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肾功能衰竭 乙肝病毒携带患者血液透析的效果

阿吉古?艾尔肯;买尔哈吧?阿不力克木

关键词:优质护理, 肾功能衰竭, 乙肝病毒, 血液透析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肾功能衰竭(肾衰)乙肝病毒携带患者血液透析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经血液透析治疗的56例肾衰乙肝病毒携带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28例.A组给予优质护理+常规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2.86%,B组为71.43%,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衰乙肝病毒携带者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加用优质护理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取得较佳的护理满意度.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安全型留置针在急诊抢救室患者中运用体会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简称安全留置针,作为一项新技术已被广泛使用于临床中.是临床补液、输血、静脉内营养支持的重要途径,利于临床合理用药和紧急抢救[1].在急诊抢救室每日面对大量急需救治的病人,护士需要在短时间内开放静脉通路容易发生针刺伤,有效减少针刺伤的发生是保证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重要环节[2].在临床护理人员操作时暴露在病人及家属的直视下,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下顾及自身的防护意识欠缺,使用传统静脉留置针时,针芯从套管中抽出时护理人员易被带血的针尖扎伤.有研究表明,42%的锐器伤是在心情急躁或紧张时发生的,74%的锐器伤是在工作紧急或繁忙时发生的[3].安全型留置针由于针尖具有收缩式保护系统的设计,拔出针芯时针尖自动回纳于保护套内,无法复原和使用,有效防止针尖刺伤护理人员,同时血液不污染周边,避免护理人员操作过程中接触血液.

    作者:顾芸;陆庆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儿科抢救车封条式管理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封条式抢救车管理方法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儿科抢救车封条使用模板及抢救车交接、使用登记本,修订抢救车分层放置示意图,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保证完好率100%,并与传统加锁式管理作比较.结果:儿科各病区采用封条式管理抢救车,可明显缩短清点时间,交接简单方便,避免出现抢救车内药品和物品短缺现象,确保抢救药品和物品的合格率.结论:采用封条式管理抢救车,是适合儿科临床实际工作的抢救车管理方法.

    作者:顾锡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介绍一种新的大鼠采血方法-颈静脉采血

    在新药临床前药代和毒代动力学研究中,给药后需要对大鼠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标本,我们介绍一种在大鼠清醒状态下,在不同时间点快速地采集大鼠血液标本的方法.

    作者:余启枝;郏自明;唐利军;郑艳华;易平;程文华;屈文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综合康复训练对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8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20例,根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0)与研究组(n=60).对照组实施基础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与8周后的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吞咽功能的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评分差异不大,P>0.05未见统计学意义;在经过4周和8周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贾瑞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个体化健康教育与针对性用药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和针对性用药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和针对性用药指导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与护理之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变,但在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上,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即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疾病的治疗工作当中个体化健康教育和针对性用药指导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玉荣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应用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比较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应用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则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改善率;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老年重症肺部感染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更好改善免疫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和住院费用.

    作者:尹睿;王新民;李桂荣;付宗阁;欧阳修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老年精神分裂症 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论述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在PDCA循环管理系统成立前后的8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在这些患者分为两组进行试验,分别是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正常护理组进行精神科病房的正常护理干预而护理干预组要进行PDCA循环管理系统中的护理干预,后对两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跌倒事件的频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跌倒事件发生率(1%)低于正常护理组(10%),P<0.05;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比正常护理组(82%)高,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降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频率,使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提高.

    作者:金树影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1例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血栓患者1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显示左室内径增大,左室收缩指标减低;左室心腔内不均匀的团块样回声,机化血栓回声较强,新鲜血栓回声则较弱,附壁血栓基底面较广,附着于左室壁,形态不规则,多呈扁平形,与室壁的附着面较广,血栓表面与室壁平行,部分血栓呈半圆形突出于左心室腔内,表面呈絮状.结论:彩色多普勒检查左心室血栓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临床医生可早期溶栓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作者:张瑾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54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结合患者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措施:钙剂+维生素D和药物干预:阿仑膦酸钠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结合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后骨密度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三个月、六个月和九个月的骨密度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改善骨密度情况,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曹高斌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成人男性罪犯的脂肪肝发病情况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监狱里男性罪犯的脂肪肝检出率和脂肪肝发生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防治提供有效措施.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司法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的体格检查罪犯15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检出的脂肪肝392例进行发病原因和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肝脏功能指标和血尿酸指标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体检的非脂肪肝人群1164人作对比分析.结果:本组资料脂肪肝的检出率达25.19%,年龄分布以30岁-70岁均多见,30岁以下少见(p<0.05);脂肪肝者的嗜烟、嗜酒、少活动和超体重情况多见(p<0.0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也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高血脂、肝功能异常也显著多于非脂肪肝组(p<0.05);脂肪肝组血尿酸水平也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5).结论:监狱里罪犯的脂肪肝发生率高,其发生因素多,包括烟酒嗜好、少活动、超体重等原因;而脂肪肝患者也易伴发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血尿酸升高等异常情况,肝功能异常多见.

    作者:王川雨;林尤直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1例慢性腰痛散打运动员的腰部形态MRI分析

    目的:通过慢性腰痛散打运动员的腰部形态分析,探讨其腰部形态学改变,为散打运动员慢性腰痛的康复提供指导.方法:采用MRI和ImageJ图像测量软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慢性腰痛运动员的竖脊肌形状扁宽不规则,腰大肌明显变大,位置靠前;多裂肌、竖脊肌的肌纤维束较难辨别,有脂肪化趋势;椎间盘呈圆形且面积较大;脊柱曲度明显变直,腰椎椎体均呈现不同程度退行性变,椎间盘均呈现出退行性变且出现椎间盘膨出现象.结论:慢性腰痛散打运动员存的腰部组织结构退变及竖脊肌、多裂肌的功能紊乱,屈伸肌肉的比例失衡,伸肌呈萎缩的趋势,严重影响脊柱的稳定性.

    作者:周同;陆爱云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碎裂0RS波与冠心病患者再住院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与冠心病患者再住院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宣城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入院的冠心病患者110例,经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为碎裂fQRS波组与无fQRS波组.终点事件为心源性再住院.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分析冠心病患者再住院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t=2.675,P<0.05),高血压(χ2=5.770,P<0.05),慢性心力衰竭(χ2=6.5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再住院的危险因素高血压(OR=3.629,p<0.05)、fQRS(OR=3.48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碎裂QRS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心源性再住院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

    作者:王贤平;邵名亮;冯启凡;曹蘅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临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1-2017/1的4000张药物处方,统计抗菌药物处方数目及其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在4000张药物处方当中有1400张为抗菌药物处方,占到总数的35%;1400张抗菌药物处方当中,有420张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占到总数的30%;统计显示临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主要体现在选药不合理、给药不恰当、理化禁忌,溶媒选用不当,无指征滥用药物等方面.结论:临床上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为突出,需要得到临床的普遍重视和加强管理,从而有效发现和解决不合理用药问题,提高用药的规范性以及合理性.

    作者:何建梅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60例,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记录并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血脂水平,比较两组血压和血脂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各项血脂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疗效理想,对血压和血脂的控制效果优于其他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群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不同输血策略治疗严重创伤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输血策略治疗严重创伤出血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严重创伤出血患者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输血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23)以及对照组(n=23).对照组应用传统输血策略;研究组则应用早期干预凝血策略,对比两组HCT、Hb、PLT、PT、APTT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输血治疗后,两组的HCT、Hb、PLT均有所上升,但研究组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的PT、APTT水平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水平要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8.70%,对照组为34.78%,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出血患者给予早期干预凝血的输血方案可有效改善其血红蛋白水平和凝血功能,而且还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朝云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观察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护理效果

    目的:对在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中实施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从于我院接受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患者中选取64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手术护理,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种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且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运用于腹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手术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转归,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凤梅;焦虹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探讨心脏手术中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的效果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中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的效果.方法 :以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择期行心脏手术患者为主要对象,随机分为两组,33例/组.给予对照组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用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 :心脏手术中用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可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稳定生命体征指标,提高麻醉的安全性,保障手术顺利完成,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燕;贾珍;祝建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术前心理干预护理对甲状腺癌手术效果的探讨

    目的:观察术前心理干预护理对甲状腺手术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2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术前心理干预护理.结果:两组手术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在护理总满意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术前心理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刘桂林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甘肃省某中学学生身高体重发育及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某校中学生身高体重发育和营养状况,为全面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某校九年1至6个班的学生共207名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男生101名,女生106名.对其身高、体重、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男生营养状况良好率低于女生(71.29%>86.79%),差异值为(χ2=7.55,P<0.05)低体重率高于女生(12.87%>3.77%),差异值为(χ2=5.67,P<0.05);营养不良率高于女生(15.84%>6.60%),差异值为(χ2=4.46,P<0.05);超重率低于女生(0.00%<2.83%),差异值为(χ2=2.90,P<0.05),存在统计意义.结论:应当注重中学生身体发育情况,帮助营养不良的学生调节膳食结构.

    作者:徐百胜 刊期: 2018年第26期

  • 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联合增强CT检查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索讨论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与增强CT检查对肝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联合增强CT检查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1月消化内科住院治疗90人肝脏肿瘤的患者,经临床病理生化检测肝脏良性肿瘤50人,肝脏恶性肿瘤40人,根据研究需要分组肝脏良性肿瘤50人为对照组,肝脏恶性肿瘤40人为实验组,比较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确定实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增强CT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与增强CT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其中肝脏良性肿瘤的检出率为80.0%(40/50),肝脏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85.0%(34/40),总检出率为82.2%(74/90),增强CT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肝脏良性肿瘤的检出率为82.0%(41/50),肝脏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87.5%(35/40),总检出率为84.4%(76/90),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与增强CT检查实验组和对照组,肝脏良性肿瘤的检出率为96.0%(48/50),肝脏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97.5%(39/40),总检出率为96.6%(87/90),增强CT检查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鉴别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均比单独一项检测高具有差异性,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联合增强CT检查可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应用于肝癌患者可以准确及时的检测出肝癌的良恶性,可以使患者及时治疗和预防,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尹永芳;陈志仁;梁研 刊期: 2018年第26期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