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小慧;王月红
目的:探讨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调取2016年8月~2017年11月我社区诊治的720例糖尿病患者资料,分成干预组360例,基线组360例,统计2组关于结核病信息的知晓率.结果:2组相较而言,干预组各条知识的知晓情况较优(p﹤0.05).2组相较而言,干预组总知晓情况较优(p﹤0.05).结论:在社区糖尿病患者中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依托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并提升防范意识,因此可以大力实践与推广.
作者:刘金平;赵群;王秀菊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健康教育用于狂犬病预防接种工作中对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94例咨询和接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对比干预前后的接种成功率以及疾病认知程度.结果:干预后,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和接种成功率有了一定的提高,对比起来有着极其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狂犬病预防接种工作当中应用健康教育,有极其显著的效果,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王永辉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了解建邺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进一步规范消毒方法,提高消毒质量.方法:收集连续五年的托幼机构消毒效果监测记录,进行不同检测项目、托幼机构不同办学性质、不同级别的分类统计.结果:五年共采集43家托幼机构1496份样品,合格1445份,合格率96.6%.其中室内空气合格率94.8%(259/245),物体表面合格率99.4%(535/532),工作人员手合格率98.7%(270/261),餐(饮)具合格率94.2%(432/407).公办园整体合格率98.9%(362/358)高于民办园95.8%(930/891)和集体办园96.1%(204/196).省级优质园整体合格率97.3%(1269/1235)高于市级优质园90.7%(108/98)和合格园94.1%(119/112).结论:建邺区各级托幼机构消毒情况总体较好,但是室内空气和餐(饮)具的消毒质量较低,建议托幼机构保教老师强化岗前培训,掌握卫生防病消毒知识和消毒药械的使用方法,提高消毒质量,预防传染性疾病在托幼机构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邓玉洁;陈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究急性脊柱创伤的临床诊断和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脊柱创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核磁共振,X线与CT检查,在确诊的基础上,使用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进行治疗,1个月后观察患者的Frankel分级和相关治疗效果.结果:和治疗前相比,绝大部分患者的相关情况得到了良好将恢复,无1例出现螺钉折断或松动现象,患者伤口恢复情况良好,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Frankel评分比较可见,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cobb's角平均值为(27.8±3.2)°,术后患者cobb's角平均值为(7.1±0.3)°,患者术前前缘压缩高度为44.9%,术后前缘压缩高度为90.2%,组件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核磁共振,X线与CT检查作为检查依据,结合切开减压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急性脊柱创伤,能够取得满意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占军;王中瑞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模式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手术患者共58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人性化护理,比较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统计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针对胃癌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室人性化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护理有效率,且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帮助患者早日出院,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
作者:钟晓琼;丁育;胡开萍;刘华 刊期: 2018年第26期
1 对象与分组手术治疗组:我科自 2006 年 11 月至 2008 年 4 月采用局部穿刺置管血肿排空术,治疗中小型基底节出血 30 例,其中,男 18 例,女 12 例,平均年龄 60 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 CT显示出血量 30ml(根据多田公式计算)以下.保守治疗组:选择2006 年 11 月之前经保守治疗的基底节区中小型血肿30 例,血肿量小于30ml,其中,男 20 例,女 10 例,平均年龄 59、4 岁,均有高血压病史.两组病例有可比性.
作者:魏连波;李健;刘永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AKT、Caspase-9及自噬相关蛋白LC3的表达影响.方法: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两个缺血组各分为缺血3h后再灌注4h,24h,72h,1w,2w,然后处死,亚低温组于缺血后30分钟实施病灶侧亚低温持续4小时.经免疫组化测定AKT、Caspase-9及LC3阳性细胞数.结果:与常温组各时间点相比,亚低温组各时间点缺血侧AKT表达水平显著增高,Caspase-9表达明显降低,LC3表达增多(P<0.05或P<0.01).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后30分钟应用局部亚低温能够减少梗死面积,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这种保护作用的产生与亚低温促进梗死灶周围半暗带AKT表达,抑制Caspase-9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作者:李丽茹;黄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探析突发食物中毒事件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2017年1月本疾控中心收治的57例公共安全卫生突发食物中毒事件为本研究的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本疾控中心收治的58例公共安全卫生突发食物中毒事件为本研究的观察组.两组均进行理化检验,对照组采用常规食物中毒事件的统计管理,观察组采用精密电解分析仪进行食物中毒事件统计管理,对两组的偏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食物中毒事件理化检验的偏差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突发食物中毒事件检验处理中实施质量控制可获得理想效果,降低公共安全卫生突发食物中毒的发生率,更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慧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探讨2017年梅河口市人间布病监测结果及防治对策.方法 :选择发生过疫情的乡镇(街)常住居民中与羊、牛和鹿等接触者,以及饲养户周围居住的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查.结果 :共进行流行病学共调查1020人,血清学检查439人,抗体阳性1人,阳性率0.23%.确诊新发病人0例,隐性感染1例.结论:梅河口市高危人群对布病危害认识不足,通过对人间布病主动监测,采取积极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减少布病在人间的流行.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我院骨科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54例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结合患者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基础措施:钙剂+维生素D和药物干预:阿仑膦酸钠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结合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后骨密度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三个月、六个月和九个月的骨密度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改善骨密度情况,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曹高斌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讨论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收治的50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支持与对症治疗方案,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用依达拉奉与吡拉西坦,持续治疗2周,评价患者神经系统康复功能,并于出院后3个月随访调查患者的恢复与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实验组25名患者经治疗后评分为痊愈者1人,明显进步者19人,进步者3人,无明显进步或恶化者2人.对照组评分为痊愈者0人,明显进步者10人,进步者8人,无明显进步或恶化者7人.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出院3个月后的随访结果显示,实验组25名患者1人出现了再次梗塞,无脑出血、严重感染等并发症出现,对照组4人出现再次感染,1人出现脑出血.两组预后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依达拉奉与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时,可以有效保护患者受损区域神经元的功能,促进受损神经元的恢复.能够起到一定程度提升预后水平的作用,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欧燕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剖腹产产妇产后康复操训练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法,于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对本院接收的剖腹产产妇138例实施临床研究.按照入院登记薄将入选者分入干预组(n=69)和常规组(n=69),其中常规组实施产科一般护理,干预组采用一般护理联合产后康复操训练,根据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段的宫底高度、恶露量以及产后康复指标系统分析产后康复操训练的应用价值.结果:与常规组比较,干预组产后第五天、七天及十四天的宫底高度及恶露量情况均呈明显优势(P<0.05),同时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恶露持续时长以及子宫和体重恢复时间均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产后康复操训练可加快剖腹产产妇康复进展,有利于子宫修复、母乳分泌、身体塑形,可缩短恶露持续时间,减少恶露量,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作者:王艳芬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前,结肠癌已成为了我国三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健康.而相关手术、化疗、放疗方案已经日渐成熟,治疗结肠癌的巨大希望.但是疾病和相关传统治疗手段给患者带来的心理问题依旧是影响患者预后和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立足于结肠癌患者患病及干预之后所产生的特殊心理,为使结肠癌患者能够正确的认识,积极配合诊断治疗并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对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作者:鲁玉宝;靳子硕;关心;郑世敏;杨洋;张昊睿;郭献政;杨邱澜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体位护理干预对复杂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所收治的行复杂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8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给予体位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手术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手术指标,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少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对复杂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体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孙傲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支扩(支气管扩张)患者中小剂量阿奇霉素的疗效.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医治的支扩患者(45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研究组23例,观察组22例.此次研究患者均常规治疗,研究组加用小剂量的阿奇霉素,总结呼吸困难评分、支扩评分、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研究组的呼吸困难评分、支气管扩张程度评分、支气管管壁厚度评分、支扩分布范围评分、痰量、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白介素6都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支扩患者中,小剂量的阿奇霉素可有效缓解呼吸困难、改善症状,并且降低炎症反应.
作者:樊家涵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优化板蓝根中(R,S)-告依春的提取方法和色谱条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了水超声、水煮提2种不同提取方法多个提取时间对(R,S)-告依春的影响以及三种不同流动相配比的液相色谱表现.结果:水超声处理30min效率高;甲醇-水系统色谱表现好结论:优化的提取方法和色谱条件简单快速,结果准确.
作者:王静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与评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孕妇学校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3年1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82例孕妇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41例.A组于孕妇学校内接受系统化健康教育,B组未参加孕妇学校相关知识学习.对比孕妇围生期对于保健知识的掌握情况、分娩结局与母乳喂养率.结果:A组的各项保健知识评分均高于B组;A组的自然分娩率与院内母乳喂养率均高于B组,对比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孕妇提供孕妇学校内健康教育能够提高其围生期的保健知识掌握度,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并能提高母乳喂养率,可推广.
作者:闫雷;闫蕤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对北京市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2017年度孕产妇保健服务结果分析,探讨社区妇幼保健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该社区及同等类型社区孕产妇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在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建档的1449名孕产妇资料.结果:1449名孕产妇平均年龄31.23岁;90.96%的胎儿出生后体重在2500~3500g,94.69%的胎儿于足月出生.1318名正常体重儿中,936位母亲有高危因素.孕早、中、晚建册情况分别为80.88%、14.91%、4.21%.727名产妇(50.17%)接受了至少2次产后访视,但产后7天之内接受首访的仅有547人(37.75%).结论:关注高危孕产妇,针对该类人群建立特定的管理方案;加强孕产期保健知识宣传;优化产后访视服务,提高社区孕产妇健康管理水平.
作者:张桂芳;孙翠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本文总结66例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要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充分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及宣教等,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腹部(包括切口及腹胀情况)、各种引流管情况,还有做好患者饮食、活动指导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本组患者全部痊愈出院.
作者:周晓群;张志丽;唐丽娇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模式对消化内科消化不良患者护理效果与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诊治的52例消化不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模式分为中医组和常规组各2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中医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模式,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效果.结果:中医组治疗总有效率92.30%高于常规组8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护理满意度(94.34±3.80)分高于常规组(79.70±4.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消化不良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美丽;田静;王娜 刊期: 2018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