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凤琼;李辉;吴雪;吴莎;刘鹏;何霁
目的:探讨封闭治疗与常规止痛药对骨科门诊急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77例至我院骨科门诊就诊的急慢性疼痛病人,根据病人自主自愿对病人分成2组,实验组采用传统的封闭痛点治疗,对照组则用目前骨科门诊常规止痛药治疗.随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第一周、第四周、第八周患者的视觉疼痛评分(VA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第一周、第四周及第八周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中实验组采用封闭痛点治疗后的第一周、第四周、第八周的VAS评分较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骨科门诊急慢性疼痛患者的治疗,痛点封闭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止痛药物的治疗,而对于骨科门诊急慢性疼痛患者可能伴有焦虑的病人,痛点封闭治疗与常规止痛治疗均有缓解作用.
作者:黄友文;劳汉昌;赵刚;王志华;舒钧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6月诊治的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146例进行治疗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3例,研究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参芪地黄汤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对比两组血肌酐、尿素氮和血浆白蛋白的指标参数.结果:研究组的各项指标恢复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参芪地黄汤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有着非常好的药物效果,患者症状恢复好,安全性高,药物经济性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文超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究生物性可吸收缝线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2015年1月一2016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80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成二组,每组400名患者.400名患者为普通细线缝合法的是对照组,400名患者为生物性可吸收缝合法手的是观察组,比较二组手术后在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伤口愈合效果和感染率等方面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表明,生物性可吸收缝线的妇产科临床疗效较之普通丝线缝合法是显著的,其应用前景与研发价值较具前瞻性.
作者:孙玉健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对比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采取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和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的疗效.方法 :本次58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7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接收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29)和对照组(n=29).对照组采取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疗法,观察组采取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优良率均为96.55%,无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 :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实施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和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疗法,均取得显著疗效,可大力度推广.
作者:匡卫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使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分析两组的血糖控制情况、低血糖的发生情况、血糖达标时间及并发症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的以上指标均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低血糖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的低血糖的发生率为2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6.17,P<0.05);研究组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t=3.91,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改善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5.0%(χ2=6.03,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及并发症患者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使患者的血糖控制较好,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缩短血糖达标时间,提高并发症的改善情况.
作者:斯琴 刊期: 2018年第26期
肺系疾病种类众多,其中为常见的便是支气管扩张症(中医称之为肺痈),它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支气管不能很好的维持自己的形态和收缩,从而导致支气管病理性改变和永久性扩张,终演变成反复化脓性感染的气道慢性炎症.余小萍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从事肺系疾病临床研究20余年,擅长对肺系疾病的中医防治,疗效显著.本文通过二则余小萍教授医案的辩证分析,探究中医辨证治疗肺痈的理、法、方、药.
作者:何晓凤;余小萍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动脉血管介入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中,随机选取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手术方法作为分组依据,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切除组21例和介入组21例,采用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切除组患者,采用子宫动脉血管介入术治疗血管介入组患者.结果:与血管介入组患者相比,切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切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例数较多.结论:加强子宫动脉血管介入术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运用,能够有效防止产生术后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恢复,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应在临床过程中得到广泛推广.
作者:刘建梅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对剖宫产率增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降低剖宫产率的几点临床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间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中的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展开临床资料分析,对导致产妇采取剖宫产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总结有效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结果:800例产妇中,266例伴有剖宫产史以及臀先露(33.25%);343例为足月儿剖宫产(42.88%).分析剖宫产率较高的原因有,胎儿发生宫内窘迫、产妇羊水过少、既往存在剖宫产史、珍贵儿、巨大儿、臀先露及重度妊娠并发症与社会影响因素等.对各因素均需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结论:剖宫产率高的原因多种,对此要求医护人员除了需要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还应当做好产前、产时的相关宣教工作,进行良好医患沟通交流,同时要求医护人员对剖宫产的指征需要严格掌握,并且在社会以及医患双方共同的努力下,更好的促使剖宫产率的有效下降.
作者:覃信秀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轻中度近视应用阿托品点眼后防控效果及安全性和耐受性评价.方法:前瞻性随机双盲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近视青少年180例,研究组90例带框架镜或不带框架镜青少年轻中度近视患者给予1%阿托品眼用凝胶点眼治疗3个月、6个月,1年后,对患者的视力、晶状体厚度、眼轴等改变实施临床观察对比,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作汇总,对照组只带或不带框架镜不作其他治疗.结果:1%阿托品眼用凝胶点眼治疗一年后裸眼视力(UCVA)低度近视显著提高甚至恢复正常,中度近视能很好的稳定或增长缓慢,等效球镜(SE)及角膜曲率明显下降,眼轴增长可减少20%-40%,使用3个月后,与用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并于6个月、1年变化趋于稳定.而对照组3个月、6个月、1年后UCVA、SE及角膜曲率均有明显增长,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等效球镜(D)治疗一年后两组增长度数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同时1%阿托品眼用凝胶使用后可能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畏光、视近物模糊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占比100%,其他不良反应虽占比低,但严重.结论:1%阿托品眼用凝胶用于儿童青少年低中度近视有一定的防控作用,低度数(<-1.00D)患者有恢复正常可能,中度近视度数能稳定或延缓增长,等效球镜(SE)及角膜曲率明显下降,眼轴增长可减少20%-40%,但停药易反复,产生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作者:孔彦月;童世琼;陈云武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家庭参与式护理提高早产儿病房家属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选取我院早产儿50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家庭参与式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家属满意度、基本护理知识、基本护理技能及早产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家属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基本护理知识评分及基本护理技能评分比对照组高,早产儿发育情况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给予早产儿家庭参与式护理,能提高早产儿家属满意度,促进早产儿成长,掌握较好的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就基本护理技能.
作者:苏亚梅;梁慧霞;郜莉 刊期: 2018年第26期
依据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医院信息系统自身特点,对医院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实施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分别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通过对我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整改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医院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作者:唐江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对脑出血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情况及效果.方法:在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之间本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中随机抽取9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的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于观察组患者,其护理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为形成对比,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对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进行相应比较,并对比护理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入院时比较,出院时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明显较高,而观察组和对照组升高幅度存在一定差别,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较短,且住院费用低,各项目内容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患者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观察组整体掌握知识人数更多,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的评价情况存在一定差别,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仅为82.6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具有很多优势,能够避免对患者产生消极影响,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保证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以低的资金支出治愈疾病,使患者能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沙莎 刊期: 2018年第26期
引言:为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日常工作中做到质量控制是必须且必要的.质量控制包括室内控制和室间控制,室间质控是相互校正各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了解各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差异,使结果具有可比性.
作者:薛春华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7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均38例,对照组行孕三烯酮治疗,而研究组则行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清性激素水平(FSH、E2、LH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腺肌病患者提供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可有效提高其机体性激素水平,加上不良反应少,利于保证患者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作者:刘莉 刊期: 2018年第26期
1 对象与分组手术治疗组:我科自 2006 年 11 月至 2008 年 4 月采用局部穿刺置管血肿排空术,治疗中小型基底节出血 30 例,其中,男 18 例,女 12 例,平均年龄 60 岁,均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 CT显示出血量 30ml(根据多田公式计算)以下.保守治疗组:选择2006 年 11 月之前经保守治疗的基底节区中小型血肿30 例,血肿量小于30ml,其中,男 20 例,女 10 例,平均年龄 59、4 岁,均有高血压病史.两组病例有可比性.
作者:魏连波;李健;刘永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究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措施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7年2月-7月实施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性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措施,实验组予以优质性护理措施.比较二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在住院时长、术后并发症、治愈以及恢复情况都比对照组有优势,二组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措施,其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加速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恢复速度,并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徐建军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对电子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2例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开腹探查治疗,观察组26例,采用电子腹腔镜技术治疗.对两组临床诊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确诊率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腹腔镜技术在普外科急腹症中诊疗效果较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翔飞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氟康唑胶囊+苦参凝胶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4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治的霉菌性阴道炎患者(80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就诊顺序分甲组、乙组,每组40例.此次研究患者均由氟康唑胶囊治疗,研究甲组加苦参凝胶治疗,对患者的复发情况、治疗有效率、症状改善或者消失时间进行总结.结果:甲组复发率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治疗总有效率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外阴瘙痒消失时间、白带减少时间、黏膜充血消失时间、阴道疼痛消失时间均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氟康唑胶囊+苦参凝胶的效果确切,患者复发率低、治疗有效率高,而且快速缓解其症状.
作者:宋丽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预防子宫颈癌(习称宫颈癌)基本的方法是进行宫颈癌早期筛查.目前临床早期筛查宫颈癌的方式较多,不同的筛查方式均有其自身的优点与局限性.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早期宫颈癌筛查诊断的准确率也显著提高.本文列举多种宫颈癌早期筛查方式,对各自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为以后临床更好的对宫颈癌进行筛查,降低误诊、漏诊率,保障妇女身体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逄晓 刊期: 2018年第26期
探讨妇科抗菌药物在妇科疾病中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妇科2016年2月~2017年5月接收的120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非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治疗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3%),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妇科疾病患者中采用抗菌药物治疗,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治疗效果上非常明显,而且安全可靠,合理经济,值得每一位患者尝试.
作者:张晓星 刊期: 2018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