔镜手术患者为A组研究主体,于2017年10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55例腔镜手术患者为B组研究主体.A组实施QCC手术接台管理,B组给予常规管理.对比接台时间与各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A组的手术接台总时间、准备手术物品时间、通知时间、床边时间、护送时间与等电梯时间均短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腔镜手术患者行QCC管理,可明显缩短其手术接台时间,减少不良情况,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可推广.

    作者:游长菊;杨红梅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肾内科老年患者治疗中的策略分析

    目的:探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肾内科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实际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2017年6-12月半年期间在医院住院治疗的65岁以上共有718例老年患者,选取其中10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从入院到出院全程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度相对应的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并将护理风险对策应用于临床老年患者中.结果: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在评估中发现患者满意度由82.5%上升到95.4%、患者护理差错发生率6.4%下降到0.0%、获得一定的临床效果.结论:结合老年肾病患者的护理特殊性,通过各项因素分析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并应用于临床实际工作中,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为临床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王红红;王莉;梁雪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护患沟通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高血压护理过程中护患沟通以及对于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2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护理满意度及其心理状态.结果: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增进护患沟通后接受高血压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水平[(118.02±13.18)mmHg<(131.31±12.76)mmHg]、舒张压(DBP)水平[(85.71±11.02)mmHg<(93.72±10.23)mmHg]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0.28±1.37)分<(15.11±2.49)分]相对更低(P<0.05),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65%>80.95%)相对更高(P<0.05).结论:高血压护理过程中护患沟通对于提高护理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崔颖;陈燕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常州市武进区2006-2015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常州市武进区2006-2015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有效预防学校传染病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武进区2006-2015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武进区2006-2015年共报告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39起,发病人数980例,罹患率1.39%,无死亡病例.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82.05%,其中水痘多共22起,占56.41%;疫情集中出现在3-6月份和12-1月份;小学报告疫情数多共29起,占74.36%,幼托机构患病率为4.09%,高于其他各类学校;首发病例至事件报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0d,暴发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9d,经检验,首发病例至事件报告时间间隔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学校是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高发场所,应做好传染病疫情早发现,早报告,加强学校传染病监测和防控,有效预防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发生.

    作者:朱华琴;吴惠;朱洪鸣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生活饮用水中环氧氯丙烷检测方法分析

    目的:本次研究对生活饮用水中环氧氯丙烷检测的方法进行讨论.方法:在此研究中以生活饮用水作为样本,对其进行有机溶剂萃取,使用高弹石英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后使用具有ECD气相色谱仪实施测定.结果:RSD均低于10%,加标回收率为84.4~105.4%,低检出限值为0.0002ml/L.结论:FID检测技术有效的满足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与水质检测的需求.

    作者:宋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入院早期即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对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患肢运动功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价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荣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评价阿奇霉素不同疗程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目的:评价阿奇霉素不同疗程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80例,依据其不同治疗疗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采用阿奇霉素,实验组用药3d停药4d再用药3d,对照组连续用药5~7d.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情况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临床各项指标改善时间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奇霉素用药3d停药4d再用药3d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够有效控制病情,疗效确切.

    作者:陈研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浅谈安全型留置针在急诊抢救室患者中运用体会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简称安全留置针,作为一项新技术已被广泛使用于临床中.是临床补液、输血、静脉内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利于临床合理用药和紧急抢救[1].在急诊抢救室每日面对大量急需救治的病人,护士需要在短时间内开放静脉通路容易发生针刺伤,有效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是保证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2].在临床护理人员操作时暴露在病人及家属的直视下,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下顾及自身的防护意识欠缺,使用传统静脉留置针时,针芯从套管中抽出时护理人员易被带血的针尖扎伤.有研究表明,42%的锐器伤是在心情急躁或紧张时发生的,74%的锐器伤是在工作紧急或繁忙时发生的[3].安全型留置针由于针尖具有收缩式保护系统的设计,拔出针芯时针尖自动回纳于保护套内,无法复原和使用,有效防止针尖刺伤护理人员,同时血液不污染周边,避免护理人员操作过程中接触血液.

    作者:顾芸;陆庆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

    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护理中针对性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该项研究选择2017年3月份—2018年2月份收治的4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2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经过临床不同护理,其护理效果明显不同,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在小儿肺炎护理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体温恢复时间,效果显著,可推荐应用.

    作者:李晓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浅析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和对策

    目的:分析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和应对措施.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外科患者2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方面展开研究.结果:在260例患者当中,出现风险事件的例数为44例,所占比例为16.9%,其中风险事件类型包括沟通问题、管道脱落、跌倒、坠床和术后感染几个方面.结论: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应进行细致分析,制定合理的防御对策,可以有效起到控制和降低风险的效果.

    作者:程凤霞 刊期: 2018年第26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