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艳
目的:通过总结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121例疗效,探讨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的疗效,提高颅脑损伤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121例高压氧治疗患者与92例未经高压氧治疗患者临床疗效.结果:GOS评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压氧治疗效果明显.结论:早期多疗程高压氧治疗能有效缩短病人昏迷时间、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死亡率.
作者:高磊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专病一体化护理干预对腹膜透析(PD)患者营养管理的效果及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分、自我护理水平及营养状况.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50例PD患者为研究主体.均给予营养管理,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25例.A组行专病一体化护理,B组行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A组的SGA评分高于B组;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B组;各项自我护理要点掌握评分高于B组,对比均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膜透析治疗期间,为患者实施专病一体化护理,可提高其自我护理水平,改善其营养状况,保证其治疗效果.
作者:买尔哈吧?阿不力克木;阿吉古?艾尔肯 刊期: 2018年第26期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依据调查结果,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和工作压力,对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以促进护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胡燕玲;王琪 刊期: 2018年第26期
快速康复方案有效地优化围手术期护理,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目前已成功地引进了快速康复的若干组成部分.然而,术后进食的时机和方式仍然是一个争论的问题.充分的营养支持对于食管癌切除术后的患者至关重要.这些患者经常出现体重减轻,而且饮食方式由于手术和消化道重建而有很大改变.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TPN)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脓毒症并发症,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则不会增加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因此,食管癌术后早期EN优于TPN.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肠内营养管,经常会发生轻微的并发症(13%-38%),这可能妨碍患者的恢复.根据其他类型的上消化道手术的经验,早期开始经口进食可以改善术后机体功能恢复的时间.在4项前瞻性研究中,早期经口进食总住院时间明显缩短(6-12比8-13天).然而,缺乏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食管癌手术后早期经口进食的潜在益处仍然不明.EN是目前食管切除术后的佳营养途径.在EN属禁忌的情况下,可以使用TPN.早期开始经口进食虽然展现出广阔的前景,可以改善术后恢复,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这些结果.
作者:鲁一帆;谢宇杰;王茂生;林万里;张海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析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其中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15例,其中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者13例,均治疗成功,2例广泛前壁心梗患者未行介入治疗,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失败,因心源性休克致死.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者15例,其中介入治疗的9例,症状缓解;对拒绝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患者经药物治疗心绞痛症状消失者3例,心绞痛由Ⅵ级转变为Ⅱ级者1例;1例症状无明显缓解;1例死亡.结论: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早期实施再灌注治疗,能缓解症状、改善预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亦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果.
作者:郑虹;姜华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中医综合护理对于并发症防治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11月期间收治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综合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5临,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防治效果及其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44%<17.78%)、HAMD评分[(9.71±1.05)分<(15.04±2.28)分]、SBP[(126.42±12.18)mmHg<(138.85±14.26)mmHg]、DBP[(83.34±7.54)mmHg<(95.52±8.43)mmHg]相对更低(P<0.05),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79±3.42)分>(81.17±3.95)分]相对更高(P<0.05),而住院时间[(10.74±2.46)d<(14.18±3.04)d]相对更短(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方案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恢复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更好的促进其功能恢复,改善其身心健康.
作者:杨秀花;李燕;杜丽丽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究常规切除术和二氧化碳激光切除术对于声带息肉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02例声带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切除术组56例,二氧化碳激光切除术组56例,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术后对照组的ALB低于观察组(P<0.05),CER,CRP,β2-MG和α1-AG高于观察组.对照组首次发声时间和嗓音完全恢复时间都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的HNR显著低于观察组,PPQ,NNE和APQ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之间FO值无显著差异(P>0.05).讨论:综上所述,使用制成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切除法,相比较常规切除法,手术时患者痛苦小,创口小,对患者机体影响小,在临床效果上具有优越性.
作者:王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在基层医院普外科患者术前准备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6例基层医院普外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0月~2018年5月,对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92.86%)远远大于对照组(42.86%).观察组患者的出血、感染、肠粘连不良反应发生率(10.71%)低于对照组(28.57%),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在基层医院普外科患者术前准备中应用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作者:刘燕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通过分析孕中期产前筛查结果,探讨临床准确应用孕中期产前筛查结果降低出生缺陷.方法:对2013年1月~2017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3704例孕14~21周孕妇,应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β-hCG)和雌三醇(uE3)的浓度,结合孕妇年龄、体重等信息,通过风险率评估分析软件评估胎儿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开放性神经管畸形风险率,对筛查出的具有胎儿出生缺陷的高风险孕妇,在知情同意且自愿的原则下行羊水穿刺或B超检查进行产前诊断.结果:23704例孕14~21周孕妇筛查出21-三体综合征高风险1305例(5.50%),18-三体综合征高风险102例(0.43%),开放性神经管畸形高风险294例(1.24%).1701例高危孕妇中产前诊断出21-三体综合征27例、18-三体综合征7例、开放性神经管畸形5例.23704例孕14~21周孕妇中21-三体综合征发现率11.39/万、18-三体综合征发现率2.95/万、开放性神经管畸形发现率2.11/万.结论:对孕中期孕妇进行产前筛查,有利于高风险胎儿的及早诊断和治疗,从而降低缺陷儿的出生率.
作者:王丽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和应对措施.方法: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外科患者2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方面展开研究.结果:在260例患者当中,出现风险事件的例数为44例,所占比例为16.9%,其中风险事件类型包括沟通问题、管道脱落、跌倒、坠床和术后感染几个方面.结论:外科护理潜在的护理风险应进行细致分析,制定合理的防御对策,可以有效起到控制和降低风险的效果.
作者:程凤霞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析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感染率为5.0%,对照组为18.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7.0%,明显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细节护理管理,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花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惊厥临床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子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全部患儿分成各46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相应急救措施处理之后,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为(2.33±0.87)d,住院时间为(4.02±0.82)d,与对照组患儿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4.3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19.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惊厥患儿,给予有效的急救结合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体温状况,缩短康复时间,并有效控制惊厥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金于兰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腺苷脱氨酶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42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组,以及同期在我院检验科进行体检的4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高敏C-反应蛋白及腺苷脱氨酶水平,并且检测研究组治疗前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及腺苷脱氨酶水平.结果:研究组肺结核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及腺苷脱氨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高敏C-反应蛋白及腺苷脱氨酶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及腺苷脱氨酶联合检测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有助于对患者进行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
作者:刘彬;刘桂枝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驱血带在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总共选取4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据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将40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手术方式,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应用驱血带.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相对于常规组均有明显优势,数据差异突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驱血带在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突出,缩短临床止血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穆庆彬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复方白及乳膏在防治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皮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某三甲医院肿瘤科接受放化疗的鼻咽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干预效果,α取0.05为检验水准.结果:在患者放疗结束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未发生Ⅲ级、Ⅳ级放射性皮炎,Ⅰ级、Ⅱ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焦虑明显减轻(P<0.05),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复方白及乳膏可以较好的防治放射性皮炎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有效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常双;赵静;袁艺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快速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00份自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的梅毒患者的血清样本,所有标本分别应用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快速检测符合率98%、敏感度100%、特异度96%;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符合率96%、敏感度97%、特异度95%;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对比显示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快速检测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血清梅毒抗体临床检测中,胶乳凝集免疫比浊法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特异度及敏感度,且适用于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方便、快捷,其可对血清内梅毒抗体进行筛查检测,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树娟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对血液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全部患者的血液病实施血液检验,分析采血过程中的相关因素对于检验质量的影响.结果:在血液采集过程中,患者接受采血的部位、采血的时间、送件时间以及血液是否出现溶血,都会对血液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结论:血液标本采集中,有众多因素对检验结果形成干扰,因此在采血过程中,必须严格依据采血标准,特别要重视细节管理,才能有效保证血液检验质量.
作者:史琰;梁兆生;杨玉芳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记录中的缺陷,提出应对策略.方法:选取本院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控制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填写护理记录,控制组在分析护理记录中存在的缺陷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应对策略.结果:控制组护理人员护理记录缺陷发生率2.08%、护理风险发生率2.08%、患者满意度97.9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院应加强对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护理人员则需详细、及时、规范的填写护理记录,以降低护理记录缺陷率,避免护理风险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燕;张丹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 :分析个体化健康教育对门诊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 :研究选取本社区服务中心门诊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病例研究时间为2015年9月~2017年9月,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集体教育模式,观察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教育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教育后的合理饮食、服药依从性、血压监测、适量运动、心理调节以及知识掌握等自我管理能力与教育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教育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应用于门诊高血压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降压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谈家福;周惠英 刊期: 2018年第26期
目的:评价咪达唑仑和芬太尼联合应用在危重患者机械通气镇静、镇痛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机械通气危重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镇静、镇痛治疗中,对照组单独应用咪达唑仑,观察组则联合应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并统计患者不良反应.结果:①观察组起效时间及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且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机械通气镇静、镇痛治疗过程中,相比单独给予咪达唑仑,联合应用咪达唑仑与芬太尼的疗效更理想,安全性高.
作者:赵斌;刘长江;吴笛;赵佳媛;佟鑫;苏华田;李艳玲 刊期: 2018年第26期