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观察11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护理的疗效.结果: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无差异,护理后SF-36各项目评分均升高,观察组远远高于对照组,且焦虑情绪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是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能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毕君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究直针刺配合手法与肌肉力量技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1-2018.1收治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96例,按照随机表发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直针刺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肉力量技术结合治疗,观察对比患者SF-36评分及VAS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SF-36评分及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为(80.9±12.3)分,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为(3.3±1.7)分,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直针刺配合手法与肌肉力量技术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可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王振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其对血清炎性因子、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64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研究时间为2016年04月12日至2018年06月01日,按照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各32例,且对两组患者的炎症因子及血气指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数据,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降低血清炎性因子的基础上改善血气指标,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孙立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关于体育保健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探讨.方法:利用文献法、资料分析法对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体育保健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研究,针对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出发,制定符合该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培养目标应用于教学中,并与使用常规体育保健康复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班级进行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分析培养目标对于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目标内容.结果:经过培养目标进行针对性培养的学生取得了理想的培养效果,在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方面均具有优势.结论:培养目标对于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学生的有效培养而言意义重大,需要保健康复医师培养学生时能够转变培养理念,通过针对性强的培养目标培养实用性强、能够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化体育保健康复人才.
作者:赵霞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究小儿肺炎护理中针对性护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该项研究选择2017年3月份—2018年2月份收治的4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2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经过临床不同护理,其护理效果明显不同,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在小儿肺炎护理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体温恢复时间,效果显著,可推荐应用.
作者:李晓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析在基层医院外科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满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基层医院外科在2017年下半年收治的96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n=48,予以优质护理服务)与参照组(n=48,予以常规护理方案),较比二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感染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更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外科为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差错、降低感染风险,同时也可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作者:李红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60例,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记录并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和血脂水平,比较两组血压和血脂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各项血脂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疗效理想,对血压和血脂的控制效果优于其他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群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孕妇、0-6岁儿童健康档案的内容,总结管理经验.方法:2016-2017年,新疆昭苏县74团医院对36例孕妇建档,对250例0-6岁儿童建档.回顾性分析,总结管理经验.结果:新生儿建档36例,其中1例早产出现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纠正孕周未见发育迟缓,出现新生儿黄疸11例(1例病理性黄疸),疫苗接种覆盖率达到99.4%,6例对象出现过接种时间推迟情况.非新生儿时期建档对象214例,2016年异常检出率30.00%、2017年30.77%,龋齿、贫血检出率较高,还检出少数几例视力异常、沙眼、肥胖.结论:辖区内孕产妇、儿童的健康档案管理水平尚可,但仍然存在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质量改进.
作者:彭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医疗纠纷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一是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二是处理投诉的机制有一定缺陷,其单一化成为降低投诉发生率的硬伤.笔者对我院投诉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期待能减少纠纷的发生,特别是对无效投诉的受理、解决办法,以期能保护医患双方的正当权益,维护医院的声誉和利益.
作者:王晓蕾;王镇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超声与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使用对复发乳腺癌转移的监测及应用价值.方法 :经再次手术病理检查确证为复发乳腺癌转移者66例、乳腺纤维良性变28例分别行超声探查,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25、癌胚抗原的水平检测采用罗氏E602电化学发光分析仪.两者检查间隔时间在3天内,观察两组病人乳腺增生、全身转移及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分析并比较其数值改变的临床意义.结果 :与良性组相比,转移组中CA153、CA125、CEA的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三者单独检测可作为监测复发乳腺癌的参考指标之一,但CA153+CA125+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转移组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单独检测(P<0.05),且对疾病发生发展的预测能力也要优于其他各项指标的组合;肿瘤标志物测定和超声探查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8.结论 :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超声探查可作为监测复发乳腺癌转移的辅助指标,用于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及预后评估.
作者:张曦;陈东;李静芳;马莉;鸥圆圆;杨丽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鸟巢式关怀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新生儿1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鸟巢式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睡眠时间、出暖箱时间、体温波动幅度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7.85%,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3.12%(P<0.05).结论:对新生儿给予鸟巢式关怀,可改善新生儿的临床症状,并可提高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石应平;夏莉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科室治疗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按照治疗的顺序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患者加入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胰岛素的敏感性均改善,研究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1例发生低血糖,对照组2例发生低血糖,发生率具无明显差异.结果: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效果,且安全系数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朱毅;冯美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入院早期即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对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患肢运动功能;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价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荣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对策,减少药源性疾病,降低用药风险;方法:对我院门诊处方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基层医疗机构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的比例都偏高.结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归类总结,分析导致不合理使用现状的原因.
作者:李丽春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或是左氧氟沙星运用到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的功效.方法:选出2015年10月到2017年9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22例,并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11例患者施以左氧氟沙星,组二11例患者施以莫西沙星,比照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组二患者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都好于组一患者,P<0.05.结论:莫西沙星比照左氧氟沙星运用到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辅以治疗后,治疗的成效更优,值得医学领域的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作者:姚小燕 刊期: 2018年第26期
分析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后新生儿惊厥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本文通过分析缺氧缺血性脑病后新生儿惊厥的病理机制、产时、诊断、后期随访,从而研讨缺氧缺血性脑病后新生儿惊厥的危险因素与预后的相关性.缺氧缺血性脑病后新生儿惊厥的危险因素包括孕周、出生体重、生后5分钟Apgar评分、治疗等.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评估与预后的关系,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
作者:张金凤;杨德华;冷洁;楼方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通痹益脑汤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加用通痹益脑汤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患者自理能力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较对照组73.81%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痴呆量表(CDR)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CDR及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痹益脑汤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能促进患者自理能力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尹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行腹腔镜手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FTS组(n=50)与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处理,FTS组患者给予FTS干预,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FTS组患者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行腹腔镜手术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快患者恢复,有利于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孙仁平;张清印;张京;胡建英;陈国建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腺苷脱氨酶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42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在我院检验科进行体检的4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高敏C-反应蛋白及腺苷脱氨酶水平,并且检测研究组治疗前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及腺苷脱氨酶水平.结果:研究组肺结核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及腺苷脱氨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及腺苷脱氨酶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腺苷脱氨酶联合检测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有助于对患者进行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
作者:刘彬;刘桂枝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在门诊输液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1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62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选取2016年12月至5月期间收治的62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护患沟通技巧.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患纠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护理中应用护患沟通技巧方法,能够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降低了护理纠纷事件,可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光会 刊期: 2018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